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德润心灵,法护成长,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思政教师,理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媒体设备,来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新型教学方式的开发三个方面,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做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考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可以说是立德树人教育根基中的根基,显示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领域的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不断得到新的突破,尤以5G网络技术为引领的现代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跻身世界前列,新设备、新技术、新功能层出不穷。作为思政教师,理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样式、功能、类型齐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媒体设备,来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实现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贡献力量。
  一、借助丰富网络资源,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在上课前,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对即将教学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开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设计的精当与否,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在过去,没有普及网络的时候,教师要想获得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通过订阅、查找一些专业书籍获得,或者向身边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所得非常有限。信息的不畅通,资料的贫乏以及个人智慧的局限性,都导致了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做优教学设计环节时应对困难。
  而今,网络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就会向我们扑面而来。无论你是一个处于何种阶段的教师,在展开教学设计时,都可以通过搜索,向网络索取学习资源,再将这些资源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为己所用,整合形成符合自己认知和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设计。由于资源信息面广量大,网络上又不乏优秀资源,东挑西拣,把一些令自己眼前一亮的金点子都纳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用一些令自己豁然开朗的巧妙设计不断替换和丰富自己的设计,这样,好比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来实施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借用多个人的脑子来助力我们完成工作。因此,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无疑是集众人智慧形成的。网络资源的力量如此巨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更需要打开眼界、打开思路、广泛搜集资料,优化教学设计。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设计教学课堂导入,通过音乐的播放、图片的使用、视频的插入等多种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鲜活起来,从而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进行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教学时,就采用了动画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本课针对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将小水滴刻画为一个有生命的童话形象,它有情感,它会诉说,它就像我们的一个朋友。据此为设计源头,笔者在导入时,运用动画形象,将小小的、不起眼的一颗水滴,设计成一个可爱的水滴宝宝,它有鼻子有眼睛,不仅会甩甩尾巴、摆摆身体,还会说话哩。它的出现,一下子拉近了小水滴和小朋友的亲近感,使小朋友迅速进入到一个想要和小水滴对话的情境。这样,进行下面关于小水滴知识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好的现代媒体技术运用,可以打破现实的局限,让没有生命的东西变得富有生命,让呆板僵化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化教学内容
  好的课堂,在于教师的授课生动有趣,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程兴致浓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夸美纽斯曾说: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可见,没有感官的参与,就没有学习。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让三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记忆三张图片,结果单纯以视觉记忆保持效果为70%,单纯以听觉记忆保持效果为60%,以视听结合方式记忆,保持效果为86.3%。可见各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比单一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强得多。腦科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刺激人的大脑皮层,并增强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和记忆。显然,如果课堂上老师惯于唱独角戏,用最为原始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方式进行教学,再加上小学生本身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即使老师讲得天花乱坠,相信效果也是会不尽如人意的。
  教学课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介入和使用,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可能。教学课件仿佛是一个神奇的筐,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种信息,它都能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并被具有动态效果地传播和使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涉及教学“水是珍贵的”这一理念。对于笔者所在地区,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活的城市小桥流水人家,太湖碧波万顷,水无处不在。因此理解世界缺水,水是珍贵的这一理念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适时插入了教学视频。视频一,通过一段科教视频,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窗,纵观全球,了解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看起来很多,但其中约70%是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海洋水,0.5%为冰川,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仅为2.5%,少之又少。视频二,打破时空局限,带领大家到世界上首个缺水城市开普敦,去看看那里人们的生活情况。视频三,跟随一位拍客到国内一个最缺水的村庄去采访一番。通过视频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真实、鲜活、具体、可感,没有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在可见可感的真实生活中懂得了道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受教者小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都有必要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适时适切地将教学内容巧妙阐解,给学生带来灵动、丰富、真实的课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化课后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其中许多教学内容,课堂教授仅仅是一个开始,长期的习惯养成或者课后实践有待持续跟进,才能有助于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习惯或素养。
  鉴于传统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实践任务后,往往对后续的任务跟进无法到位,而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实现在线互动、实时跟进,且声音、图像、视频展示等功能齐全。可以说,将教学真正从课堂延伸至家庭,延伸至学生真实的生活,打破了过往传统方式的局限,给《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新的生长点。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试种一粒籽》一课的教学后,笔者倡议学生也能积极行动,在家里进行试种一粒籽的实践活动。为了督促并激发学生课后实践的积极性,真正投入到植绿护绿的活动中,笔者借助网络软件,在班级圈中发布活动,号召全体同学用各种方式,时时汇报自己试种种子的生长情况。在家长们的帮助下,班级圈种植活动非常热闹,激发了大家相互学习、记录种植过程的乐趣,课后的网络延伸,俨然成了大家探讨种植经验的活动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学生的课后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过程,被鲜活地呈现。
