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海的心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院子里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蕾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時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解 读】 文章选取了三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写作素材。第一个素材写一位盲眼的老妪在儿子的搀扶下到海边听海;第二素材写“我”在故乡的冬天感受自然的童年经历;第三个素材写阅读世界中一位伟大女性作家,一位满怀悲悯的自然观者——蕾切尔·卡森。三个素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素材一之后用一个总结性的句子“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巧妙地引出第二个素材。第三个素材是通过“我”这一视角陈述出来的,与第一个素材主题上有密切的关联,文中用“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句话实现了关联。三个素材联合起来烘托一个庞大的主题:自然与人和谐融合,人类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力量。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文章显得有点“散”,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文章的主题又是统一集中的,这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充分展示了散文形式的自由灵活、主题集中深刻的艺术魅力。
  文章的语言朴素却充满诗意,细腻感人。描写人物时,“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这一句充分展示当时人物的生活状况与心态,特别是对老妪蓬勃姿态的刻画,为后面揭示老人眼盲而心不盲做了情节上的铺垫与映衬。描写景物时,“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语言朴素却不平淡,一幅冬雪里生机勃勃的画面,只需寥寥的几笔,就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分展现了自然的巨大魅力。抒情时,“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院子里的狗”,表达直抒胸臆,语言无意雕琢,直透人心。议论时,“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语言隽永深刻,节奏简洁铿锵,引发共鸣。
  总而言之,《听海之心》这篇文章主题深刻集中,结构浑然一体,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表情达意真切自然。


其他文献
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我们于2007年秋季开始使用,已经五年了.目前,已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根据本人五年来使用这套教科书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以及本校本地区教师使用该教科书之后的交流研讨,笔者觉得一方面这套教科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的感觉认为本套教科书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新《课标》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
期刊
2009年4月湖北省第二届初中新课程教学精英赛(数学)在湖北武汉举行. 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的说课比赛,《变量与函数》说课获得说课类一等奖,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现将自己的说课稿整理出来,以期与广泛的同仁探讨、交流.   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的教学,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是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从第94页到98页. 武汉市第三寄宿中
期刊
2.4 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科书中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做到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得到相应的训练,完成对《标准》提供的所有学习内容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照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出了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符合“不同的人在
期刊
“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许多数学问题都与“1”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解题时如果让“1”或它的性质来参与,往往使问题简单化,现各举几例说明.   1 巧借“1”例1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个老农民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有气无力地说:“我要见真主去了,这一生没有给你们留下更多的财产,只有19头牛,你们分了吧,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 说完就闭上眼睛,问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撞击传统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给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究作为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方式,有待教师的执意引导,进而慢慢内化为学生的自
期刊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学生生活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文通过介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高效策略,积极促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进程.  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期刊
1 实验教学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特点;  (2)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3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以漫画的形式引
期刊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0年第2期刊登的“斯坦纳定理的简证及推广”一文(下称文[1]),用“同一法”证明了平面几何中著名的斯坦纳定理——两内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并给出了两个相关命题,阅后较有启发.但对其证明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有误.今冒昧提出,不妥之处,请同行赐教.为便于说明,现部分摘录如下:  已知:如图1,△ABC中,BD平分∠ABC,CE平分∠ACB,且BD=CE.求证:A
期刊
“教什么确定后,怎样教才有意义”,这才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数学本质是数学的核心价值,如果教学过程单纯追求教材的教育形态,丢掉数学本质的教育意义,将使教学陷于形式化、教条化泥潭,会使数学教学失去应有的生命与活力.  概率在社会生活和科学实验中运用广泛.体会概率的意义,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正确的随机观念,是初中学段学习概率知识的重要目标.但由于概率问题的不确定性,较易受错误直觉的误
期刊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