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9月1日开始,江苏省苏州市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即俗称的“菜小”)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的公办重点小学、百年名校勤惜小学念书。该消息传到勤惜小学的家长群后,立马炸开了锅,很多家长认为这不公平。
  这只是序曲。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及当地教育部门透露,虽然共用一个校园,但勤惜小学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但这又被立新小学家长认为是“区别对待”。
  (8月24日 澎湃新闻)
  在当下,涉及教育公平的议题总能激起不小的舆情波澜,该事件也是。从社会反响看,它似乎还陷入了“公平悖论”:将这些随迁子女整体安置到重点小学,即便已对其设立隔离墙,涉事重点小学学生的家长仍觉得不公;与此同时,民众也普遍觉得不公,但他们眼中的不公不在于“将‘菜小’学生安置到公办名校”,而在于“一校两制”,设隔离墙。
  二者都觉得规则不公,但对应的规则有别:那些家长看到的是重点名校进入门槛的“不公”——自己好不容易花了高价买来学区房,才得以循着“按学区招生”的规则入读名校,可那些被安置的学生却搭了便车进来,无异于“抢占资源”;公众看到的则是阶层分化下的不公,都是学生,却因为家境因素有了高下之分……
  他们所谓的公平,都夹带着“排斥非我族类者”的狭隘,而这般排斥又内生于以财富为标识的阶层认同。他们内心已接受了以学区房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按财力配置之类的既有规则,所以当该规则貌似被“打破”时,他们会感到愤懑,这份愤懑,本质上只是既得利益“相对受损”后的反应。而校方对安置学生设隔离墙,也很难回避对这层因素的考虑。
  不得不说,以家境出身在学生之间隔起一道“结界”,看似合理,实则很荒诞,也正因其荒诞,很多人将其视作了现世寓言——它活像“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平等”的投射。这不能全怪涉事家长们和校方:家长为顺应现有的学区房规则付出了不菲成本,所以他们难免想要维护这道规则;校方若不設起隔离墙,也会遭到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没人愿意刺伤那些随迁的孩子,但在个体诉求和压力面前,他们不惜让这些孩子充当实际上的被歧视者。
  就眼下来说,这起带有个案性的事件,已引燃了各方的教育公平焦虑,而各方焦虑又各有所指,这也导致了舆论场上各持立场的人们隔着“心墙”展开激辩。而这背后连着的,恰是现有资源的不充分不平衡,以至于各方都是非公平规则下的受损者。
  回到此事上,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是以不公化解“不公”,说到底还是围墙思维。而要拆卸家长和公众间的那道心墙,关键还在于拆掉助长社会不公的教育规则围墙,这当然没法一蹴而就,但需要朝向教育公平的增量努力和合力推进,最终让制度公平成为不公的“休止符”,而不是用一种不公作为另一种不公的“止疼药”。
  (光明网评论员)
其他文献
日前,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蓝山县汇源瑶族乡中心小学老师朱燕平获此殊荣,朱燕平代表蓝山新生代教师在颁奖典礼上分享了她的教育成长之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的个人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名師们的帮助和鼓励。”朱燕平如是说,2014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她受益于该县“三名工程”的实施,得益于名师的“传帮带”,迅速成长起来。  名师评选迎来改革春天  长期以来,城乡教育水平发展
期刊
“熊孩子”不分国界,如何管教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芝加哥一家咖啡馆的老板丹·麦克考利曾经目睹一对夫妇在孩子爬上柱子、躺在地上、打扰别的顾客时,仍然愉快地看着报纸。他从几年前开始就严格禁止“熊孩子”在自己店里打闹、尖叫、乱扔东西。许多父母对这一规定不满,甚至联合抵制这家咖啡馆,但麦克考利表示,他就算破產也不会向“熊孩子”妥协。  “如果你散发正能量,正能量就会来到你身边。”麦克考利
期刊
我很怀念儿子放牛小学低年级的时光,特别懂事,学习根本不用操心。现在四年级了,老师反映他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在家里情况更糟糕,只要坐到书桌前,不是找书就是找本子,再就是选笔。磨磨蹭蹭十几分钟过去了,才开始写字、做题。然而他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的时间也很难超过十分钟,便嚷着渴了;喝完水坐到椅子上,一会儿又要上卫生间。我便开始自己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警告:半小时内不允许再喝水、再上卫生间。  之后
期刊
案件回放: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區的肖嘉和金娜是某小学同桌同学。一天上音乐课时,肖嘉站起来向音乐老师提问时,同桌金娜将肖嘉的凳子抽掉,准备与自己的凳子调换。此时,肖嘉突然坐下,他坐空摔倒,头颈部与身后课桌发生碰撞。事发后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后经治疗有所好转,但未完全康复。肖嘉不得不休学一年,先后至南京、上海等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这件事对肖嘉伤害很大,肖嘉在外地就诊,除去数万元的医疗费,差
期刊
8月22日,山东省潍坊市新華书店工作人员正在清点搬运即将送往中小学校的新学期课本。新学期临近,他们要赶在开学前,将课本送达各中小学校。  8月26日,秋季开学前夕,洞口县黄桥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冒雨来到学校附近的水库、池塘,更新安全警示牌。开学将近,“防溺水”工作不容忽视。  点评:当新学期开学,学生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拿到新的课本时,会不会想到,背后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付出。
期刊
每到一年升学季,都会牵动许多家长的心。为了让9月3日出生的孩子能够突破“6周岁上学”的规定,上海一位家长更是别出心裁,自己用笔改了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月份。  (8月21日《法制日报》)  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年满6周岁的孩子准许上小学,但生日以9月1日为界,也就是说,当年9月1日之前满6周岁的孩子可以入读小学,未满6周岁的孩子就得在第二年上学。因为这个硬性规定,许多家长叫苦不迭。  为了让
期刊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条鲫鱼刷屏。原因是,全国有50名高中生因为成功解剖鲫鱼,拿到保送资格,提前敲开清华等一流名校大门。据悉,他们参加的是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比赛中,有动物学实验环节,要求现场解剖一条鲫鱼,取出鲫鱼特定部位的骨骼。 (8月24日 《钱江晚报》)  “一条鲫鱼,把50名高中生送进清华北大”,这一典型的朋友圈标题,以删繁就简的叙事口吻,最大程度放大了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感。于是,许
期刊
“我们家孩子挺好的,但是……如果他能把这些缺点都改掉就好了。”这样的家长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明确指出孩子身上的毛病,可孩子为什么非但不改,还很烦、很生气,原因就在于家长说的话孩子不爱听。  智慧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能忍住每次脱口而出的“但是”,把对孩子的否定咽回去,只说肯定孩子的话。暂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或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时,宁可闭嘴不说话。  因为“但是”就像浓浓的大蒜气味,是一种带着否定气息的“口臭
期刊
8月24日,邵阳县下花桥镇双江中学教师罗涛正认真地在给孩子们宣讲禁毒知识。今年暑期,该县部分教師争做志愿者,以留守孩子活动中心、爱心书屋等处为场地,以板报、发放资料和演讲等形式,开辟“暑期禁毒微课堂”,给留守孩子宣讲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告诫孩子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度过一个安全且有意义的暑假。
期刊
8月22日,攸县明阳学校组织教师军事训练。据了解,这是该校建校15年以来首次开展教师军训活动。  在训练现場,教官教学严厉,学员训练刻苦,从稍息、立正、跨立到齐步、跑步、正步,每一个动作学员都听从指挥,认真训练,充分体现出教师队伍的新形象。  此次军训旨在为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有血性、有斗志、有干劲的教师队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