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多变时代里不变的风向标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百里洞庭,容纳四水,吞吐长江,无论是历史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当下,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迅猛之势,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几乎找不到前例。洞庭的人和事,正好成为时代脚步的缩影,值得细细品味。
  恰在此时,周沛兄的新作《守望洞庭》付梓,成为今日洞庭难得的追忆和印迹。
  《守望洞庭》是一本很“当下”的书,书中作品抓取入画的,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痕迹的景观和人物。作者创作的主旨是进行“人文风貌影像调查”,确实也按照社会调查的细密,从环境、土地、湖泊、人物等角度进行了细致描述,将洞庭湖的人文积淀、百姓生活、社会面貌、环境保护等诸方面因素纳入作品之中,其中虽然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画面一望可知采撷于当下,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趣味,形成了具体而微的,今日洞庭影像档案。相信若干年之后,研究今日洞庭的时代风貌和社会发展,这样的影像也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鉴证。
  然而,《守望洞庭》能够晋入“创作”的境界,同样来自于在作品中的自我体现。虽然反映了时代巨变的主题,但周沛的镜头语言是干净和从容的,没有刻意渲染所谓“日新月异”“一日千里”那种一惊一乍的感觉。整组作品的情绪是淡淡的,不见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他把所有的改天换地,融在不同声色当中。
  作者是洞庭的“本地人”,所以他的创作是带有本地人视角、本地人感受的。对于本地人而言,所有外在变化都在日积月累,在点滴中逐渐完成。他们内心对于变化的感受,也因为时间的拉伸,显得无比细腻。作为忠于内心的摄影者,周沛在歌颂时代进步、表现百姓生活愈加幸福的同时,也没有回避家乡记忆逐渐消散的遗憾,和家乡人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寻找心理支点过程中的茫然——这,才是生活自己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才能让读者不再满足于作为旁观者,而随着作者走入洞庭的世界。这时候读者才会明白:变化就是一点点细微完成的;生活富裕了就是会让你幸福;童年环境的消失就是会让你遗憾;生活环境的变化就是会让你茫然,甚至还有点恐惧……这是洞庭的故事,也是读者身边的故事,洞庭百姓的心路,也是读者自己的心路。其实,想家的那颗心,大家想的都一样啊!
  中国文化创作中,“乡愁”曾是一个重要主题。但今天交通和物流都实在方便。古人因为想念家乡的风味可以辞官归故,现在淘宝上下个单两三天什么风味都送上门来,还有什么可“愁”的?但“乡恋”依然是存在的,家乡的回忆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今天的中国是个大发展的中国,无可讳言,“发展”是一个双面性的命题。一方面,时代进步、生活富足,是无可置疑的成就;一方面,记忆中的面貌次第模糊乃至于消散,又会在人心中留下些许唏嘘和遗憾。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家味儿”却变得有些淡了,萦绕在心头的乡恋,格外需要被记录、被表达、被展示和宣泄。
  周沛的作品在“纯影像层面”,无论是对于拍摄对象的选择、影像语言的运用,以及对众多人物、特别是自己长辈追踪深入的水磨功夫,都有可以称道之处。但是《守望洞庭》的吸引力,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唤醒和展示了读者的同情心、同理心——乡恋之心。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来源于作者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于乡人内心的体察和感悟。我们喜欢说,摄影是具有强大记录功能的艺术形式。这里的“记录”,绝不是简单记下外在世界的“一是一、二是二”,而是要深入走进時代的内心世界,感受和尊重人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比喜怒哀乐更加细腻的情感构成,以合适的影像语言展示给读者。
  必须说,周沛的《守望洞庭》在一个比较深入的层面上,实践着摄影“强大的记录功能”。在一个摄影在技术层面被冲击到风雨飘摇的时代里,这样的探索具有不应该被低估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将这本书推荐给读者。
  2019年12月8日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负责人、摄影理论家、资深影评人)
其他文献
杨文彪,湖南新化人,1997年一场意外导致脊椎受伤造成截瘫,从此开始学习书法,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法名帖中,先后学过颜真卿、赵孟頫、文徵明、二王、钟繇、智永等,尤在钟繇二王及隋唐写经上多有用功。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2019“中国书法·年展”(前128名)、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美术邀请展,获首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荣获“2
