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论文中科技术语的准确使用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地学学术著作、成果中频繁出错的科技术语黏土、潟湖、疍民为研究对象,从追溯黏(粘)、潟(泻)、疍(蛋)的混用原因、考读权威工具书的视角对三词的真伪进行辨析,结合语素构词理据,认为“黏土”应读作“niántǚ”,不应该写作“粘土”或有其他的读音“潟湖”应读作“xìhǘ”,“泻湖(xièhǘ)”是旧读,应予以淘汰;“疍民”独立承担着“以船为家、从事渔业或航运的水上居民”的词语表述功能,“疍民”不能写作“蛋民”。
  关键词:黏土,潟湖,疍民,科技术语
  中图分类类号:N04;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4-0057-05
  引 言
  科研论文中科技术语的准确使用,是为了能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以便于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中,使读者能正确无误地接收和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故研究者在科研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科学、严谨、准确地使用科技术语至关重要。
  地学是一门自然与社会相交叉的学科,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无论是可感知的自然实体还是抽象的人文要素,都离不开学科术语的准确表达。作为一名地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对科技论文进行编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错字、错词等,但有几对词——黏(粘)土、潟(泻)湖、疍(蛋)民,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连某些工具书都将错就错,模糊记载。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时间为2015 -07-21),分别以黏土、粘土、潟湖、泻湖、蛋民、蛋民为检索词,学科检测领域为“全选”,检索条件设为“全文=中英文扩展(精确匹配)”,以跨库检索方式对其进行检索,得到的检索记录结果相应为131920条、664351条、23070条、21129条、921条、1154条,足见当前这3对词错误、混淆使用到何等地步,很有必要对其混用原因、字义本源及其演化进行追溯,以明辨其真正含义及准确使用。基于此,本文拟以黏(粘)土、潟(泻)湖、疍(蛋)民3组词为例,从语素构词分析人手,结合权威工具书,对以上词语的正确运用进行详尽地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地学及相关专业的编辑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 黏(粘)土
  黏土是地学中土壤学、土地科学、地质学等二级学科或相关学科(如环境学)中经常用到的词,《汉语大辞典(第十二卷)》对其解释是:“黏土,有黏性的泥土。《书·禹贡》‘厥土赤埴埴’孔传‘土黏日埴’,唐孔颖达疏:‘《考工記》用土為瓦,謂之塼埴之工,是埴為黏土,故日黏。’”从语素构词角度分析,黏土的构词方式是由“黏”(形容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和“土”(名词,表示词的主要意义)构成的前加搭配成分的定中结构。但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黏土常常被误写成“粘土”,甚至在很多权威性较高的工具书和专业性词典中都可以看到两者的错用或混用。
  1.混用原因追溯
  追溯发现,造成黏、粘混乱的缘由大多是历史原因,丁尚林认为还有另两点原因: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在规定两字的用法时不够严谨,对其实际用法考虑不周,导致无章可循:二是某些工具书在对黏、粘进行解释时口径不一,白相矛盾,加剧了其使用混乱的现象。薛志霞通过考察历代字书、韵书,提汁j“粘”是“黏”的俗字,约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最初两字同音同义,均读nián:到元代俗字“粘”又产生了俗音,读zhān,“黏”“粘”二字从此走上字形与字音分化的道路。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音常用字汇》在mián音下把“粘”列为正体、“黏”列为异体;在zhān音下单列了“粘”字,注日:动词读音。1955年12月,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将“黏”列为“粘”的异体字要求停止使用。此举可能是延续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的做法。但因为人们在使用习惯上已经接受“黏”的表达需求,所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并没有阻止住该字的使用,即便是在传媒、出版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黏”“粘”的混用,两字各自承担的语素构词功能更加混淆。基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后所产生的外部效应,198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其中审定“粘”读zhān。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又发出了“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确认《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入的包括“黏”在内的15个字为规范字,“黏”读nián。至此,黏和粘的读音、词性、各自所承担的主要构词功能基本确定。
