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傢琪:正本清源说普洱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jp1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云之南,神奇的红土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文化遗存众多,令旅人迷醉。
  充满诗情画意的“七彩云南”之名,以经营翡翠的专业品质饮誉珠宝行业,成为高档翡翠的代名词。多年来,在翡翠的盛名之下,七彩云南的其他主营业务少有人提及。事实上,翡翠之外,百年老号“庆沣祥”普洱茶在云南茶业界更是绕不开的高端品牌,七彩云南让这个诞生于雍正时代(1722年)的老字号,星光依旧。
  数年间,七彩云南在北京城区开设了六家普洱茶高档茶馆,茶馆所在地无一不是茶叶经销、经济繁华之地。近年,“庆沣祥”消费级生、熟饼茶、散茶、袋泡茶、小金沱也悄然间走进了中东部、北方地区。
  正本清源说普洱
  被投机者、投资者疯狂暴炒的普洱茶,今年的市场渐趋回暖。北京七彩云南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傢琪说,太多的人并不了解普洱茶,更难判断其价值。涉足普洱茶经营之初,王傢琪请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了“正本清源说普洱”,庆沣祥也始终恪守着这一点,建立渠道,发展客户,拒绝炒作,逐渐夯实了自己的价格体系。记者在庆沣祥专卖店看到,所售普洱茶以中高档为主,价格跨度从数百元到数千元、数万元,甚至十数万元,消费者的选择余地颇大。
  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洗礼,涉足其间的茶人、收藏者、投资者,应对普洱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王像琪指出,“普洱茶是云南普洱地区一个特定的茶产品。按照2001年的国家标准,普洱茶是指以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为核心产区,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在当地制成的生茶、熟茶。国标强调了茶叶原料必须是核心地区的,生产也必须在当地,这是一个地理标志性的产品。”研究者普遍认为,茶树起源地就在云贵高原,尤其是以澜沧江流域北纬21度到23度这一区域。茶叶分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专家推测,早期茶叶形态主要是大叶种。大叶种茶树木高大,不易采摘,因此,被人类不停地移栽,移栽的形式是将茶籽带到别的地方育成茶苗然后栽种,另一种是嫁接。在由南回归线逐渐往北的茶树移栽过程中,茶树越来越矮化,这也是中国茶叶产地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的原因。
  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根深就能汲取更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大叶种茶叶的内含物质丰富,味道重,苦涩味强劲,耐泡,上等茶30泡以上仍有很好的茶味。王傢琪认为,“普洱茶比灌木类茶叶营养价值高。以乌龙茶为代表的中叶种茶,常言7泡有余香;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小叶种茶,3泡味道就淡了。茶叶之间的主要区别即内含物质的多少不一,叶种、产地、气候有别,品质差距巨大。”历史上,普洱茶是相对小众的茶种,其浓强的苦涩味以及所含物质,影响饮茶者的睡眠质量。然而,大叶种茶可塑性强,可制成绿茶、红茶、乌龙茶,可制散茶,以及砖、饼、沱茶,存储中通过时间推移,温度、湿度的作用,茶叶内所含微生物发酵,茶多酚、茶碱减少,再生出一些有益物质,纯化了口感,由时间酿造出独有的品饮价值。
  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普洱茶通过马帮运输,进贡宫廷,传人内蒙古、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甚至输送到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马帮运茶时间长,北上要经历不同的气候带,运输中茶叶不断被风吹日晒雨淋自然发酵,降低了原有的苦涩,味道更纯厚。普洱茶也并非全为运输、存放方便的砖、饼、沱茶,当地人多饮用散条晒青毛茶,熟茶也多有散茶。王俅琪认为,“普洱茶独到的功效是消食解腻、减肥降三高、补充微生素,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在缺蔬少果、以吃肉为主地区的人,可平衡体内的酸碱度。身体摄入过量的肉,对消化、吸收功能带来挑战,普洱茶能起到化解作用。史料文献证明,明清皇室已经有饮用普洱茶的习惯。”
  云南人工移栽、种植大叶茶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遗存下来年代超过三五百年的大面积古茶园的数量不少,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古茶园,数量、面积非常可观。
