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低年段的班级授课中进行合唱教学探究,需观照三点:一是立足年段,设定重点;二是结合方法,科学训练;巧用教材,提升能力。
  关键词:合唱教学 年段 方法 教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合唱教学对学生声音的统一度、音准和节奏的掌握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班级中实施合唱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唱教学成为很多音乐教师的难题。
  而合唱教学是很有必要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从精英教育回归普及性教育的。小学每周两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是班级实施合唱教学的有效保障,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快乐地、易学易练的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多声部练习,能够有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一些合唱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立足课堂,我们在低年段的班级授课中进行了合唱启蒙教学探究。
  一、立足年段,设定重点
  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合唱教学主要从三年级开始涉及,到了四年级,合唱教学的内容数量变多,难度加大。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练习,学生要掌握确实有难度。因此,很有必要在低年级时就对学生进行合唱知识与技能的渗透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我们将低年级的合唱教学重点分别设定为:一年级,强化学生音准的建立和音色的统一,通过节奏声势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初步建立多声部和声的感觉;二年级,通过简短的节奏填充、伴唱形式的歌唱练习,让学生体验二声部的和声感觉,能进行初步的合唱。
  有了低级段的铺垫性训练,中高级段的合唱训练重点就可以从对学生音高的准确度、声音的优美度、声部的和谐度逐步过渡到对学生演唱情感性、表现力的要求。
  二、结合方法,科学训练
  合唱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咬字发音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教学中,要达到要求难度更大。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结合方法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
  (一)姿势的训练
  良好的唱歌姿势能带给学生积极与放松的唱歌状态。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明正确的唱歌姿势:站立时,两脚相对分开,重心均匀地分散于脚掌和足跟,感受到地板的支撑;肩膀打开放松,做到松而不懈,累而不僵;端坐时,身体的状态要求与站立时一致,后背不要靠在椅背上,身体与地面成双L型。
  (二)呼吸的训练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呼吸是歌唱技巧的基础,影响着演唱的音高、音量与音长。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呼吸的方法。如体会叹气之前的呼吸,可以让他们想象闻花香、吹蜡烛、吹热汤时的呼吸力度;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比作气球,让自己的身体慢慢圆起来等。而且,呼吸训练要与发声训练结合进行,让学生体会呼吸与音色、音量的关系,能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自如呼吸。
  (三)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合唱教学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准,需观照以下两点:一是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柯尔文手势的变换,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区分不同的音高,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二是进行音准基础训练。就音准基础训练来讲,首先,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层次由易到难,逐步进入。如一年级可以进行“横的音准”(旋律音准)的训练;二年级开始逐步过渡到“纵的音准”(和声音准)的训练。其次,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教学,选择其中典型的旋律进行唱谱或模唱,逐课强化音高和音准。再次,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要将乐器弹奏和教师示范等方式有效融合起来,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多对比、多模唱,带领学生唱准音高。
  (四)音色的训练
  合唱团内学生的音色是否统一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唱的质量。特别是对于演唱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的班级来说,学生的音色是否和谐统一更是影响合唱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尽可能地统一学生合唱时的音色,教师每一节课都需要紧密关注音色矫正训练。首先,应该用贴近学生的声音开展教学,示范时要尽量发平的声音,控制颤音。其次,为了训练学生能够有控制的发声,教师可以教学生运用头声发声法,而运用弱唱是获得头声发声法的重要手段。合唱中,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弱唱,这种弱唱是弱而不虚,而不是无力松垮的唱。
  三、巧用教材,提升能力
  教材中的歌曲是经过国家审定的适用于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用好教材、巧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既符合实际,又有助于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
  (一)提取训练素材
  研究教材,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提取合适的训练素材,不会额外增加教师教的内容,也不会增加学生学的负担,反而会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如为了强化一年级学生音准的建立,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大鼓和小鼓》时,笔者提取了歌曲的第一句旋律(如图1)作为发声训练素材,既帮助学生建立并巩固了“do”“mi”“sol”三个音的音准,同时还强化了歌曲的铺垫性教学。
  (二)合理增创曲目
  梳理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时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具备二声部素材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开发和编创,形成了简单易唱的二声部旋律曲目,增加了教材中的合唱内容,持续激發学生的合唱兴趣,提升合唱能力。
  如二年级上册的《草原上》是一首蒙古族的歌曲,旋律优美悠长。用于合唱时,我们将歌曲的旋律进行简化,选取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唱成长音,形成蒙古长调感觉的哼唱旋律(如图2),既降低了合唱的难度, 又丰富了歌曲的声部表现,使歌曲所表现的草原风情更加浓郁。   在创编二声部旋律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合唱技能水平进行合理创编,注意编配结果的可行性。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编配的二声部旋律不宜过难,要多采用具有歌唱感或是固定音高的旋律,让学生在合唱中经常有成功的体验,持续体会到合唱的趣味,以更好地激发合唱的动力。
