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本质与质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媒体对众多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的大力宣传,似乎昭示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易如反掌的。本文试图从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现状来反思素质教育华而不实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走出素质教育误区的途径,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校管理 生活现状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刻革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对人及其生活的关切”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中无人”的境况,使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人的生活。从多元智能的视角来看,凡是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就是成功的素质教育。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实施至今,全国各地确实涌现出诸多成功的素质教育典型。近年来,一些所谓的教育强市(县)连续多年高考成绩稳居领先地位。在总结各自基础教育长盛不衰的原因时,有些县、市着重强调其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的教育,美其名曰为:平民教育、人本教育、绿色教育、情境教育、难忘教育……从表面上看,这些铺天盖地的关于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的文章和报道似乎昭示着:素质教育是易如反掌的。但是,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果真如报道的那样吗?高考领先是否就能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旗”?素质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与反思。
  经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笔者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素质教育既没有在应试体制下找到出路,也没有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体制下获得新生。
  
  一、“素质教育”盛名之下的教师与学生
  
  寄宿制教育、封闭式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当前许多中小学校最引以为傲的,也是社会和家长最看好的学校管理模式。导致这种管理模式的直接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不可否认,实行这些管理模式的学校在短时间内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些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实质,从而使其徒具形式。
  在“素质教育”的美名之下,教师和学生艰难地生活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当中。教师工作时间之长、工作任务之繁重、责任之重大,是其他任何行业所难以比拟的。面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三重压迫”,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学校评、社会评的“五座大山”,面对各式各样的评价机制,如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等等,教师只得在素质教育的光环下,扎扎实实搞应试,理直气壮抓分数。在这种看似矛盾实则一致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
  相对于教师的艰难挣扎,学生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学生,从出生就要面对三次至关重要的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任何一次考试发生意外,都将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升学体制之下,封闭式管理成为各个学校的首选,靠严格管理出成效成为诸多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不二法则。让我们看一下许多实行封闭式、精细化管理的学校学生每天的日程表:早5∶40起床,6∶30早读,6∶50-11∶50上课,下午1∶30-5∶30上课, 6∶50-9∶50晚自习,晚11∶00睡觉,有的同学甚至熄灯后还要开着手电筒看书。学生陷入升学的压力漩涡中,升学似乎成了唯一的竞争路线,抓高考要抓出血来,校园变成了地狱。当校园变成地狱的时候,学生也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牺牲品。
  
  二、素质教育华而不实的原因分析
  
  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提出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依然如故,教师、学生的考试压力不降反升,旧的教育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强制性
  教育行政部门以考试为手段,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并强化管制。由教育行政部门所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缺乏群众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对教育部门的各种政策和文件十分敏感。“话讲得好,事干得邪”。在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中,各种新观念层、新政策层出不穷,逼着教师学习领会。从文件上看,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等,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向都是明白的。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折磨教师、学生的花样百出的管理手段,如量化考绩改革、考试成绩排序等等,不仅没有得到丝毫松懈,反而是变本加厉,教师最终不得不屈服在教育部门官僚的指挥棒下,成为教育行政官僚控制下的教学机器。在这种强制性的管理体制之下,素质教育也只能是又一件皇帝的新衣了。
  (二)新课程实施的激进性
  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从理论上来说,新课程的实施应该能够为教师的发展开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但在实践中,新课程的实施并未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变革。因为这次新课改的实施是疾风骤雨式的,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并重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师被迫卷入新课改的浪潮之中时,面对“应急式”的花样翻新的培训、多种版本的新教材、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带着无奈与勉强。一方面,教师要领会新课程理念,实践新课标、新大纲,另一方面还要在中高考中出成绩。在这两难的困境中,教师往往趋向于采用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以迎合社会的不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三)学校管理的非人本化
  分数和升学率决定着学校的地位,因此教师的等级就是分数的等级,教师的价值关键在于升学率,这样的规则成了学校一切管理的核心。许多学校表面上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质上只是把教师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片面夸大教师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工具性价值,相对忽视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本体价值。这种非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创新活力,也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使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诸多理念只能流于形式。
  (四)评价体制的僵硬化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原有的评价机制并未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指导并主宰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和社会认可,首先取决于其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程度,则是取决于它的升学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对其的认可程度也是取决于考试成绩。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个人成绩以及学校、地区的总成绩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与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官员的政绩。在各式各样的考试制度的严格控制之下,在新的评价机制形成之前,在评价机制的“破”与“立”的承接过程中,缺乏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成为制约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瓶颈。
  
