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多功能摇把的研制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变电运行维操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实现电网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电网飞速发展,维操站所辖变电站设备日益增多,设备多样化、操作工具不统一的问题日益凸现,给现场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和安全风险。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能满足各种开关手车的操作及各种手摇式闸刀的操作,彻底解决了操作摇把多样化以及操作脱把等问题,提高了操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操作风险,规范了操作行为。
  关键词:多功能操作摇把 多样化 安全风险 操作效率 劳动强度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05-04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在各供电企业现场基建、技改、扩建、年校、预试等工作成批量的增加,运行人员倒闸操作也成倍增长。然而由于变电站设备日益增多,设备及其操作工具更加多样化,操作工具不统一、不合理等问题,给运行人员倒闸操作作带来很多不便,大大增加了现场操作风险。研制变电站多功能摇把,彻底解决由于设备操作工具而造成的操作不便,降低现场操作风险,提高劳动效率,势在必行。为此滁州公司变电运行人员,结合现场实际,集思广益,发挥聪明才智,开展了变电站多功能摇把的研制工作,下面就变电站多功能摇把相关研制情况简述如下。
  2 调研与分析
  长期从事变电运行操作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感受:(1)现场的操作摇把较多,操作时常会带错摇把,往返跑路;(2)手车摇把操作时常会摇把脱落,影响操作。下面结合滁州公司部分变电站设备和现场倒闸操作情况,调查分析由于设备操作工具给倒闸操作带来的影响,具体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2.1 现场设备操作比较困难的原因统计分析
  目前变电站高压设备操作困难,集中表现在摇把的设计上,变电站大多配备“Z”形摇把,摇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Z”形摇把把手力学设计不合理,操作中不能在同一轴线进行旋转操作,操作费力易脱把。部分高压封闭式开关柜操作孔距离地面高度不合理,不能方便运行人员操作,操作此种型号的高压封闭式开关柜,操作费力,占用了大量的操作时间,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送电时间。
  2.2 变电站操作摇把配置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不同的变电站的设备,每个变电站平均有4种类型的操作摇把,14个备用摇把。而且部分操作摇把操作孔虽不一样,但是外形极其相似,极易出现漏带或错带等情况,严重影响操作效率,带来安全隐患。各站为倒闸操作而配备的操作摇把数量也较多,放置在一起比较混乱,影响美观。
  2.3 倒闸操作操作摇把问题分层统计
  传统“Z”形摇把设计不合理,操作摇把时,不能使摇把按同一轴转动,总是产生偏差晃动。并且在高压封闭式开关柜的操作中,操作人员常出现“脱把”的情况,危及人身安全。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见,传统的操作工具在现场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各种问题:
  (1)传统高压设备操作摇把,为“Z”字型设计,受力不均,常在操作中出现“脱把”的情况,不仅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在手车动静触头接触将要接触或分离时“脱把”还会造成动静触头放电时间长,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2)传统操作摇把,设计简单粗糙,摇把与绝缘手套之间摩擦大,不仅操作费力,而且造成操作摇把和绝缘手套相互缠绕,严重磨损绝缘手套。
  (3)部分高压封闭式开关柜设计不合理,操作孔过低,贴近地面,传统“Z”字型摇把,需要几十次将摇把插入操作孔旋转半圈再取出的重复过程才能完成操作。操作异常费时费力。
  (4)部分高压设备,操作时机械阻力大,用厂家提供的摇把,受力不科学操作费力。因为传统的“Z”形摇把在操作时,受力点只有一点,这样造成了在旋转操作时,不能以同一轴心做旋转操作,常发生操作把手晃动偏斜。
  (5)同一类型的设备型号众多,且部分高压设备的操作孔未按国标设计,造成变电站内需配备各种型号的操作摇把。操作中往往需要携带多种摇把进行操作,不仅造成工作量的增大,还常常发生带错的情况,也不方便备品备件管理。
  3 确立课题
  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是公司变电运行岗位的首要工作任务。从以上分析可见,目前广泛使用的操作摇把,由于用力不均衡,无防“脱把”措施,经常出现摇把脱把或和绝缘手套缠绕等问题,严重影响现场操作安全,增大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研制新型操作摇把,改变传统的摇把工艺势在必行。同时新型的操作摇把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1)具有通用性。研制出的摇把能够操作不同型号不同操作孔的设备。
  (2)设计合理,操作省力。不发生“脱把”与“缠绕”情况。
  (3)做工精细,便于存取。
  4 实施与论证
  4.1 研制过程
