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转型与发展路径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广大媒体单位的共同责任,已有多年发展历史的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但是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并不乐观,因此如何在改革中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成为广电报人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投身这一事业时间虽短,但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将个人体会结合报社的实践与读者分享。
  
   昔日辉煌 今日抉择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突出表现是彩色电视机大量进入家庭,在家看彩电成为高级享受。伴随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报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为什么会如此?一是由于广播电视报的导视功能,二是当时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匮乏,广播电视报能够填补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频道空前增加,网络媒体不断成熟,人们看电视要依赖广播电视报做导引的时代很快过去。全国300多家地方广播电视报开始步入低谷,发行量锐减,各家报纸使出浑身解数以求生存,但结果却不尽相同:部分报纸及时调整办报方向,走市场化之路,将原先的广播电视报转型为以广电为特色、都市生活为主打的文化休闲类报纸,成效显著,如《唐山广播电视报》、《嘉兴广播电视报》等;部分报纸则是直接转型,将广播电视报更名为都市报或生活报,旧报的广电内容荡然无存;还有部分报纸则是继续因循守旧,苦苦挣扎甚至负债,现在正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
  可见,目前我国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展良莠不齐,广电报人若不能转变思想观念、突破发展瓶颈,未来将一片黯淡。
  
   新的思路 新的探索
  塞北古城的《大同广播电视报》已有多年发展历史,也曾辉煌一时。但在笔者到该报工作时,已是风光不再、日益困窘,2011年1月1日笔者接手时财务账面仅有1万元,外欠债务200多万元;在编人员23人,上班工作的仅有三分之一。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如何求得生存继续发展,报社在这一年中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第一,从理论思想上找依据。2011年,报社在省城太原召开了“《大同广播电视报》省城研讨会”,就报社面临的发展困难及如何转型突破向专家征询。经过探讨,虽然没有一个现成的良方,却打开了思路,即挣脱广播电视报原有模式的桎梏,将版面内容逐步向都市生活文化休闲类靠近,向本土化深度报道方向努力。
  第二,招聘采编人员保证思路的实施。过去一年为保证新思路的顺利落实,报纸新招聘了采编一线的多位员工,普遍学历较高或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报社的采编队伍正逐渐走向成熟,来自基层的稿件跃然纸上,一改以往全部由摘稿加“节目预告”组成版面的老模式,使报纸更具亲和力。
  第三,围绕主旋律做好有社会影响的报道,增加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2011年,报社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时,开辟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栏目;为落实“走转改”精神,开辟了基层报道等栏目。同时,报社2011年被大同市委宣传部批准参加市“两会”报道,为此专门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心声》栏目,受到了各界的好评。通过这些有影响力的社会报道,《大同广播电视报》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四,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报社2011年开展了多项如相亲会、二十周年报庆等主题活动,提升了报社的知名度和报纸的关注度。同时,还成立读者俱乐部,相继开展了“品咖啡评广电报”、“游乌龙峡”、“看红色电影”、“摄影讲座”、“古玩鉴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了一批忠实的读者和撰稿人,又一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第五,抓高端发行,抓精准发行。2011年1月,《大同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仅有4000份,为了扩大发行量,报纸首先与通讯公司和银行合作,通过广告优惠的方式获得对方在市内高端客户的相关数据,实现了双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2011年底《大同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拉升到了2万份。
  目前,由于采取了稳扎稳打的办法,《大同广播电视报》的社会效益逐步拉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报纸收入180万,发行增长两倍多,创收增长一倍多。笔者深信,只要用心做事,广播电视报将会在中国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突破瓶颈 重现生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如何推进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首先必须清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何在,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功。
  笔者认为,目前阻碍我国广播电视报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三:一是观念的瓶颈。要突破旧有的广播电视报是广电传媒衍生品的观念,不能把广播电视报仅仅视为广播电视的行业报,而要开拓思路,形成以广电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文化休闲报;二是体制机制的瓶颈。现有的许多广播电视报还是事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化程度较低,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事业发展缺乏活力;三是资金的瓶颈。大部分广播电视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当想法设法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融资。
  在找到发展瓶颈之后,就要确定思路积极创新,结合近几年我国部分优秀广播电视报的实践,可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首先,要用市场化手段办报,逐步取代以前的行政管理。其次,突破广播电视报原先固有的报道模式,将因循守旧的“文摘加节目预告”,取而代之为“本土化的深度报道”。第三,通过打造品牌活动,赢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第四,以多种手段获得忠实读者、VIP读者。第五,开门办报,广纳人才,搭建信息平台,增强与读者的互动,让报纸更加亲民。第六,拓宽经营思路,在发行上重点突破,做到精准发行,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争取让市场上运作良好的广告公司成为报社的合作伙伴,拓展广告创收渠道。
  
