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泡菜》的认知语境解读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运用文学语用学的主要理论——关联理论剖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从话语关联性和语境动态性两方面揭示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从而深化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扩展关联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一文学语用学和关联理论
  
  20世纪70年代Van Dijk首先提出文学语用学(literary pragmatics),即LP的概念。LP是研究语言学与文学相互关系的边缘交叉学科,“克服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中将文学语言割裂开来研究的不足,认为应将文本、世界、作者和读者结合起来作整体研究,并将文学语言与认知、交际、社会功能结合研究,将科学的想象和理性的推导相结合,探索文本意义的构建过程以及潜藏其后的认知过程,从而揭示出文学语言系统内潜在的、具有普遍解释力的通用原则并建立理论模型”(涂靖,2004)。Leech指出:“理解文学交际原理的最佳方法是将辖制文学各要素的基本原则与运用于日常语言的原则视为一体。” LP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研究语用理论在文学话语中的运用和变异。
  Sperber 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是文学语用学的主要理论。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成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双方都要遵循人类认知的关联原则。说话者的明示过程实际上为听话者提供了一个推理的认知环境。说话者的话语总是尽可能提供具有关联的信息,以引发听话者对其信息意图的反应。听话者的推理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听话者通过努力,在作者明示的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中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选择恰当的语境假设,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不是交际发生之前给定的,而是动态的,是随着交际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整个理解过程中允许不断地选择和修正。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推理过程付出的努力越少,关联性越强。
  
  二对《莳萝泡菜》的解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现代短篇小说的先驱之一,被誉为“英国短篇小说风格大师”。短篇小说《莳萝泡菜》(A Dill Pickle)创作于1917年左右,后被收录于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幸福》(Bliss)中。故事情节简单,女主人公薇拉在路边咖啡店邂逅了六年前的男友——“他”,两人回忆了曾经共度的时光,“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这些年游历异国的经历,言谈之间,“他”似乎对薇拉旧情难忘,而薇拉内心也起波澜,对当年自己放弃这段恋情是否明智产生了疑问,然而令“他”颇为意外和震惊的是薇拉的突然离去,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对其进行剖析,从话语的关联性和语境的动态性两方面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读者的理解过程。
  
  1话语的关联性
  《莳萝泡菜》中的话语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表层的人物角色之间的话语交际和深层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话语交际。薇拉和“他”的对话占据小说的大部分,但是两人的话语信息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等,他的长篇大论对应的是薇拉简短的应答。而且他打断薇拉的话语或者不给薇拉回答问题的机会,将话题锁定在自己身上,牢牢控制着话语权。“他”对薇拉“看上去气色很好”的问候只是表面的敷衍,即使薇拉给出关联性很强的回答,说她身体虚弱,忍受不了寒冷的气候,也未能引起他的注意。薇拉的话语总在顺应“他”的话题时另有含义:薇拉说她清晰地记得他们初次见面的那个下午,但是她的记忆却是他的可笑举止和她的尴尬;薇拉说他一点也没有伤害她,其实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无论是薇拉表明自己真实想法还是做出违心的回答,“他”都不感兴趣,也不想了解。他完全沉醉于自我炫耀和夸夸其谈中,对他而言,薇拉只是个一时排解他孤独感的好听众。
  小说中人物话语的不对等反映出两人在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心理和感情各方面的巨大反差和不协调,深刻地揭示了“他”自私虚伪的性格和薇拉感情细腻敏感的性格。
  关联理论指出:人类的交际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完全对等的互明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问与答就体现了交际过程中的不对等现象,这种不对等会随着交际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着交际过程中话语的关联性。小说中薇拉和“他”的话语问答的不对等、打断、转换话题等现象都出于作者的精心构思,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作者用“他”的夸夸其谈展现“他”对自己的专注和对薇拉的漠然,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判断他的话语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了话语的关联性。
  同时,作者设置薇拉简短的话语风格并展现她的真实思想变化,从而使话语具有更大的关联性,读者的思维始终跟随薇拉的话语发展,不仅了解了他们的恋人关系、游历俄国的梦想和当时分手的原因,而且了解了目前薇拉孑然一身的孤单、对真正爱情的追求以及她最终离去的原因。总之,作者以人物的话语为明示刺激,将读者引入到故事的更深层面,逐步把读者置于自己的立场观点的影响之下, 使读者最终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与其达成共识,达到作者与读者的成功交际。
  
