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按是否充当部首字而分为两类,其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在总体上没有区别,其差别在于有无统属字。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没有统属字,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至少有一个统属字。有无统属字是许慎确定部首的一个基本原则,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原因是其另有统属字。
  关键词:同形复体字 部首 归部 立部 统属字
  同形复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构件相叠加而成的汉字,王筠称为“叠文”[1](P349)。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是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和形义关系,一般将其纳入“六书”会意一类,视作同体会意字,而对同形复体字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出现的归部与立部的不同及原因认识不够。有关著述,多对《说文》同形复体部首持怀疑或否认态度,如认为同形复体部首是“繁琐、重复、低能的部首”[2],提出同形复体部首应并入独体部首之下[3](P58)。同属同形复体结构,为什么有的在《说文》中随单体部首归部,而有的却作为部首另立一部?另立一部是否必要?本文以大徐本《说文》正篆字头为线索,对同形复体字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考察其归部与立部的特点,并揭示同形复体字立部与否的原因。
  一、同形复体字的形义特点
  《说文》正篆共有同形复体字104个,其单体部件都是部首字,但是其中只有47字随单体部首归部,另外57字作为部首字而分别立部。它们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共同特点是:
  (一)所有的同形复体字都是同一单体构件的叠加
  如“从”“吅”“畕”“垚”分别是二“人”、二“口”、二“田”、三“土”叠加。也有同一个形体或相背、或相对、或相倒、或相承叠加者,如“舛”从“夊、相背”(,从反夂),“”从“二”相对,“化”从“匕、人”(匕,从倒人),“夅” 从“夂、相承”。从构件数量来看,有二度、三度、四度叠加。二度叠加者,《说文》主要以“从重某”“从并某”或“从二某”说解,如“林”字“从二木”;三度叠加者,《说文》一般以“从三某”来说解,如“惢”字“从三心”;四度叠加者,《说文》一般以“从四某”来说解,如“茻”字“从四屮”。
  (二)所有的同形复体字都和单体字的意义有密切联系
  同形复体字的表义类别大致有四:1.表复数,如“雥”,《说文》:“群鸟也,从三隹”,指隹(鸟)聚成群。2.强化信息,如“譶”,《说文》:“疾言也,从三言”,即语言迅疾,强调言不止。3.表派生新义,如“鱻”,《说文》:“新鱼精也,从三魚”,鲜美之义是由“鱼”的味道体现出来的。4.表关系位,如“竝”,《说文》:“并也,从二立”,由二人并肩而立,体现“并列”之义。可见,同形复体字的意义都与复叠之前单体的意义密切相关,复体的字义是由单体会合而来的。
  正因为同形复体字无论从结构和意义上都与单体部首相关联,所以按照“据形系联”“形义相依”的汉字分部和归部原则,《说文》在一般情况下,是将同形复体字随单体字(也是部首)归部的,如“驫”归《马部》、“?”归《瓜部》等。但是不完全如此,另有一部分同形复体字却是单独成部的,如“虫”与其复体“?”“蟲”分立为《虫部》《?部》《蟲部》三部,“艸”从二屮、“茻”从四屮,而《屮部》《艸部》《茻部》分立。对同样结构和意义类型的同形复体字作不同的处理,应该另有原因(详见后文)。
  二、同形复体字的归部特点
  如前文所说,《说文》对同形复体字的归部有两种作法,一是归入单体部首,一是另立一部。两种情况也各有特点,分别讨论如下。
  (一)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
  据统计,《说文》中不作部首、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共有47个,除“森”归《林部》、“卉”归《艸部》之外,都是按叠加前的单体部首归部的,如“祘”从二示(表示“明示以筭之”),归入《示部》;“磊”从三石(表示“众石”),归入《石部》。
  其他43个同形复体字的归部情况如下:《示部》“祘”(从二示),《止部》“歰”(四止),《言部》“譶”(从三言),《又部》“友”(从二又),《臣部》“臦”(从二臣相违),《玄部》“兹”(从二玄),《人部》“从”(二人),《東部》“?”(二東),《生部》“甡”(从二生),《貝部》“賏”(从二貝),《部》“”(从二),《朿部》“棗”(从重朿)、“棘”(从并朿),《瓜部》“?”(从二瓜),《白部》“皛”(从三白),《兂部》“兓”(从二兂),《先部》“兟”(从二先),《頁部》“”(从二頁),《卪部》“”(二卪),《石部》“磊”(从三石),《豕部》“豩”(二豕),《?部》“?”(从二?),《馬部》“驫”(从三马),《兔部》“”(从三兔),《犬部》“猋”(从三犬),《赤部》“赫”(从二赤),《夫部》“?”(从二夫),《水部》“淼”(从三水),《魚部》“鱻”(从三魚),《龍部》“龘”(从二龍),《至部》“臸”(从二至),《耳部》“聑”(从二耳),“聶”(从三耳),《女部》“奻”(从二女),“姦”(从三女),《土部》“圭”(从重土),《斤部》“斦”(从二斤),《車部》“轟”(从三车),《川部》“州”(从重川),《戈部》“戔”(从二戈),《夂部》“夅”(从夂相承),《可部》“哥”(从二可),《匕部》“化”(从匕人),《余部》“”(二余)《八部》“仌”(从重八)。①
  随单体部首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有两个特点:
