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之美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意是中国绘画乃至文艺的一种审美理想,黄宾虹先生的写意山水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点,也是近现代山水画的一座丰碑。文章从写意的特征及发展着手,通过对黄宾虹先生写意山水的美学特色与当代性意义的分析,揭示黄宾虹先生写意山水画的价值。
  关键词:写意;美学;山水画;黄宾虹
  一、写意的特征及发展
  写意自古就是中国画极具特色的一个绘画美学范畴,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写实绘画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别。写实重在传神,通过再现物象的本来面貌来传达其神,其神重在物象的真实性这一层面;写意乃是指艺术家的心意,亦即内在心灵的需要。写意也强调不能忽略物象之神与物象之精微等,如苏轼提倡士大夫写意画,他认为“始知真放在精微”。苏轼还说过:“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1]其实都是在论述文人写意画的基本原则与理念。从这里可以看出,写意是指通过物象之神来揭示和表达艺术家内在的意象与精神主旨,而内在的意象与主旨又远远超出物象之真实与传神。这就是写意美学的基本理路与艺术家执着写意之美的个中奥妙所在。
  有的学者认为写意之“意”与“逸”本是相通的,“逸”原本是品藻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后来出现山水画以及写意画,于是写意就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用法被固定下来了。徐复观先生认为:“神不离乎形,但由形而见神,这形已从品藻者的观照中升华了上去,既已经是升华了上去,则此时所把握的形,便不可能是形的原貌。升华得愈高,原来的形,便保留得愈少,神的呈现也便愈真切……升华升得最高时的形相,即是逸的形相。严格地说,逸是神的最高的表现。”[2]徐复观先生从“形”“神”“逸”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论述其中的道理,其实也是写意之原理的比较深刻的认知。元代倪瓒提出“聊写胸中逸气”的命题,这也是关于写意的比较经典的观点。此中“逸气”与“意气”也有许多相似的内在规律,同时也将写意论的发展推向另外一种境地。熟悉中国绘画史的人都可以比较客观地体会到倪瓒所开创的绘画格调与作品形式,他的作品也成为元代以来风格独特而清逸古雅作品的典型代表。这里需要申明一下倪瓒的写意画风或者“逸笔”,是写意画风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容易误导一般人以为草率的用笔与不假思索的态度是写意的一种状态。其实这些人的看法显然是比较偏颇的,我们只要认真具体地鉴赏倪瓒的作品就可以发现,其作品结构严谨,笔墨精到,形象生动自然,无草率之弊。另外,有心者看倪瓒的画的落款也是以用笔严谨的楷书为主,足见其书画写意之状态。黄宾虹先生是近现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其写意山水不仅传承了古典写意的精神,也开拓发展了新的写意美学。
  二、黄宾虹写意山水的美学特色
  黄宾虹先生的写意美学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浑厚华滋、“内美”以及五笔七墨。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先生山水画的总体审美特质,是由其山水画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他自身修为与山水之美有机结合的一种体现。自然山水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物象与内涵,绘画其实只是一种表现的方式。故明代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3]所谓境之奇怪就是指自然山水所包容与承载的东西比较多,至少比所谓的山水画要丰富得多。笔墨之精妙是指艺术家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所呈现出来的绘画意蕴,体现的是艺术家的心灵,不是自然山水本身具有的,所以应当是一种抽象,是自然的形象化。其实,这也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明,照相技术是不可能代替绘画艺术的。既然自然山水可以承载世间那么多的事物,故言其厚也,浑厚就是一种整体充实饱满之美。这也是“充实之谓美”,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判断的结果。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都共同指向人格乃至道德的层面,就是如厚道、厚德以及艺术的意蕴深厚等。华滋既是指树木或者山间植被的丰茂与生机,也是指山水整体的优美与滋润。这其实是黄宾虹先生山水画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气韵与意境,也是艺术的内在生机与魅力所在。此处的“华”也可以理解为树木的茂盛之状,与艺术家的风华合而为一,总之是画面的一种审美特质所赋予的。如果有意鉴赏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浑厚华滋确实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与提炼,也是其画意的一种审美理想与意蕴所在。审美不仅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即所谓的“内美”。黄宾虹先生说:“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4]按正常认知来理解,“内美”应当是内在的美,也就是说不能依靠一般的视觉或者外在的表象来轻易看出的美。根据黄宾虹先生自己的论述可以得知,“内美”具体指用笔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正好与山水画里的自然形象达到一种统一,也就是说在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里,所有的意象都是变化丰富的用笔构建起来的。他说:“用笔之法,其要有五: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5]黄宾虹先生对于用笔的分析与总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不仅立足于对传统笔墨的剖析,也结合了西方对用笔造型规律的探析,这样显然具有更加宽阔的视域。写意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书法用笔的问题,以书入画是写意画的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艺术理念的问题。书法用笔所呈现的美学特点与写意画的内在结构所蕴含的美学意蕴是一致的,黄宾虹先生所谓的“五笔”也是书法用笔的基本规律。其实笔与墨是无法分割的,笔为动态的美,墨可以理解为静态的美。“七墨”具体是指浓、淡、破、积、泼、焦、宿,其实是用墨的七种方法,也是墨色呈现的七种色彩。传统水墨一般是墨分五彩,到了黄宾虹先生这里多了积墨与宿墨两种墨法。这两种墨法也同样具有两种审美特征,积墨法使得画面浑厚,而宿墨其实在古代是忌讳的,认为宿墨比较脏不太适合水墨的表现。黄宾虹的伟大之处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宿墨到了他的笔下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宿墨的特征是保留了用笔的骨骼,像化石一样神奇,又如玉石一样温润而剔透。这样的笔墨效果真是前无古人,至今学黄宾虹先生宿墨法的人如过江之鲫。宿墨法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笔墨符号,也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写意美学典型。
  三、黄宾虹写意山水的当代性意义   黄宾虹先生的写意山水成为一个时代的丰碑,不仅是对过往传统的总结与升华,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艺术史的意义,即黄宾虹先生山水画的当代性意义,这也是黄宾虹先生写意山水的真正价值所在。基于艺术史的常识,我们认为所有传统的经典作品,它的经典的真正意义在于当下的阐释与解读。试想经典如果没有当下的意义,它不就是一件文物或者博物馆的标本吗?黄宾虹先生的写意山水的意义就是如此,它不是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与艺术品。黄宾虹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画家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也是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史生态的维持者。黄宾虹先生也说过:“今之谈时事者,夸功利而耻文艺,茫茫世宙,莫不欲以力征经营,视图画为不急之务。”[6]由此可知,黄宾虹先生所说的情况今天也仍然如此,认为文艺乃闲者的玩乐,显然这是一种偏见,文艺虽然不如工业、农业等带来实效与功利,但是文艺对于人类自身的心灵与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试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追求物质财富,急功近利,同时鄙视文艺与娱乐,这显然是一个背离人性的机械功利主义社会。黄宾虹先生所担忧的不是文艺本身的传承,而是关心人文教化与民心旨归所在。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黄宾虹的写意山水画美学价值就绝不仅仅是绘画本身的一种质的飞跃或审美理想的特立独行,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教化的社会理想。
