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土本构模型在砂土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的应用

来源 :海洋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PLAXIS 3D开展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数值计算,同时与p-y曲线法计算结果、PISA项目的单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p-y曲线法、MC土体模型、HS土体模型3种计算方法的差异性开展定量分析,探讨这3种计算方法对海上风电基础设计的适用性,此外进一步探讨了桩土参数取值对大直径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y曲线法、MC模型、HS模型3种计算方法的单桩基础计算结果分别高于桩基实际水平极限承载力的48.8%、81.9%、6.2%,HS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了在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承载力设计上HS模型具有显著的优势;内摩擦角、桩径对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鸟类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行业,造成经济损失,且难以防控.本文旨在摸清对新疆农业造成损失的鸟类种类及危害程度,阐述鸟类出没规律,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2019至2021年,基于样线法、问卷法、田间观测与取样法、防鸟粘网计数、物种鉴定与胃容物解剖等,在新疆的墨玉、乌什、拜城和昌吉大范围布设观测点,对农田、果园、水库等典型生境进行调查,得出现有害鸟种类以及受害的类型、损失程度、预防措施、经济补偿等,最后完成鸟害评估.共记录到对农业有害鸟类10目19科40属49种(类
为获得中国近海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精度长时间序列连续观测数据,文章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原理的激光温室气体分析仪(GGA),结合多重过滤、冷凝除水、自动校准、数据传输、异常值筛分、数据可视化等多方面理论知识,设计了一套海岛基温室气体自动观测系统,并先后成功应用于西沙永兴岛、宁德北礵岛、舟山嵊山岛和南沙永暑岛,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可实现海岛大气温室气体的高频率、高精度连续观测,并具备自动校准、实时传输、数据筛分以及数据可视化功能,有望推动实现我国海岛基温室气体的高
海洋立管容易因涡激振动等因素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对海洋石油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利用监测装置获得立管运动数据可为其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监测装置的安装数量和位置直接相关.本文通过使用模态清晰度指数和配置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ABAQUS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役的南海流花16-2油田中的某柔性立管进行了运动监测装置的布置优化.结果表明,此立管最少需要使用6套监测装置才可完成整根立管的监测任务,为了获取更加全面的立管整体响应信息,最终选择了7套监测装置并选取了最优布置方式.此外,本
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气候区,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然而土壤动物蚯蚓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本文报道在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采集的巨蚓科(Megascolecidae)远盲蚓属(Amynthas)蚯蚓新物种4种:表土远盲蚓(A.epigenus Sun& Qiu,sp.nov.)、梅花山远盲蚓(A.meihuamontis Sun& Qiu,sp.nov.)、苔藓远盲蚓(A.muscosus Sun & Jiang,sp.nov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属于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地区养殖条件下未见降温冬眠报道.本次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对北京动物园饲养的5尾扬子鳄开展人工降温冬眠实验,观察冬眠各期个体的环境选择和行为变化,建立冬眠期间的行为谱,分析冬眠前后行为指标和形态指标(全长、体重和围度)变化,监测深眠期体温,了解室内冬眠特点与需求,建立适宜的控温冬眠技术,为扬子鳄在华北地区安全越冬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结果 显示:1)人工饲养条件下平均室温(13.00±3.10)℃(范围9.4 ~
为了解中华峭(Octopus sinensis)繁殖行为特征,通过肉眼观察及水下摄像对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中华蛸在繁殖期有运动、捕食、求偶、交配、产卵和护卵行为.中华蛸运动依靠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进行游泳和爬行;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繁殖后期不再进食;中华蛸具明显的求偶行为,雄性间为争夺交配对象会进行对峙搏斗;中华蛸是“距离式”交配,雄性和雌性亲体均可与不同异性多次交配,存在一只雌性与多只雄性同时交配的现象;雄性性腺成熟早于雌性,交配后雌性亲体并不立即产
本文通过形态指标测量,比较了分布于贵州高原的6种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 显示,头体长比较,6种掌突蟾的头体长从大到小依次为赤水掌突蟾(L.chishuiensis)、绥阳掌突蟾(L.suiyangensis)、金沙掌突蟾(L.jinshaensis)、毕节掌突蟾(L.bijie)、武陵掌突蟾(L.wulingensis)、紫腹掌突蟾(L.purpuraventra);聚类分析显示,在6个物种中,紫腹掌突蟾与毕节掌突蟾差异最大,与赤水掌突蟾差异最小;6种掌突蟾的差异
广西境内的琴蛙有多个地理种群,主要分布于桂东北地区的龙胜、灌阳,北部地区的融水,中部地区的金秀和南部地区的上林及武鸣,现己证实在灌阳都庞岭的种群为湘琴蛙(Nidirana xiangica),在大瑶山的种群为瑶琴蛙(N.yaoica),在大明山的种群为广西琴蛙(N.guangxiensis).雷山琴蛙(N.leishanensis)是近年发现的两栖类新物种,目前已知分布在贵州雷公山和梵净山.针对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同练乡的琴蛙种群,通过形态比较、声谱分析和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种群与分布于
2020年5月23日在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山镇(26° 11′47″N,109°56′21″E,海拔924 m)采集到4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雷山琴蛙(Nidirana leishan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构建的琴蛙属(Nidi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琴蛙标本与雷山琴蛙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1.00);基于Ka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琴蛙标本与雷山模式产地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0.8%,远小于琴蛙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1.4%~6.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目10科12属17种陆生贝类的齿舌形态.结果 显示,17种陆生贝类齿舌的中央齿均为1列,侧齿12~218列不等,缘齿0~204列不等.中央齿依齿片上小齿数目分为单齿型、三齿型和多齿型;侧齿与缘齿的形态多样,侧齿齿片上小齿数1~6枚不等,缘齿齿片上小齿数1~10枚不等.结合以往报道的38种陆生贝类齿舌,对3目20科41属共55种齿舌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陆生贝类齿舌的中央齿、侧齿和缘齿的形态以及小齿数目在不同科之间差异较大,相同属则差异较小.同一科中不同种齿舌列数不尽相同且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