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即成功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zr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一则感人的故事,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的教学目的是不仅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会画画的人,还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关键词:快乐与成功;教学与实践;体验与发现
  
   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曾经说过:“只有执著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快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却能给人真实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别求,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位少年是谁?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虽然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爱因斯坦》弗列得·杰洛米)
   这个故事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他们的爱好,表现他们的追求,并给予恰当的辅导,就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如在上《多变的字体》一课时,我首先拿出秋天的“秋”字,让学生比较美术字的“秋”和我们平时用的“秋”有什么不同。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交流发现:美术字的“秋”比常用的“秋”漂亮。我让他们试着自己创作一个美术字的“秋”字,他们大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我就播放秋天的录像给他们欣赏。他们看到金色的田野、五彩的菊花、红色的枫叶等,似乎明白了,然后再让他们观察美术字的“秋”字,他们看了以后,很快就创作了许多漂亮的“秋”字。有的用金色的稻穗做笔画、有的用枫叶表现“火”字的两点、有的用菊花的花瓣表现撇和捺等。我布置学生课后用这一设计的方法,去试着创造春天的“春”字,结果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漂亮的美术字的“春”字。有的用粉红色写的,因为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用金黄色写的,因为油菜花是金黄色的等,学生的思绪在快乐的热情中奔放。
   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术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们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想展示自我、以学生的快乐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就是美术课的最终目的。
   一、学会欣赏分析,体验发现的快乐
   美的感染性能带给人快乐的心情,美的课同样也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学习的动力。因此,在上《多变的字体》一课时,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创造等,既欣赏到美术字的“美”,视觉得到了充分的享受,又体验到创造字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二、学会联想设计,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美术字“秋”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观察等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投入,主动参与,尝试联想创造,改变“秋”字的笔画、结构,变成自己的字,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体验创造的快乐。学生的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与创造过程也就成了主动的、快乐学的过程。学生快乐了,教师也就快乐了,学习就成为了学生的需要。
   三、学会展示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肯定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不管画的好还是坏,只要快乐,就是成功的。让他们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让他们在美术课中获得更多的勇气和创造性,能轻松地拿起画笔,去描绘心中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美术才会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一种安慰。
   快乐即成功,这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脸色红润,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心情愉快,他们活出了人之为人的全部趣味,在事业上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与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不怎么沾边…这样的例子,难道不能给我们某些美术教师一些启示吗?
   (溧阳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17年前,张棪琰在《武林外史》中饰演的朱七七让人印象深刻。她活泼单纯、敢爱敢恨,是那个时代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17年后,凭借《伪装者》《琅琊榜》《我的前半生》重回荧屏,人们再次看到了张棪琰。在目前大热的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上,她又以风情万种的郑秀一角重回舞台,绽放炸裂般的演技,网友不禁感叹:“这还是当年那个调皮精朱七七吗?怎么变得这么端庄成熟?”  有人曾如此评价电影《神奇女侠》的女主角戴安娜: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民营企业家个人财富也以世界最快速度积累,一批亿万富豪在中国出现。从胡润百富榜的数据来看,“中国首富”的资产逐年大幅增长。1999年荣毅仁登顶胡润百富榜首富宝座时的财富数额只有80亿元,而2018年首富马化腾的财富数额则是2950亿元。19年时间,“中国首富”的财富增长了37倍。  几乎每个行业风口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界限。有了思维,人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能动地改变世界;有了思维,人就可以认识自己和别人,认识人我关系、物我关系,成为世界的主人。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极为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善于思考的一代,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幼儿时期正是思维极其活跃、求知欲望最旺盛的时期,我们幼教工作者应有效利
有位领导说,我们干工作、做事情,好比向敌方阵地发炮弹,不能只管“炮弹”发了没有、发了多少,而不管“炮弹”有没有发到敌方阵地上,是不是对敌方有生力量造成有效“杀伤”。这段比喻形象而生动,深刻道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工作中,类似“发炮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只顾发文,诸如“关于转发××通知的通知”一大串,被戏称为“文件生蛋”;有的一味偏爱开会,大会套小会,对于会议究竟解
〔摘要〕自卑感强是聋生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甜甜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与求学经历,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家校联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构家庭支持,深度调整认知,营造爱心环境,创设成功情景,帮助甜甜有效化解自卑,重建自信。  〔关键词〕聋生;自信;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5-0038-03  一、个案基本情况  甜甜,女,16岁,聋
穆雷打球充满激情。掘金队在这个赛季常规赛的战绩为54胜28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西部,他们仅次于上赛季冠军勇士队。掘金队的崛起与天才少年贾马尔·穆雷的持续进步有密切的联系。穆雷场均18.2分,是球队的第二得分手,这个不到23岁的后卫被人们视为球队的未来之星。父亲罗杰·穆雷对儿子有望子成龙般的殷切期待,对篮球有非同一般的热情,但他的天赋不足以进入NBA,因此希望孩子帮他实现未能完成的梦想。罗杰对穆雷有
中国的“移动长城”终于在南京斯坦科维奇杯中巴—役中会师,完成了他们阔别五年之后的第一次双剑合璧,虽然这座“长城”没能帮助中国队抵御住巴西人凶狠的进攻,但他们的演出还是让中国球迷激动不已。的确,他们的身上负载了太多的国人期望,他们给球队带来的鼓励已经高于了他们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明郅组合”已经成为了中国篮球的精神领袖。    对于中国球迷来讲,对美国NBA的憧憬都是从10年前那个炎热的午后开始的,
一、营造和谐氛围  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调动他们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可使其精神振奋,充满学习的热忱和探索的欲望,注意力集中,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如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内容的教学时,我先播放录像片:祖国的名
54年前,1961年的2月15日。这一天,在世界花样滑冰史上是个黑色的日子。从美国纽约起飞的一架比利时航空波音707客机在即将降落布鲁塞尔机场时坠毁,机上72人和地面1人罹难。这场惨烈空难中的逝者中,有34位是准备去布拉格参加花滑世锦赛的美国代表队成员及家属,其中包括当时全美最优秀的18名花滑运动员。一代花滑传奇玛丽贝尔·文森就在遇难者之列。生在一个父母都是花滑运动员的家庭,这让文森在很小的时候就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由纯粹说教移向实践活动,由课堂移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因此,活动设计,除了贴近儿童生活以外,主要从“趣、乐”入手,让儿童对本堂课产生兴趣并积极配合老师,达到师生交流的默契。  一、趣乐中开心导入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常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儿歌、游戏、小表演、竞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