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至少5年对核苷(酸)类药物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BMS463-012和BMS463-023研究项目在瑞金医院感染科入组的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核苷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在第一阶段(第1~2年)口服恩替卡韦0.5 mg/d,第二阶段(第3~5年)口服恩替卡韦1.0mg/d。检测并记录基线以及治疗48、96、144、192和240周时患者的ALT、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如治疗240周时HBV DNA≥300拷贝/mL,则进行基因序列测定以明确是否发生耐药。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第48、96、144、192和240周,HBV DNA<3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0%、40%、50%、85%和85%,HBeAg消失率分别为15%、15%、20%、30%和65%。有3例患者在第192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恩替卡韦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300拷贝/mL与>300拷贝/mL患者相比,240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00%和66.7%;240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3%和0。入组患者中基线ALT>2倍和<2倍患者相比,前者240周病毒学应答率为100%,后者为75%;前者240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7.5%,而后者为0。入组患者基线高病毒载量(>108拷贝/mL)和低病毒载量(<108拷贝/mL)比较,前者240周病毒学应答率为83.3%,后者为100%;前者240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1.1%,而后者为50%。以上二者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治疗48、96、144、192和240周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4.04±0.40)、(3.64±0.44)、(3.73±0.41)、(3.53±0.55)、(3.55±0.55)和(3.55±0.63)lg IU/mL。相对于基线,在第48周、144周、192周、240周HBsAg效价有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05、0.005、0.009、0.018)。治疗240周时HBeAg消失和未消失的患者,其基线HBsAg效价(3.95±0.54)lg IU/mL比(4.20±0.48)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长达5年的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初治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单药长期治疗能获得持久的病毒学抑制,5年未发生耐药。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应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及相应技术的迅速发展,该技术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影响因素,阐明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提出目前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根本有效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
利用CT成像、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等实验技术,对大庆火山岩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气水渗流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大庆火山岩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隙易被喉道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X受体α(LXRα)启动子活性及其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TNF-α加速HepG2细胞内胆固醇积聚的分子机制。
<正>熊去氧胆酸(UDCA)已被广泛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治疗。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UDCA能有效改善PBC患者血清生化指标。2000年首次报道UDCA有
本文基于知识型员工考核体系的作用展开论述,进而阐述考核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考核体系和操作性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强化考核体系的若干措施,尤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
东南亚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原始自然,色泽鲜艳,崇尚手工。在造型上,融入简约的线条,粗犷原始的设计感,凸显热带风情。在色彩上,以深色为主色调,绚丽的色彩点缀,突出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