  三、素质教育:路在何方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改革的激进性使得教师、学校无所适从。因此,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仅靠某一种单一的措施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理解与宽容,需要建立多级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更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建立多级社会支持系统
  以学校为主阵地的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一系列政策与法规的保障。各级政府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决不能满足于制定文件、召开会议,而应真正认清素质教育对国家、对本地区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切实有力地推进举措和实招,调动和统筹有关社会资源,从而建立起多级社会支持系统,保障和促进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真正担当起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主体角色。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是学习型组织,不是官僚机构。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各种支持性条件,帮助教师减轻压力,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整体的长远发展统一起来,注重情感投资,注重发扬民主,营造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鼓励教师的生命成长和专业化发展,赋予学校和教师合理而充分的教学自主权,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创造和实践、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三)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评价的真正目的不是给学生评等级,而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评价决不能成为主宰和控制教师和学生的工具。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升学率、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的作法,赋予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力,建立新型的综合发展评价体系,全方位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程度和效果。因此,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功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毫无疑问,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它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紧密联系的。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并不排斥竞争和考试,只是反对把竞争和考试作为教育的唯一旨趣。在素质教育的重心下降到学校、教师、学生为单位的综合整体改革层面时,我们必须激发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动力,只有如此,才会开辟出素质教育的崭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郝文武.素质教育三答[J].上海教育科研,2001(06):47.
  [2]刘朝晖,扈中平.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3-8.
  [3]刘恕华,陈鹏.当前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根本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2(06):9-14.
  [4]王少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J].教育探索,2005(09).
其他文献
我干上“的姐”这个行当是生存的一种选择,也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因为如果不是l996年从市副食品公司下岗,下岗后开副食品商店又亏本,也许我是不会握上方向盘,成为一名女司机的
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点拥有一支勇于探索、学风敦厚、朝气蓬勃的年轻团队,他们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功底,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兼具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研究视野。
明朝的皇帝.虽然鲜有可称“大帝”之人,多数皇帝私下也有一些怪癖,但在大庭广众面前,尚不致有太出格的行为。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明代的第十个皇帝朱厚照。登基后,被称为武
加拿大针对政府机构庞大、财政赤字连年增加的实际 ,自由党执政以后 ,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1994年2月公布了调整政府机构、削减人员的方案复审计划。从1995年3月开始陆续对政府机构进
温志旺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1.指导学生“认识”钱。现在的小学生没有不认识钱的,但他们认识的只是钱的表面,认识面值,至于钱是怎么挣的,很少有人去思考。为此,我组织学生现场观察父母是怎样赚钱的;随后召开主题班会,孩子一一动情地说着,从他们微微发红的眼圈中我知道他们体谅到了父母的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的农民,汗流浃背忙碌在建筑工地的“农民工”,穿行在大街小巷弯腰捡起废纸、塑料瓶的“垃
有时读史,你会被一些事惊得目瞪口呆,或被一些事乐得前仰后合,也会被一些事弄得唏嘘再三。但有这么一件事却说不出自己有什么感受,那就是在厕所里密谋政变。 Sometimes read
1 CT在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1.1 肠系膜上静脉 (SMV)栓塞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以继发性多见。常见的原因有高凝状态 (如真红细胞增多症、癌肿 )、SMV损伤(如外伤
据报载,广西南宁市最近纷纷办起了“市民学校”。这种学校大都以居委会为单位,组织市民学习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使全市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即斗殴、骂人、说脏话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人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可以把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卖豆人可以改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
在根基尚未完全扎稳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国内的商、协会打造另一个“诚信为本”的图层,巧妙撬动社会信用资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之难,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支撑。2006年开始,两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