  传统摇把分析。新型摇把应在传统操作摇把的结构和设备操作机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设备操作摇把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共性问题,总结传统摇把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见表4)。
  4.2 提出方案
  通过对传统的摇把分析可见:传统的摇把存在通用性差、受力不均,设计不合理,实用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开拓创新,以摇把的多功能实用性为中心的原则,提出如下三个具体方案(见表5)。
  由整理得到以下三个初选方案:
  (1)电动控制多功能摇把加活动套筒头
  (2)加入棘轮的“弓”形摇把加活动套筒头
  (3)“弓”形设计摇把加活动套筒头
  4.3 确定最佳方案
  方案一:电动控制多功能摇把加活动套筒头方案。其主要特点是电动操作,省力。解决了“脱把”与“缠绕”问题,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操作时无“手感”判断,容易操作过限或不到位,同时受环境影响。   方案二:“弓”形摇把棘轮设计加活动套筒头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完全解决了“脱把”与“缠绕”问题,操作省力,通用性强,不受环境影响,可以模型化批量生产,推广应用价值高。
  方案三:改变传统“Z”形摇把为“弓”形设计方案。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对传统操作摇把进行简单的改造加工即可,存在的主要缺点是通用性差,不能很好解决操作孔设计不合理的设备。
  三种方案的分析评估表如表6。
  根据以上的试验分析、评估和比较,最终选定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的研制最佳方案为:“弓”形摇把棘轮设计加活动套筒头式方案。
  4.4 分析解决问题,落实方案
  (1)摇把旋转受力不均的解决。
  改变传统的操作摇把“Z”形结构为“弓”形结构,使操作人员进行旋转操作时,能以操作孔与手柄为一个固定的轴去旋转,操作中不发生偏移晃动。
  (2)操作摇把与绝缘手套发生缠绕的解决。
  传统的操作摇把做工比较粗糙,无防滑套筒设计,给把手上加装不锈钢套筒,使摇把在操作时,不对手套产生摩擦,杜绝了手套缠绕。
  (3)摇把通用性不强的解决。
  汇集不同类型的设备操作摇把,制作出各个种类的套筒头组建,套筒头与摇把连接,采用标准模配。
  (4)部分设备操作孔设计不合理,造成操作费力的情况的解决。
  部分开关柜由于设计不合理,如部分10kV避雷器手车柜设计在压变手车柜下,操作时只能半圈旋转操作,操作此类设备时操作人员需要拔插几十次才以完成一个手车状态的改变操作。据此改变“弓”字形摇把头的固定模式,采用棘轮棘爪结构来和套筒连接。这样就使在旋转操作不能完成时,变旋转为下压式操作,不仅解决了现场操作难的情况,而且下压式的操作比旋转操作更加省力。
  4.5 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设计和制作
  通过各个环节的分别实验证,确定并设计出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
  1、定位钢珠;2、固定底座;3、棘轮;4、不锈钢杆体;5、加长内角套筒;6、棘轮转动调整开关;7、防滑把手套筒。
  变电多功能操作摇把,其设计材料使用优质不锈钢为主材料,摇把的前部从根本改变了传统固定式的连接,采用了活动式套筒头,可以针对不同型号的手车更换上对应型号的套筒,一套摇把配有各种型号的套筒头,能满足各种开关手车的操作及各种手摇式闸刀的操作。解决日常操作中常需要配带各种形式的摇把的情况。
  摇把为“弓”形设计,使用方便,在操作中受力均匀,不会发生操作中脱把的情况。摇把手持部位加套筒,减少手部于摇把之间的摩擦,并且防止在使用时摇把脱手。
  针对部分手车,由于操作孔位置设计位置并不方便操作。在摇把的前端设计棘轮棘爪结构,能改变传统旋转操作为下压式操作,使操作更加方便。
  在把手的前端设计有固定钢珠,使在安装不同的操作套筒时不容易脱落,把手和各不同的操作套筒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5 效果检查
  2011年11月,完成了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设计和制作后,滁州公司专门成立了专家小组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经现场验证:
  (1)设计出的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具有通用性,能够操作公司所辖各变电站不同操作孔的所有设备。
  (2)新型“弓”形摇把的设计,受力均衡,在做旋转工作时,能控制在以操作孔为中心轴作转动,不产生偏移晃动。人性化设计,不发生与绝缘手套发生缠绕。
  (3)现场摆放和操作携带方便。
  (4)对操作孔设计不合理的设备,变电站多功能操作摇把改旋转为下压式操作,不仅能方便操作,而且省时省力。
  (5)结合2011年11、12月的检修工作,找出同类似的操作对中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对比。
  “小摇把,大改变”,多功能操作摇把一举解决了传统操作摇把存在的缺陷,有力的保障了现场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成果于2011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 结束语
  现场操作安全是所有从事倒闸操作运行人员,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电力企业安全发展的基础。变电站多功能摇把的研制成功,进一步强化现场操作安全,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操作风险,具有良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滁州东源琉璃电气有限公司.10kV KYN28-12(Z)型开关柜产品说明书[S].2009.
