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计就计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立体构成”是设计艺术专业创造形式美,塑造空间造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认知、感受、把握立体构成的原则,梳理总结,找寻实践中的规律,把握好形式美的法则,如何引导“将计就计”是要理清的问题。
  关键词:立构;联想;孕育;差异;抽象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美院的辛华泉教授引入了“三大构成”,随即这些课程在全国的高校陆续开设,统将“平构、色构、立构”称为三大构成。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今天实践证明“构成”教学的训练方法,是“设计学”专业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设计训练的入门课程,它通过对几何形态形式美元素的构成训练,来把握设计艺术中抽象造型的规律。
  立体构成是三维艺术,实训的课时各不相同,但对抽象雕塑艺术形式美感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打开了非具像造型艺术之门,通过物体材料构成的线块形式,来表现造型。教学实践证明,立体构成的训练,是掌握空间形式美感和塑造抽象雕塑的一种途径。
  一、立体造型的孕育
  立体构成的核心是用线、块塑造空间,选择不同材料用三维表现造型,如线材(铝丝、竹条)扎、盘、扭、结;面材(薄板、PC板)切、割、削等手法塑造。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形象的确立是关键。这是一门设计类专业基础课,许多同学对空间造型感觉较弱,此时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一个班级成绩的优劣有两个方面,即教与学的关系互动。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模式,遵循的教学路线是:主题-联想创意-酝酿寻找-引导完善-强化特点-结果。艺术教育是形象思维的传递过程,联想与启发在课程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要把握课堂的氛围,引领全场;学生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成绩优秀的同学是主角,在教师的解说下影响带动全班。所以课程的初始期,教师的作用是启发“联想和感觉”。“感觉来自于视觉,通过视觉感受到不同的视觉形态,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可以获得不同的感觉,加工过程其实就是联想的过程。”
  课程的初级阶段是孕育主题造型的阶段,同学是一年级的新生,造型基础普遍不强,但新世纪学生的特点是想象能力较上辈丰富,这得益于现代信息、网络、媒体的作用。时代在变潮流也在变,一味要求同学仅在造型能力上下功夫,也是不全面的,唯有顺应时代特征才是课程教学的方向。
  孕育联想是在教学前期的启示后开始的,如图案教学是从对植物、花卉的株和叶的变化开始进行的,在花蕾的含苞到绽放的这一过程中进行思维联想,把美的意念一瞬定格提取。强化个性,缩小共性,从具像中简化,在简化后的特征中,找到概念和象征的寓意。把联想抽象化后的感觉用草图演示出来,进行讨论,找到个性特征与此创作“主题”关联的兴趣点,在作品的演说讨论中确立课程主题。
  图书馆被喻为大学的第二课堂,知识结构的完善源于图书资料的补充,在阅读中深化着对艺术观念,形式美法则的认识,为创作提供支撑,这是课程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孕育,同学对立体构成的表现形态、材料、造型等要素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一个从概念到形象的发育过程,教师起到了一个孵化作用。
  有孕育就要发芽,通过天马行空式的表达,各种想法在此汇集,教师进入到引领深化的过程,我们“希望在课程中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用,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立构课程的宗旨实质上就是把玩“构成、体积、空间、材质的游戏”。在概念的引导下,做手工、手艺的工作。在教学中重点发掘“主演”的天赋,发掘他们有创意的构思,让他们关注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感受和体验抽象之美。抽象的形态看似简单,要把握好尺度的确很难。密斯·凡德罗在设计中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耐人寻味。在实践的创作过程中,它比具像更难以把握,在造型艺术中,具像有明确的形态,这种形态的认知度是共知的,但抽象形态却要通过作者对抽象的感觉、对抽象美的认识来归纳提取。所以立体构成的使命是:训练观察,把握空间造型的比例,分割的尺度,即何种尺度才是黄金分割的最佳尺度。
  二、立体构成元素的激活
  有了表达元素之后,需要的就是将“感觉”保持下去,跟着感觉走直到最后。在完成了主题的孕育后,同学对课程创作有了明确的形态意向,在教学中进入到激活感觉的阶段。
  怎么表现?如何表现?成了立体构成课程后阶段,成型期的重要任务。教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线面元素的排列,找到秩序,使设计者能对空间抽象美感的形态得到把握,从而探索几何形态在空间组合的各种可能性,感受线面重构后带来的感觉。如竖线排列与横线排列后高度的感觉,螺旋、放射、密集、特异方法的排列等,在线面之间,冷峻与秩序中,找到发现立体构成过程的美感,传导线、面关系之美。正如马克思所说:“规律总是客观的,美的规律也是这样。人在自然界与现实社会中发现了美,认识了美的法则和定义,不仅把美带进生活,也将它运用于自己的劳动与创造”,“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路线与方针确定之后,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选择材质,“材料与质地在三维造型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造型的视觉与触觉效果。我们鼓励学生大量的接触材质,通过触摸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质,从而学习与掌握对材质的运用与造型的组织能力。”
