麦凯恩:“兰博”归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新近胜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就是他们的“兰博”。
  
  在著名的美国电影《第一滴血》中,美国影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扮演的兰博身陷敌营,遭受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电影不仅仅成就了一代巨星史泰龙,更使得兰博成为了一代美国人心中英雄的代名词。翻阅最新的英文词典可以查阅到“Rambo”词条,意为“攻击性硬汉”。毫无疑问,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新近胜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就是他们的“兰博”。
  
  政坛“四不像”
  
  出生在将门之家,在海军学院接受了近乎残酷的训练,在越南战场上身陷战俘营倍受虐待等等,这一切都给麦凯恩的经历笼罩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他性情耿直而言语直接,有时甚至有些粗暴,他直言“一旦我生气了,我就要任由怒火发泄,绝不掩饰”。他言语幽默,虽然有时候那些笑话听起来可并不可笑。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时甚至可以超越党派之争和政治对手合作,在议会里他和民主党议员合作的次数几乎和同共和党议员合作的次数一样多。
  麦凯恩的立场用左、中、右都套不上,有点像政坛上的“四不像”。2006年,布什总统在白宫记者团的晚宴上曾开他的玩笑说:“我相信美国人会团结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共和党人、民主党人,还是约翰·麦凯恩。”时光流转,2008年3月5日,布什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他,正式表示支持他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与大选。
  约翰·麦凯恩,这位名副其实的越战英雄,美国政坛的常青树,2000年共和党预选的失败者,又一次站在了白宫门口。
  约翰·麦凯恩出生在一个声名赫赫的军人世家,父亲老麦凯恩是美国海军四星上将,在越南战争期间指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他的祖父同样也是美国海军上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航空母舰指挥官在太平洋作战。麦凯恩深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骄傲而重视责任。青年时代的麦凯恩跟随祖辈的脚步踏入了位于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不过在海军学院期间他成绩平平,性格中的叛逆和桀骜不驯使得他对海军学院的清规戒律极为不满。多年以后,他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仍有些愤愤不平:“那个时候我对统治海军学院的那些规则厌恶至极,我总是盘算着有朝一日能够把它们彻底打碎。”那时起,“桀骜不驯”这个词就一直伴随着麦凯恩,不论是在海军学院、在越南还是在华盛顿的国会山。
  海军学院毕业后,麦凯恩被派赴越南作战执行轰炸任务。1967年10月26日,麦凯恩的飞机在执行第23次轰炸任务的时候被防空导弹击中坠毁,麦凯恩跳伞后坠地失去知觉而被俘。考虑到他父亲的地位,越南方面曾提出他可以提前回家,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坚持自己只能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被释放。于是,他经历了长达5年的战俘营生活,其间遭到虐待和拷问并落下终身残疾。如今,当越战老兵谈起麦凯恩在战俘营里的那段经历时都无不对他的英勇表示尊敬和钦佩。
  1973年麦凯恩被释放回国,继续在海军任职。1981年,麦凯恩以上尉军衔退伍,并跟随妻子移居到了亚利桑那,他也在那里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麦凯恩在战争期间的经历使他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当时美国人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他的勇敢和无畏使他瞬间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1986年,他成功地当选为州议员,而与此同时机会也频繁降临。由于麦凯恩与里根家族私交甚笃,老布什甚至考虑邀请他作为1988年总统选举的竞选伙伴。但好景不长,1989年麦凯恩因为曾接受企业家基廷的资助由而卷入其后发生的“基廷丑闻”,他也因此成为了涉嫌丑闻的5名议员之一,被扣上了臭名昭著的“基廷五人”的帽子,一时间他声誉大损,政治前途险些因之葬送,在麦凯恩的回忆录中,他坦言基廷事件是他一生都难以抹去的耻辱。而正是因为基廷丑闻的影响,麦凯恩更强调和重视原则和道德,并把它作为自己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
  《纽约时报》曾如此评论麦凯恩:他在战俘营的遭遇使得他对官僚政治那一套充满厌恶,他对意识形态纯洁性的追求远远超出了对权力的渴望。在被基廷丑闻搞得焦头烂额之后,麦凯恩更加坚持原则与道德,在几乎所有的参议员都醉心于追求名利之时,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坚持原则和追求道德上,甚至超越本党的利益寻求跨党派的合作,这一切都让他在国会之中颇受尊敬但也同时饱受非议。
  早期的麦凯恩议员主要把注意力瞄准美国的国内事务,例如大峡谷噪声污染问题、美国土著居民的权利问题,在推动金融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其后,他把注意力转向了美国的对外政策领域,麦凯恩的军人背景以及敢于向任何一党叫板的强硬态度,使他在这一领域颇有分量。从1995年起,麦凯恩就致力于推动美国政党选举制度改革并为之在国会山四处奔走,在2002年,他和民主党议员联手推动了《两党改革选举法案》,规定在大选中如果候选人选择联邦公款竞选,那么就不得使用软钱。这毫无疑问掐断了利益群体通过政治捐款影响政治的途径,一时间,麦凯恩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的特立独行使他备受媒体和改革派选民的喜爱,但同时也因此树敌众多。
  时至今日,麦凯恩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资深参议员。1997年,麦凯恩更是跻身时代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显而易见,这位越战硬汉已经整装待发,准备着向白宫挺进。
  