  2.工具书考读
  考察当前最为权威的几部T具书《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辞海》《汉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黏、粘的解释,其共同点是:均明确了“黏”是形容词,读niān;“粘”是动词,读zhān。不同点在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除了上述解释外,在“黏”字的解释中,还以提示的方式进一步说明和澄清“跟‘粘’不同,‘粘’读zhān,用作动词;读‘nián’时,仅用作姓氏。《现代汉语辞海》从注音、释义、词性、构词、连语5个方面分别对黏、粘进行了解释,并在黏的名词复音词中列出了“黏土”,指出其为前加搭配成分的定中结构。《汉语大辞典》认为“粘”还读“nián”,同“黏”,具有黏性;同时认为“黏”还有“胶附,黏合”之意。《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则认为“粘”还有另外读“nián”的两个解释,即同“黏”和【名】姓。可见,前两部工具书对两字的现代解释正确,后两部工具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误读。
  魏励编著的《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从汉字来源、造字方法、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发展脉络对黏、粘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对两字进行了必要辨析“粘/黏过去通用,现在的主要区别在于‘粘’除用作姓时读nián外,一般都读zhān,用作动词。‘黏’一般读nián,用作形容词。”
  3.小结
  结合黏、粘的现代规范和权威工具书对两字的解读,可得出如下结论:从构词功能看,“粘”是动词,作为前加搭配成分,与名词只能构成动宾式的动词短语,若在构词上与“土”字搭配成“粘土”,与名词短语之实相悖。“黏”作为形容词才具有与“土”构成偏正或定中结构的功能。故此,“粘土”是错误的写法,“黏土”是正确的写法,读作“niántu”。   二 潟(泻)湖
  潟湖是海洋地理学、海洋地质学、水域生态学等二级学科中经常会用到的词,指的是浅水海域被沙坝、沙嘴、岸外沙坝或珊瑚礁封闭与海洋隔离开的浅海水域。从语素构词角度分析,潟湖的构词方式是由“潟”(名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和“湖”(名词,中心词)组成的偏正式名词。但在相关的地学论文中,常有学者将“潟湖”写成“泻湖”,甚至某些专业工具书出现这样的错误也不鲜见,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编辑的《英汉自然地理学词典》将“lagoon、laguna(西)、lagune(法)”(“潟湖”的外文词)的汉译词全部写成“泻湖”。
  1.混用原因追溯
  追溯发现,造成“潟湖”‘泻湖”混用的可能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潟”与“泻”的繁体字“消”的字形和写法相近,“泻”被误当成“潟”的简体字。事实上,“潟““漓”的词义相差甚远,前者为静态名词(盐碱地),后者为动词(倾泻);其二是历史原因,“泻湖”曾是“潟湖”的旧称。但1993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将误用多年的“泻湖”(xiehu)正名为“潟湖”(xìhǘ),1991年出版的《海洋科学名词》、1994年出版的《地质学名词》、2007年出版的《地理学名词》也一致做了这样的确定。
  2.工具书考读
  《汉语大词典(第六卷)》对“潟”的解释是:“潟,Xì,盐碱地;《周礼·地官·草人》:‘凡粪……馘潟用貊’郑玄注:‘潟,卤也’;《汉书·地理志上》:‘厥土白塡,海濒广潟’;颜师古注:‘潟,卤蜮之地’。”《汉语大词典(第六卷)》对“漓”的解释是:瀉【泻】,xiè,①倾泻,水往下急流。②小雨貌。③凄清,冷寂貌。④头发稀疏貌。⑤清高超俗貌。⑥象声词。《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对潟有两个解释,①名词,(文言文)盐碱地;②[新潟],地名,在日本。并紧接释义后提示:“跟‘泻’不同。‘新潟’不能写作‘新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潟”的释义中对“潟湖”一词进行了详细解读;而对“泻”的解释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从字源上对两字的解释是:“潟”是形声字,“氵”为形,“舄”为声;“泻”是会意兼形声字,由“氵”和表示将物体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写”两部分组成,合起来表示水位的移动,“写”兼表音。可见,“潟”与“瀉(泻)”虽然字形和写法相近,但词义迥异。从“潟湖”的地理学释义来讲,该词为静态名词,不具有动态(倾泻)特征,故相应正确的构词应该是“潟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某些文献甚至工具书中,“潟湖”还有被写成“舄湖”。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舄(Xì)从字源上来说,在金文中像鸟张开两翼的样子:舄的本义指喜鹊,后假借指木底的鞋。另从《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对“潟卤一舄卤”的辨析认为,根据构词的理据,宜以潟卤为推荐词形。由此可以推理,至少“潟湖”在该词的构词中是主条。