  从黄宾虹的写意画的当下意义来说,内美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绘画范畴。葛路认为:“从笔、墨、色的范畴与其他范畴的联系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讲求内美,主张抒发性灵,反对形式主义。意、气、情趣、神,对笔、墨、色居统辖地位,起主导作用。”[7]其中的“意”就是写意的意思,可见“意”对笔、墨、色的统辖地位与主导作用,强调“意”的核心作用。写意之意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一种理想,然后渗透在具体的笔、墨、色所构建的画幅之中。
  参考文献:
  [1]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上海書画出版社,2009:638.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278.
  [3]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周远彬,点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20.
  [4][5][6]黄宾虹.黄宾虹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356,356,42.
  [7]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0.
  作者简介:
  王孔瑞,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任职于中国长城书画院。研究方向:书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结合艺术实践,探讨了歌唱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问题。文章认为在歌唱感受力的培养上要完成歌者角色的转变,即由歌者向聆听者转变,在表现力的培养上,则需要做到以舞台表现为核心。  关键词:歌唱;感受力;表现力;美声男高音  歌唱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用人声表达音乐作品[1]。从声乐艺术实践的角度看,歌唱是文本符号与音响符号的综合体,歌者在演绎一首作品时,必须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坚持不懈的音响训
期刊
摘 要:钢琴曲通过音乐交织、情感牵动为观众带来特殊的情感体验。《平湖秋月》是一曲牵动人心、摄人心魄的钢琴作品,展现了中国民乐独特的民族风韵和钢琴旋律的完美结合。文章通过分析钢琴曲《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探讨《平湖秋月》的曲式结构、曲调演绎的技巧和情感表达意蕴。  关键词:《平湖秋月》;演奏技巧;钢琴曲;中国韵味  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一直都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备受推崇的审美代表。
期刊
摘 要: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主体,其在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难以理解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并将自身特点与个性融入幼儿舞蹈创作中。文章对商丘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兴趣,丰富舞蹈创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游戏元素
期刊
摘 要:影视文学与剧作课作为高校影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承担着为后期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创作蓝图的任务,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视觉形象化转换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亦是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水平和讲授方法的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剧作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当下影视文学教学的思路进行梳理,力图总结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影视剧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采用分组互动的教学模式已得到了广大钢琴教师的认可,但是目前钢琴集体课的分组互动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文章通过对钢琴集体课分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在分组方式、小组长职责、分组互动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分组互动  注:本文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分组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期刊
摘 要: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2012年“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加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信,在这一大背景下,本项目的研究重点针对广西桂林文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文章对桂林文场的艺术表现,包括表演形式、表演内容
期刊
摘 要: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是音乐学科中的三大民族音乐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在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校中也开始了有效的推广,民族声乐普遍性远不及民族器乐和民族舞蹈,很少有普通高中开展民族声乐的教学。然而相对来说,民族声乐教学具有经济便捷的优势,且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可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其核心素养,意义非凡。  关键词:美育;民族声乐;普通高中;课程开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
期刊
摘 要:沈阳故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文创产品研发的根本目标是将这些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分析,设计研发出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再生。“盛京女团”系列文创产品围绕沈阳故宫的主题,系统地挖掘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强调产品与馆藏之间的联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助力于沈阳故宫重要历史地位的巩固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宣传。  关键词:沈阳故宫;文创产品;“盛京女团”  一、沈阳故宫博物院 
期刊
摘 要:常德丝弦在2006年被列为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挖掘整理,并申报湖南省和全国非遗保护项目,2008年被成功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德丝弦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地方曲种,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然而迄今为止,常德丝弦在当地群众中还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为了使这种曲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传播,文章在介绍常德丝弦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常德丝弦传承与发展的价值,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对常德丝
期刊
摘 要:笔者曾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资助项目“晋陕甘宁秧歌舞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习,并通过该项目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分析和借鉴该项目的经验,以“秧歌舞”为例,剖析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作、表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围绕“创新”这一核心思想,论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创作和表演等方面的创新,不应只停留于内容或形式,关键是要让观念的创新融入教学、创作或表演过程中,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