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回信了!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南海,也有飞鸿出入。这些信件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寻常百姓家直接连接起来。就本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级别领导而言,九大常委都有过给民众复信的记录。
  国家副主席会给谁寄东西呢?
  在中南海的飞鸿史中,每一段书信来往,都是一段佳话。实际上,通过书信结缘,达成君子之交,在中共党内,也有先例。
  1957年2月,董必武在海口参观五公祠时作诗一首。见报后,身在海南儋县的中学教师唐虞政,将和诗两首寄往中南海董必武处。让唐虞政没有想到的是,董必武接到信后,又新作一首诗回信给他,由此开始了国家领导人和一位普通教师之间长达18年、而从未谋面的诗词唱和。作为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家中挂着唐虞政为其临摹的炭画肖像,而唐虞政则一直收藏着董必武送给他的巨幅石刻碑拓。
  当时儋县邮电局一名年轻工作人员常看到有从北京中南海寄到儋县的信件和包裹。国家副主席会给谁寄东西呢?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来取包裹的唐虞政,才终于知道了答案,并对唐虞政羡慕不已。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子女日后有机会到海南,务必代他去看望唐虞政。子女感叹不已,遂愿前往。2003年唐虞政以97岁高龄辞世,一段中南海书信友谊,也就此进入历史,成为美谈。
  谁的回信最多?
  千差万别的写信原因,数目庞大的人民来信,对于日理万机的领导人而言,要想凭一己之力全部通读都很困难,一一回复也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即使如此,中央领导人接触来信的频次依然惊人。
  据何虎生所著《毛泽东初进中南海》,1950年5月上旬,毛泽东亲自回复了将近80封信,仅5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
  随着50年代中期人民来信的激增,有时毛泽东一天要看几十封人民来信。刘少奇发现后,对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同志说,主席的工作量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选送一些,一般来信可不可以搞内容摘要?待毛泽东同意后,秘书室每天送信5至10封,一直到1966年。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一年要读5万封人民来信,读到愤慨处,常拍案而起。据新华社报道,胡耀邦自1979年至1985年,6年批阅的人民来信就达到2000封,平均一天一封。
  胡耀邦在一封“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上,写了这样一段批语,可以称为是中央领导人对回信民众这项工作的思考:“6年以来,我几乎每个礼拜都收到要求落实政策的信,大部分我都批了,可能不下一千件,批了的,大部分都有回报。为什么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这是人的问题,我主张有专人负责,查一个就解决一个,使官僚主义无法推脱。”
  2010年4月曾公开发文纪念胡耀邦的温家宝,直言道:“他的行事风格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其中也自然包括处理人民来信的方式。
  温家宝是中共现任领导集体中,据公开报道回信最多的领导人,自2003年担任总理以来,温家宝已至少亲笔回信30封。
  温家宝惯用毛笔,在白纸上书小楷回信。文字简练流畅,有漏字处,会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将字添在旁边,一抒己怀也会一丝不苟。而回信的口吻,全是出自一位普通老人。
  在温家宝超过30封的回信中,有3封是回复给香港人士,全部用繁体书写,尊重港人之心,可见一斑。
  揭秘四代领导人回信风格
  偏爱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将阅读人民来信当成接触民众的窗口,因为他已不能像在延安和西柏坡那样,可随意走进寻常百姓家。
  “我收到一封来信,念给大家听。”1949年8月,北平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会上,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群众来信,“国民党、共产党半斤八两,粮食不断长(涨价)。”念完后,毛泽东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不久,国家开始抓“粮老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解决粮食涨价问题。
  也正是一封来信,让晚年的毛泽东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误。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1972年,福建省一名小学教师李庆霖写信给毛泽东,陈述了下乡知青困境,以及上山下乡运动中不合理的因素。
  毛泽东读信时,眼泪滴落。此时毛已经80岁,身体每况愈下,但仍亲自给李庆霖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決。”
  之后,中共中央把李庆霖的信和毛泽东的复信印发给全国,中央下决心全面调整知青政策,由此1700万知青的命运开始改变。复信的笔,在毛泽东手里,化身为时局风向的另一种指挥棒。
  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的复信风格则与毛泽东不尽相同。相较而言,邓小平的亲笔复信很少,他更愿以面谈的形式来回答来信问题。毛泽东的信件喜欢旁征博引,从侧面点拨;邓小平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举重若轻。
