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与意识形态:关于《夜半歌声》(1937)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ongt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解读恐怖电影带来了新的理论导向.本文重读1937年的《夜半歌声》,讨论在再现与政治的反映论之外,充满感官刺激的恐怖电影如何从无意识层面与意识形态勾连.通过分析电影的恐怖元素如何充当文本潜在的意识形态缝合节点——包括“双生”主体的替换、无源头的声音以及疯女人的凝视,试图指出《夜半歌声》在生成诡异的同时,亦将文本中的恐惧、焦虑以及欲望转化为一种关于革命的超我指令以及言说历史的责任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天明》及其借鉴对象《忠节难全》[1]之间的异同,表明前者在国家话语的建构上是失败的.这种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天明》中的菱菱(黎莉莉饰)生活在社会的“假面”
在当代哲学中,对于叙事区别于其他再现形式的独特之处,有三种不同的看法:1.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再现的内容,例如各种具体事件及其关系;2.叙事的独特之处也在于其再现的独特
围绕影像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和分级制度的发展正是探讨艺术表现合法界限的样本.美国电影史上一系列标志性案件反映出电影作为一种言论自由从而获得美国宪
教材、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所必需的三个要素,在这三种基本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教学活动才能正常展开。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师运用外语对外文原版教材进行讲解的过程,其教学的
《夜色撩人》是第五代导演夏钢阔别银幕12年之后复出的新作。与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善于展现深宅大院、大漠狂沙携带厚重的历史感不同,夏钢的影片聚焦于都市中个人的
体育社团发展是校园文化中最简单明了、最直接的体现,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课课外的延伸,活跃了校园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陶冶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一贯遵循芝加哥学派的传统,极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在他看来,理想中的经济制度
安德烈·德·萨哈罗夫(1921.5.21~1989.12.14)生于莫斯科,其父德·伊·萨哈罗夫是物理学家和业余钢琴家,其母叶·阿·萨哈罗夫,具有希腊血统;祖父是东正教教徒、沙俄时期的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数量比较大,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预习字音,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在生活中学习生字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
期刊
影片《奥克里堆》获得北京电影学院201 8届本科毕业联合作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录音等奖项,很好地展现了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生在电影方面的创作探索.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