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素质要求日益提升,所以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以革命战争时期、建国时期为主要背景题材创作的文学、影视、歌曲、诗词等作品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文化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其内涵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基于贵州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贵师院)实际情况,针对“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治教中的意义、问题与措施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红色经典”文化 思政教育 贵州师范学院
一、“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红色经典”文化是革命话语为主要题材创作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的文学、影视、歌曲、诗词等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红色经典”文化在现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红色经典’所传承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所承载的基本理念,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高度统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说,内容丰富、极具时代特征的“红色经典”文化极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红色经典”文化包括文學、影视、歌曲、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包涵的面非常的广泛,其中蕴藏着独特的时代记忆与民族文化,它承载着国家一段时期的社会和政治面貌,体现着特殊年代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者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作为一种弘扬主旋律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极强的隐性教育功能。
“红色经典”文化推崇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抗战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思想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志同道合、目标一致”的相处之道;“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汲取“红色经典”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013年11月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把完善“红色经典”文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首要改革任务,高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这一改革任务,通过实践去探索“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贵州高校也在实施教育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新形势,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发现、研究、和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内容。
1.“红色经典”文化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宣传不够。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背景下成在起来的,其生活特征两极分化:一面热衷接受众多新事物,另一面却对“红色经典”文化认识严重不足。从中反映出,在现今高校的思政工作中,对于“红色经典”文化的宣传存在缺失,在宣传方式上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网络平台有所忽视。另外,在现今高校实行专业分科的教育模式下,过于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除少数与“红色经典”文化有所联系的专业学生外,普遍存在对“红色经典”文化知识宣传不够的现状。
2.中国革命时期优良传统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认知不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一整套以艰苦奋斗、勤劳朴实、尊老爱幼、为人民服务、团结互助、、志同道合、不畏强敌、实事求是等为核心的优良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责任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这些革命时期传统美德。但当前高校中随处可见一些违背传统美德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生活方面,艰苦奋斗观念淡薄,追求享乐;学习方面不实事求是,论文抄袭;交往方面,不追求志同道合,多数以追求利益为出发点。这些都体现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对于革命时期传统美德的认知不足,导致这些不良现象愈演愈烈。
三、“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贵师院虽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因此在某些方面没有那么多束缚,可以吸收成熟经验,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方面亦是如此。学校从2009年升本开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就非常注重利用“红色经典”文化来开展。负责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学工部、宣传部、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基层党委和团委、及学生党支部等,这些部门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利用“红色经典”文化情况非常普遍,效果明显。如宣传部“道德讲堂”、学工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校团委“书香四月·阅读人生”系列活动、各党支部以“红色经典”文化为授课主体的新型党课等,都在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1.强化课堂教育,推动“红色经典”文化进教学。现在新媒体的使用为贵师院在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贵师院实施“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要平台。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自觉运用“红色经典”文化价值理念、核心命题或经典格言等,来解读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不仅能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文化含量,而且能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红色经典”文化相结合的理解。为此,贵师院积极开设相关必修课程,《贵州地方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等,充分体现历史、地方文化、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要求。同时学校还开设大量相关选修课程,以供学生在结合自身兴趣前提下进行选择。另外,学校宣传部“道德讲堂”、“师院大讲堂”、“党委书记上讲堂”以及各个二级学院自己组织的讲座。
2.加强网络建设,搭建“红色经典”文化的新媒体平台。网络化不断普及,人们与新媒体接触日益频繁,尤其伴随手机移动自媒体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贵师院通过利用宣传部的“师院微博”、“校园微信”、校团委的“青春师院”,同时学校组织部也在建立属于,各个二级学院在自己的门户网页上的相关板块,来为学生搭建一个了解和学习“红色经典”文化的平台。尽而,让“红色经典”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向大学生传播“红色经典”文化的同时,也为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洁超.“红色经典”文化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电影评介,2010(08):22-26.
[2]张锐.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经典传播与教育模式探索[J].云梦学刊,2013(03):128-130.
