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6种掌突蟾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来源 :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NDA_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形态指标测量,比较了分布于贵州高原的6种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 显示,头体长比较,6种掌突蟾的头体长从大到小依次为赤水掌突蟾(L.chishuiensis)、绥阳掌突蟾(L.suiyangensis)、金沙掌突蟾(L.jinshaensis)、毕节掌突蟾(L.bijie)、武陵掌突蟾(L.wulingensis)、紫腹掌突蟾(L.purpuraventra);聚类分析显示,在6个物种中,紫腹掌突蟾与毕节掌突蟾差异最大,与赤水掌突蟾差异最小;6种掌突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吻长/头体长、鼻间距/头体长、上眼睑宽/头体长、胫宽/头体长、后肢长/头体长和第4指长/头体长这6项比值性状上,形态特征判别准确率为75.0%~ 10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0.0%.此外,本研究还对6种掌突蟾的质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综合形态测量特征,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贵州高原这6种掌突蟾的形态特征差异,为后续掌突蟾属的分类学及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潜龙AUV作为大洋科考近海底精细勘察的重要装备之一,近年来在大洋科考中得到广泛应用.围绕如何提升潜龙AUV系列化保障装备的自动化、少人化和高效化运维的需求,开展了专用收放系统的研制工作.目前两型专用收放系统已经完成研制,吊放式专用收放系统已经完成交付并顺利投入大洋科考应用,滑道式布放回收系统已完成湖上试验.两套收放系统的成功研制,为潜龙AUV外场试验和大洋应用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自动化保障装备,已经成功实现3人可完成收放AUV的工作.丰富了潜龙AUV多型专用保障运维装备体系,为大洋深海资源勘查提供了辅助支
通过研究高压水射流喷枪中各个参数对清除效果的影响规律,选择合理的喷枪参数,设计加工出清除效果较为合理的高压水射流喷枪,从而使附着于海底管道上海洋生物的清理更加高效便捷.结合GAMBIT建模理论,建立不同参数下喷枪的简化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FLUENT仿真模拟了不同参数的喷枪其喷嘴出口处水射流的动压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液体动力学中的相关知识,对高压水射流喷枪的清除效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各个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入口压力、喷嘴倾角、喷嘴个数以及喷嘴孔径对喷枪的清除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同域分布,但是其生态位差异和共存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从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计布设37台触发式红外相机.37台相机均持续工作5年,用于对这两种中小型食肉动物的聚群模式、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监测,累计相机工作日72076 d,共捕获到独立有效事件豹猫290次、黄喉貂84次.结果 表明,豹猫是典型的独居型
随着我国对海上资源开发的加快,对用于安全高效的人员输送的运动补偿舷梯需求有所增加.通过工程实例,建立海上登靠舷梯的有限元模型,按照DNVGL要求规范,首先使用两梯分离的方法,计算各工况下的荷载,将荷载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再使用传统有限元MPC方法和有限元网格重叠方法对舷梯进行强度校核,并与两梯分离的方法进行对比,讨论其结果误差.两梯分离法在保持计算准确度的情况下可较大的节省有限元建模时间,为实际工程的计算和强度校核提供参考.
长期以来,鸟类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行业,造成经济损失,且难以防控.本文旨在摸清对新疆农业造成损失的鸟类种类及危害程度,阐述鸟类出没规律,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2019至2021年,基于样线法、问卷法、田间观测与取样法、防鸟粘网计数、物种鉴定与胃容物解剖等,在新疆的墨玉、乌什、拜城和昌吉大范围布设观测点,对农田、果园、水库等典型生境进行调查,得出现有害鸟种类以及受害的类型、损失程度、预防措施、经济补偿等,最后完成鸟害评估.共记录到对农业有害鸟类10目19科40属49种(类
为获得中国近海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精度长时间序列连续观测数据,文章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原理的激光温室气体分析仪(GGA),结合多重过滤、冷凝除水、自动校准、数据传输、异常值筛分、数据可视化等多方面理论知识,设计了一套海岛基温室气体自动观测系统,并先后成功应用于西沙永兴岛、宁德北礵岛、舟山嵊山岛和南沙永暑岛,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可实现海岛大气温室气体的高频率、高精度连续观测,并具备自动校准、实时传输、数据筛分以及数据可视化功能,有望推动实现我国海岛基温室气体的高
海洋立管容易因涡激振动等因素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对海洋石油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利用监测装置获得立管运动数据可为其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监测装置的安装数量和位置直接相关.本文通过使用模态清晰度指数和配置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ABAQUS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役的南海流花16-2油田中的某柔性立管进行了运动监测装置的布置优化.结果表明,此立管最少需要使用6套监测装置才可完成整根立管的监测任务,为了获取更加全面的立管整体响应信息,最终选择了7套监测装置并选取了最优布置方式.此外,本
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气候区,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然而土壤动物蚯蚓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本文报道在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采集的巨蚓科(Megascolecidae)远盲蚓属(Amynthas)蚯蚓新物种4种:表土远盲蚓(A.epigenus Sun& Qiu,sp.nov.)、梅花山远盲蚓(A.meihuamontis Sun& Qiu,sp.nov.)、苔藓远盲蚓(A.muscosus Sun & Jiang,sp.nov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属于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地区养殖条件下未见降温冬眠报道.本次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对北京动物园饲养的5尾扬子鳄开展人工降温冬眠实验,观察冬眠各期个体的环境选择和行为变化,建立冬眠期间的行为谱,分析冬眠前后行为指标和形态指标(全长、体重和围度)变化,监测深眠期体温,了解室内冬眠特点与需求,建立适宜的控温冬眠技术,为扬子鳄在华北地区安全越冬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结果 显示:1)人工饲养条件下平均室温(13.00±3.10)℃(范围9.4 ~
为了解中华峭(Octopus sinensis)繁殖行为特征,通过肉眼观察及水下摄像对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中华蛸在繁殖期有运动、捕食、求偶、交配、产卵和护卵行为.中华蛸运动依靠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进行游泳和爬行;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繁殖后期不再进食;中华蛸具明显的求偶行为,雄性间为争夺交配对象会进行对峙搏斗;中华蛸是“距离式”交配,雄性和雌性亲体均可与不同异性多次交配,存在一只雌性与多只雄性同时交配的现象;雄性性腺成熟早于雌性,交配后雌性亲体并不立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