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世界,世界的未来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
  预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
  佛教格言(引自《未来五十年大趋势》)
  
  世界将往何处去?未来的世界如何运作?这始终是未来学者和国际关系的恒久话题。比如,二战结束以来,我们一次次地预测着、想像着、经历着未来;当冷战结束时,我们开始推演后冷战时代;当9.11发生后,我们推演后9.11时代;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又推演后金融危机时代。
  关于未来的世界,世界的未来,不管是三五年还是三五十年,甚至是三五百年,预测、推演,尽管不准确,也很难预测出一些大事件的发生,但是,学者们依旧乐此不疲,为什么?
  我猜,一方面是人文和社科学者对世界的探索吧,正所谓“吾将上下而求索”。
  另一方面,想象和预测未来,很有意思。比如,你今年18岁刚上大学,如果制定一个计划,每五年假想一下下一个五年世界可能是什么样子,到时候再验证一下,看看哪些是差不多如你所想,哪些非也,岂不是很有趣。如果你的寿命是88岁,那么,在这70年当中,你会有多少个“五年世界猜想”呢?如果你让你的儿孙们也加入这个“世界接力大游戏”,又会怎样?如果,你能发动亲朋好友也做这件事……
  这个主意并不新鲜。据我所知,一位澳大利亚人理查德·沃特森(Richard Watson)正在做着这样一个让我惊叹又让我佩服的工作。他是《下一个是什么》(What’s next)一书的作者和出版人。这是一份季度报告,专注于提供全球变化的趋势。想想吧,每个季度都会记录一次世界的变化,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智慧和方法。
  你不相信吗?不妨去查查这个网站,http://nowandnext.com/。
  沃特森先生何以有此偏好?原因是,他是位未来学家。
  “未来学”,中国人并不陌生。我上小学时,就读过叶永烈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于1978年)。
  再往后,就知道了阿尔文·托夫勒的大名。他的《第三次浪潮》,堪称未来学的经典,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五零后、六零后和七零后,估计八零后和九零后也有不少人在读吧。有时,我会对我零零后的女儿说,40年前有个爷爷说未来世界大概是什么样子,也就是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好像真是差不多啊!
  那么,托夫勒先生之后的未来学家在干什么呢?寻来找去,就找到了沃特森先生。他可不是仅仅只做季度性观测的人,他还有一本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书《未来50年大趋势——我们将身处一个怎样的世界》(京华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的英文名是“Future files:A history of the next 50 years”。如果按照英文意思直译,应该是《未来档案:下一个5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他以讲历史的方式描绘着未来。
  沃特森先生是如何将短期的观测和长期的预测结合在一起的呢?他说了三句非常重要的话:
  第一,“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和团体,慎重考虑他们将要前往的地方,以及一旦到达那里之后,是否值得停留。要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首先,必须留心观察已经发生的一切,然后,对目前发生的事情将把我们引向何方做出有依据的预测。”
  第二,“长期性的预测通常比对未来一个月或一年的预测要容易一些,因为某种发展形式的展现或新思想取代旧习惯、旧习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总的来说,意想不到的思想和事件通常会打断关于未来的计划和预测,不过这通常比对未来什么都不想要好。”
  好了,沃特森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做个小广告吧:
  1、关于社会和文化,为什么将来我们洗澡的时间会更长?人死了,但越来越不会被忘记?……
  2、关于政府与政治,为什么地球不需要拯救,教育不起作用了,以及人比白色更白,比绿色更绿……
  3、关于科学与技术,如果计算机比人更聪明了,人将如何发泄对机器的怒火?
  4、关于媒体与娱乐,如何按你的意思办?
  ……
  结论:接下来去哪儿?
