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家,高考“做”文为何折戟沉沙?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难解之题,让很多人困惑不已。
  一些少年作家,在各种作文大赛中,争金夺银,如入无人之境;却常常在高考作文中,折戟沉沙,出师未捷“分”先死。是少年作家难堪大用,还是高考作文命题出了问题,抑或这两者根本就是拉郎配,以致擦不出火花?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剖析,不仅有助于类似的才子才女们在高考作文中少走一些弯路,也给即将踏入考场的其他考生提个醒,以下,就从四个方面分析原因。
  第一,“感性抒情式”高考作文命题,不利于少年作家彰显自身特点。
  高考作文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目的性,除考查文字表述外,还考查判断力、价值观等,每一道高考作文题,都有自己的价值诉求,信、达、雅一个都没有少。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没有真实的“参与和体验”,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受与思考”。因此,高考作文命题总是引导学生从切身经历、切身体会谈起,注重谈“我的生活”“我的体验”“我的情感”“我的人生”“我的感悟”。这些都是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侧重点。
  毋庸讳言,高中作文教学的这些标准,使得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追求重感性、重审美、重抒情,难以摆脱“小我”的范畴;而少年作家们则是以哲学和人生思辨为主,追求分析、批判、理性和反思,关注社会和人生等重大命题。这样,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就纠缠起来了。一方面,高考作文命题常常陷入一元的、片面的抒情惯性中,感性抒情式命题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少年作家的理性思考、智性思维及个性的彰显。然而,智性的反思和审美的抒情,正是素质的两大组成部分。脱离“真知灼见”,盲目拘泥于“真情实感”的抒情散文,才是当前高考作文抒情泛滥、思想肤浅、智性缺失的根源。
  如2011年江苏卷作文题《拒绝平庸》,命题不仅是一元的,且直接点明了价值判断,就好像给考生们戴上了重重的镣铐,必然导致考生集体平庸,还怎么“拒绝平庸”?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命题作文和自由创作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命题作文考的不仅是文字逻辑,还有“命题”限制,最忌天马行空,天花乱坠。而少年作家写作,大多是自由状态下的审美过程,最重视灵感飞扬,神来之笔。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中,少年作家们的灵感不能自由闪现,审美过程被阻断,遭遇滑铁卢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更重要的是,高考命题的假想主体是一般学生,审题难度不宜过大,这也是少年作家屡屡在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高考作文中败走麦城的原因。
  第二,“字斟句酌式”作文审题,不易于少年作家个性的张扬。
  2009年江苏高考,让很多一线老师惊讶不已的是,很多平常作文循规蹈矩的学生,都考了一个好看的分数,真正的写作高手,却大多铩羽而归。
  根本原因在于审题。
  作文审题是能力问题,水平问题。高考作文审题作为作文的一个重要关卡,有助于淘汰一部分学生,选拔出优秀的考生。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每年都在作文题旨上大做文章,苦心孤诣设置审题陷阱,而少年作家对此却不甚重视,不想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铤而走险,导致审题失败。
  2009年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审题有3个要点,第一是“品味”,第二是“时尚”,第三是“品味时尚”。最核心的词语是“时尚”。江苏作文评审组对“时尚”的界定为:审美;有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必须同时具备这四大特征,才是时尚。这四条成为当年阅卷老师的尚方宝剑,如果不符合这四条的,就“杀无赦”。
  一些有创意的孩子,针对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把读书看成是时尚;针对爱国的人越来越少,把理性爱国作为时尚等等,结果都是偏题,饮恨考场。循规蹈矩的考生,则把时尚看成是——黄头发、火星文、微博一族……尽管不能出奇制胜,但因切合题意,反而获得了满意的分数。
  审题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以下作文审题,就有相当大的难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浮士德说:“美啊,请为我停留片刻!”其实,又何止是美值得我们为之停留。停留,是前进途中的一个逗号,是一次欣赏、一次感动、一次反思……停留可以是一段放松与停滞,也可以是愉悦的充实与完善。