  清代云南广泛种植的大叶茶产量提升,由此出现了大量以茶叶生产、经销的商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庆号、宋聘号、乾利贞号、庆沣祥等所制普洱茶,皆为一时名品。藏老茶喝老茶的茶人通常所言的号字级茶,即指20世纪20年代以前制作的名商号老茶。印字级茶指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生产的普洱饼茶,1937年中茶公司在西双版纳佛海(今勐海)建茶厂(大益茶厂前身),选用上等乔木古树茶叶制成饼茶,有红印、黄印、绿印、蓝印四种印字级茶。1949年以后,公私合营,中茶厂改为勐海茶厂。上世纪60年代后,普洱茶的生产进入现代茶时期,2000年前的国有茶厂,由云南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管理。国有茶厂生产是强项,销售却相当薄弱。在改制过程中,昆明茶厂(生产砖茶)关闭,下关茶厂(生产沱茶)、勐海茶厂(生产饼茶)、思茅茶厂(生产散茶)转为民企。如今,市上流通的80年代以前的普洱茶,已算老茶。
  值得记忆的是,1973年昆明茶厂厂长吴启英及科研团队学习湖南黑茶发酵技术及广东茶叶制作工艺,研制出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加速了普洱茶发酵过程,只需六七遍反复多次发酵,两三个月内普洱熟茶的发酵即可完成。此前,普洱熟茶需要生茶经过一二十年的自然转化才能形成。2008年6月,宁海县“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与勐海县“大益茶制作技艺”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以后,七彩云南、龙润、天士力等茶企再对普洱茶进行了现代化、便捷化、大众化的改造,袋泡茶、小金沱等形态更方便了人们的饮用。
  “越陈越香”的价值评判标准为什么追捧普洱茶?
  王傢琪认为,“这与普洱茶自身‘越陈越香’的特性有关系。号级茶、印级茶存放三四十年甚至更久之后,色泽红油透亮,陈香润濡,口感滋味好,而消食化痰、解腻的功效不减。再加上拍卖的推广,收藏者认识到普洱茶存放越久越值钱,像红酒、白兰地、白酒一样,时间成就着价值。”
  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上世纪70年代茶叶专家学者在几次重大学术会议上通过反复考评、权衡得出的科学结论。古董级的普洱茶近年在市场上反响热烈,形成“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之说。“老茶红油透亮的汤色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味道、口感容易起人们味觉、心灵的愉悦。”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作过化学分析,云南农大教授龚加顺、周红杰编著的《云南普洱茶化学))一书,为普洱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中的微生物发酵会派生出很多芳香物质,减少对口腔有刺激作用的茶多酚的含量,香气四溢,口感滑濡。
  茶人判断普洱茶的价值,也落在“越陈越香”四字上。“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熟茶,存放时间、温度、湿度不一样,转化的速度也有异,不同年份的茶汤色、味道、口感均有变化。普洱茶是活的,在不停发酵,微生物在不断生长、变化。常说生茶苦涩浓强、汤色明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为明红、宝石红,色泽在视觉上具有相当强的冲击力。味觉上依然回甘,香味醇厚。适宜收藏、饮用,是食品里很少有的不过期产品。”
  王傢琪总结,上等普洱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精选的料。原料品质高下决定着收藏的价值,品质不过关,藏多少年也不可能成就好茶,庆沣祥普洱茶全部使用精选的乔木古树茶叶制作,严格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不超标、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是古老的制法。上等的普洱茶必须采用最传统的制作方法,才能保证茶最好的味道;第三是密藏的纯。茶叶所含微生物只有在干净、无异味、温度、湿度适合的良好环境下才能互相作用、发酵,成就普洱茶。60摄氏度是普洱茶的生死线,超过这一基准,活性物无法生存。湿度也不能低于40度,高于70度,太干太湿都不利普洱茶发酵。仓储中的普洱茶,不同时期会散发不同的香味,栗香、兰花香、樟木香等,心平气静就能体会到微弱的差别;最后,经过这三道严格的甄选、制作、保存,普洱茶才能产生浓郁的香。王傢琪多年考察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适合茶的仓储——“海拔650米,属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干季和雨季,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适宜普洱茶的微生物生长、转化。”
  静心品茶,宁静致远,三五情投意合的好友,聚在优雅环境里,动用眼耳鼻舌感觉、品评茶的真香真味,才能品味平常未觉之味,思考也才会有深度。
  普洱茶行情回归理性
