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环保人士、海洋爱好者、航海人员和科学家组成的一群人驾船来到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寻找传说中的第八大陆,由垃圾组成的大陆。
甲板上满是破瓶子、塑料片、烟盒以及色彩花哨的塑料袋。阳光不错,这堆杂物在照射下有炫目的反光,远看或许以为是刚从海底打捞的沉船瑰宝。不久以前,这些东西还全部漂浮在海上。它们是声名远播的“垃圾大陆”的一部分。
2009年8月末,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学生们乘船出海,把这些样本带回了学校。他们说,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这样的废物碎片还有很多。
一次证实
这次前往探寻垃圾大陆的计划被命名为“海星”。在20天的旅程中,“海星计划”的科考人员两小时放一次网,靠这些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网去收集碎片样本。一张网的部署需要3〜4个人,捞上的样本被及时分类。
“牙刷、罐子、瓶子、篮子、软饮料包装盒,你能想象到的废品都能找到。”这趟科考的策划者之一、“海星计划”创始人玛丽•克劳雷(Mary Crowley)说。
“海星计划”由环保人士、海洋爱好者、航海人员和科学家共同参与,8月初,这些人乘坐着“新视野号”和“海星号”,前往传说中位于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的“垃圾大陆”。大陆中心处在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据称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四倍。在该片海域活动的水手和渔民经常报告,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垃圾碎片。但如果不是特意去找,整片大陆还是难以现身。这也是“海星计划”实施的原因。
“去了以后我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垃圾岛屿,没有‘第八大陆’”,参与计划的米里亚姆•戈德斯坦(MiriamGoldstein)说,“远远看去,那并不像是垃圾堆,而仍然是美丽的大洋。只不过,当你靠的更近,一块块碎片就会出现。”
戈德斯坦是这次行动的首席科学家。她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一个温暖明媚的下午。当她和同伴将小船划向垃圾碎片,第一眼她看到的是完好的大洋,然而望向海水表面,浮动的塑料碎片遍布其上。在下面游动着小小的、看起来有些脆弱的海洋生物。
“这些碎片会被海鸟、海洋动物和鱼类吃掉。”玛丽•克劳雷说,“它们先是被小鱼吃掉,小鱼再被大鱼吃掉,垃圾当中的毒素就会像海绵的吸收一样,被富集起来,进入到我们的食物链中。”
“垃圾大陆”
这片“垃圾大陆”的存在,首先由美国海洋学家查尔斯• 穆尔( C h a r l e sMoore)公之于众。1997年,当他经过这一海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他采集样本并分析发现,这里的垃圾竟然超过700万吨!
专家分析得出了“垃圾大陆”的成因:夏季,太平洋的这一区域处于持续高压控制,洋面形成一个“平静区域”。当整个太平洋的洋流以顺时针方向运转时,垃圾途经这里被卷入这块平静区域,便不再继续随洋流漂移,并在此聚集。
据估计,大洋中60%的垃圾来自内陆的河流。它们任由洋流和风浪的摆布。当长时间暴露在阳光和一定的热度下,一些塑料制品便分裂为更小的碎片。
但最初,这些塑料是怎么来到太平洋的?“每年世界上要消耗超过5千亿个塑料制品, 90%〜95%没有被回收”,另一位项目人员,海洋环境学专家多格•伍德林(Doug Woodring)说,“要从海洋上赶走垃圾,必须对塑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但很多地区根本不具备垃圾处理系统。”于是这些垃圾顺流而下,流向海洋。
“要想知道人类在大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你可以坐在船舷上,数数那些垃圾”,克劳雷说,“在它们背后,你将看到属于现代人的各种生活方式。”
眼不见,心不想
克劳雷说,无论多少次想到在海上漂浮着那么多垃圾,都会觉得震惊。“它距离人类居住的环境可是有一千英里那么远!”她的话也大概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允许垃圾一直堆在那里。人们看不到它们。“特别是这些垃圾所在的位置是公海,这更加大了处理的难度。”“海星计划”希望能告诉人们,海洋上垃圾成堆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环境等等领域的大问题,但它却因为缺乏国际间的合作而被搁置。
2008年12月份,欧盟环境专员斯塔夫罗•迪马斯(Stavros Dimas)还曾在公开场合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在太平洋上存在这样一个垃圾岛屿。”不过“新视野号”和“海星号”回来后,他改变了口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戈德斯坦将和同伴们试着进一步了解这些垃圾的确切数目,并找出“垃圾大陆”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在这些塑料垃圾上生长,并随波浪四处扩散。”她说。
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对付这些海洋垃圾的完美方案。“海星计划”的成员计划通过技术手段除掉塑料垃圾中的毒物,转化成燃料。因为当地的许多渔民生活受到“垃圾大陆”影响,渔船空闲下来,如果这一方案被证实可行,这些渔船将充当清除垃圾的主力军,而垃圾可以反过来供给船只燃料。
在2010年到2011年,“海星计划”的第二个步骤是进一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将航行3600海里,用26天的时间重访那片坐落在北太平洋的“垃圾大陆”。无疑,那时它还不会消失。
