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ion_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且悲怆的故事。男主人公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妻儿。
  
  妹妹近段日子打了好几个电话催我回家,正值年底,我总脱不开身。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常犯病,是该回老家看看她老人家了。
  回到家,母亲有些虚弱,坐在床上,声音低沉地对我说:“儿子,我老了,活不了多久了,有一个隐瞒了几十年的事要告诉你,我不想让这个秘密和我一起入土。”
  母亲虽然78岁高龄,但头脑没糊涂,不像在说胡话。她三番五次催我回家,应该有重要的事告诉我。我有些好奇,母亲对我说:“你知道吗,我的二哥,也就是你死去的二舅,他当过国民党军官,结过婚还生了个儿子,他逃跑过,流浪过,还去过台湾……”
  我吃惊得目瞪口呆。一直单身独处、老实本分的二舅,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故事。母亲花了一个晚上时间,详尽讲述了二舅那些令人无法想象的经历。
  这是一个真实且悲怆的故事。
  1915年冬,二舅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龙虎乡一个小山村,外祖父母希望儿子有文化,活得清白,取名文清。1935年国民党军队为补充兵员到处抓壮丁,刚满20岁的二舅年轻力壮,高大英武,东躲西藏还是被抓。被抓走那天,14岁的妹妹(我母亲)死死抱着哥的双腿不松手,被国民党士兵在地上拖曳有十余米之远。二舅被抓去后,全家人不知他到了何方,生死不明。外祖母刘谭氏整日以泪洗面,思儿成疾,不久病逝。外祖父刘永胜也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
  4年后,外祖父去世了。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两个气度不凡的人,自我介绍是二舅的部下。原来二舅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由于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有文化,字写得好,再加上头脑聪明,很得上司赏识,很快就当上了国民党淞沪警备区某团参谋长。得知二舅尚在人间,母亲惊喜万分。
  1949年,解放军在战场上全面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解放战争进入末尾,蒋介石回天无力,准备退守台湾作最后顽抗。
  当时二舅已经由参谋长升为团长,几年前娶了一位江苏籍到上海谋生的周姓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已经3岁。团长的家属可跟随去台,所以二舅叮嘱妻子做好去台的准备。
  5月23日刚入夜,解放军向上海发起总攻,国民党残部连夜从上海港登船撤离。黑暗中,码头一片混乱,二舅携妻儿带领残部登上一艘大机动船。当他在甲板上清点完部下后,发现安顿好的妻儿不在船舱里了。他慌了,满船寻找,不见妻儿身影,此时船已启航,即将驶离吴淞口。
  他一把揪住手下参谋大声问:“我的妻子和儿子去哪里了?你看见没有?”
  参谋怯懦着说:“我……我不知道啊。”
  片刻后,这位参谋想了想,提醒他:“团长,你去船尾清点部下时,上来另一支部队,因为超载,他们强行将一些家属驱赶下船了,你夫人和儿子会不会在混乱中被赶下船了呢?”
  是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太大意了,在去船尾清查人数时,他听到船上大呼小叫,哭天喊地的,竟未引起警觉。他非常愤怒,大声痛骂他们心太黑,没有人情。
  他不能丢下妻儿,决定跳海潜逃回去寻找妻儿。
  船已离开岸到了海上,事不宜迟,他悄悄溜到船尾,在夜幕中纵身跳进海里,凭借从小练就的水性,游了三个小时才上岸,精疲力竭地连夜返回市区。因为是私自脱逃,他第二天就换上了便装,到码头,进街市,寻找失散的妻儿。
  上海解放了,他不敢明目张胆地满街寻找,便在上海港码头找了份苦力活,幻想妻儿突然在码头出现。他断定妻子和儿子还在上海,所以经常悄悄回到原来的住所附近守候,或到原来的营区附近探听。就这样,他在上海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东奔西跑地苦苦找了几个月,最终毫无结果。
  有一天,二舅在上海外滩意外遇见他的一位营长,他竟然也在寻找失散的老婆,这位营长对二舅透露了一个信息:“听说当天晚上从船上驱下的家属,有很多又挤上了另一艘去台湾的船,你我的妻儿那天晚上会不会上了那艘船了呢?”
