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网站发展浅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SNS已逐渐被中国网友提起和熟知,从SNS的网站认识志趣相投的好友,通过SNS的线上空间构建虚拟小屋,甚至在SNS线下结识恋人成就异地婚姻……但究竟什么是SNS?目前哪些网站可以叫SNS网站?SNS的价值在哪里?中国的SNS网站又怎样实现其价值?
  
  “六度理论”塑造SNS
  
  最近,微软公司研究人员通过电脑计算证实了六度分隔理论。通过准确计算,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需要6.6
  人。也就是说,普通人与歌星麦当娜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取得联系,其实只需要几个熟人而已。SNS起源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理论。这个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由此而产生了社会性网络软件SNS,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基于此理论的SNS网站2003年3月在美国出现,经过极短的时间便风靡北美洲,被众多互联网企业和投资家看作未来两年内增长最快的业务,2005年美国的Facebook就获得了1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对于SNS这样的社会性网络软件,它比较关注直接的社会朋友关系的建立,具有社群性质,朋友之间进行人力资源分享,有直接的应用目的指向性,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完成或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更加侧重商务。当代的个人或企业通过使用SNS可以实现个人数据处理、个人社会关系管理、可信的商业信息共享,也可以安全地对信任的人群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利用信任关系拓展自己的社会性网络,达成更加有价值的沟通和协作。最终,人们的社会性资本完成累积,这样的体系未来如果服务于各种社会活动,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SNS网站:用户黏稠度重于一切
  
  在中国,对于业外人士,SNS网站可能是个艰深的外来词汇,其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中文名“社交网站”也不是个朗朗上口的名词。正如“社交”与“交友”之间的层次落差一般,对国内的大众网民来说,所谓“社交”,就是与交友、婚恋等概念挂钩,远不具备其原始的广义和深度。于是,各种性质的社交网站应运而生,如博客、网游、校内网、豆瓣、圈网和办公白领社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众所周知,BBS功能分裂现象曾经是前几年网络专家提出互联网进化论的突破点,正是在BBS功能分裂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网络现象——博客诞生了。这意味着互联网虚拟人的出现,有相关专家近年预言它的未来会沿着两个方向同时进化:第一个是博客的发展空间与发展环境的进化。如果博客代表了互联网虚拟世界人的雏形,那么这些人会不断交往形成互联网的社会关系,这就是所谓的SNS,为了保证交往的有效性,博客的信用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这就是所谓实名制的SNS。第二个是博客自身功能和形态的进化。博客的功能将会增强,与互联网其他功能不断融合,如电子邮件系统、威客、IM个人通信软件、远程控制软件和CTOC个人物品交易区等。这些应用的加入使互联网虚拟人的形象不断丰满和清晰。因此可以认为,博客不会过时,它还会不断进化并逐步完善。博客不仅是构成SNS的基础,而且它也是未来互联网新应用发展的基础。
  随着《Second Life》式的网游生活化,工作、购物、娱乐都在网络游戏中得以实现,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其实早在著名的《Matrix》中就已昭示。目前的网游玩家,一般以游戏为第一目的,玩家在网络游戏里完全能够模拟现实:聊天、交友、交易、组队冒险、结婚、结拜,多种形式的交互,形成了SNS的雏形即交友网络。这就如同有关专家所说,游戏和社区、网页游戏和大型MMORPG、网络与现实都将不再有区别。不过,目前网络游戏还只是SNS的初级阶段。而只有当社交成为第一目的时,也就是目前众多的社交网站所专注的第一要素时,才算是进化为一个真正的SNS。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校内网。校内网主攻大学生市场,它把大学生最重要的需求列出来:求职、交友、考研、学英语、出国、小资等,同时与相对应的传统行业的服务提供商——新东方、考研辅导班、留学中介、钟点房、宾馆等进行合作,根据群分类定点投放信息或提供交互式的功能。现在校内网的白领群体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靠SNS人传人的带动力量,每日新增人数达好几万。每年的9月份,随着300万大学生的毕业,涌入白领行列,又会为校内网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高达85%的真实用户信息使得校内网的价值爆棚。对于SNS网站来说,只要有流量,而且流量保证长期存在,变现方式是迟早的事。
  综上所述,不管是雏形的SNS,还是真正的SNS,要使网站正常运作并且发展壮大,都是极其关注用户,研究用户心理、喜好、行为、需求等,然后开发出迎合用户喜爱的服务,进而提高网站的用户黏稠度,如校内网的抢车位、买朋友等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白领和学生来竞相体验。互联网的本质,说到底是交互,所以不管何种形式,只要能够促进互联网上的交互,形成人们关注的热点,就都能找到很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互联网的一切应用,其最终形态都将是SNS。
  