  王傢琪指出,历史的原因,港台地区保留了普洱茶的品饮习惯。改革开放后,港台人士北上,带动了普洱茶风潮。“2002年至2006年间,大量港台茶人、投资者深入云南普洱茶产地承包茶园,由此开始在内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普洱茶品饮、收藏、投资热潮,内地投资者也涌入云南茶区。景迈山区随处可见投资者兴建的别墅,名车塞路,千年茶区被资本唤醒。2006年北京茶叶博览会上,三分之二的展位都经营普洱茶,大有一枝独秀之势。行内更流行着‘千军万马上茶上,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戏言。这也基本反映了普洱茶的市场热度。”
  1999年涉足茶业的七彩云南,2006年建成全产业链茶叶公司,在新班章村种植万亩茶园,在勐海、昆明建茶厂,勐海厂生产高品质的传统砖、饼、沱茶,昆明厂生产现代时尚生、熟茶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从种茶开始,建茶园、茶厂、茶科研到终端销售渠道,具备高中低档不同业态。按照王傢琪的说法是,七彩云南的定价体系“稳定着普洱茶的价格增长,多年来无论市场炒作的涨跌,七彩云南从不参与,坚守着自己的运作方式,价格稳定。”“从市场发展规律看,无论是经销,还是收藏投资茶叶,茶企、收藏投资者都应该踏踏实实建终端、建渠道、培养消费者、推广体验式消费,依靠一时炒作、投机,难以为继。百年老店的品牌建立、形成,一定要走正道,经得住历史检验,经得起消费者的评述。”
  庆沣祥普洱茶定位于茶叶消费的金字塔尖部分,针对高层次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普洱茶。王傢琪认为,“高品质的标志就是茶有一定年份,这是硬性要求。庆沣祥每年都注重藏茶,比如每年乔木古树茶生产十吨,最多卖出3吨,7吨用于收藏。大量资金用于仓储、管理,无形中已经增加了茶叶的价值,普洱茶也只能在时间的沉淀中才能呈现出越沉越香的特性。”据王像琪统计,收藏普洱茶的增值回报每年约30%左右。
  人工种植的大叶茶树,第四年即可采茶。而对于乔木古树茶,王傢琪说:“行内人士的判断标准是:树龄要在50年或者上百年以上,树龄在30年至50年间的叫大树茶。”江浙一带的灌木茶,树龄超过30年产量就很有限,多数选择重新种植。
  2005年庆沣祥制作老班章饼茶,原料每公斤600元,制饼茶不足三饼,2014年一饼357克售7200元。现今老班章茶叶原料已涨至每公斤五六千元,每饼成本价需两三千元!
  2006年,台湾、香港、福建、广东地区出现炒茶大军,下关、大益茶厂普洱茶首当其冲。2007年普洱茶泡沫破灭,但老班章上等茶叶每公斤仍然要3000元,现在价格涨到6000元。北京房价2007年以来至少上涨了五六倍,而上等老班章茶仅上涨一倍,行情相对理性。
  2007年之后,不少茶叶投资者、投机者转向金骏眉、大红袍、黑茶,上等金骏眉每公斤曾涨至数万元,上等大红袍每公斤涨到8万至10万元,上等黑茶每公斤也要两三万元。而直到今年上半年,上等普洱茶原料也就每公斤6000元,多数在四五千元。对比可见,普洱茶价格相对理性。
  品质上乘的老普洱茶,价格坚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位香港茶人在勐海茶厂定制的一批乔木古树茶,取名“88青”,当时成本不超过3元,庆沣祥茶馆今年三四月间在北京以每饼6.6万元的价格售出了6饼。王傢琪坦言,“收藏、投资普洱茶,首先要考虑购买到的茶品质是否上佳?其次是购买渠道是否正规可信?然后是考察在怎样的环境下存放?保存条件是否达到专业仓储标准。即便最后出手,也要选择正规专业的渠道、专业的买家。”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美术史通史写作中,常常会将《洛神赋图》归入顾恺之的名下,而《洛神赋图》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中国早期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但实际上,传世的九件《洛神赋图》全部为摹本,并没有一件顾恺之的真迹流传下来,很多摹本也不再具备东晋时期的艺术风格。由于《洛神赋图》的重要性,学界对于这类作品的关注愈来愈盛,关于它们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厚。目前关于《洛神赋图》的研究主要围绕在《洛神赋图》摹本与“祖本”的最终关
期刊
我的故事,皆是收藏,我的经验:任何时间起步都不晚。  1991年8月,《典藏艺术》杂志试刊号出版,10月正式每月出刊。我是这本杂志的创办人兼第一任总编辑。《典藏艺术》杂志现在已是两岸颇有份量的艺术收藏杂志了。  “入门、鉴赏、典藏”成了我当年创办《典藏艺术》杂志的宗旨,也成为大多数有兴趣却在门外徘徊不敢入门的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信息,我们希望读者在艺术市场,不受“市场派”或“偏门”牵引,以
期刊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饱含着泪花……”《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歌词,娓娓道出了老北京人对大碗茶的依赖。北京人爱喝的大碗茶,多由茉莉花茶沏泡的。大众化的茉莉花茶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茉莉花茶不是北京人的专享福利。在北方,至今都有“夏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一
