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101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0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37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01和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基因表达,根据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表达量≥上四分位数(P25)]和低表达祖(表达量<P2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7月31日,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而EZH-2 mRNA表达量则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01和EZH-2 mRNA表达量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与EZH-2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48,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51.5个月,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的3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3,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iR-101[风险比(HR)=0.492,95%可信区间(CI):0.334~0.795,P<0.05]和TNM分期(HR=2.576,95%CI:1.572~3.874,P<0.05)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101呈低表达,可能与结肠癌发生及转移过程有关,可作为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ZH2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从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中,依据其血浆Hcy水平选取Hcy≤10 μmol/L(H1组)和Hcy>10 μmol/L(H2组)的患者各70例,并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70例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相关血生化指标及Hcy水平检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结果与对
目的观察原位检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重构过程中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达到稳定高血压状态后取新鲜胸主动脉进行原位增殖和凋亡检测。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3 d大鼠达到稳定的高血压状态。8周后胸主动脉出现血管重构,表现为壁厚增加,内径壁厚比缩小。溴化去氧尿苷 (BrdU)渗入法提示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上调[正常组(10.0±2.1)个/视野,高血
目的观察七氟烷(Sev)预处理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左胸不夹闭肺门,机械通气3.5 h;缺血-再灌注(IR)组:左肺缺血30 min,再灌注3 h;Sev组:吸入2.5%七氟烷30 min,15 min后开左胸不夹闭肺门,机械通气3.5 h;Sev预处理+IR组(SIR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ARF抑癌基因(p14ARF)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用于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70例结肠癌患者及对应正常肠黏膜细胞中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在结肠癌组织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78.5%、
目的探讨圆盘状受体2(DDR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DR2的表达;Kendall's tau法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DDR2在肝癌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肝癌组织中DDR2表达水平高低与肝癌肿瘤数量、分化程度、巴塞罗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hbF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2只SD大鼠均切除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后肢缺血模型鼠。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MSCs组,缺血后肢肌内多点注射经过bFGF基因修饰的BMSCs;绿色荧光蛋白(GFP)-BMSCs组,缺血后肢肌内多点注射携带GFP空载病毒转
目的探讨Cullin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1例结直肠癌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以及淋巴结病理切片中的Cullin1蛋白。结果Cullin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100例)和转移淋巴结组织(高表达65例)明显高于正常黏膜(高表达22例),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70例/30例)、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LNR)≥30/LNR
目的探讨阻断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进一步明确ERK、微小RNA(miR)-3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介导的平滑肌增殖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收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下肢截肢标本,用贴壁法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相同代数的第3~6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加入PDGF-BB或PDGF-BB+PD98059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Trans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是否可被泛素化修饰及其对MTA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未转染的胃癌MKN-45细胞[Myc-MTA1(-)、HA-Ub (-)]设为对照组,3个实验组MKN-45细胞分别转染入带Myc标记的MTA1质粒[Myc-MTA1(+)、HA-Ub(-)]和带HA标记的泛素质粒[Myc-MTA1(-)、HA-U(+)]以及共同转染入该两种质粒的胃癌MKN-45细胞[M
目的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术后7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