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9月1日开始,江苏省苏州市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即俗称的“菜小”)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的公办重点小学、百年名校勤惜小学念书。该消息传到勤惜小学的家长群后,立马炸开了锅,很多家长认为这不公平。
这只是序曲。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及当地教育部门透露,虽然共用一个校园,但勤惜小学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但这又被立新小学家长认为是“区别对待”。
(8月24日 澎湃新闻)
在当下,涉及教育公平的议题总能激起不小的舆情波澜,该事件也是。从社会反响看,它似乎还陷入了“公平悖论”:将这些随迁子女整体安置到重点小学,即便已对其设立隔离墙,涉事重点小学学生的家长仍觉得不公;与此同时,民众也普遍觉得不公,但他们眼中的不公不在于“将‘菜小’学生安置到公办名校”,而在于“一校两制”,设隔离墙。
二者都觉得规则不公,但对应的规则有别:那些家长看到的是重点名校进入门槛的“不公”——自己好不容易花了高价买来学区房,才得以循着“按学区招生”的规则入读名校,可那些被安置的学生却搭了便车进来,无异于“抢占资源”;公众看到的则是阶层分化下的不公,都是学生,却因为家境因素有了高下之分……
他们所谓的公平,都夹带着“排斥非我族类者”的狭隘,而这般排斥又内生于以财富为标识的阶层认同。他们内心已接受了以学区房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按财力配置之类的既有规则,所以当该规则貌似被“打破”时,他们会感到愤懑,这份愤懑,本质上只是既得利益“相对受损”后的反应。而校方对安置学生设隔离墙,也很难回避对这层因素的考虑。
不得不说,以家境出身在学生之间隔起一道“结界”,看似合理,实则很荒诞,也正因其荒诞,很多人将其视作了现世寓言——它活像“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平等”的投射。这不能全怪涉事家长们和校方:家长为顺应现有的学区房规则付出了不菲成本,所以他们难免想要维护这道规则;校方若不設起隔离墙,也会遭到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没人愿意刺伤那些随迁的孩子,但在个体诉求和压力面前,他们不惜让这些孩子充当实际上的被歧视者。
就眼下来说,这起带有个案性的事件,已引燃了各方的教育公平焦虑,而各方焦虑又各有所指,这也导致了舆论场上各持立场的人们隔着“心墙”展开激辩。而这背后连着的,恰是现有资源的不充分不平衡,以至于各方都是非公平规则下的受损者。
回到此事上,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是以不公化解“不公”,说到底还是围墙思维。而要拆卸家长和公众间的那道心墙,关键还在于拆掉助长社会不公的教育规则围墙,这当然没法一蹴而就,但需要朝向教育公平的增量努力和合力推进,最终让制度公平成为不公的“休止符”,而不是用一种不公作为另一种不公的“止疼药”。
(光明网评论员)
这只是序曲。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及当地教育部门透露,虽然共用一个校园,但勤惜小学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但这又被立新小学家长认为是“区别对待”。
(8月24日 澎湃新闻)
在当下,涉及教育公平的议题总能激起不小的舆情波澜,该事件也是。从社会反响看,它似乎还陷入了“公平悖论”:将这些随迁子女整体安置到重点小学,即便已对其设立隔离墙,涉事重点小学学生的家长仍觉得不公;与此同时,民众也普遍觉得不公,但他们眼中的不公不在于“将‘菜小’学生安置到公办名校”,而在于“一校两制”,设隔离墙。
二者都觉得规则不公,但对应的规则有别:那些家长看到的是重点名校进入门槛的“不公”——自己好不容易花了高价买来学区房,才得以循着“按学区招生”的规则入读名校,可那些被安置的学生却搭了便车进来,无异于“抢占资源”;公众看到的则是阶层分化下的不公,都是学生,却因为家境因素有了高下之分……
他们所谓的公平,都夹带着“排斥非我族类者”的狭隘,而这般排斥又内生于以财富为标识的阶层认同。他们内心已接受了以学区房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按财力配置之类的既有规则,所以当该规则貌似被“打破”时,他们会感到愤懑,这份愤懑,本质上只是既得利益“相对受损”后的反应。而校方对安置学生设隔离墙,也很难回避对这层因素的考虑。
不得不说,以家境出身在学生之间隔起一道“结界”,看似合理,实则很荒诞,也正因其荒诞,很多人将其视作了现世寓言——它活像“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平等”的投射。这不能全怪涉事家长们和校方:家长为顺应现有的学区房规则付出了不菲成本,所以他们难免想要维护这道规则;校方若不設起隔离墙,也会遭到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没人愿意刺伤那些随迁的孩子,但在个体诉求和压力面前,他们不惜让这些孩子充当实际上的被歧视者。
就眼下来说,这起带有个案性的事件,已引燃了各方的教育公平焦虑,而各方焦虑又各有所指,这也导致了舆论场上各持立场的人们隔着“心墙”展开激辩。而这背后连着的,恰是现有资源的不充分不平衡,以至于各方都是非公平规则下的受损者。
回到此事上,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是以不公化解“不公”,说到底还是围墙思维。而要拆卸家长和公众间的那道心墙,关键还在于拆掉助长社会不公的教育规则围墙,这当然没法一蹴而就,但需要朝向教育公平的增量努力和合力推进,最终让制度公平成为不公的“休止符”,而不是用一种不公作为另一种不公的“止疼药”。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