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动脑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只有通过实验性检验得出的原理,才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反观现在的教学,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或者考虑时间因素,重要的实验教学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看一遍,靠死记硬背记住公式和原理,不能深刻领悟到生物中的核心素养,延伸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引言:
生物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出于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好奇,学生在早期学习中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案例比比皆是,随时可以将这种博学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然而随着课堂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加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实验部分一笔带过,学生失去亲自动手操作能力,这门课程也随之变得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也消失殆尽。教师最初也许是为了达到将知识传授的更快,学生却只学了表面功夫,可谓欲速则不达。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保持热爱,让学习变成主动探索,教师需合理利用课堂课下时间,让生物学真正成为探索性强的学科。
一、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
在新课改之前,所有的实验教学,基本是教师在台上操作,学生观察,最后得出结论或原理,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观察和思考相对匮乏,这门学科就变得枯燥乏味,没有展示它原本的魅力和严谨。
2.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很少
初中课程多,加之学习进度快,生物的时间被挤得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赶进度,课下疲于完成作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只有可怜的课堂时间,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也就不了了之。
3. 家长和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认知存在偏差
在传统的认知中,生物课无非是对动植物、人类等一些粗浅的认识,至于耗时耗力的观察和实验,能省则省,只要记住理论和概念,节省出时间,学别的科目。
二、培养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方案
1.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生物的核心素养包含内容比较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提升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课本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科学合理地传授。
例如,在生物的营养一课中,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教师除了要传达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主要能量来源,还应知道如果摄取过多糖类,不但会影响记忆,还会带来多种疾病。这些知识点书本上并不会涉及,但教师要具备综合素养,才能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门学科,如果最初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注定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成绩也不会优秀。靠毅力来牢记概念,靠想象来理解抽象的理论,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素养,如何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如何引领学会提纲挈领掌握知识点。
例如,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中,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分。在日常接触的动物时,脑海中应形成思考的习惯,看到鱼类、鸟类告诉身边的人,这就是脊椎动物。看到不确定的动物,要查阅资料并分析原因,做到学有所用。
3. 重视实验和操作过程,不断拓展教材知识
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部分要用到素材或道具,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新的内容时,提前做好准备,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和同学积极探讨,需要实验验证的结论,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有丝毫马虎。经过实验佐证的理论,会让记忆更持久。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后,将课本由厚读精读薄,拓展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时,课本上提到生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真正明白细胞的分类,在大自然中寻找单细胞,并用显微镜观察并认真记录。
4. 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每个教师在某一学科的知识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教师知识储备一般,却能在传达过程中,百分之九十发挥。有的教师知识体系丰富,甚至像部百科全书,而在教学水平中只能发挥百分之六十。这种教学的差距,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吸收。
教学中如何减少知识损耗,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也是一门学问。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提升教学传授技巧。
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关系到高中生物学科基础是否牢固。学生对生命体征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决定了对自然界的领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提高教学的核心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后,再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进行实验验证,用科学的态度探究生命,由一门学科的热爱到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参考文献
[1]张钟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30):22.
[2]陈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24):87—88.
[3]文军.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方法技巧[J].考试周刊,2019,(06):68-69.
[4]冷一静.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策略[J].中學生物学,2019,(02):63—64.
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引言:
生物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出于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好奇,学生在早期学习中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案例比比皆是,随时可以将这种博学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然而随着课堂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加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实验部分一笔带过,学生失去亲自动手操作能力,这门课程也随之变得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也消失殆尽。教师最初也许是为了达到将知识传授的更快,学生却只学了表面功夫,可谓欲速则不达。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保持热爱,让学习变成主动探索,教师需合理利用课堂课下时间,让生物学真正成为探索性强的学科。
一、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
在新课改之前,所有的实验教学,基本是教师在台上操作,学生观察,最后得出结论或原理,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观察和思考相对匮乏,这门学科就变得枯燥乏味,没有展示它原本的魅力和严谨。
2.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很少
初中课程多,加之学习进度快,生物的时间被挤得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赶进度,课下疲于完成作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只有可怜的课堂时间,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也就不了了之。
3. 家长和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认知存在偏差
在传统的认知中,生物课无非是对动植物、人类等一些粗浅的认识,至于耗时耗力的观察和实验,能省则省,只要记住理论和概念,节省出时间,学别的科目。
二、培养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方案
1.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生物的核心素养包含内容比较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提升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课本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科学合理地传授。
例如,在生物的营养一课中,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教师除了要传达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主要能量来源,还应知道如果摄取过多糖类,不但会影响记忆,还会带来多种疾病。这些知识点书本上并不会涉及,但教师要具备综合素养,才能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门学科,如果最初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注定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成绩也不会优秀。靠毅力来牢记概念,靠想象来理解抽象的理论,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素养,如何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如何引领学会提纲挈领掌握知识点。
例如,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中,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分。在日常接触的动物时,脑海中应形成思考的习惯,看到鱼类、鸟类告诉身边的人,这就是脊椎动物。看到不确定的动物,要查阅资料并分析原因,做到学有所用。
3. 重视实验和操作过程,不断拓展教材知识
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部分要用到素材或道具,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新的内容时,提前做好准备,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和同学积极探讨,需要实验验证的结论,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有丝毫马虎。经过实验佐证的理论,会让记忆更持久。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后,将课本由厚读精读薄,拓展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时,课本上提到生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真正明白细胞的分类,在大自然中寻找单细胞,并用显微镜观察并认真记录。
4. 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每个教师在某一学科的知识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教师知识储备一般,却能在传达过程中,百分之九十发挥。有的教师知识体系丰富,甚至像部百科全书,而在教学水平中只能发挥百分之六十。这种教学的差距,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吸收。
教学中如何减少知识损耗,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也是一门学问。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提升教学传授技巧。
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关系到高中生物学科基础是否牢固。学生对生命体征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决定了对自然界的领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提高教学的核心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后,再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进行实验验证,用科学的态度探究生命,由一门学科的热爱到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参考文献
[1]张钟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30):22.
[2]陈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24):87—88.
[3]文军.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方法技巧[J].考试周刊,2019,(06):68-69.
[4]冷一静.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策略[J].中學生物学,2019,(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