甲板上满是破瓶子、塑料片、烟盒以及色彩花哨的塑料袋。阳光不错,这堆杂物在照射下有炫目的反光,远看或许以为是刚从海底打捞的沉船瑰宝。不久以前,这些东西还全部漂浮在海上。它们是声名远播的“垃圾大陆”的一部分。
2009年8月末,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学生们乘船出海,把这些样本带回了学校。他们说,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这样的废物碎片还有很多。
一次证实
这次前往探寻垃圾大陆的计划被命名为“海星”。在20天的旅程中,“海星计划”的科考人员两小时放一次网,靠这些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网去收集碎片样本。一张网的部署需要3〜4个人,捞上的样本被及时分类。
“牙刷、罐子、瓶子、篮子、软饮料包装盒,你能想象到的废品都能找到。”这趟科考的策划者之一、“海星计划”创始人玛丽•克劳雷(Mary Crowley)说。
“海星计划”由环保人士、海洋爱好者、航海人员和科学家共同参与,8月初,这些人乘坐着“新视野号”和“海星号”,前往传说中位于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的“垃圾大陆”。大陆中心处在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据称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四倍。在该片海域活动的水手和渔民经常报告,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垃圾碎片。但如果不是特意去找,整片大陆还是难以现身。这也是“海星计划”实施的原因。
“去了以后我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垃圾岛屿,没有‘第八大陆’”,参与计划的米里亚姆•戈德斯坦(MiriamGoldstein)说,“远远看去,那并不像是垃圾堆,而仍然是美丽的大洋。只不过,当你靠的更近,一块块碎片就会出现。”
戈德斯坦是这次行动的首席科学家。她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一个温暖明媚的下午。当她和同伴将小船划向垃圾碎片,第一眼她看到的是完好的大洋,然而望向海水表面,浮动的塑料碎片遍布其上。在下面游动着小小的、看起来有些脆弱的海洋生物。
“这些碎片会被海鸟、海洋动物和鱼类吃掉。”玛丽•克劳雷说,“它们先是被小鱼吃掉,小鱼再被大鱼吃掉,垃圾当中的毒素就会像海绵的吸收一样,被富集起来,进入到我们的食物链中。”
“垃圾大陆”
这片“垃圾大陆”的存在,首先由美国海洋学家查尔斯• 穆尔( C h a r l e sMoore)公之于众。1997年,当他经过这一海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他采集样本并分析发现,这里的垃圾竟然超过700万吨!
专家分析得出了“垃圾大陆”的成因:夏季,太平洋的这一区域处于持续高压控制,洋面形成一个“平静区域”。当整个太平洋的洋流以顺时针方向运转时,垃圾途经这里被卷入这块平静区域,便不再继续随洋流漂移,并在此聚集。
据估计,大洋中60%的垃圾来自内陆的河流。它们任由洋流和风浪的摆布。当长时间暴露在阳光和一定的热度下,一些塑料制品便分裂为更小的碎片。
但最初,这些塑料是怎么来到太平洋的?“每年世界上要消耗超过5千亿个塑料制品, 90%〜95%没有被回收”,另一位项目人员,海洋环境学专家多格•伍德林(Doug Woodring)说,“要从海洋上赶走垃圾,必须对塑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但很多地区根本不具备垃圾处理系统。”于是这些垃圾顺流而下,流向海洋。
“要想知道人类在大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你可以坐在船舷上,数数那些垃圾”,克劳雷说,“在它们背后,你将看到属于现代人的各种生活方式。”
眼不见,心不想
克劳雷说,无论多少次想到在海上漂浮着那么多垃圾,都会觉得震惊。“它距离人类居住的环境可是有一千英里那么远!”她的话也大概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允许垃圾一直堆在那里。人们看不到它们。“特别是这些垃圾所在的位置是公海,这更加大了处理的难度。”“海星计划”希望能告诉人们,海洋上垃圾成堆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环境等等领域的大问题,但它却因为缺乏国际间的合作而被搁置。
2008年12月份,欧盟环境专员斯塔夫罗•迪马斯(Stavros Dimas)还曾在公开场合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在太平洋上存在这样一个垃圾岛屿。”不过“新视野号”和“海星号”回来后,他改变了口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戈德斯坦将和同伴们试着进一步了解这些垃圾的确切数目,并找出“垃圾大陆”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在这些塑料垃圾上生长,并随波浪四处扩散。”她说。
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对付这些海洋垃圾的完美方案。“海星计划”的成员计划通过技术手段除掉塑料垃圾中的毒物,转化成燃料。因为当地的许多渔民生活受到“垃圾大陆”影响,渔船空闲下来,如果这一方案被证实可行,这些渔船将充当清除垃圾的主力军,而垃圾可以反过来供给船只燃料。
在2010年到2011年,“海星计划”的第二个步骤是进一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将航行3600海里,用26天的时间重访那片坐落在北太平洋的“垃圾大陆”。无疑,那时它还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