  “遭遇材料、感受材料、组织材料”这是学习立体构成的重要环节。材料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之才比比皆是,如常用的铅丝、竹条、木棒、麻、草、纸、皮、塑料等等,这些材料就散落在我们的周围,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材料本身呈现的是一种游散、无规则的物质形态,而设计者即要运用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对这些物质进行材料塑造再构,运用对比、秩序、排列、肌理等手段拼接安排组合后,在新的造型中找到一种新秩序,体现韵律之美。
  总之,造型元素深化的表达,关键是对新形态的塑造,一是在塑造过程中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创造出所谓的“感觉”;二是选择找到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材料,俗话说“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材料无贵贱,只有合适和不合适之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不起眼的普通材料散发出新颖的美感。   三、立体构成感觉的差异
  在艺术创作中,差异化是最难能可贵的,艺术表现贵在差异,有差异,才有个性,有个性才有想法,有想法才会有作品的多样性。在强调多元和个性的时代,差异化的追求与表现始终是从艺者的追求。所以教学中教师都希望发现学生作品中的差异化表现,因此抓住部分有创意特点的作品进行深化,是体现差异化表现的关键。“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这是特点也是局限,我们没有权利非让学生走自己的路不可。当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出意见,以供他们参考”。观念的表达可以是发散性的,可以是常规的,也可以是非常规的,如一棵树通过包裹之后也能成为立体构成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自由的境界,它不拒绝方法,不拒绝观念,不拒绝任何东西,既然认识到“错”的意义,那就让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的路子,尊重他们的选择,不管他们搞写实还是抽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这就是现代观念,现代艺术教育一定会走到这一步。”
  立体构成除了对形式美的贡献外,另一个贡献就是对现代雕塑艺术形式的贡献。包豪斯之后,康定斯基、布朗库西等雕塑家,所创作的极简主义雕塑,实质就是立体构成的雕塑,这种样式打破了古典主义雕塑一统天下的古典形式,给现代主义雕塑带来了新的样式。
  立构与现代公共雕塑的结缘,从上世纪初开始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美国雕塑家考尔德,从构成主义艺术中吸取养料,将抽象的经验转化到了雕塑创作中。它的构成主义公共雕塑,不仅运用线面体块的转换上,而且在研究雕塑的“动态构成”中运用金属杠杆,把点、线、面穿插结合在一起,成了能动的物理雕塑,如作品“风铃”就是一件物理机械动态立构作品。“火烈鸟”用巨大的钢板切割、组合、焊接,成了一件著名经典公众雕塑。我们从这些现代雕塑艺术家的创作中,可以找寻到立体构成发展的轨迹,同时给人以启示。
  差异和感觉其实就是一对“兄弟”,差异就是与众而不同,要与众不同就要有感觉,这种感觉或者叫“灵感”。学生的作品可能不完善,但很真实、鲜活。但随着深入他们的这种意图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他人的意见、自己的见异思迁、参考资料等等。所以老师们常说,“你刚开始的感觉很好,怎么越到后面,越没感觉”。原因在于把握感觉的定力不够,左顾右盼,总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放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问题。曾记得有位先生说,我们需要参考(画册、书籍)而在创作时又不能有参考。
  面对题目如何保持它的感觉呢?我以为可借用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也就是用原来之计,并在此基础上“道高”一尺顺势而下。有些结果可能与我们的认知结构相吻,而有些却不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发现特异,积极引导,三是充分理解,在教学中遵循了以上原则,立体构成带给艺术教育的生命将会更加久远。
  四、结语
  立体构成的训练过程,实质上是对空间形式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凝练了主题意识,通过抽象与象征性来表达造型,同时认知了材料,把握了三维空间的尺度,培养了提取抽象美的素质,可以说这是一门涉及认知抽象艺术美的训练人数最多的艺术实训科目。
  在技与道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线面块的关系,并能把这些关系组合转换成有空间美感的形象。通过实训这种抽象艺术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对当代抽象公共雕塑的认识。因此立体构成是当今把握三维,认识和塑造形体空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其他文献
