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成就有效历史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施以来,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取代了以往传统的、沉闷的教与学模式,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那就是简单迎合新课程下的课堂模式,刻意追求所谓的“新理念”,越来越多的课耍花架子,赶超时髦,追求新花样,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与新课改的初衷显然相去甚远,使历史教学偏离了历史本质的轨道,课堂教学实效性差。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四有”对策,以求删“繁”就“简”,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内容要有“重”
  
  笔者发现,不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误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太杂,难以驾驭。殊不知,面面俱到,往往一面不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课后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这些内容我在课堂上都讲过的,怎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懂(不会)啊。”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参透历史的奥秘,而不让历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需要教师在每一节历史课中,科学地设定一个“教学重心”。
  教学重心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历史价值观。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结论。例如教学《国共联合抗日》时,可以把“合则两利,分则两损”设为教学重心。通过“教学重心”的探讨,在师生的互动中能够落实知识要点,实现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教学重心的合理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重视历史课的史鉴作用、思考一节课的教学重心的同时,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重心前后贯彻不一,学生无法把握学习重点,学习效果差;教学重心牵制学生思维,教师只把学生引到既定思路上来,学生丧失话语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重心与现实相离,使教与学脱节,师生共探的气氛不浓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课堂教学探究要有“度”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处探究。然而,不少教师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探究出现了浅层化、盲目化的倾向。并不是所有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如在教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中“伟大的转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材料设问:“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在什么地方?‘转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给出答案,而无需探究。
  探究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探究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这里所说的“度”是指探究应当以文本为基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堂中的探究内容应该预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课堂探究活动设计的层面难度过大,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结构太多,会降低学生探究思维的有效性,致使课堂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探究活动设计的层面过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探究活动设计的层面坡度太长,在课堂上学生易产生思想上的惰性,也不易达到探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适时把握课堂探究的层次和深度,灵活地监控并调节探究的方向,做好学生的向导,按探究的需要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师应取得以下几点共识:(1)活动是必需的,但活动不是课堂的全部。(2)活动不等于表演,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讨论、辩论等都是活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明确这个活动的有效性和落脚点是什么,要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这堂课有没有开展活动”、“开展了几次活动”。(3)就活动本身而言,应该把活动安排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正所谓“大难大动,小难小动,不难不动”。(4)活动中应当关注全体学生。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课堂活动,都不能仅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而要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特别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课堂教学手段要有“史”
  
  在许多老师的课中,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彩,有引进多媒体课件的,有组织课文情景表演的,有小组合作讨论的,课堂一片“生机盎然”。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使学生兴味盎然的是课文情境动画,而不是史料带给学生的思想震撼;使学生人情入境的是煽情的声像,而不是材料的人文精神带给学生的思考。这就偏离了教学的目的,过于花哨的教学手段,会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偏废。
  课堂教学手段要有“史”,是指用“还原历史本质的方式”去教历史。笔者认为,最淳朴的历史教学方式就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教学中,可以减少课件与道具的使用。历史都是过去的事实,但老师可以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把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锤炼教学语言,力求用最准确、最生动、最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点拨思路,开拓学生求知的途径。如易中天《品三国》等著作就是可以借鉴的好典范。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涉及各科内容广泛,要处理好诸科知识的渗透。又不失历史本色,是每位教师必须慎重对待的课题。有些教师把历史课上成了政治课、语文课、地理课等,讲课牵强附会,最后导致课堂走味,似是而非。历史课要有机融合其他学科,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但切忌“发挥”过头而本末倒置。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有“真”
  
  “以人为本”、“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发展性评价本是新课程应有之理念,而且这些观念也已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上,批评性的语言少了,激励性的表扬多了;质疑性的语言少了,煽情性的夸奖多了。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滥夸就是另一回事了,仅仅是为了表扬而表扬,就会导致“激励疲软”,使激励性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人文精神,或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语言水平,在课堂上使用浮夸迷离的评价语言,比如:“你个性的发言像碧水一样清澈迷人。”“领异标新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个性体验。”这些评价语言看似非常富有诗意,优美动人,但学生听了却是一头雾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课堂教学评价要做到态度诚挚,内容充实,实事求是,以真情激励学生。经常性的恰如其分的褒扬,才会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要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在课堂上表扬激励学生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用肢体语言,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关键是由心而发,都可以让学生感到温暖,树立信心。要让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走,而不要让他们在“迷茫的小路”上徘徊。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的双边互动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从而使学习更和谐、更有效率。
  总之,历史教学只有摒弃花哨的非历史因素,删繁就简,回归本真,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责编 雷 靖)
其他文献
【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木材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如何通过管好木材运输,保护森林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摆在林业部门面前的一个
岩土工程在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岩土工程成效很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保障岩土工程的质量,必须强化勘察工作。本文将结合
本文在明确农业地质学概念、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贵州农业地质背景与条件,初步提出了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分层次部署农业地质工作的建议。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168例乳腺癌患者,给予其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68例患者行手术切除乳腺肿物保乳术
【正】 国营薄山林场位于驻马店地区确山县南部,属伏牛山余脉东段的浅山丘岭区,南部、西南部与信阳、桐柏相接壤,其余部分与确山县七个乡、二十八个行政村、八十一个自然村相
<正>~~
看见苹果落地,如果没人思考,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看见摩擦生电,如果没人思考,就不会有电;看见鸟儿飞翔,如果没人思考,就不会有飞机……由此可见。思考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反观我们的数学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老师是充满激情的,学生是生动活泼的,老师不时地叫这个猜“是几个”,叫那个回答“是什么”,或“谁来,谁来”不停地问,而每次每只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给人一种课堂思维活跃的强烈
【正】 前不久,笔者来到享誉全国的新乡县刘庄,在一所别致的小花园里驻足,为李先念主席和夫人林佳媚亲手栽种的8棵雪松所吸引。那挺拔的树干、繁茂的枝叶,在阳光下勃发出盎然
【正】 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40年来,河南林业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以促进河南林业生产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工作室,加强工作室与行业的横向联系,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采用真实项目、虚拟项目、设计竞赛等形式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