  请以“为你停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该题审题关键在于明确“你”的所指,从提示语看,“你”可以指美,包括艺术美、文学美、人性美、自然美,也可以指其他事物,比如一段动人的感情、一个令你感动的情景、一个让你心仪的人、一个让你心痛的物……“停留”,不是永远停止,而是短暂驻足。“停留”的目的是“你”,注意“你”是单指,不是复指,不能在行文中用“你们”来替换。此题要能写出深意,可以从功利与审美的矛盾角度思考,停下追名逐利的匆匆脚步,让眼睛和心灵在美的事物上停留。必须要写出“停留”的理由,体现“停留”之前或之后的“行走”状态,“为你停留”可以是消极的放松、停滞,也可是积极的充实与完善。
  一旦作文审题失误,哪怕是“失之毫厘”,也会“谬以千里”。南京少年作家费滢滢,曾获世界华文写作大赛金奖,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读本。但她的高考作文仅得25分,被判成走题作文: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南京费滢滢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高考阅卷老师点评该文时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这次高考作文考查的就是这种关系性,没有把握住这种内在关系,就偏题了。
  第三,少年作家剑走偏锋,宁可创新死,决不平庸生。
  少年作家,出于自信,很少愿意“戴着镣铐跳舞”,总想别出心裁,出人意表。一旦马失前蹄,难免跌得粉身碎骨。
  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冯梦龙……下笔千言,倚马可待,遭遇科举却屡战屡败。最为典型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才华盖世,文不加点,可面对八股文,童生考到老,依然名落孙山。
  2001年高考要求就“诚信”写一话题作文。考生蒋昕捷剑走偏锋,以一篇《赤兔之死》(原文略)而名声大噪。为何他能“幸免于难”?其实,《赤兔之死》有走题之嫌,至少也是偏题,但因其剑走偏锋到了极致,不仅取材三国,且化用了《三国演义》的语言风格——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曼妙的文采和文言文的讨巧的形式掩盖了审题上的重大缺陷。
  “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高考之所以考“诚信”,是因为整个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通过高考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该话题。这里的“诚信”,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价值标准的取向上,是社会对人的一种契约性的普遍约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忠义”与“诚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绝不能等同于文中借赤兔之口所宣扬的关公的“忠诚”、“信义”。“诚信”,不是简单的“义薄云天”,更不是愚昧的“忠心耿耿”。
  尽管作者最后点题:赤兔对伯喜说,那么多的主人当中,只有关羽以他的“诚信”深深赢得它的心,它甘愿以死相报。但文中所列举的关羽言行真正体现和说明的却是“忠义”。此外,关羽得到赤兔后的喜悦及对曹操的感谢,更体现了关羽对兄长的“忠义”之心,与“诚信”风马牛不相及。赤兔马所褒奖的“忠义”与“诚信”这个话题关系不大。“诚信”不过是蒋昕捷所贴的标签。蒋昕捷的侥幸突围,正可说明剑走偏锋的少年作家的无奈——宁肯在灿烂中死去,也绝不在尘埃中重生。
  第四,阅卷老师的“守株待兔”,很可能制造“冤假错案”。
  高考作文阅卷自诩精准,有对人员的严格筛选、对题意的准确把握、对批阅的实时监控等三个得力保障,但制度是死的,且还有漏洞,难免造成“冤假错案”。
  如“对题意的准确把握,最终形成的评分细则”这一条就有漏洞。如果考生锐意创新,立意不在专家组对题意的确定细则内呢?事实证明,在紧张的批卷任务下(作文日阅卷量达200份),很少阅卷老师会对此深究。高考作文阅卷要求“实时监控,防止差距过大”,为避免发生差距过大的情况,阅卷老师的打分大都贴近保险分,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但这却是对优秀考生的不负责任。
  以2011年高考作文考题“拒绝平庸”为例,一些写作高手,作文未获高分,就有阅卷者的因素。如何理解题中的“平庸”?笔者认为,个人对“平庸”的理解,决定了文章的境界。
  某考生这样理解:当整个社会都在向我们兜售庸俗成功学的时候,这种庸俗的所谓的“成功”,就是一种平庸。于是,该考生选择了坚守,对寂寞和孤独精神的坚守。这种坚守,就是对平庸的拒绝。但却因其对题意的把握与评分细则中对“平庸”的界定不太一致而未获高分。
  再如某考生,用反讽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深度批判。他的立意是:我们一直在拒绝,但我们却始终平庸。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平庸的时代,在社会的集体平庸中,很难产生个体的不平庸。
  他这样写到:
  在有限的历史循环中,相信我们还会一代代地集体平庸下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历史原因。因为社会分配不公,有限资源被掠夺,又没有了乱世出英雄的机遇,我们这些小人物只能在既有规则之下,不管你拒绝不拒绝,你都将一直平庸下去。除了已经被限制的超级女声的自娱自乐,我们何尝有过黑人奥巴马式平民造星的壮举?
