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期末的数学复习过程要以精练化的试题为着手点,借助科学的练习而达成巩固学习成果的目标。适度解题训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我们更要从解题这个单线程中走出来,分析时下新课改的形势,把握例题方向,带着新课程对学生现代要求的理念进行着实高效的复习,将基础夯实,将能力提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考题依然立足于双基,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同时也注重数学观念、思维方式的渗透。试题是载体,在考查中体现基本知识点、思维分析能力的结合,以全面考查学生学习应用数学能力为最高目标,同时它也体现应用数学这门基本工具的核心导向。
  【关键词】基础能力建模应用反思
  一、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回归课打好基础并不我们平常意义上所说的把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下来,并不是把书的例题、典型题生搬硬套的刻录下来,当然必要的记忆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在的考试试题依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它必须来源课本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提升变式与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对重点关键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而我们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分类比较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联系,并进行联想各个环节会在什么情况下综合运用。加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整合,形成基础系统化、运用知识自如化、能力提升一体化的知识能力网络。这就是我们回归课打好基础的能力要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二、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学。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运用训练,因为现在各种试题中虽然说考察点源于课本但它又高于课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变成能力,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生活所服务。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本宗旨。比如我们在研究架高压线的铁柱时,为什么它会在狂风瀑雨中稳如泰山呢?为什么有的大型单位的大门会伸缩自如呢?这显然是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可变性的最简单的应用。
  特别是各学期期末考试时科学的复习策略,决不是知识点的堆砌和死记硬背,而是从"双基"出发发挥"双基"的空间,把最简单的原始的知识变向灵活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从而形成个性知识体系能力,强化跨学科的知识联系与运用,在此要特别注意审清题意,从中感悟出知识的应用方向,注意知识点、面的迁移与组合能力的培养。
  三、观察与推理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走上社会要想在事业上有优秀的表现光有丰富知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洞察出现代社会的价值信息是很难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在商业、经济、政治领域。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因而在新课标指引下任何一份正规考题离不开考察学生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现在从七年级新课程的第一课时开始教材中就体现观察图形,探索规律,推理想象的典型例题。观察能力迅速提高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形成,这个要求我们同学与教师平时要多加强训练,从简单的试题入手,形成自信并渐渐把这种自信与所学方法综合应用带入更高的境界。观察的基本方法有纵、横、对角、整体与部分的整合分解、数量的变化趋势动态、平面上的理解与立体上的区分等等方面。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针对这些苦心得来的数据我们必须对它们运用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有条理、有步骤、系统化的分析处理从中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反过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关注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学数学的根本。但在我们学习中更多的则是要求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际生活中的试题在我们教材中到处可见,但学生社会阅历比较少,很多同学对其中的"形"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质"却很难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很难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书本上的理论模型来加以突破。现在中学教材中的方程、函数等等知识点基本上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而出现,各种参数是对生活中的数据稍加修正。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些实际问题高度抽象出它对应的数学模型,并把相关的实际数据转变成对应的理论参数进行解。比如我们在建筑上如果你不能将实物建筑的图纸以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展现给建筑商的话,我们的高楼大厦将如何落成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能把卫星飞行的轨道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计算并付于实施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能升空并回家吗?那么我们还能见到今天的杨利伟吗?这些实际生活的形态都是建立在理论数学计算与分析推理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的考试实际上以试题为手手点,本质上考察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射,将方法蕴含于解题过程当中,是以一种形式多样化、情境生活化的试题展示给们同学的。但其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却依然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但这些"质"却隐藏于实际生活当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注意"去伪存真",将"情境数学"转化为"理论数学"抽象出数学模型,构造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回归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当中,以解决所谓的疑点难点。
  五、养成反思习惯
  生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总有风雨闪电,我们学习道路与困难结伴而行,但我们却在反思成长。各学期的复习间短、速度快,学生盲目做题显然力不从心了。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精心选择(特别注意教师讲的重点、难点),注意对这些试题的反思:反思试题是如何整合基本知识的,反思它们运用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思维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调整吸取最佳的思维方式,反思学习的成效,洞察存在的问题,反思精典的试题,领悟方法与策略的组合,反思思维与表达的整合逻辑性。因而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快速成长、提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思是我们快速学习、成长的良药。
  基础为本、能力为主、循序渐进,方能在解题中游刃有余。注意知识点的变式考察,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这门工具,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建模能力、反思能力的训练,在反思、交流中提高。做经典题,通一类题,恒字当头,信心作伴。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这一点看,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恰当的情境就是数学兴趣的切入点,数学问题从情境中来的,有了好的情境,课就成功了一半。  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教材,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
期刊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该病的特点为隐匿性起病,记忆功能进展性丧失并伴有人格改变、思考、语言、计划能力、认知功能下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
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赖格卢特曾指出"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情景,其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具体的学生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试对几种较典型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一些比较、探讨。  一 、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所谓讲授法,是
期刊
教学讲究“点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越过障碍、走出困境,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且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总体而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仍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本文通过展现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逻辑之美,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优美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形成一个积极探索、主动的、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从而在根本上达到提高数学课堂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教学策略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基本要求方法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水平,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参差差异的前提下,
当今社会传媒高度发展.人们对于商品的认知与接受往往更多的是依赖于商品的自我标榜——广告。广告被人称为“用词语编就的生意经(a business of words)”。为了实现广告促成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巧设情感调动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