  二舅听后眼睛一亮,他想妻子如果没离开上海的话,一定不会乱跑,她会带着儿子回到原来的住处等他来找。看来,她肯定抱着儿子挤上那艘船了。
  他与这位营长商量,决定偷渡到台湾寻找妻儿,二舅一想到妻儿此时很可能也在到处找自己,心口就隐隐作痛。一个女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台湾生存和奔波,多么艰难啊。他们清楚偷渡被发现是死罪,可他俩要赌一把,冒一次险。
  新中国刚刚建立,海防没有完全到位,他俩在福建一个渔村搞到一条小型机动船,化装成渔民,趁夜越过台湾海峡。
  他们万万没想到,船没靠岸就被国民党海上巡逻队抓住。他俩被怀疑是解放军侦察员,被羁押到台湾新竹市审问。他们明白暴露逃兵身份就是死路一条,一口咬定是渔民。国民党从他们的手、脚判断他俩不是渔民,他俩讲话口音也不是沿海一带的人,俩人均受到严刑拷打。那位营长受不了严刑折磨,夜里在监房撞墙而死。难以割舍的亲情支撑着二舅,他咬紧牙关忍受酷刑,被打得皮开肉绽多次昏迷也不松口。后来审讯人员在查阅军官档案资料时,发现他原来是某团团长。作为国民党军官,本应带部下到台湾,却开小差跳海逃跑,军法应枪毙。二舅知道命保不住了,他只提了一个要求,请当局在台湾帮助找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并给予安顿。
  国民党没有杀他,而是派遣他潜回大陆,搜集军事情报。
  1952年底,二舅从香港秘密潜进大陆。到内地后,二舅没有到广东某联络点接头,也没去领取什么特工器材和经费。他头脑里想的只有妻儿,心里装的也只有妻儿,他打算继续寻找,可不去当什么特务。
  他记得妻子说过她的老家在南京一个郊区,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她的父母被杀死,房屋也被烧毁,其他亲人下落不明,她眼里的南京是恐怖的,她害怕南京,只好跟随一些人逃到上海谋生。妻子会不会带着孩子回家乡呢?他决定去南京寻找。
  他不敢坐车,也不敢住旅馆,加上身上没有多少钱,前往南京的路上基本靠步行,钱用完了就做点小工,赚几个钱后再上路,有时还乞讨,走了整整7个月时间才到南京。他在寻亲路上吃尽苦头,他痛恨战争,如果不是国民党发动内战,他与妻儿肯定不会失散,今日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南京那么大,妻子的亲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怎能找到他们呢?二舅用了一年时间,走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却始终未打听到妻子的下落。夜晚,他露宿在街头无法入眠,思妻想儿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哭唤:我的妻,我的儿,你们在哪里啊!苍天啊!还我妻儿!
  他精神崩溃,几乎绝望。当他来到长江边准备投江结束生命时,眼前浮现出妻子的身影和可爱儿子的面容,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妻儿还在人世,自己死了,他们怎么办?不能死,不能放弃,要好好活着。
  他看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社会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人民安居乐业,他信服共产党,但他不敢求助政府帮助寻找亲人。因为他心虚,虽然他从未进行特务活动,但谁会相信他呢?谁能证明他的清白?
  他有一个打算:继续独自寻找,找到妻子和儿子后,再向政府投案自首,接受政府的审判。
  他回想起曾告诉过妻子自己是湖南桃源人,她会不会去湖南找自己了呢?他猛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真是糊涂!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这极有可能啊。
  于是,他又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辗转回到老家。回乡之路是非常艰难的,难以形容和描述。1955年底,当他回到老家时,不仅未见妻儿身影,家乡尚存的亲戚也已经认不出他了,他变得非常苍老,瘦骨伶仃,面容黝黑,衣衫破旧,形同乞丐。
  一个在国民党部队当过13年兵,而且还当过团长的人,全国解放6年后又突然出现,这6年他到哪里去了?干了些什么?他如实向政府坦白:6年时间都在外地寻找战乱中失散的妻子和儿子。当然,他隐瞒了去台湾被抓的经历,那段经历是说不清的。政府除了对他进行一些例行的政治教育外,并没有过多追究他的过去,还给他分了一点田地。他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活渐渐变好,人也慢慢精神了。生活稳定后,他开始冷静思考,前几年盲目寻找,假若妻子也在找自己,岂不相互错过?他吸取教训,从此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在家等,他相信妻子和儿子总有一天会找上门来。
  他一直没有再娶,因为深爱妻子,忘不了妻子,他企盼有朝一日全家团圆。他孤寂地守在老家,苦苦等待妻儿出现,直到他老了,得了重病,咽下最后一口气,亲人仍然没有出现在眼前。他死时眼皮怎么也合拢不上,枯瘦的眼眶里贮满了眼泪……
  母亲在悲泣中讲完二舅的故事,我忍不住哭了!