期刊
左和平,1954年生,河北涿州人,原兰州画院书记、兰州市金城文化名家,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创作委员会主任、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山印社理事。书画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一、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文化系统美术书法展,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全国书画小品展,首届甘肃“张芝奖”书法展及全国部分城市印社篆刻联展。  进入二
期刊
唐烜(1855-1933),直隶盐山南隅人,光绪己丑科进士,曾长期担任中央司法部门的刑事审判官。作为晚清时期一位中层官员,他所写《唐烜日记》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其日常生活、工作的林林总总,笔墨或详或简,内容庞杂博览,包括仕宦、交游、家居、朋旧、风物等,不仅是作为个体的唐烜人生轨迹的具体写照,也能以点带面地成为反映那个时代当下社会的政风民情之生态缩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文献。在诸多内
期刊
摘要:校园风景写生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美术教师可以带领高中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让学生们在校园风景中真切地感受自然形态,形成对蕴育于校园内美的观察、感知以及写生能力。但是现有研究中对于如何组织好校园风景写生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校园风景写生技能仍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校园风景写生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发掘出了开展校园风景写生的具体规划与方法。该研究规划与方法能够为中学阶段美术教师基于校园
期刊
写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避邪除灾,迎福纳祥,强化喜庆心理,渲染节日气氛,表达美好感受,预示崭新开端。  ——题记  一  1月25日,周日。  下午两点多,微雨的电话把我叫醒,说春联写好了,来取吧。  我正在午睡,接到电话,一骨碌爬起来,向夫人请假,说微雨叫我取春联去。  夫人正在用手机看《山海情》,没工夫搭理,往外挥挥手,去吧。  我出门。  微雨怎么会送春联?此中有故事。  上个月,有外地
期刊
摘要:2020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国美术家协会及各省美术家协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聚焦脱贫攻坚,用画笔描绘人民、记录时代,反映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偉大壮举。本人积极响应省美协的号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合,以水彩的形式创作了一幅湖湘人民在党的带领下齐心修路的画面。  关键
期刊
一种是“诗爱笺”。先说纸笺本身,系张大千与溥心畬合作手绘。款曰:“寒玉堂中与大千合作,心畬。”寒玉堂,乃溥心畬斋号,意思是绘于恭王府寒玉堂中。1924年,恭亲王奕?之孙溥心畬从戒名寺回到恭王府。此时的恭王府早已被溥伟借贷抵押给教会,溥心畬和弟弟溥僡经与教会交涉,要回了恭王府花园居住。恭王府花园原名朗润园,溥心畬将其改名为翠锦园,溥心畬的起居室和画室就是蝠厅,他命名为“寒玉堂”,并在此生活了十四年。
期刊
序 言  前贤云:夫学者,犹种树也,春花秋实。展现在各位面前的作品,即是三位年逾古稀的好友数十年来耕耘艺林的丰硕成果。  刘硕识先生,别名石色,上海人,工艺美术大师。竹刻之外,砚雕、象牙细刻、薄意印饰、瓷刻、陶刻、木刻乃至葫芦、核桃雕刻等等,皆有精彩作品。其创作特色以书法、绘画为根基,随形构思、依彩施刻、不尽雕琢、天人合一。所作文房雅玩继承传统,迭出新意,令人爱不释手;所著《竹刻艺术》《拓片制作与
期刊
雕塑家钱海源  钱海源,1940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现居广州。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艺委会主任兼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和长沙市城市雕塑评审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87年大型城雕《辛弃疾纪念像》荣获“全国首届城雕评奖”优秀奖。1998年2月《邓小平铜像》由新华社发通稿,同时被美联社和法新
期刊
被采访人:徐妙妙,中国服装设计协会会员、讲师。设计作品多次在韩国首尔、日本筑波、俄罗斯莫斯科及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展览。学术文章在 HCI协会和韩国色彩协会发表。作品《笔记本》获得中国设计年鉴金奖。2010年两次参加高考美术专业评审。  曾冬:您在媒体上面发表的关于艺术高考的观点,很犀利很诚恳。现在很少有人这样直白地讲出自己的观点,请问当时您为什么做这样的一个专访?  徐妙妙:因为首先,我算是一个受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