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培养审美的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侧重引导,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能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能提高人的修养,净化人的心灵,能让人从枯燥的工作和烦琐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而阅读名著可让人摆脱平庸。青少年正处于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因为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自我阅读名著的习惯。中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知识,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各种文章也已学会了一般的阅读和分析,所以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列出计划,明确每学期所需阅读的名著书目。对于精彩文段可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学习鉴赏。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制定阅读名著的计划,同时养成摘抄、点评名著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根据必修课本中的名著导读部分规定的书目有计划的进行细心研读。并且要走近作家,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写出自己的体会。每半学期辑录一本读书随笔,每周针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章节,自选角度,给予点评,文体不限,并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名著或名著片段,要求学生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贴在班级宣传栏中供全班阅读等等。这样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使名著阅读成为他们中学生活的一部分。
  二、加强点拨,在名著阅读中提高语感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名著精深博大,仅靠课外活动的引导是不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经典名著,我们可以借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提高课堂研究的质量,通过各种方式,唤醒学生对名家的关注和思考,强化他们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行为,从而发现经典作品的生命价值和艺术魅力。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注意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可以让学生自设阅读目标,根据各必修课本的名著导读内容,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所谓语感能力,就是阅读中能通过语言材料迅速感知问题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高低的具体表现。同学们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名著,无形中就会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根据研究表明: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阅读量是前提,而阅读的质则是语感培养的保障。所谓质,就是对典型的名篇,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一般字面意思,还要引导学生体悟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义,以及掌握阅读所运用的知识技能。我们可以在名著导读课上,传授一些阅读法,比如可以运用传统的读书方法:熟读精思,熟读成诵。熟读精思是语言感受新图示而同化融解其他语言信息所不能缺少的过程,是获取阅读的金钥匙的途径。这样,培养了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三、重在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品读语言,鉴赏美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朗读中体验美,我认为可以这样做: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品味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美;品读文本,认识语言形式美。
  在精读课文时,还应认识品味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的美,如用词的精确、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与所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美与表达形式美的统一,这也是一种美,是语言文字的美。
  2.拓展思维,升华美
  所谓的升华,就是在各种因素激荡下,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感情,感到自己的渺小、卑琐、平庸,从而强烈地要求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习、赶上、超越对象,或者辨清对象的卑劣、愚鲁、丑恶,萌发出远离它、铲除它的迫切愿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感知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教材中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英雄的赞颂、对祖国的热爱,也有对谬误的批判、对现实的针砭、对邪恶的诅咒、对敌人的愤恨,师生共同浸润其中,心灵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并相应地作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反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心理的催化剂和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语文教学就是要善于唤起学生心中的 “那种感觉”,并利用“那种感觉”所引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逐步实现知能培养和人格教育的目的。怎么唤起“那种感觉”?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不能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也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拓展。
  总之,通过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借助联想、想象使教材具体、鲜明、生动,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从而化学习过程为一个审美过程,化理性为感性的形象,凭借情感感染、触动学生,调动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以美导真,以美传情,以情导知,让枯燥的求知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才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表现欲、创作欲,达到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其他文献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识字内容,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通过布置大量地机械抄写作业让学生记忆生字,导致学生对生字学习产生害怕情绪,识字方法单一,识字效果不佳。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如何把握生字的特点,紧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无痕引领识字学习,让识字教学绽放魅力?  一、
从2011年《语文课标》明确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至现在的两年时间里,非连续性文本貌似的确收到了人们的关注,专家、学者、教师对它的研究也在深入化、全面化。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在现在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及其局限性,尤其是在教学上。基于这样现状,我们应该从哪个方面来着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呢?  一、对学生的建议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教材等每一个因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
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中的难点(一)金融协调机制和信息获取机制不完善,削弱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时效性。一是缺乏一套覆盖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科学有效的信息获取机制和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试行稿》的推出为当下的语文课堂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必须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回到学习的起点来考量和转变当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
在学校教育中,读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境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读书,并不是专指教科书或课内辅导书的阅读,而是引领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成果中畅游。  有的人视读书为消遣,出于自我本能的喜好和感官的愉悦,随手翻翻流行小说、时尚杂志、心灵鸡汤、励志成功学等等,固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但他没有把读书和生命追求建立联系,只是把读书与世俗生活建立联系;有的人视读书为升学高
幼儿绘本阅读一般为静态阅读方式,即让幼儿静态地看书、读书。但小班幼儿集中注意时间短,这样的静态阅读又较为枯燥,很难维持长久的阅读兴趣。将游戏融入到绘本中,在绘本中注
【正】 评价科研机构的工作成绩,往往是列举一些高水平的成果,以说明成绩卓著;或举其完成课题数量的增多,说明研究效率的大为提高。不难理解,如对科研机构的人力、经费、课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又严重的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及导致神经障碍的主要原因,病因与围产期窒息造成新生儿脑缺氧,脑血流减少或停止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所致新生
走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语文课堂,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素养。通过"关爱、公平、尊重"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