  
  硬汉从不轻言放弃
  
  2000年,麦凯恩与现任总统小布什竞争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在预选前半段,麦凯恩一路高歌猛进,但在关键的南卡罗来纳州的预选中,他却遭到了布什竞选团队抹黑策略的攻击,加之麦凯恩自身选举策略也存在问题,因而在该州预选中失利。此役之后他未能挽救颓势,最终无奈承认失败。
  2004年麦凯恩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公开支持布什。自从2001年“9·11”袭击事件以来,他高度评价布什在反恐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坚定地站在布什政府的立场上支持反恐战争。但由于他一贯超越党派之争而坚持自己的原则,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甚至试图邀请他作为竞选伙伴,但是麦凯恩并没有应允。
  实际上,麦凯恩从没放弃,他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卷土重来的机会。在经过认真调研之后,2007年2月28日他宣布正式加入2008年的总统选战。他在越南的传奇经历,加上就任议员长久以来的良好的声誉和口碑,这位老兵深受其他越战老兵以及普通民众的欢迎。同时,麦凯恩也是最受美国媒体追捧的共和党人,他跨越党派政治的立场也让自己得到了两党温和派选民的认可。
  不过,麦凯恩的竞选在开始的时候遭遇很大的困难。当美国在伊拉克狼狈不堪、人心普遍思撤的时候,他坚持认为美军在伊拉克只能增兵。为了这个坚定的立场,他的竞选运动遭遇到严重的财政危机,人们普遍认为主张增兵伊拉克的人根本不可能在选举中胜出,支持麦凯恩无异于浪费金钱。在筹款困难的日子里,他只好遣散了手下大部分人,自己带着几个不拿工资的助理去竞选,连飞机也只能坐普通舱。但“兰博”是不肯轻易放弃的,“我经历的苦难太多了,这点算什么……”麦凯恩对此毫不在乎,他继续前行。
  2008年1月3日,共和党预选首先在爱荷华州展开,麦凯恩首战失利,遭到了黑马哈克比强有力的挑战,但很快在14日举行的新罕布什尔州预选中,他站稳脚跟,以微弱优势拔得头筹。随后,在内华达州、南卡罗莱纳、佛罗里达等州,麦凯恩、罗姆尼和哈克比三人陷入混战,人们普遍预测共和党的预选竞争将会难解难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2月5日“超级星期二”一战,麦凯恩突然从混战中单骑杀出,以300多张代表人票的优势大获全胜。这一方面得益于共和党采取的“赢家通吃”的计票规则,另一方面得益于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退出和支持。
  “超级星期二”之后,罗姆尼也宣布退出竞争,麦凯恩获胜已成定局。到2月末,他获得了918张代表人票,而主要竞争对手阿肯色州州长哈克比只有217张代表人票。3月4日,在得克萨斯、俄亥俄、罗得岛和佛蒙特的“次超级星期二”中,麦凯恩完成了最后一击,达到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法定票数,哈克比随即宣布接受失败的结局。时隔8年,“兰博”终于站在了共和党的聚光灯下。
  