  3.小结
  结合潟湖本身的词义以及对工具书的考读和现代规范,可以得出结论:“潟湖”( xìhǘ)的写法和读音均为规范的正确名词;“泻湖”(xièhú)是旧读,从词义上分析,应予以淘汰。
  三 疍(蛋)民
  疍民,是具有南方水域特色的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名词,旧称广东、广西和福建沿江、沿海一带以船为家、从事渔业或航运的水上居民,或称疍家、蜒民,也说蛋户,历史上分布于闽江、珠江及其支流沿岸和闽江口、珠江口等人海口以及台湾岛,其中以广东蛋民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主要聚居在番禺、顺德、东莞、中山、珠海等地。从语素构词角度分析,疍民是由疍(名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和民(名词,中心词)构成的复合名词。但在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有关蛋民的著作中,疍民和蛋民的混用非常普遍。
  1.混用原因追溯
  疍民在我国历史上最早以“疍族”一词出现于魏晋,史称“蛮蛋”;隋唐时期称为“蛋人”:宋元时期称“蛋族”:明代后被同化为汉族的一部分:解放后蛋民被称为“水上居民”。在很多有关疍民的学术著作中,学者们认为,“疍”又可以写作“蜑、蜒”,还可作“蛋”。其中,“蜒”在史书上记载最早,晋人常壕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已有提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在“蜒”字条下注日“南方蛮也”,但在《康熙字典》中“蜒”没有“蛋民”的意思,说明该用法并不多见:“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李健民从福建省存世最早的地方志《三山志》中解读“闽东蛋民的木船(‘连家船’),底部吃水部分呈三角形,稳定性极好,在江海中随浪起伏,仿佛蛋壳一般”而认为“疍”的名称本源于此,并与“蛋”字相通:陈序经在其《蛋民的研究》中认为,“疍”即南方的夷人,与“蜒”“蜑”“蛋”等字通假,这种指代最早见于隋代,南宋以来被普遍用来称呼蛋民。由此可见,“蛋”的多种写法一直未有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认可蛋民是其最本质的称谓和写法,而“蜒、蛋、蛋”均为其“可作”或“通假”字。
  2.工具书考读
  《古今汉语字典》引对蛋的释义是:蛋户古也作蛋户,蛋是蛋的白选异体字;对蛋的释义是:①禽类和龟、蛇等产的卵,②形状像蛋的东西,③骂人的话,④古同“蜑”。《常用汉字源流字典》认为蛋为形声字,小篆从虫,延声,本义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假借为鸟类或龟、蛇的卵,字形改作“蛋”,音符讹变为“足”,由此引申为形状像蛋的东西。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在对蛋民的解释中特别提示:“疍民”“疍户”的疍不能误写作“蛋”。《汉语大词典》《新华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中,蛋民均只有一个含义,即水上居民;对蛋的释义稍有不同,《汉语大词典》与《古今汉语字典》相近,认为除了其本身释义外,蛋同“蜑”,蛋亦作“蜒”,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对蛋的释义为:①禽类和龟、蛇等产的卵,②形状像蛋的东西。
  3.小结
  结合权威工具书及构词的理据,蛋民在现代用语构词功能中承担着该词水上居民的独立表述功能,而“蛋”字随着用词功能的发展,其承担的含义主要是“卵”和形状像蛋的东西,“疍民”不能写成“蛋民”。
其他文献
一张长宽不过15厘米、厚度不到1毫米的“纸”,电容可以达到1法拉,可媲美目前市场上的超级电容器。这就是瑞典林雪平大学有机电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丹麦和美国同行合作开发出的新材料——储能能力出众的“能源纸”,其由纳米纤维素和导电聚合物制成,可反复充电数百次,每次充电只需要几秒钟。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这种“能源纸”的外观和感觉有点像塑料材质,研究人员甚至拿它折了一只天鹅,证明它也具有一定的强度。为
期刊
摘要:《语文建设》曾刊登一文,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中“母亲”一词的使用提出了疑问——认为“母亲”一词使用不当,当修改为“妇女”。文章从语言学、术语学和法学视角,论证了该法条的确当性,并认为:《宪法》语言有其自身的法理精神。  关键词 :母亲,妇女,语言学,法学  中图分类号:N04;D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