其他文献
“France 24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使命是激励人心的:用法国的眼光24小时不间断地看待国际时事,向世界传递法国的价值观。这些价值原则使France 24区别于竞争对手:突出世界的多元性,突出超出信息范畴的对抗和深层研究,以及这些多元性中的文化和生活艺术。”  2006年12月6日20点29分。法国首个全天24小时播报国际新闻的电视台France 24在巴黎开播。它由私营的法国电视一台(TF
2013年9月4日,一份来自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这份报告涵盖了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12项指标的权衡,就其竞争力作出了一个排名。结果虽不出人意料,但是瑞士、新加坡、芬兰等小国的出色表现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具有权威地位的报告  在目前全世界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测评中,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一直保有其权威地位。自1979年起,世界经济
公元1141年,打了十多年仗的宋金两国达成了第一个“绍兴和议”,这个“和平协议”自谈判之初就已经决定了抗金英雄岳飞的命运,无论是哪种“莫须有”的罪名都不重要了。800多年后,后人无限感慨地将之归纳为“岳飞必须死”!  突然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看到了近期危机四起、扑朔迷离的叙利亚局势。从去年3月抗议浪潮突起以来,昔日的强者巴沙尔总统便惊险万状地走在了“政治钢丝”之上,好不容易今年3月联合国和阿盟联合特
埃及变革后的第一场总统选举即将于5月下旬到来,但是眼下埃及一切都没有就绪,政坛形势复杂多变,各党派角力空前激烈,格局变化令人眼花繚乱。不过无论如何变,穆斯林兄弟会都会是最大的胜者,成为埃及未来的主导力量和真正主人。    穆兄会“双保险”策略    埃及总统选举候选人登记工作4月8日正式结束,共有23人报名参选。除早有意寻求竞选总统的阿盟前秘书长穆萨外,前总统穆巴拉克的副手、原情报局局长苏莱曼在最
英国似乎尚未找到同新兴国家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依然想通过各种方法来让人们记得“大英帝国”的荣光,这显然是一厢情愿。  自去年末在欧盟峰会上“得罪”了欧元区大部分国家之后,英国在欧洲的日子有些不好过。终于等到2012年,本想借着庆祝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冲冲晦气,怎奈依旧“流年不利”,新年伊始,又同两个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和印度陷入了“口水战”。曾经被视为“弱者”的国家极力顶撞自己这个“没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尤其是邻近的东南亚,从长远看是中国自身和东南亚发展的需要,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不能超出中国与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以及超越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而盲目推进。    在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不断发展和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向东南亚”赫然成为一些媒体和部分学者制造文字垃圾和吸引观众眼球的热门话题。而真相是,“中国高铁走向东南亚
2013年8月16日,正在巴拉圭访问的马英九在与随行媒体餐叙时,就媒体提出的今年是否能亲自出席APEC峰会问题表示,“APEC参与者是经济体领袖”,他“是经济体领袖,却要派领袖代表出席,这对台湾并不公平”。他还表示,虽然目前“条件不够”,但他“会朝这个方向争取”。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媒体纷纷猜测在APEC峰会上“习马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  马英九为何此时抛出该话题?“习马会”在不久的未来是否能够
少了一些激情做法,多了一些理性设计;变在表层,深层尚未触及;但变总比不变强。    自去年底县市长“三合一”选举以来,民进党在处理党内外的诸多事务时,出现了不少新变化。特别是去年年底的第四次“陈江会”举行之时,没有像上次大闹会场,给人留下街头暴力政党、“暴力小英”(蔡英文)的话柄,似乎在一夜之间,民进党已开始变得理性、成熟与自信。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能否让民进党从此脱胎换骨?    “变”在具体做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不愧是至理名言: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与其本性有关,而与年龄等“外部项”关系不大。10月25日,东京的报纸都印刷了号外,给日本政坛带来“晴天霹雳般震荡”的,果然还是80岁的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  在抛出“购岛”议题搅闹一番后,不甘寂寞的石原这次玩的新花样是“辞职”——辞去从1999年起就当上的东京都知事职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新党,重返国会”。石原19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冈、台“断交”的台前幕后  在台湾的政治语境中,“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