李迪 《祭——国魂》 树脂、楠木、硅胶 导师:徐光福 [参展作品]  我试图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对于生命的迷惘和对于精神价值的不知所措,体现在雕塑本身的状态则是一种心理层面上内在的软弱和精神层面上与世无争的“中庸”。我把一切情感都寄托在它之中了,把个人所承载的源于对所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中的那种痛苦引申到人类普遍的意识形态中去了。透过它.我在渗透着我对于人性的一种理性抑或感性的态度.也是对于人的生命的存
2015年l1月28日至l2月13日,由艺库网主办、大韵堂艺术机构策划的“芒——女性艺术家五人联展”在大韵堂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刘牧担任策展人。参展的5位女性艺术家王苗、印萍、庄海燕、邹晓雯、俞剑坤均为美院科班出身,并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雕塑、陶瓷、油画棒等艺术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五位艺术家近年来在艺术探索上取得的进步。  作为女性,她
[摘 要]《理性的毁灭》集中论述了德国现代非理性主义从谢林到法西斯主义崩溃的这一生命小循环过程,其间非理性主义的浮沉暗喻着这样一个问题:非理性是有限度的。以非理性为主义在某种情况下适应了某种潮流体现了创造性、超越性,而又在某种情况下体现了不适应性、紊乱性。必须清楚:非理性的限度在哪里,怎样克服非理性的限度。以便有助于我们既把握理性,又把握非理性,成功的进行实践活动。  [关键词]非理性;理性;限度
He’e, a well-known sculptor, filed a lawsuit against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it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f her works, but the result came out far from satisfactorily. In recent years, occurrences of
Art creation itself is academic, exploring the world and people just like philosophy. But they are on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and the use of methods. Art creation is specific a
2月23日,为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四川省节后集中送农民工返岗专机正式起飞。当天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就有4架农民工专机飞往广东、新疆和杭州。图为首趟飞往广州的川航3U8743次航班正在登机  “大米是自家种的,花生也是自家炒好了带上,带这些都是想让雇主家尝一下我家乡的味道。”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候机室内,62岁的四川南充嘉陵区人任秀珍正埋头整理包裹,准备搭乘返岗专机前往广东。  任秀珍十几年前就去深圳
摘要: 基督教文化是安徒生作品意识形态的基调,基督教文化的死亡意识为解读卖火柴女孩之死提供了意识形态视角。本文从《卖火柴的女孩》的创作背景及基督教的影响出发,提出了与我国传统理解不同的看法,并分析了我国传统理解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卖火柴的女孩》 意识形态    安徒生童话作品在中国广为传播。而其中的《卖火柴的女孩》,由于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在中文语境下,通常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图景中,青年雕塑家戴耘近年来_十分活跃,多次入选重要的当代雕塑展并获奖,引起专业界甚至媒体界的关注。  其实,戴耘的艺术创作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活跃期的,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涉及了当代艺术的当下性与历史性的关系。用评论家鲁虹的话说,戴耘“努力地向大众文化学习并汲取精华,同时将自己所发现的文化问题置于历史的文脉中加以认真考量。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当下性与大众性,又有历史性与深
内容摘要:超写实雕塑艺术在上世纪中期才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流派。除了讲求对塑造的整体控制外,挑战极限式的细节刻画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将超写实技法运用到雕塑教学中并成为一门课程,在各大艺术院校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较早起步。本文将从大纲设置、教学目的、成果展示等方面简要的介绍这门课程。  关键词:超写实雕塑;雕塑教学;细节刻画;后期加工  Abstract: The hyperrealism sculp
摘 要:本文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审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作《嘉莉妹妹》,作品中的主人公嘉莉妹妹,是推翻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定位,是一个实现自我与自治的理想女性的典型。  关键词:女权主义 自我 自治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作——《嘉莉妹妹》,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它突破了当时美国小说领域的保守与高雅传统,开辟了一条通向忠实、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