  母亲没见过二舅的妻儿是什么样子,对于他们的下落,所有亲戚都没有任何线索。我有过四种猜想:
  一是其妻怀抱孩子在混乱中被挤落黄浦江;二是其妻抱着孩子拼命挤上了另一条船;三是被驱赶下来后哪里也没去,滞留上海或南京等二舅去寻找;四是其妻年老,儿子遵母命继续留在上海、南京或台湾某地等待父亲出现。
  以上只能是猜测。那么,二舅的妻儿究竟在哪里?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答案或许已成沉睡的秘密。
  编辑·王琳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牛淑娟 张文静 乌耕    上大学时,有同学说他们村有句民谚常被人津津乐道:“面是揉出来的,媳妇是打出来的。”  这当然是屁话。  如果这个“媳妇”是他的母亲,是他的姐姐或者妹妹,他就不会如此“津津乐道”了。  挨打的女人很可怜——物竞天择,男人当然比女人高大威猛,在男人挥动的拳头之下,女人是弱者。  山东省妇联权益部的郑东辉部长告诉我们,在妇联接访家庭暴力的投诉中,80%
期刊
事实上,家庭暴力是一种感情的隐藏,那些施暴者对爱的渴望,其实比谁都强烈。    陈红:他的拳头砸碎了我的心  恋爱时,启雄对我非常体贴周到。他说他是“私生子”,从小就特别渴望家的温暖,有了家,他一定会珍惜家人。  结婚后,我发现启雄有很多缺点。他爱慕虚荣、花钱大手大脚,大男子主义,懒惰、不讲卫生。都说“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我想,我一定能将他改造成一个优秀的男人。可启雄好像并不买我的账,他对我越来
期刊
噩梦  地面上一片狼藉,到处是花瓶的碎片,陆军怒气冲天地拿着羽毛球拍狠狠地打向桑桑,一下,又一下……  两天了,只要桑桑一合眼,那一幕仍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肩头的伤,还在,疼得抬不起胳膊。  这不是陆军第一次对桑桑实施暴力,但,桑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而且,来得这么突然。  那天,是桑桑和陆军结婚三周年纪念日。早晨,陆军早早地起床,桑桑习惯性地赖在床上,等着陆军做好早餐叫她起床
期刊
2008年夏,正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张玉明突然接到妹妹张玉青的电话:“医生说爸爸挺不过这个星期了,你快点回来看爸爸最后一眼吧……”一向孝顺的张玉明蒙了,原来父亲张斗贵为了让在外地上班的儿子安心工作,硬是隐瞒了自己已是胃癌晚期的病情。  当天张玉明心急如焚地往回赶。在他牙牙学语、妹妹尚在襁褓之时,他们的母亲杨菊花就因一场意外永远离开了他们。年轻的张斗贵又当爹又当妈,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其间杨菊花的堂妹杨梅
期刊
一  2006年5月,家住沂蒙山小县城的李大林和张丽丽的婚姻,因为张丽丽的红杏出墙,走到了尽头。  两人协议离婚进行得很顺利,张丽丽出轨在先,属于过错方,仅得到了三分之一的财产,对此,张丽丽没有异议。但在儿子天昊的抚养问题上,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谁都不想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让儿子自己决定。  父母的决定让14岁的天昊左右为难。他含着泪,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最后,他怯怯地说:“你们
期刊
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如果你看到“秦香莲”这三个字,大体就能猜出来,这无非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女人牺牲自己把男人打造成功,却遭抛弃的故事。    1  忘锁房门、把水烧干、饭做糊了也不知道;“别杀我,别杀我”,伴着这样的叫喊从噩梦中醒来——刘琴的抑郁症已经严重到需住院治疗的地步。可是,她没工作,丈夫对她不管不问,根本没钱治疗。  因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娘家人收留了她,时间长了也失去了耐
期刊
听完女主人公的倾诉,那个健谈善辩的主持人突然失语了。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入夏的一天上午,同事领着一位两鬓染霜、长相有点像电影演员陶玉玲的妇女进了办公室。她穿着一身不合时宜、洗得发白的重蓝色涤卡西装,样子显得很是拘谨,看起来没太出过远门。她坐下后,我发现她还穿着一双自己做的、现在城市和近郊很少有人穿的千层底方口黑布鞋。她坐在凳子上,双手捧着递给她的茶水杯,两眼盯着脚尖,半天不说话,看
期刊
很多离异的男人在谈起自己发妻的时候,都流露出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之情,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妻,他们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    很多离异的男人在谈起自己发妻的时候,都流露出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之情,这些所谓的负心汉们允许朋友和哥们儿开任何玩笑,但绝不允许拿发妻说事儿。  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妻,他们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即便一起生活中可能有种种艰涩难熬的经历,即便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激情燃烧,可曾经一起走过的人
期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前,分外喜欢后面两句,脆生生的句子,水灵灵的时光。如今,红袄绿裙的时光已经过得差不多了,倒是从“流光容易把人抛”里咂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况味来。  那天在超市,遇见中学时候的一位男同学。多年未见,提起他的名字,那学生时代的青葱时光“哐”的一声,仿佛一箩金豆子,一下子从半空里倾下来。那时候,我们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他坐我前排。唧唧喳喳,两个人在一块,话多着呢。
期刊
人际关系弄拧了,无论是父子还是夫妻或者亲友,一般说来彼此都会有些问题,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据我观察,一场冲突最后能化干戈为玉帛,往往取决于卷入冲突的人中间有一位仁者加智者。古人所说的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便是这种仁智的境界。  家庭暴力中,女性往往是受害者,所以我们不能各打五十大板。但仅仅谴责男人并慷慨地同情女人——人们也一直在这样做,充其量只是一种道德抚慰。根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女性的自我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