  其次是社会挤压。很多拒绝平庸的人,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流血,不断地牺牲,终于学会了聪明。为了苟延残喘,只好夹起尾巴做人。
  最后是集体无意识。一方面要我们甘于平庸,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拧到哪里去。在一个硕大的机器上,发挥我们小民的价值。我们都是工具,何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方面又愚弄我们说,要拒绝平庸。让我们感觉到当家做主的愉快,感觉到有说“不”的自由,还有“拒绝”的权利,甚至还有拒绝平庸之后敞亮的未来。一旦“平庸”被拒绝了,我们仿佛就能“陡贵”起来。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要迷恋拒绝平庸,拒绝平庸只是一个传说。
  很明显,这位畅谈个人对“平庸”理解的考生也“惨遭不幸”了。
  这些,注定是少年作家之痛,也是高考作文之痛,但路还需要走下去,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路,何时是一个尽头。
  
其他文献
千万别看到这名字就跑,回来!你,还有你,坐好!慢慢看。  告诉我,最近除了蟑螂、苍蝇、蚊子,你还看过什么昆虫?除了蚕宝宝,你还养过什么昆虫?如果你要花上一分钟来想这个问题,那就来看看这本书——变成小时候拿天牛吓唬女同桌的那个你,变成捉蚂蚱穿成一串串、收集知了壳的那个你,变成关心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的那个你——把自己收缩得像一颗心那样大小,敬畏地看这个世界。  (The Records about I
期刊
一轮弯月悬挂在苍穹之上,万籁俱寂,起身拧亮一盏昏黄的台灯,闪闪烁烁。茶叶在杯中漂游不定,空气中的分子四散开来,糅杂着淡雅的香气,浅尝一口,沁人心脾。指尖翻开了手边的书卷,透过斑驳的痕迹,一缕墨香淡淡地在空气中散开。我看见了那些动人的诗句,缠绵悱恻,辗转情深。我看见了那不羁的灵魂,竹杖芒鞋,烟雨平生。  滚滚红尘翻几番,天南地北随遇而安。每天踩在冰冷的水泥路上,置身于高速旋转的繁华城市,你是不是依旧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岁末到家  蒋士铨[清]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儿女的爱,可谓无私到了极致。然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并非都能及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那份浓浓的爱。因而,在人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也自古至今都
期刊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
期刊
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有一片名为“阿木古郞”的草原。阿木古郞,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2011年11月17日的傍晚,这里一片寂静,云少风轻,繁星挂空。然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群人在热切地期待着;在远离这里的神州大地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人在急切地等待着。当时钟走到19时32分,平静的空气一下子被打破了,天空中出现了5个红点,直升机“嗡嗡”的轰鸣声直抵耳膜。“看到了,看到了!”身着橘红色服装的飞船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向鸭炫耀自己的飞翔能力,鸡飞到鸡窝上,傲慢地昂着头。鸭在下面见了,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能飞这么一点点高吗?”正说到这儿,天空忽然出现一只翱翔的鹰。“看见了吗?”鸭指着天空对鸡说,“人家鹰才叫有本事呢,飞那么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点:
期刊
引言:梅花,冰肌玉骨,素雅高洁,香远益清,凌霜傲雪。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咏。苏轼的“偶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写出了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陆游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赞誉梅花的坚贞;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歌颂了梅花的孤傲与高洁;更有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尽梅花的风姿与神韵。  又是一年飘雪时,那一树树寒梅此刻正迎风斗雪,傲然开放,让
期刊
在江西修水县修河上游江畔,青山碧水间,有一座五杰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五根花岗大理石柱子,石柱分别雕刻着义宁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三立长子,著名画家)和陈封怀(衡恪次子,著名植物学家)的头像和简介。  修水,古称义宁。一百多年前,一个陈姓家族从这里走向全国,也走向了烟雨迷濛的历史深处。因此,这个家族被世人尊称为“义宁陈氏”。在后来的岁月里,也因家族中出了陈寅恪这位以“独立之精神,自由
期刊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不会全是充满快乐的享受与肆意的挥霍,还有莽撞,缱绻,颠沛,蜕变……那些想说又未曾说的话,那些想投又未曾投的稿子,还要再等么?来《斗秀场》雕琢时光吧,共同记载如歌青春,理想感悟,还有那些意气风发……  投稿邮箱:qiuxuezuowen@126.com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宛如清扬,溯回寻之。觅而不见,唯有风中淡淡余香。清风拂过浅浅的左岸,淡淡的红颜又在笑看彼岸繁华。  英雄梦,
期刊
成长犹如隔开左右两边带有窗台的高墙,未成熟的心就像从湿漉漉的地上长出的青苔一样,潜滋暗长却又肆无忌惮,渴望的,是另一边遥远的光亮,欲告别这原本阴湿灰暗的一切,却又希望把原来的一切根植于心中。长大后才渐渐懂得,我们所经历的往昔,不论多么幼稚不堪,多么烂漫舒爽,它都永远在那里,根深蒂固地存在。  我的心,永远根植于最初的一切。  不知道,你好吗?  把这一切,说给亲爱的你。  你是我在那段充斥着叛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