  (三)营造和声效果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多种方式营造和声效果,提高学生对和声的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1.用乐器营造多声部音响效果。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提到了多种乐器伴奏谱,都是生动的多声部音响素材。利用不同的乐器营造多声部音响效果,让学生从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中体会和声的协调与美,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
  如教唱二聲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乐器却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如学唱三年级下册的《八只小鹅》时,就可以让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声部的音高,同时让其他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便能有效降低合唱的难度,同时获得良好的和声效果。
  2.用声势律动辅助区分不同声部。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声势律动来区分歌曲的不同声部。
  如在二年级下册《乃哟乃》一曲中,我们编配的两个声部的旋律情绪是不一样的,第一声部的旋律是欢快跳跃的,第二声部的旋律是优美连贯的(如图3)。
  在教学生合唱两个声部时,针对第一声部跳跃的旋律,我们让学生在座位上以按节拍拍左右腿的方式律动;针对第二声部连贯的旋律,我们以两拍一次的身体左右晃动作为律动动作。合唱时,学生掌握了两个声部不同的律动和旋律,自然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
  3.利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感受和声效果。
  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所达成的演唱效果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歌曲特点,合理运用轮唱、伴唱、简短乐句的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会形成多声部的演唱效果。
  如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过新年》,我们编配的二声部就包含了伴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如图4)。在学会第一声部的基础上演唱第二声部,旋律简单,学生易于达成,在伴唱“咚呛咚咚呛”部分,还加上了锣鼓伴奏。这样的合唱就会充满趣味,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丰富的和声效果。
  另外,合唱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唱,多听也很有必要。上课时,将学生齐唱与合唱练习的不同效果录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欣赏,让他们从中感受合唱的立体音响效果,
  能够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合唱。而课外氛围的营造,兴趣的激发也相当重要。如通过校园广播的“好歌推荐”栏目,向学生推荐中外优秀合唱歌曲,引导他们体会合唱的美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班级合唱比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促进他们对班级合唱的认识。
  转变观念,讲究方法,循序渐进地渗透合唱知识与技能,就一定会使音乐学科成为面向全体的普及性教育课程。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学生阅读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从多个层面寻找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线三阶”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和相应策略:一是多方入手,通过趣教大量词汇、趣设多样情境、趣定分层任务,激发阅读兴趣;二是午间阅读指导,通过固定阅读时间和多样化阅读方法的渗透,确保阅读时间,渗透策略;三是开展多元活动,通过开展有声活动以及手抄报比赛,丰富阅读体验。  關键词:一线三阶阅读能力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安踏集团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体育用品公司。自1994年公司成立至今,已从单一生产运动鞋发展成为能够生产综合体育用品的品牌公司,并拥有专业运动装备为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类似于板式换热器的模型在内部转子旋转的条件下,产生涡结构,提高传热效果的过程。首先采用PIV
一、前言近年来,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农产品是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机制,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基于“在感恩中成长”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从环境布置着手,与家长、社区联手,营造感恩文化氛围;以“访—读—品—行”为主线,探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决定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借力教材识字,可采用猜字谜识字、熟字"变身"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在拓展中识字,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在其他学
2014年11月2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领导班子中心组举办学习会,会议由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张琳主持,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
博物馆儿童课程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孩子对人类文明的参与感,为孩子的思维模式发展增加可能性,发展孩子对中华文明“基于理解的热爱”。博物馆儿童课程的具体实施是更大的挑战,需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维护丰十会稳定的客观需要。食品安全保障就是对食品供应链从原材料生产到流通
摘要:以 “科学探究能力”立体模型为参考,结合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再根据科学思维所特有的证据性、逻辑性和发展性等品质,可得到科学思维能力的框架模型。这个框架模型可以引发对科学思维品质的关注和落实;实现科学思维的显性化;推动科学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关键词:科学思维能力 框架模型 多元评价  科学思维指的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科学事物(包括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科学现象、科学事实等)本质属性、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