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群体的学习感受,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欲望不强。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构建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引言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有法。小学音乐教学,其教学方法不应过于单一片面,应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思想,重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收为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1、学习兴趣
古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即指代对某一事物或学科拥有浓厚学习兴趣,并能从所喜欢的事物中获得快乐体验的人。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求知、探索的动力,而在不断的琢磨过程中,越能收获快乐和成就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其首要关键就是激发并持续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不难想象,学生如果不喜欢音乐,甚至对音乐课程怀有抵触的心理情绪,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前提,必然是在某种甜蜜力量的牵引之下,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浑然不知疲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小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程。学生认为音乐学习枯燥,而大量的音乐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事实上,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切入。一方面,小学生年龄小,喜动厌静,极为活泼。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以“压制”为主,而应利用学生的天性,营造活泼、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小学生天性好玩,对游戏乐此不疲。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题,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此外,教师还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学生心理动态。释放魅力吸引学生,关爱学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状态。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水平。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存有一定的差异性。音乐不应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应从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会,让学生有所思,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思维。首先,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比如说,对于课堂导入环节,为了使学生快速从散漫状态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又比如说,当教学活动遇到“障碍”“冷场”等困境时候,要引导各同学交流讨论,开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换观点思想,分享学习方法等等;在教学活动接近尾声,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课堂教学中,音乐的知识点及关键点所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等等。需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有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循序渐进的加以引导,而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3、想象空间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丰富多奇的想象力是加深学生对音乐魅力感受,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保障。然而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想象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想象条件和空间。比如說,对于“绿色的祖国”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想象出美丽大草原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播放歌曲《天与地》,让学生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对大草原展开联想。或者让学生表述或者画出心目中的大草原形象,学生在表述或者描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象力发挥和拓展的时刻。另外,生动形象的想象力是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歌曲歌词、作曲背景等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作者所蕴藏于歌曲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歌词内涵等等。还如,在《茉莉花》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民歌的唱法特点,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差距,及其民歌风格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练习生活,拓展想象,从而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如:东北人的性格,在二人转的演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部分二人转均给人豪爽、轻快和奔放的感觉;着浓厚的江苏口音,却给人感觉清新淡雅犹如水墨画等等。通过不同区域民歌唱法的对比、感受,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地域文化的了解,进而被伟大的音乐艺术深深折服。
4、游戏元素
喜爱游戏,追逐游戏,是小学生群体的天性使然。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以强制的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保障“教”、“学”之间信息的对称性,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情绪。小学生喜爱游戏,教师可将教学主题知识,披上游戏的外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教学主题之中。转换形式,将教学主题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并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2]。事实上,游戏化的音乐课堂,还能极大发挥出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全程投入,并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实现课堂翻转。在教学《找朋友》时,我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节奏感,组织学生们开展了“找朋友”的小游戏:我敲击一面小鼓,邀请一名学生敲击另一面小鼓,其他学生则跟随节奏唱歌。如学生敲击节奏正确,则我握住学生小手,以表示找到了朋友。反之,我会鼓励性的对学生说:“XX,加油,下一次我们就是好朋友。”动手、动脑的小游戏,为了找到朋友,学生们表现的十分专注、认真,教学效果良好。
5、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意识。音乐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思考角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无论是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均能发挥积极而长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克东.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2(19):160-160.
[2]张佳琪.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32-32.
(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完小)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引言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有法。小学音乐教学,其教学方法不应过于单一片面,应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思想,重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收为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1、学习兴趣
古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即指代对某一事物或学科拥有浓厚学习兴趣,并能从所喜欢的事物中获得快乐体验的人。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求知、探索的动力,而在不断的琢磨过程中,越能收获快乐和成就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其首要关键就是激发并持续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不难想象,学生如果不喜欢音乐,甚至对音乐课程怀有抵触的心理情绪,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前提,必然是在某种甜蜜力量的牵引之下,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浑然不知疲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小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程。学生认为音乐学习枯燥,而大量的音乐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事实上,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切入。一方面,小学生年龄小,喜动厌静,极为活泼。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以“压制”为主,而应利用学生的天性,营造活泼、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小学生天性好玩,对游戏乐此不疲。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题,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此外,教师还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学生心理动态。释放魅力吸引学生,关爱学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状态。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水平。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存有一定的差异性。音乐不应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应从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会,让学生有所思,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思维。首先,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比如说,对于课堂导入环节,为了使学生快速从散漫状态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又比如说,当教学活动遇到“障碍”“冷场”等困境时候,要引导各同学交流讨论,开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换观点思想,分享学习方法等等;在教学活动接近尾声,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课堂教学中,音乐的知识点及关键点所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等等。需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有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循序渐进的加以引导,而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3、想象空间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丰富多奇的想象力是加深学生对音乐魅力感受,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保障。然而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想象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想象条件和空间。比如說,对于“绿色的祖国”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想象出美丽大草原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播放歌曲《天与地》,让学生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对大草原展开联想。或者让学生表述或者画出心目中的大草原形象,学生在表述或者描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象力发挥和拓展的时刻。另外,生动形象的想象力是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歌曲歌词、作曲背景等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作者所蕴藏于歌曲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歌词内涵等等。还如,在《茉莉花》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民歌的唱法特点,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差距,及其民歌风格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练习生活,拓展想象,从而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如:东北人的性格,在二人转的演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部分二人转均给人豪爽、轻快和奔放的感觉;着浓厚的江苏口音,却给人感觉清新淡雅犹如水墨画等等。通过不同区域民歌唱法的对比、感受,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地域文化的了解,进而被伟大的音乐艺术深深折服。
4、游戏元素
喜爱游戏,追逐游戏,是小学生群体的天性使然。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以强制的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保障“教”、“学”之间信息的对称性,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情绪。小学生喜爱游戏,教师可将教学主题知识,披上游戏的外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教学主题之中。转换形式,将教学主题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并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2]。事实上,游戏化的音乐课堂,还能极大发挥出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全程投入,并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实现课堂翻转。在教学《找朋友》时,我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节奏感,组织学生们开展了“找朋友”的小游戏:我敲击一面小鼓,邀请一名学生敲击另一面小鼓,其他学生则跟随节奏唱歌。如学生敲击节奏正确,则我握住学生小手,以表示找到了朋友。反之,我会鼓励性的对学生说:“XX,加油,下一次我们就是好朋友。”动手、动脑的小游戏,为了找到朋友,学生们表现的十分专注、认真,教学效果良好。
5、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意识。音乐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思考角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无论是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均能发挥积极而长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克东.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2(19):160-160.
[2]张佳琪.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32-32.
(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