  1979年,国家两次邀请美国圣卡勒拿大学教授陈树柏回国访问,但因其父系国民党元老陈济棠,陈树柏顾虑颇多。于是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试探性的信,邓小平亲书“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两句诗,回信赠与了陈树柏。原本陈树柏回国,就打算回避谈其父,岂料邓小平却偏偏开门见山,令他感动不已。
  在极少的邓小平亲笔回信中,内容也多简短直接,毫无虚词。
  1987年,粤剧名家红线女(邝健廉)北上演出。红线女写信邀邓小平赏光,第二天邓小平回信说:“谢谢您的邀请,但我不能来,因为我耳朵不好,听不见。请不要因为我不能来影响了您的情绪,影响了您的演出。您的演出要成功。”语言平实诚恳,有一说一。
  尽管在新时期,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所面临的来信诉求,已与毛泽东、邓小平时期有很大变化,但江对信件回复工作有独特理解。
  “本想给大家写封回信,但书不尽意,已经动笔又停了下来,觉得还是和大家见面谈一次为好。”1990年3月23日下午,江泽民复信邀请13名北大学生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座谈。
  这一次座谈的缘起,就是学生们在半个月前,联名给江泽民发去一封邮件,说出了这一代学生正在思考的问题。他们希望中央领导有机会多和同学们交谈。
  整个谈话时间长达4小时16分。“我相信,在90年代,从年轻的大学生中必定会成长起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在结束谈话时说。
  2001年8月1日,江泽民又极为罕见地给一名曾在华旅游的外国人复信。这名游客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的中文教师迈克•奥谢伊,他给江泽民写信,介绍了自己与家人在大陆旅游的“美好回忆”。江泽民在复信中说,“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希望你和其他美国朋友多到中国来看看。”
  当时,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之后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又推动美台军售,中美关系降入冰点。而在10月份即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江泽民与布什将不可避免地首度会晤,在会晤之前释放出善意,营造良好的会晤气氛,就需要微妙的设计。无论是无心插柳,还是精心准备,江泽民的那封回信,正是这一历史变化的起点。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夫人连方瑀眼中,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语出《论语•子张》,即从远处看他,让人肃然起敬,接近后却发现他很温和可亲)。在大陆民间,因“胡温新政”的亲民作风,胡锦涛也被民众亲切地称为“胡哥”。
  文如其人。虽然出身理工科背景,但胡锦涛的书信语言,却充满温度,这也成为了胡锦涛回信的特点。
  除去给刘丹阳回信时的那句“我同你的爷爷、奶奶一样爱你”,在给北京大学教师孟二冬女儿的回信中,胡锦涛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斯人已逝,伤如之何”,这样情感流露的语言,确是中共高层领导回信中的亮点。
其他文献
胡耀邦的亲侄儿胡德资和侄媳叶秋娥曾被地方政府照顾,被招工到岳阳县物资局和岳阳县委招待所。耀邦认为自己的亲属不该搞特殊化,责令两人继续回乡当农民。    夫妻双双回家把地种  1982年,湖南岳阳县物资局经理胡政到浏阳县文家市区中和乡中和大队办事,见胡耀邦的侄儿胡德资和侄媳叶秋娥都在务农,即向当时的岳阳县委书记许志农汇报,请求为中学毕业的胡德资安排工作。当年胡耀邦兼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时,许志农便是湘
在探求旅游产业新增长点的努力中,把目光投向会展旅游是基于市场的机遇.国际旅游学术界认同会展旅游具有专业性强、单团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力度大等特点.实现旅游业从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后撤点并校时代的来临,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师资队伍的现状远不能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提升农村教
青绿山水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之一,青绿山水画艺术在中西画坛独树一帜,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和称道。对它的探讨与研究,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启
期刊
我以前一直以为打小报告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讲绅士风度,不会像有的中国人那样上面握手,脚底下使绊子。可是,我在澳洲政府办公室里10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西洋人跟咱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特别是在打小报告上,洋人或许还略胜一筹呢。  我就是一个常常被人打小报告的对象。咱中国人在待人接物、风俗礼仪、言谈举止上多少跟西方人有些差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难免会有误解甚至摩擦。如果同事之间开诚布公,有什
期刊
期刊
周末,和先生去逛商场。以前每次去逛商场,先生总是将车直接开到地下停车场,可这次先生却把车开到了商场大门口。我正疑惑,先生说:“你一个人去逛吧,我就不进去了。”我问他怎么回事,先生说:“现在商场的停车费多贵呀,一个小时十几块,等你这一圈逛下来,停车费少说也得五十块。还不如我就在附近转悠一下得了。你逛完之后给我打电话,我马上过来接你。”  我说:“你光想着停车费涨了,就没想想油价也涨了,这几个小时转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