  1.都是单体部首字的重叠,单体部首同时也是复体的直接表意成分。如:《玄部》:“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曰玄。”“玄”之复体“兹”正是“黑”的意思。《車部》:“車,舆轮之总名。”“車”之复体“轟”《说文》:“群车声也”,由群车发出的声响得义。
  2.没有充当部首再统帅另外一个字。个别复体尽管可以充当另外某个字的表义偏旁,但是因为参构字的字义所重在另外一个表义偏旁,所以《说文》按字义所重将其归入它部,如《先部》:“兟,进也。从二先,贊从此。”[4](P407)《贝部》:“贊,見也。从貝,从兟。”《段注》:“谓彼此相见必资贊者,……鍇曰:进见以貝为礼也。”[5](P280)由于“贊”字表意的重点在“貝”不在“兟”,故“贊”字归入《貝部》。   (二)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
  《说文》有57个同形复体字被列为部首。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的结构和意义特点与第(一)类无别,但是没有归入相应的单体部首,而是另立一部,如“艸”从二“屮”,《说文》另立《艸部》;“沝”从二“水”,《说文》另立《沝部》。为便于考察,特列表如下:
  同形复体部首具备以下特点:
  1.都以单体部首的意义为直接表意成分,从意义层面看不出单独立部的必要性。如《艸部》:“艸,百艸也。从二屮。”《茻部》:“茻,眾艸也。从四屮。”《屮部》:“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其同形复体字“艸”为“百艸”之名、“茻”为“眾艸”之名,皆与表示初生之草的“屮”字意义相关联,按照“凡从某之字皆从某”的归部体例,将“艸”“茻”二字归入《屮部》未尝不可,但是许慎却另立《艸部》《茻》。又如《麤部》:“麤,行超遠也。从三鹿。”董莲池:“鹿喜群处,食时相背,性好惊跃,一有动静便群体向远方跨奔。所谓‘行超远’,因群体而跨奔,故从三‘鹿’。”[6](P271)“麤”由“鹿”复叠会意,“鹿”为其直接表意成分,《说文》却分立《鹿部》《麤部》两部。
  2.都是单体字的复叠而没有归入单体所属之部,而是另外立部。如:“雔”和“雥”都是“隹”的复叠,许慎没有将其归入《隹部》,而是另立《雔部》和《雥部》。“収”“”“”三字均由“又”复叠而来,却未归入《又部》,而是分立《収部》《部》《部》三部。
  3.都另有统属字。即同形复体字又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表义部件构造了新字,成为另外一个或多个字的部首。如:“林”从二木,而“林”又统领了“橆鬱楚棽楙麓棼森”等8字,故立《林部》。表示“木多”之义的“森”(《说文》从林,从木),没有参与构字,故根据意义所重而归入《林部》。同形复体部首至少统属一字,如《步部》《毳部》等,最多者如《艸部》统属444字。
  可见同形复体字是否作部首关键在于有无统属字,不作部首者,无统属字;作部首者,至少统属一字。如果只着眼于同形复体字的结构及其与单体字的意义关系,为了减少部首的数量,倒是可以将(一)、(二)两类作一致性处理,统统归入相应的单体部首之下,如,可以将“吅”“品”“?”归入《口部》,“雔”“雥”都可归入《隹部》等。学术界也的确有人认为同形复体字没有独立立部的必要,提出“许多同形复体部首可以并入同形单体部首之下。”[3]然而,从《说文》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情况看,有无统属字是要区别对待的。
  三、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原因
  尽管作部首的同形复体字与不作部首的同形复体字其结构和造意特点高度一致,但是在有无统属字上有明显区别。整体关照《说文》部首系统,不难看出同形复体以外的许多部首,也只统属一字或数字,由此推断,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字另有统属字,其“作为部首,部下又统帅了其他的字,并没有从属于基本部首之下”[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同形复体字的立部原因有所交代,如《说文》:“玨,二玉相合爲一玨”。段注:“因有‘班’‘’字,故‘玨’专列一部,不则缀于《玉部》末矣。凡说文通例如此”[5](P19)。又如《说文》:“,二魚也。”段注:“二魚謂连行可观,……所以不并入魚部必立此部者,以有字从也。”[5](P582)段氏揭示出“玨”不归入《玉部》、“”不归入《鱼部》而另立一部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各自另有统属字。可见有无统属字是许慎确定部首的一个基本原则。
  郑樵《六书略》言:“许氏作《说文》,定五百四十类为字之母,然母能生而子不能生。”[7]强调了《说文》540部首作为字之“母”的地位,也就是说某字只要有“子”便成“母”,便是部首字。如《说文》部首字“止”指人之足,作为母字,有13个从“止”之字作为子字归入其下。另外6字(步癶走此正辵)也都从“止”,但并未将归入《止部》,而是分别立部。《走部》统属84字,《癶部》《此部》各统属2字,《步部》《正部》各统属1字,《辵部》统属117字。可见“步”“癶”“走”“此”“正”“辵” 6字独立立部的原因在于它们各有统属字,具备“母”的特质,成为部首。
  《说文》540部各部统属的字量多寡固然反映出部首构字与统字能力的强弱,但是数量的多寡或能力的强弱并非许慎立部与否的准则。《说文》540部首统摄了9350个正篆,每部字量在9字以下的部首就有396个[8],其中统字只有一两个的部首就有几十个,可见,部首之立,只在乎有无构字统字的能力而不在乎能力的大小与统字的多寡。就同形复体部首来看,既有统字较多的部首如《艸部》,又有统字量很少的部首,其中只统一个字的复体部首就有23个,均合许慎立部的原则。
  许慎首创540部首,按照“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编排原则将近万个正篆归入各部。虽然部首及其所属字的结构、意义特点是系联、立部与归部的重要参数,但不限于此。在确立部首时,许慎其尤为注重的是有无统字能力,一个字只要有统属能力,无论统字多寡都独立立部,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情况就是明证。对同形复体部首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不必另行立部的观点,显然与许慎的意图和立部原则相违。