期刊
中国人十有八九爱喝茶,这个历史可上溯到唐以前,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出现,但属药品或菜蔬类。直到唐代,茶才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品。唐代的陆羽创立并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一部《茶经》规范了饮用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理论。  久而久之,中国人对于茶的喜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人们把茶与文化、茶与道,甚至是茶与禅结合到一起。茶,从此变得更加玄奥。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生态文明工
期刊
“我就是一个喜欢喝茶的人”,这是陈柯给自己的定位。陈柯的最初梦想是开茶馆,“舒服,还能过日子,是不错的人生选择”。陈柯在房产销售企业做培训工作,空闲时间多,也常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由此,他旁观了普洱88青饼的“龙门一跃”:从300港币(约合人民币285元)升至1000元人民币。那是2001年,陈柯28岁。  转年,陈柯辞职,流涟于茶庄、茶馆之中,“他的作息时间是下午和晚上活动。一天喝8个小时的茶。一
期刊
我国瓷器刻写铭文的历史非常久远,东汉时期南方已经出现了刻铭青瓷,浙江鄞县出土的青釉双耳壶,在底部刻有隶书“王尊”2字。南京三国时期东吴墓葬出土的青瓷虎子,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13字。北方瓷器刻写铭文大约始于唐代,邢窑白瓷有“盈”“大盈”“翰林”等铭文,定窑白瓷从晚唐开始出现“官”“新官”铭文。  定窑遗址1985年和2009年的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带有“官”“新官”款的白瓷标本。
期刊
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上,发现了数片漆黑、光亮,有的甚至薄如蛋壳的陶片,经考证,这些陶片竟是四千多年前的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遗存,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陶。“蛋壳陶”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世界,揭开了考古史上划时代的一页。这类器物黑如漆,并且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又有“蛋壳黑陶”之美誉。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山东龙山文化
期刊
中国清代有许多皇帝的书法水平都很高,雍正便是其中之一。这幅现藏于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所用纸张为金笺纸,拓在一张云龙纹淡黄色丝绢上,整幅扇面洋溢着雍容高华的皇家富贵之气。扇面用行草书写:“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晴空,却退寒威,招回春色,满苑香风。多时人在瑶宫。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扇面半径29.7厘米,夹角112度,正文共五十字,分别以六字、两字、一
期刊
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后,在基本陈列上根据唐山特有“冀东三枝花”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为内容,筹备了具有唐山地方特色的民俗展览。在皮影展厅里,有一组皮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展示大规模影人、场景灯箱展板的皇家仪仗队。这里面所有的影人及场景道具均为清代至民国早期作品,12米的展线展示了皮影演出中皇家出巡的壮观景象。就唐山皮影而言,按唱词对皇家仪仗队的描述,此组皮影并不全,但它是目前为止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一幅皇家
期刊
五年前,鞠肖男停手了经营多年的文物生意,一猛子扎进茶业界。  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潜心习茶。为品尝名茶,走遍产茶区。转了一圈,鞠肖男决定到云南原始森林里去找寻最好的茶。  云南访茶缘于一位云南朋友夸耀,老家山里的茶比几十万元的名茶好喝。云南是茶的起源地。在滇西临沧和思茅的原始森森中,鞠肖男寻访到了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大规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当我翻山越岭,筋疲力尽,站在一棵30多米高的茶树前,仰望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