  麦凯恩的优势
  
  当共和党这边大局一定,全党围绕着麦凯恩团结起来的时候,民主党内的争夺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位71岁的“兰博”下一个对手会是谁呢,奥巴马还是希拉里?
  麦凯恩与奥巴马堪称针锋相对:一个年老,一个年轻;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一个以经验见长,一个以未来为号召。麦凯恩凭借的是他多年来不以党派之争为转移的独立的投票记录,奥巴马凭借的是他描绘出的一个没有党派之争的美好的政治未来。毫无疑问,麦凯恩之于奥巴马,最大的优势在于麦凯恩身上体现出的力量与信任。麦凯恩告诉选民说,美国在他的领导下将继续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他会不惜采用强硬的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和美国人民的利益。在麦凯恩看来,奥巴马只是个软弱而无经验的政客而已。
  麦凯恩与希拉里的对决将完全会是另一种情况。这两个人都是华盛顿政坛上的老手,有着多年的工作关系,相互知己知彼而且私交不错,据说某次麦凯恩、希拉里以及几位参议员一起到爱沙尼亚去访问。在首都塔林的大街上走了一圈之后,希拉里忽然提出,既然他们到了波罗的海国家,何不按照当地的习俗,来一场喝伏特加酒的竞赛?军人出身的麦凯恩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这场竞赛大概让他们醉得不轻,因为麦凯恩过后想不起多少细节,只是对人说,希拉里好样的,算得上“哥儿们中的一个”。希拉里的优势在经济和社会政策领域,而麦凯恩的优势在于:当美国遇到恐怖主义袭击之类的危机的时,他是可以完全被信赖的。(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其他文献
并不只是在中国,世界上所有的古城都曾面临过“现代化”或“市场”带来的挑战。    曾是活着的故城    上个世纪末,我前往北大报到,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全国性的城市改造运动已然兴起。尽管在我骑着自行车游历南京大街小巷的中学时代,我已看到城市空间的剧烈变迁,但我并未想到这同“城市化”、“旧城改造”等概念有着怎样的联系。  从宗白华《美学散步》到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我迷上了古建筑。大二的一年间,我试图
吴亚尼试图用普通人的故事记录中国的时事变迁,表达中国人在社会飞速发展中的苦辣酸甜。  “她竭尽全力地想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可是尽管现在也有了手机和高跟鞋,但却仍然只是一个旁观者……”这是德国《南德意志报》驻中国记者吴亚尼先生讲述的他笔下的中国人物。    中国缘分    1997年,年轻的吴亚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由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撰写的《北行漫记(ReportageofRedChi-na)
取消了酒税,价格下降,需求增加,这是有利于商家的好事,缘何红酒和啤酒商家反应迥异呢?  香港政府收入盈余逾千亿元,“全民派糖”之余,在新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更决定实施免收葡萄酒、啤酒及其他非烈酒类饮品的税项(统称红酒税)。  在此之前,上任香港财长唐英年已经将红酒税减半。唐英年本人酷爱红酒,私藏甚丰,早年接受媒体采访曾说,红酒税是令他最感棘手的一个问题:如果减税,就会有人说他想痛饮低税红酒;若加税
没有比水泥的色彩和它的随意扩张性更映显人之愚蠢和渺小了!自认不自由的种族其实向本能让步的尺度远大于自认自由的族群,他们驾驭着欲望号战车向四方突围,无边无界,直到被自己掀起的烟尘吞没。  回国数日,走在北方某大都市的街上,发觉人日渐缩小。人的身体比例并没有变,但他周围的世界不再围着他小小的生理需求而建,而大有甩开他失去理智的扩张之势。首先是他赖以流动的街道不再为他的脚步着想,而只为可能代替他双足的四
他们的互涉视界,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  3月15日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的《互涉视界》当代艺术展,由苍鑫、邓箭今、黄岩、李天元、吕顺、庞永杰、沈少民、史金淞等八位艺术家合唱一台大戏。这八位当代艺术家的视界看似迥异,但又彼此关联、互涉,形成一个综合的网络。  李天元的《天元空间站》系列摄影作品,用非常冷静、简练的形式来展开他对于文明阈限的慎思和感怀。他在《李天元肖像》中非常直接地以宏观、
“人生一辈子都在疗程当中,有时舒服一点,有时又痛苦,治愈和受伤是并存的。”对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的芭娜娜来说,写作应当也是一种疗程吧。在疗愈读者的同时,也在疗愈自己。  关于吉本芭娜娜,有两则趣闻。一则据说是她的父亲吉本隆明所说:芭娜娜刚出道,人家介绍她,总说是“吉本隆明的女儿”;如今人家介绍我,却都说是“吉本芭娜娜的父亲”。吉本隆明说这话,大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芭娜娜现象”形成之时。那时节,芭
为了打击一群女人的权欲,他们不惜屈尊首肯另一群女人的性欲,这就是男权世界的全部秘密所在  Mia,杂志发行人,为了拿下这个头衔,不惜和未婚夫PK,败阵的男人惶恐而去;Juliet,酒店集团COO,事业一帆风顺,丈夫出轨;Zoe,投行董事,努力想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砝码,但是从麻烦的助理到企图勾引她丈夫的女人,没一个是省油灯;Caitlin,化妆品牌市场部高级副总裁,她的困惑是,搞不清自己是“直”还是“
网友伯温前些日子遭到攻击,原因是他在某有名论坛发了一帖,说最近在股市有日均7%的收益,這下子捅了一连串的马蜂窝,马甲们夹枪带棒地连捧带刺。伯温不甘示弱回敬一帖:老婆跟我说,单位里的人套在半山腰,昨天又扳回来几千,高兴得不得了,可是自己的丈夫,炒股却不是为了解套,而是一天赚一个别人想不到的数字。那些不怀好意的马甲们,被伯温同样不怀好意的回帖,一下子给噎得鼻青脸肿。  2001年1月接受央视采访时,吴
奥巴马把改变华盛顿的政治面貌,作为竞选的主要“卖点”,而他的希望也正在于人们的求变心态。    不论结果如何,奥巴马的参选,对于民主党夺回白宫,都将是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他与希拉里的精彩对决,才使得2008年的美国大选从一开始就吸引着公众眼球,而奥巴马与希拉里联袂出场,也让志在“卫冕”的共和党人压力不轻。    民主党的“注意力经济”    从艾奥瓦州初选开始,奥巴马与希拉里的雌雄对决就引起了媒
美国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妥协,相信到最后关头,民主党的谋士们还是能找到解决之道的。    今年1月,美国总统大选拉开序幕,两大政党的各位候选人纷纷闪亮登场,各抒己见,各擅胜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当仁不让的当总统的料,一时间把个美国政坛搅得纷纷扰扰,煞是热闹。  特别是此次争夺白宫宝座的众多政治明星当中,涌现了美国总统选举史上少有的“第一”:第一位女性候选人(希拉里),第一位有希望获得提名的黑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