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造性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3、积极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启迪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5-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造性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的激发。如果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渴求知识、渴求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者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后学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成为促使其进一步自觉学习的内部诱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情绪体验都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成功,由成功的体验带来学习的兴趣,再由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成功,从而产生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效应。试想一个学生接连受到挫折,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必然会丧失信心,降低动机,影响后来的学习。教师要不断创造合适的机会,充分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我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谁知道十拿九稳、平分秋色和海底捞月这三个成语表示的可能性有多大?有个后进生非常自信的举起了小手,我微笑着示意让他起来回答,他得意回答出了答案:十拿九稳是“”、平分秋色是一半,海底捞月是不可能。当时我带头为这位学生鼓掌,全班立刻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这位学生,整节课他听得都很认真,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学生能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就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学问的化身,文明的使者,而学生是受教师教化的,是被动接受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因而整堂课都死气沉沉。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供学习兴趣的土壤,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变化中,教师可通过个别提问、回答问题接龙、集体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动脑、动手与合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比是4: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1:三个内角的比是4:4:1,它们分别是,和。
生2: 三个内角的比是4:1:1,它们分别是,和。
生3:两种答案都对,都应该写出来。
生4:我认为生2不对,它不能构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
生4: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5:生4说的不对,他把三角形内角与三边关系搞混淆了。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情况下生4说的就有道理了?
生6:我把题目这样改:等腰三角形周长是36厘米,两条不相等的边长度之比是4:1,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师:非常有创造力,我们为这位同学鼓掌。
整节课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活动起来,氛围特别热烈,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创新,很快就得到了正确答案,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积极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已深刻认识到: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创新。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用自身的情感去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激励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新课程强调:“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思维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特的见解”、“老师还没想出来,你都已经想出来了,真是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为教学改革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杨耀东.心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43-14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1-189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启迪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5-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造性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的激发。如果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渴求知识、渴求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者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后学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成为促使其进一步自觉学习的内部诱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情绪体验都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成功,由成功的体验带来学习的兴趣,再由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成功,从而产生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效应。试想一个学生接连受到挫折,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必然会丧失信心,降低动机,影响后来的学习。教师要不断创造合适的机会,充分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我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谁知道十拿九稳、平分秋色和海底捞月这三个成语表示的可能性有多大?有个后进生非常自信的举起了小手,我微笑着示意让他起来回答,他得意回答出了答案:十拿九稳是“”、平分秋色是一半,海底捞月是不可能。当时我带头为这位学生鼓掌,全班立刻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这位学生,整节课他听得都很认真,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学生能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就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学问的化身,文明的使者,而学生是受教师教化的,是被动接受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因而整堂课都死气沉沉。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供学习兴趣的土壤,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变化中,教师可通过个别提问、回答问题接龙、集体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动脑、动手与合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比是4: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1:三个内角的比是4:4:1,它们分别是,和。
生2: 三个内角的比是4:1:1,它们分别是,和。
生3:两种答案都对,都应该写出来。
生4:我认为生2不对,它不能构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
生4: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5:生4说的不对,他把三角形内角与三边关系搞混淆了。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情况下生4说的就有道理了?
生6:我把题目这样改:等腰三角形周长是36厘米,两条不相等的边长度之比是4:1,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师:非常有创造力,我们为这位同学鼓掌。
整节课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活动起来,氛围特别热烈,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创新,很快就得到了正确答案,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积极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已深刻认识到: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创新。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用自身的情感去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激励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新课程强调:“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思维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特的见解”、“老师还没想出来,你都已经想出来了,真是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为教学改革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杨耀东.心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43-14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