[3]杨尧.“红色经典”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企业导报,2015(10):156-157.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课题结题成果,项目号:2016fdy19.
关键词:“红色经典”文化 思政教育 贵州师范学院
一、“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红色经典”文化是革命话语为主要题材创作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的文学、影视、歌曲、诗词等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红色经典”文化在现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红色经典’所传承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所承载的基本理念,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高度统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说,内容丰富、极具时代特征的“红色经典”文化极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红色经典”文化包括文學、影视、歌曲、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包涵的面非常的广泛,其中蕴藏着独特的时代记忆与民族文化,它承载着国家一段时期的社会和政治面貌,体现着特殊年代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者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作为一种弘扬主旋律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极强的隐性教育功能。
“红色经典”文化推崇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抗战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思想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志同道合、目标一致”的相处之道;“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汲取“红色经典”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013年11月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把完善“红色经典”文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首要改革任务,高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这一改革任务,通过实践去探索“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贵州高校也在实施教育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新形势,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发现、研究、和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内容。
1.“红色经典”文化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宣传不够。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背景下成在起来的,其生活特征两极分化:一面热衷接受众多新事物,另一面却对“红色经典”文化认识严重不足。从中反映出,在现今高校的思政工作中,对于“红色经典”文化的宣传存在缺失,在宣传方式上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网络平台有所忽视。另外,在现今高校实行专业分科的教育模式下,过于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除少数与“红色经典”文化有所联系的专业学生外,普遍存在对“红色经典”文化知识宣传不够的现状。
2.中国革命时期优良传统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认知不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一整套以艰苦奋斗、勤劳朴实、尊老爱幼、为人民服务、团结互助、、志同道合、不畏强敌、实事求是等为核心的优良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责任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这些革命时期传统美德。但当前高校中随处可见一些违背传统美德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生活方面,艰苦奋斗观念淡薄,追求享乐;学习方面不实事求是,论文抄袭;交往方面,不追求志同道合,多数以追求利益为出发点。这些都体现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对于革命时期传统美德的认知不足,导致这些不良现象愈演愈烈。
三、“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贵师院虽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因此在某些方面没有那么多束缚,可以吸收成熟经验,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方面亦是如此。学校从2009年升本开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就非常注重利用“红色经典”文化来开展。负责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学工部、宣传部、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基层党委和团委、及学生党支部等,这些部门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利用“红色经典”文化情况非常普遍,效果明显。如宣传部“道德讲堂”、学工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校团委“书香四月·阅读人生”系列活动、各党支部以“红色经典”文化为授课主体的新型党课等,都在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1.强化课堂教育,推动“红色经典”文化进教学。现在新媒体的使用为贵师院在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贵师院实施“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要平台。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自觉运用“红色经典”文化价值理念、核心命题或经典格言等,来解读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不仅能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文化含量,而且能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红色经典”文化相结合的理解。为此,贵师院积极开设相关必修课程,《贵州地方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等,充分体现历史、地方文化、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要求。同时学校还开设大量相关选修课程,以供学生在结合自身兴趣前提下进行选择。另外,学校宣传部“道德讲堂”、“师院大讲堂”、“党委书记上讲堂”以及各个二级学院自己组织的讲座。
2.加强网络建设,搭建“红色经典”文化的新媒体平台。网络化不断普及,人们与新媒体接触日益频繁,尤其伴随手机移动自媒体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贵师院通过利用宣传部的“师院微博”、“校园微信”、校团委的“青春师院”,同时学校组织部也在建立属于,各个二级学院在自己的门户网页上的相关板块,来为学生搭建一个了解和学习“红色经典”文化的平台。尽而,让“红色经典”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向大学生传播“红色经典”文化的同时,也为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洁超.“红色经典”文化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电影评介,2010(08):22-26.
[2]张锐.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经典传播与教育模式探索[J].云梦学刊,2013(03):128-130.
[3]杨尧.“红色经典”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企业导报,2015(10):156-157.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课题结题成果,项目号:2016fdy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