  [2]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GW16-126DW型隔离开关产品说明书[S].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快,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也逐渐被关注,而10kV的配电网又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实际运行发现配电网中电缆故障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10kV配电网电缆的安全关系到电力的正常输送、分配以及使用,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析10kV配电网电缆在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以及发生原因,并分析如何处理故障,以提高电缆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配
摘 要:在高压计量检测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计量检测的异常问题,为了避免这些异常现象的产生所导致的各种电力系统运行问题,在开展计量检测的过程中,除了要规范高压计量现场校验的作业方法,保证作业安全和校验的质量外,做好高压计量检测的异常现象分析,采取有效的举措做好异常问题的检修工作,意义重大。从对高压计量检测流程的介绍谈起,然后就高压计量检测的异常现象及检修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压计量 检测
摘 要:皮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费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皮鞋品牌众多,皮鞋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投诉率也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应加强对皮鞋检测的力度。  关健词:皮鞋 检验 问题  中图分类号:T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58-02  1 皮鞋的定义  皮鞋是采用皮革、人造材料等作为帮面,采用胶粘、缝制、模压、硫化、注塑、灌
摘 要:就电力调度自动化优势、科学内涵,探讨其实践应用与优化策略。对有效发掘电网运行隐患,全面洞悉电力运行状况,提升电力调度实践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力调度 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64-02  1 电力调度自动化内涵  电力调度自动化主体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体系做好整体信息汇总采集、研究分析、综
摘 要:往复压缩机气缸套和活塞环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一对摩擦副,因此活塞环、活塞机气缸套的磨损情况至关重要。对制氮压缩机K-71301/A活塞严重磨损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保证装置的连续运行和安全生产。  关键词:往复压缩机 气缸 磨损 下沉度  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66-02  1 前言  K-71301往复压缩机
摘 要:结合地铁中间立柱桩施工实践,介绍自平衡测桩法的试验目的、试桩依据、原理及方法,从设备的安装、测试程序、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三个部分,阐述自平衡测桩法在AM工法旋挖扩底灌注桩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平衡法 旋挖扩底灌注桩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47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01-03  1 工程概况  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中南路站为地下二层
摘 要: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管理是保障水里工程顺利化运作的前提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成为水利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利工程自动化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提升水利工程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动化 水利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73-02  1 目前我国水利
摘 要:以福建省500kV某变电站为例,对比综自站及非综自站的特点,论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并阐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前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建议解决办法,为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传统变电站 监控 综合自动化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75-02  1 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是
摘 要: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世界范围内风电装机容量一直在增加。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加,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介绍风力发电的并网条件及并网特点,不同风力发电机与电网的并入方式;介绍风电并入电网对电网的影响和我国的电网结构及内蒙古地区电网的大概结构。  关键词:风力发电 并网 风电场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
摘 要:无线传输方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几种正在使用和即将使用的传输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广播电视 无线传输 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92-02  1 引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已形成了由地面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和卫星网络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