  
  作者系大同广播电视报社社长
  
其他文献
“品牌强则媒体强,品牌弱则媒体弱”,在报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加强报纸媒体自身的品牌建设是新形势下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在夹缝中生存的行业报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  以《家庭医生报》为例,《家庭医生报》位居南昌,没有北上广优越的地理和卫生资源优势,但发展20多年来,始终紧扣“家庭医生”做好文章、突出个性、彰显特色,用心用情做好健康服务,从而赢得了全国百万读者的青睐,也算是中国卫生报刊中的一个典型样本
期刊
如今,任何一家大报社乃至报业集团,不涉足新媒体或者数字媒体几乎是不可能的。或是主动涉足,或是被动涉足;或是涉足此环节,或是涉足彼环节;然而究竟如何涉足,涉足以后能否实现自己的初始目标都大有文章可作。就目前的总体状况而言,关于数字媒体,有的报业集团可能还停留在玩概念阶段;有的倒是跨越了玩概念阶段,但仍处在不断投入,多处点火,尚未收获实际效益的阶段;有的开始有了实际的效益,但仍属很不稳定、很不保证、继
期刊
《传媒》与重庆报业、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有不解之缘:2004年第9期,《传媒》策划刊发了关于重庆报业的专题——《报业第四城》,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总编辑的牟丰京接受了采访,谈了自己对重庆报业现状和发展的认识;2009年第4期,《传媒》以《重庆报业生态调查》为题,采写了一组文章,采访了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现在,借参加重庆日报60周年庆典之机,《传媒》再次走进重庆报业,走进重庆日报报
期刊
7月15日,中国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峰会暨联讯读报V4.0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由联讯时代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阅读技术再次升级——“联讯读报4.0”技术平台研发成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仪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这一技术“是传统媒体利用无线移动网络通过手机来展示报纸内容的有益尝试”,“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将为我国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是传统媒体借助新
期刊
目前,在媒体发展面临各种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办报质量,有效应对新时期传播环境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主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增强传媒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地市党报,《泉州晚报》经过不断探索,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充分发挥新闻策划、内部评报、奖罚机制、呼叫热线等四大功能,持续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办报质量明显提升。  注重策划,
期刊
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浓郁的回乡风情,淳朴的民俗民风,构成了宁夏悠久、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宁夏新闻出版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品格。  6月4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塞上银川落下帷幕。连日来行程异常繁忙的宁夏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昌平在位于兴庆区北京东路的宁夏出版大厦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特色宁夏  《传媒》:第二十二届书博
期刊
近年来,网络舆论的发展势头凶猛,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秩序与舆论格局。传统媒体的主流表达能力被弱化,一些网上的不实言论和极端情绪被放大、扩散。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政府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隔阂与反差。打通官方和民间的“两个舆论场”,促进二者沟通并良性对话,减少社会舆论对抗,成为在新媒体格局下,党报创新的关键点。  《安阳日报》开辟的《民生网事》栏目,是报网互动专版,它与电子政府网联姻,以“网络问政”
期刊
最是书香能致远,塞上湖城展新绿。6月1日上午,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书博会盛举,共论书香中国,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千上万的读者在这里感受读书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力量,共同分享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共襄书博盛举  在本届书博会开幕式
期刊
在上篇中,我们深入分析了网站《赫芬顿邮报》。美国在线购买《赫芬顿邮报》的决定让人对新闻的未来产生困惑:新闻的未来不是在纸上,而是在屏幕上吗?欲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赫芬顿邮报》,而需要看看那些有纸介质形态的报纸,例如《纽约时报》。  陷入亏损的《纽约时报》  在整个美国的报纸都受到发行量下降和广告收入下降的沉重打击时,这个国家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表现得比其他报纸还好一些。截至2009年3月
期刊
话题一: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媒介定位  陈韬文:传播学范式的转移——对数字化和全球化影响的反省  西方传播学认为,信息的传播是通过信道由信源编码、受者解码、受者反馈再到信源编码的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而在数字化媒体深入发展的当下,传播的过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第一,信源和受众的边界趋向模糊。传者既是受者,受者也是传者。第二,信源和受众之间的反馈加快,从延时到及时,速度越来越快。第三,传播渠道和传播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