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的促心力衰竭效应与抗心力衰竭疗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9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永久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已成功挽救了上亿患者的生命。在我国,经过30余年的努力,这项技术已在地市一级医院得到成功推广、普及,造福于我国人民。但近十年来,关于传统右心室起搏可能损害左心室射血功能,恶化心力衰竭的怀疑越来越多,也不断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见诸文献。由此关于心脏起搏器的这种促心力衰竭效应在心血管界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而同时,随着双心室起搏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又成为一项新的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即起搏器的抗心力衰竭作用。

其他文献
心脏再同步(CRT)起搏能明显降低严重心力衰竭的全因死亡率,这已成为近代医学史的一项奇迹。这项治疗从禁忌使用的Ⅲ类适应证连跳三级变为I类适应证。仅用了10年,涌现的几十项循证医学的验证都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使严重心力衰竭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减少了病死率的36%,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帮助他们发挥天性的平台。随着幼儿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攀升,幼儿园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更加受到人们重视。究竟如何在幼儿园中推行能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游戏教学方法呢?本文从当下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教学模式出发,浅析能够在游戏中实现幼儿启蒙目标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优化改良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现况  1.幼儿园缺乏开展游戏教学的经验  由于游
期刊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心律失常患者从心脏的电治疗中受益,且可以彻底治愈患者的心律失常。但是临床中仍有许多心律失常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特别是急性发作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不适宜电治疗的患者,需要急诊或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处理。临床症状明显和/或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的明确适应证。
1969年Scherlag首次经导管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标志着心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诞生。70年代,开始应用多极导管进行心脏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对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进行标测。最终,Wellens将自己老师Durrer提出的心脏程序刺激规范化,并把心腔内电图与心腔程序刺激技术(程序刺激)紧密结合,形成了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标志着心脏电生理学新学科的问世。
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细胞通讯有两种方式,即通过释放信使物质执行远距离联络和通过相邻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交换信息的接触联络。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起源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紊乱和/或细胞间耦联(缝隙连接-Cx)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缝隙连接耦联的改变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
在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老前辈石毓澍教授倡导下,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已召开3届。由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主办,天津市医学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协办。
期刊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大力兴建公办园或普惠园,一大批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幼儿园高品质发展有着严格要求和热切期盼;另一方面,新建园所在实现高品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并不如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制约新建园所品质发展的因素,阐述新建园所品质发展的重大意义,结合南昌市红谷滩安丰幼儿园开办三年来园所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成效,阐述新建园所品质发展的基本策略。 
期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9月18至21日在风景秀丽的杭州举行。会议将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在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及心电生理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荟萃近两年来我国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内的丰硕成果。
期刊
患者男性,40岁,因胸闷心悸1周就诊。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电图(图1)示,各导联QRS波前均未见P波,RR间期基本相等,心室率100次/min,心电轴显著右偏(+128°),各导联QRS波时间0.12~0,16s,终末部粗钝,aVR导联呈宽矮挫折rs型,V1导联呈RsR1′,V2~V6导联呈rS型,且V2、V3导联S波增深。
心律失常的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射频消融和植入起搏器等尽管已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的触角已延伸到心律失常领域。虽然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