  三、开发现代技术功能,泛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
  班级集中授课是当前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普及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大家在追求名师授课、教育公平的时候,就力不从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发展人机交互的未来教学模式,线上直播、线上录播等方式,成为未来授课学习的新方式。
  由于202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全国百姓被迫居家隔离,不聚集、不扎堆。人们连面都不能见,谈何聚集到学校,在一个班级中共同享受学习呢?可是为了尽量减少学生宅家抗疫造成的學业耽误,笔者响应当地教育局号召,积极展开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授课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笔者认为,网络授课优势很多,首先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习成为一种更加自主的活动,学生想学就学,非常方便。其二,原来父母付出很大代价购买学区房,目的就是挤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以期有利于自己孩子的发展。线上授课时,教育部门择优配备,优秀教师资源人人共享,再也不是仅仅个别班级学生的福利。其三,线上授课与学生的互动也十分方便,师生间处于一种更加轻松民主的氛围,使得授课互动更为活跃。当然,其还拥有很多优点。
  出于人们对多种优势的考量,未来加强人机互动,开发以现代信息媒介为中介的多种网上授课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融合,开发和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课程变革的表现,必将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总之,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其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切实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用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曹建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23期
  [2]杨广祥.《例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个融合点》《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1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需要在各科课程开展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思想政治以及课程教学齐头并进的教学效果,以促进高校整体学生教育质量的保证。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入手,分析政治思想教育的融入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学;
期刊
摘 要:1+X”阅读模式要求我们根据课标与学情合理地选择文章,找到促进学生比较的有效切入口,让学生在比较中求异、在求异中整合,从而有效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实现举一反三。  关键词:“1+X”;阅读;选择;比较与整合  目前学生平时阅读的内容不外乎两大板块:一是课内指定阅读的课文板块,二是课外的整本书板块。尽管学生通过某一阶段的课内精读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然而用这些方法去阅读整本书,难度还是相当大
期刊
摘 要:幼儿家长是幼儿教学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者,也是幼儿园课程活动开展之中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幼儿园课程开展与构设过程中的一支关键力量。幼儿家长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以切实有效地开发并应用家长资源,可以深化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成效,让幼儿园可以持续稳定进行发展,同时推进幼儿的健康积极成长。  关键词:理解;支持;参与;幼儿家长资源;开发与应用  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在践行课程理念、燃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热情、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实现教学既定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并非什么样的提问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思考,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凸显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提问,才能展示提问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理解和感悟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潜心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期刊
摘 要:基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注重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出知识管理的优势,促进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础。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实践展开深入研究,致力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業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期刊
摘 要:全面推动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形成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综合成长与发展提供铺垫,这是现代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的互换,是极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将家校合作模式应用在小学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中,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拉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手工制作活动增添更多亲情色彩。本文就小学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中如何应用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从《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可以看到,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对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主要的学习教学内容之一,而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阶段,写好周记从学生、教师、写作功能这三个角度有重要作用,许多老师都会对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周记感到困惑,因此提出对训练学生写周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周记;作用;困惑;方法  在中小学阶段,都会有一项作业,便是周记。这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式,周记写得范围很大,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什么题材都可以写。在一般意义上,周记的理想作用有很多,周记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写好周记不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帮助人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破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所存在的思想价值引导着力不够、脱离我国现实国情、价值观及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等实际问题,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中出现的就业能力不足、“慢就业”等现象提供实践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求职做准备,更应该做到引导学生将个人发
期刊
摘 要:阿城的《孩子王》讲述高中知青“老杆”文革下乡后被分配初三教学的过程,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中,侧面反映了文革时期教育体系的刻板性、落后性。而根据小说而改编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把阿城《孩子王》本身对当时社会以及教育的讽刺和批判在细节处放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但电影版的《孩子王》缺少一种真实的感动,抽象的文化批判使人物退后,生命的力量感便也随之减弱。  关键词:孩子王;老杆;学生;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