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对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095-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基本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全免,切实保障了农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教育覆盖面也较以前更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状况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严重误导着农村的教育观念
高校扩招以后,农村父母仿佛看到了子女“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希望,无不把考上大学当作孩子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应试教育强化的是背书、做题和考试能力,结果是道德教育被放在次要地位,体音美课程大部分缺失,学生动手能力欠缺,创造力被扼杀,甚至和社会脱节。农村家庭的孩子经历十几年寒窗苦读,花费巨额学费上完大学时却发现自己既缺乏技术又缺乏社会经验和家庭背景,找工作时处处碰壁,考研考公务员时困难重重,就业情况甚至还不如技校学生,即使有了工作工资也少的可怜。这样辛苦换回的大学文凭实在是含金量太低,投资和回报严重不成正比,根本没有达到改变命运的效果。
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少,学校基础设施差
目前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尤其在许多较为贫困的地区,经费基本上没有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政府把下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加剧了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很多地区的农村学生缺乏宽敞明亮的校舍,缺乏体育运动器材,缺乏多媒体设备,教学设施工具不齐全,教学过程单调,没有课外阅读资料,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水平低,流失率高
由于国家和地区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太少,农村生活工作条件差,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偏低,待遇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而且教师流失率较高。由于编制不足、经费紧张,农村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水平。缺乏激励机制,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淡漠,有些教师甚至是带着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满情绪来教育学生,难免对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影响和形成偏颇的人生观。
四、以学校为主的单向教育模式,忽视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取代家庭、社会对孩子长生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的是基础作用,家庭在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常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社会教育不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智还不是那么成熟,自控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
五、农村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比较落后
农村父母经常挂着在嘴边的几句话“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对孩子的打骂毫无顾忌,却不知这些行为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度地夸奖,使孩子养成了骄傲自满的性格,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根本无法适应落后于人的境地,接受不了自己和别人实际的差距。还有一些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给子女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合理,有可能导致孩子不健全人格、心智的形成。
对于农村教育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现行的教育体制严重不符合农村教育的需求,没有结合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农村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环境与城市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农村应采取与城市有区别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
(二)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农村教育活动开展所需的基本物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应该有宽敞舒适的教室,有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器材,温暖整洁的宿舍,还有开展教育教学所必需的书籍和材料,如粉笔、桌椅、书本等,很多地区农村教育之所以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连一些基本的材料都供应不足。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引进优秀的教师,对现有教师开展在岗培训。一个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对农村的所有教师进行定期岗位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教育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和使用现代教学工具技能等。
(四)加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督,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教育成果是短期内难以进行考核评估的,这导致一些学校领导不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不负责任。可以通过加强各方监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比如学校制定每年的教学计划安排,提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公布给学生家长,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三面监督的体系。
(五)加强对农村父母的教育指导。农村父母文化层次低,知识水平低,导致教育方式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对其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不当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向他们教授一些具体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引导其正确、科学、合理地教育子女。
总之,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高度重视,共谋中国人才培养成功之大计,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华冰.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农村.2010,11.
[2]高晓明,王根顺.我国农村教育的透视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06.
[3]龚春明,朱启臻.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归因研究:一个方法论上的反思[J].学术论坛.2010,09.
[4]李江,韩雪.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之我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095-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基本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全免,切实保障了农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教育覆盖面也较以前更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状况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严重误导着农村的教育观念
高校扩招以后,农村父母仿佛看到了子女“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希望,无不把考上大学当作孩子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应试教育强化的是背书、做题和考试能力,结果是道德教育被放在次要地位,体音美课程大部分缺失,学生动手能力欠缺,创造力被扼杀,甚至和社会脱节。农村家庭的孩子经历十几年寒窗苦读,花费巨额学费上完大学时却发现自己既缺乏技术又缺乏社会经验和家庭背景,找工作时处处碰壁,考研考公务员时困难重重,就业情况甚至还不如技校学生,即使有了工作工资也少的可怜。这样辛苦换回的大学文凭实在是含金量太低,投资和回报严重不成正比,根本没有达到改变命运的效果。
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少,学校基础设施差
目前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尤其在许多较为贫困的地区,经费基本上没有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政府把下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加剧了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很多地区的农村学生缺乏宽敞明亮的校舍,缺乏体育运动器材,缺乏多媒体设备,教学设施工具不齐全,教学过程单调,没有课外阅读资料,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水平低,流失率高
由于国家和地区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太少,农村生活工作条件差,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偏低,待遇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而且教师流失率较高。由于编制不足、经费紧张,农村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水平。缺乏激励机制,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淡漠,有些教师甚至是带着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满情绪来教育学生,难免对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影响和形成偏颇的人生观。
四、以学校为主的单向教育模式,忽视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取代家庭、社会对孩子长生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的是基础作用,家庭在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常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社会教育不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智还不是那么成熟,自控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
五、农村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比较落后
农村父母经常挂着在嘴边的几句话“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对孩子的打骂毫无顾忌,却不知这些行为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度地夸奖,使孩子养成了骄傲自满的性格,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根本无法适应落后于人的境地,接受不了自己和别人实际的差距。还有一些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给子女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合理,有可能导致孩子不健全人格、心智的形成。
对于农村教育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现行的教育体制严重不符合农村教育的需求,没有结合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农村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环境与城市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农村应采取与城市有区别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
(二)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农村教育活动开展所需的基本物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应该有宽敞舒适的教室,有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器材,温暖整洁的宿舍,还有开展教育教学所必需的书籍和材料,如粉笔、桌椅、书本等,很多地区农村教育之所以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连一些基本的材料都供应不足。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引进优秀的教师,对现有教师开展在岗培训。一个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对农村的所有教师进行定期岗位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教育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和使用现代教学工具技能等。
(四)加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督,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教育成果是短期内难以进行考核评估的,这导致一些学校领导不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不负责任。可以通过加强各方监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比如学校制定每年的教学计划安排,提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公布给学生家长,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三面监督的体系。
(五)加强对农村父母的教育指导。农村父母文化层次低,知识水平低,导致教育方式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对其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不当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向他们教授一些具体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引导其正确、科学、合理地教育子女。
总之,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高度重视,共谋中国人才培养成功之大计,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华冰.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农村.2010,11.
[2]高晓明,王根顺.我国农村教育的透视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06.
[3]龚春明,朱启臻.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归因研究:一个方法论上的反思[J].学术论坛.2010,09.
[4]李江,韩雪.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之我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