  2语境的动态性
  根据关联理论的语境观,本文从两个层面对小说的语境进行分析,即小说人物所处的语境和读者所处的语境。在小说中,薇拉和“他”身处咖啡厅的情景语境中,然而他们的认知语境却不尽相同,因而在对话中多次出现不同的语境效果。当谈起他们共度的第一个下午时,“他”想要表达那是一个美好的下午,而薇拉却想起那天“他”令她难堪的举止。谈到薇拉卖掉心爱的钢琴时,“他”本来可以推断出薇拉的话语含义,可“他”对薇拉的解释心不在焉,一心只想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谈到“他”小时候院子里的那只狗时,百科信息的缺失导致他没能理解,薇拉的后续话语扩展了“他”的认知语境,才使“他”最终想起往事。在谈话中“他”想表明“他”非常了解薇拉的性格,而薇拉却最终验证“他”依旧如六年前一样自私,再次毅然离去。作者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语境动态性的巧妙设置,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会无意识地遵照关联原则。而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以通過有意识地运用关联理论表达写作意图和达到预期交际效果。表层的读者理解文本的过程实则为深层的读者与作者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作者的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明示过程,文本就是明示刺激,作者通过文本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给予读者适当的刺激,激活读者的认知语境,有意引导和制约读者的推理理解过程,从而使读者达到作者所期望的认知效果。读者阅读文本,根据作者的明示刺激来识别和理解作者意图,这是一个不断接收新信息→选择语境→寻求关联→推导意图→完成交际的推理过程。
  在阅读《莳萝泡菜》时,读者的认知语境始终处于变化中,小说首句“后来,六年之后,她又见到他了”可以说明,这次邂逅对于薇拉而言,是对“他”的人性的又一次验证,而读者此时却是刚刚结识“他”的旁观者。随着他们的对话和薇拉的回忆,读者的认知语境也在不断延伸,逐渐由旁观者和听话者转化为薇拉的认知语境的随行者,跟着薇拉一起回忆、想象、应答,最终在结尾处得出与薇拉一致的语境效果,看透了“他”依旧自私的本性,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写作意图。
  由于人的外部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不同的读者对小说的推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但因为受到人类的认知共性的制约,人类的认知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因此,英国、新西兰和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坛都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创作给予了至高评价。
  
  三结语
  
  小说《莳萝泡菜》的作者通过有意设置人物角色之间的话语的关联性的不对等和利用认知语境的动态性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和引导读者趋向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表层的读者理解文本的过程实则为深层的读者与作者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关联理论在文学创作和理解中的应用反映了文学文本的认知规律,可以使读者与作者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Leech,G.N.& Short,M.H.Style in Fiction.London:Longman,1981.
  [2] Mansfield,K.Bliss and Other Stories.London:Penguin Books,1962.
  [3] 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涂靖:《文学语用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外国语》,2004年第3期。
  [5] 涂靖:《语用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语用学探索之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6] 章素平:《论关联理论对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作者简介:杨晓红,女,1971—,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在1993年凭借《宠儿》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迄今为止,莫里森共创作了8部文学
癌症成为新世纪第一杀手,引起世人的恐慌。究其原因应该首推中国最近十年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提速。但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方式,以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癌症发生
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在交通系统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根据在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的多年经验和实践,对如何加强县城交通运输局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深
“无论是支线航空还是公务航空,中国客户在选购机型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经济性和环保等,整个航空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IFLY:从制造商的角度,请与我们分享一下巴西航空工
摘要:荒诞,是荒诞西方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荒诞派小说、戏剧,都有荒诞意识的存在,而这种意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荒诞派的文学走向。本文结合多部小说综合分析荒诞意识和其表现形式,以及与哲学间的依存关系。  关键词:荒诞 意识 表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荒诞”这一概念的提出  在文学史上,把荒诞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专门加以研究的,最早的是18世纪弗莱格尔的《怪诞——
11月1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协办,以推动我国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
“陌生化”理论是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由俄国形式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于20世纪初提出。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周围的人、事
恶性肿瘤之所以穷凶极恶,是因它善于用“画皮”来迷惑人,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因此,我们对身体发生的可疑症状应该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方能尽早识破癌症披着的种
摘要莫泊桑的《项链》是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而其结尾更是匠心独运。本文分别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结局联想、多义主题三方面入手来评析其叙事策略,从而来探讨其《项链》价值取向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项链 结尾 魅力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大千世界的文学作品,有的如不洁之水,饮之会坏了肚肠;有的如无味白水,虽无害,但仅以解渴;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是好茶一杯,沏之清香四溢,饮之沁
摘要20世纪美国著名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中篇小说《珍珠》,语言质朴精炼,情节简洁感人,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在参阅和借鉴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权威著作和优秀成果后,试从自然主义视角探讨《珍珠》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珍珠》 主题思想 自然主义 善恶的斗争 欲望的奴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约翰·斯坦贝克发表于1947年的中篇小说《珍珠》,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