  SNS:用户——网站的双向价值分析
  
  首先,用户的价值。对于社区网站尤其是Myspace和仿Facebook的真实社区中,用户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匿名社区类网站。
  真实的用户、真实的好友关系形成的是一个真实的网络系统,这套系统对应着真实的社会关系,这个系统中的用户提供的内容无疑更有意义和价值,毕竟每个人都不会让自己熟识的人去看那些无聊的和没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社区即便转型也非常容易,只要有足够多的真实用户群,可以去做交友、婚恋、招聘乃至不同类型的垂直社区网站。
  其次,网站的价值。在思考真实社区的搭建过程中,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你如何让新用户成为真实社区中的一员?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凭什么用户一注册要填写上百项可能涉及隐私的资料?网站又为用户创造了哪些新价值?大部分“真实社区”的回答也许是:用户本身。也就是说,一个用户只有提供足够多的个人资料,他才能浏览更多用户的信息、资料、日志和图片。让网站成为一个开发者和用户沟通的平台,这就不仅仅是做简单的社区网站,这个网站已经变成了一个操作系统——一个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大量程序员在这个操作系统上,让自己的创意迅速在海量用户中传播,不但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迅速提升网站的价值。SNS网站更是如此。
  
  SNS的未来发展:一切还是立足于人的需要
  
  以六度理论指导建设的社区交友网站曾经层出不穷,但技术难度和商业模式都限制了网站的发展,终于在互联网冬天“洗礼”后所剩无几。六度理论的迷信正在逐渐淡去,现在的网站更加强调人,而不是空洞的六度关系。要壮大SNS网站的长期用户,必须以人为主,特别是青年人的社交平台,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客观环境。除了借鉴国外snsn网站成功的经验,更要使自己的网站有创意才能符合Web2.0的大潮。
  从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来说,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这个“人”的存在,而且他有需要认识别人的需求。市场营销学流行一个需要等级理论。这个理论是在194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把个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是金字塔形的,从下到上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实现理想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社区交友型网站会一度人气飙升。对比需要等级理论我们就可知晓答案:那是因为在虚拟化的网络世界,网民追求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存在,娱乐性和安全隐秘性更占主导。
  不过,要在竞争中胜出,特别是从以内容见长的门户的竞争中胜出,能倚重的仍然只有内容。纵观目前我国的SNS网站,校内网或许已经走在前面,用户每天事无巨细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信息像无数病毒在好友间传染扩散,好友的关注与回应,又形成新的病毒,周而复始,在校内的每一秒都是崭新的,就像时间的河流,无法被复制和模仿。在这条时间之河中如何航行,还需要摸索。所以,开辟SNS的路需要的不只是充足的弹药,面对险滩时的丰富经验与智慧决断,决定了伟大的航程将由谁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巴拉巴西著,徐彬译:《链接网络新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2.张旭:《略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3.杨帆:《Facebook对全业务时代差异化运营的创新启示》,《通信信息报》,2008年7月3日。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平面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和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平面媒体,尤其是IT类平面媒体,依靠广告和发行的“二次营销”模式很难保持利润的高速增长和自身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会议活动营销,即平媒“三次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  会议活动营销,是指平媒在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根据市场需求,经过精心策划,依靠自身的传播影响力、政府及读者资源,整合发行、广告、数据库等多种平台,为客户和读者搭建起
期刊
他17岁从事新闻写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他从一位农民成长为县委新闻科科长和县文联副主席;他以发表重要稿件6000多篇的骄人业绩站立业界前沿;他先后两次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专集和文学专号。  捧着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金少庚丛书》,笔者感慨不已,这个仅仅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文集却多达100多万字。    荷锄笔耕,新闻伴着庄稼长      1986年,金少庚初中毕业,但由于家境贫困,辍学在家。同年,金
期刊