期刊
摘要:从术语学视角探讨了法律术语“直系亲属”的概念外延,指出“直系亲属”与“直系血亲”的概念之间应该是同一关系。“配偶”“姻亲”被错误纳入“直系亲属”的原因在于混淆了身份与因身份而获得的权利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误导。对法律术语“直系亲属”的常见英译immediate family和direct relative进行了辨析,阐述了上述译法不适当的理由,并提出了符合术语学观点的译法lineal
期刊
中图分类号:N04文献标识码: B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1.006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白春礼院长,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非常高兴参加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30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代表国家审定公布名词,自此,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走向了正轨。30多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第六届
期刊
摘要:为了顺应汉语规范化的基本国策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实际需求,不仅要在现在和将来的翻译工作中将人名、地名等中文翻译成规范的汉语拼音,还要将以前用旧方案翻译的相应名称转写成汉语拼音。本文根据威妥玛式拼写法与汉语拼音拼写法的对应关系,总结了自动转写的转写规则,开发了基于规则的威妥玛式拼音自动转写为汉语拼音的软件WG2PY,并自动转写了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中的译音字,取得了很高的正确率,实验数据也具有
期刊
摘 要: 中国经济学概念的现代转型在清末民初的演进过程常深陷于“西化”与“欧化”之漩涡,然而近代中国西方经济学译介过程并非简单地移植,亦非中国传统经济学发展的结果,而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和传统经济学双重体系影响下的产物。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economics的庞杂译名中可窥一斑。虽最终以“经济学”胜出而告终,但严复所译“计学”在众多译名中独树一帜,其译名概念意义凸显了西方经济学的社会功用与学
期刊
特邀顾问: 路甬祥许嘉璐韩启德  主任: 白春礼  副主任: 侯建国杜占元孙寿山李培林刘旭何雷何鸣鸿  裴亚军  常委(以姓名笔画为序):  戈晨田立新曲爱国沈家煊宋军张军张伯礼  柳建尧袁亚湘高松黄向阳崔拓康乐韩毅  雷筱云  委员(以姓名笔画为序):  卜宪群王军王子豪王同军王建朗王家臣王清印  王德华尹虎彬邓初夏石楠叶玉如田淼田胜立  白殿一包为民冯大斌冯惠玲毕健康朱星朱士恩  朱立新朱建平
期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至今,虽然传统术语学思想受到多方质疑,但当今全球化的术语学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到消极的“十字路口”。与之相反,术语学建设变得更加稳健和朝气蓬勃。文章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论述西方学者提出的“术语学是一种科学研究纲领”的思想,并对交流(交际)术语学在术语学发展中的作用做粗浅评价。  关键词:科学研究纲领,硬核,保护带,启发部分,术语单元  中图分类号:N04;H083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2016年2月11日宣布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的两个探测器上首次同时探测到了引力波。该引力波的波源是离地球大约410兆秒差距(约13.4亿光年,红移0.09)的双黑洞并合事件,标记为GW150914。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36和29个太阳质量,并合后形成的黑洞有62个太阳质量,其余3个太阳质量以引力波的形式辐射出来。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科学
期刊
摘要:近年来,西方译论在中国大行其道,但是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西方翻译名家的姓名汉译却不甚统一,出现了一名多译的现象,这种混乱不仅有疏于考证之嫌,给研究者造成困惑,更是学术不规范的表现,会给相关研究带来不便。文章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强调了规范和统一外国翻译家汉译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规范外国人名汉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西方当代翻译理论家,人名汉译,混乱,规范  中图分类号:H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