  注释:
  ①《说文》重文中有15个同形复体字,即“槑”(古文“某”)、
  “夶”(古文“比”)、“”(古文“宜”)、“”(古文“堯”)、“”(古文“?”)、“”(古文“業”)、“”(古文“爲”)、“”(古文“絕”)、“”(古文“多”)、“卝”(古文“卵”)、“”(籀文“誖”)、“”(籀文“”)、“”(籀文“乃”)、“”(籀文“”)、“”(杨雄说廾从两手),其结构表义特点与正篆中同形复体字形同。因《说文》的归部依正篆而不以重文,与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无关,故不作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筠.说文释例[M].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
  [2]申婧.试论《说文解字》中的叠形和反形部首[J].剑南文学,
  2013,(7).
  [3]王平.《说文》研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新证[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7]郑樵.六书略[M].台北:艺文印书馆,1935.
  [8]王巍.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J].语言研究,2013.
  (赵艳 刘忠华 徐涵 陕西汉中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72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中新兴的对比焦点重叠构式(Contrastive Focus Reduplication)以词语完全拷贝为形式,表现句子信息的对比焦点。对CFR的研究有原型范畴、动态原型、多语义间对比、语境依赖等语义视角和新格莱斯主义等语用学视角。这种现象在英语国家呈现扩散趋势,具有语言演变和语言类型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对比焦点重叠构式 语义 语用 类型学  一、研究课题及意义  近年来英语中新兴
本文以驻马店市为样本,从实践和效果入手,对影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推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政府信用管理功能偏低,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薄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缓
实践证明,有效的营销模式是企业开拓市场、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银行作为特殊的服务型企业,探索和寻求一套独具特色的营销模式,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十分必要。近两年,河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对新疆维吾尔族社区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高,近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法,对厦门市6区群众体育活动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社会、经济及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居民体育锻炼认知层次拓展,体
中国大学校际竞赛监管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受政策不稳定、竞赛市场开发不足的影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模糊定位的监管主体,零散而不完整的监管法规,导致大学校际竞赛监管行为不
河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弱质基础产业,粮食又是弱质中的弱质产业,如何加强金融支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开发,本文从金融对河南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支持较弱,存在金融排斥
针对当前文献在研究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从需求或供给角度入手而很少考虑地方政府投资因素的缺陷,本文选取1978年至2008期间的相关数据,以地方政府投资等因素为
摘 要:汉语中的“习用语”和英语中的“idioms”概念相当,但是每一个习用语所包含的指称意义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却有很大差异。通过选取英汉语言中的一些习用语进行对比,从而比较其所蕴含的指称意义及文化意义的异同。  关键词:习用语 idioms 指称含义 文化含义 差异  一、习用语的概念  想要确定“习用语”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固定语”的概念,而“固定语”的概念与“熟语”这一概念密切相关。黄伯荣、
摘 要:“马上有X”的出现基于“马上”语义演变产生的词语表层和深层含义的差异。“马上”本义为“马背上”,后来衍生出时间副词意义,表“立刻、迅速”。导致了“马上有X”图像更深层内涵的延伸,利用图示传达超出画面的内涵,表达内心的祈愿或祝福。  关键词:马上 方位名词 时间副词 马上有X  随着2014年马年的到来,马儿开始了最忙碌的一年。“马上有X”的系列图片在网络上受到大家的追捧:一匹憨态可掬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