随着舆论环境的不断开放和电视媒体数量的骤增,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力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风云突起,它们凭借着其开放性和交互性优势,正在迅速分流大量的电视受众。现阶段,电视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有效争取受众呢?  明确自身定位,做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特色媒体,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价值传播者”的角色,使自己成为某些领域、某些理念的价值倡导者和传播者。这里需要说
期刊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媒介框架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个事件时,基于某种特定的看法,通过反复使用特定的关键词、隐喻、图片或论调,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来说明问题。媒介框架的存在使事实的全体背景简单化,突出事实的一些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些方面。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框架”说的论述中,认为个体的主动性是有限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在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框架下构造出来的。本文拟通过对新华网、CNN、BBC三家有代表
期刊
品牌是商品的“脸谱”、“牌子”。美国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勒这样定义品牌:“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①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品牌不同于名称、名字。名称和名字主要是用于识别事物,是表面的;而品牌则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是体现商品个性和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的信誉,被用来与其他商
期刊
大凡重大常规性的新闻事件都较难评论,一则因为评论的取材点难以创新,二则评论所运用的事实材料以及需要说明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因此很多类似的新闻评论往往流于形式,让读者难以阅读。面对奥运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写出有深刻见解、既符合奥运需求又符合受众需要、变宏大叙事为微观表述的评论便成了摆在各媒体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自2008年8月1日起至2008年8月9日,人民网奥运频道相继发表11篇“奥运
期刊
副刊作为“报屁股”的编辑理念显然已经过时,因为随着人们对报刊阅读诉求点的变化,读者不仅是纯粹被动阅读的客体对象,而更是主体化的参与对象;报刊的风格也逐渐由意识形态化的“硬性”位移于满足读者生活诉求需要的“软性”。“副刊”为报刊“最温柔的部分”已经由配角变成了挑大梁的主角儿。《大河报》“茶坊”版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己明晰的定位、平民化的视角、朴素温馨的风格成为《大河报》诸多栏目中一朵亮丽的奇葩、一个耀
期刊
第五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观众户均收看电视频道32.4个,比5年前增加了一倍,品牌频道成为观众收视的首选。随着电视市场竞争进入频道层面,大型活动作为打造和提升频道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资源备受关注,而专业大赛堪称大型电视活动的始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青年歌手大赛”为代表的一批大赛就开始涌现。发展到今天,专业大赛活动体现出更丰富的特征,运作机制也更为复杂。  2007
期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其灾情之重、影响之大震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这场地震,本身就是一场令人扼腕垂泪的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最早提出“悲剧之美”的说法,他认为悲剧的美感在于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而“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①悲剧其实也是美学上的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那么在深重的灾难面前,优秀的新闻报道常常会在悲怆中发掘出独特的美感,即一种对人的本质
期刊
十几年前,人们提起DV还不知道是何物,可是今天,DV却走入了百姓生活中,并对影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5年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搞了一次DV故事征集,一个月内收到了6000多部DV节目,在去年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征集的DV作品中竟然有200多部来自农村,投稿者年龄最大的一位78岁。数字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很多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DV的技术特点    更高的分辨率。普通的模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