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创新思维的开始

来源 :科学时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疑问,是思维的开始,也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进步。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都注重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关爱每一个学生,珍惜每一朵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敢于提出问题。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质疑能力 敢问 会问 乐问
  
  “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都注重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且把“能否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列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标准之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
  1.1 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老师一定要注重角色转换,真正做到俯下身子,与学生零距离。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同时,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发言出了一点问题,有些学生更是迫不及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请我,请我”的要求。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局促不安,感到一种课堂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1.2 关爱每一个学生,珍惜每一朵思维的火花。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会更有价值,会更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简单、幼稚、肤浅一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形成了问题,这就是思维的火花;只要说出来了,就是对自己的挑战,就是进步,就值得表扬鼓励。比如教《小摄影师》时,课堂已接近尾声,老师在极力表扬本节课表现积极、提问题多的同学,突然一个平时默默无闻、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小摄影师的相机里为什么没有胶卷?”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但老师没有笑,一是因为在老师的记忆中他是第一次提出问题,老师为这个同学的表现感到欣慰,二是这个看似好笑的问题,只要正确引导,也是有价值的。止住学生的笑声,老师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大部分答案是“忘了”。“那他为什么忘了?”“他可能去干什么去了,怎么忘了?”引出了学生许多生动的想象。从此这个学生经常提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羞于开口。教师要时刻铭记,课堂不仅是优秀生展示的天地,更是所有学生发展的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敢说、敢问,才是真正的课堂,理想的课堂。
  1.3 保证提问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教师应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预习时,可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追着教师到办公室提问,这样,从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维度上保证了提问的时间。从书面和口头形式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每个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提问的兴趣,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敢于提问。同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要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得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有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有了问的勇气,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发现他们思维的缺陷,正面引导,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使学、思、疑、问、悟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会问。逐步培养他们在思考中善于抓住本质东西的习惯。
  2.1 教师巧妙设疑,示之以范。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可见,教会学生问比教会学生答更重要。学生敢问并不等于会问,教学中教师应作示范性的提问,教会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形式。(1)在题眼处进行质疑。教学生从题眼处入手进行质疑。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谁和谁在赤壁战斗?”有的说:“赤壁是什么地方?”还有的说:“他们为什么战斗?”“这次战斗谁胜谁负?”“他们胜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以来,学生很快抓紧住了课文内容的重点。(2)重点词句处质疑。重点词句是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的主体部分。教师要关于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伟大的友谊》一课,直接出示课文的过渡段。告诉学生这是文章的中心段,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你从这段中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提问,效果很好。(3)结尾处质疑。在文章的结尾处质疑,可把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拓宽思路,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比如教学《小摄影师》,总结全文后,教师发问,课文到这儿就结束,我想这个故事并没有完,谁来提一个问题,把故事延续下去?于是“小摄影师又回来了吗?”“小摄影师完成任务了吗?”“如果小摄影师又回来了,高尔基会怎么说?怎么做?”……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发展了学生语言。(4)平淡处质疑。文章中有些看似很平淡的地方,有时正是设疑处。比如《黄河象》中,科学家假想的故事第一段,时问、地点、当时的天气、环境本来都交代得十分清楚,看似无须质疑,然而教师投石问路,:这里还有没有同学要问个“为什么”?开始学生愕然,教师紧跟一句:“在看起来平淡的地方能提出问题那才是爱动脑筋的同学。”激将法对小学生往往最有效,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在那么多年前?”“为什么要在那样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小河是弯弯的,水流是缓缓的?”……
  2.2 广泛涉猎,丰富质疑资源。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知识面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较有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文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比如这《赤壁之战》一课,学到黄盖出了“火攻”与“诈降”的计策,学生马上提问:《三国演义》电视剧和故事书上都说这是诸葛亮的计策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由学生读书多而得来,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查阅有关资料解决,形成良性循环。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有关自然、科普类的文章,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火烧云》《院子里的悄悄话》《蛇与庄稼》《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再去认真读书(如《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也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觉到事情中的乐趣,对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因为,兴趣是学生乐问的关键。
  3.1 创设多种情境,使用权学生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渲染,形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学《草船借箭》,先给学生放一段录像,放完后,教师趁机引导:“多么动人的故事,多么巧妙的方法啊!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话匣子就打开了:“鲁肃和周瑜一国,为什么向着诸葛亮?”“曹操为什么那么胆小?”“如果那一天没有大雾诸葛亮怎么办?”“如果曹操不那么胆小出来追,诸葛亮怎么办?”“如果诸葛亮借不到箭周瑜会杀他吗?”等等。另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幻灯片展示挂图,师生共同演示或实验,带领学生参观、考察等,都是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的好方法。
  3.2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使用权学生乐问。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关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另外,好胜是少年儿童共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班里开展活动,如:评选“质疑大王”、“动脑筋大王”、“质疑小博士”,给那些好学爱问的学生戴上一个合适的“高帽”;或者当堂评选“质疑小明星”、“小一休”:在班里开展“质疑擂台赛”,评选“质疑明星小组”、“解答明星小组”。学生对这样的活动都很感兴趣。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也是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途经,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活跃思维,开启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开学初,我班使用了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喜欢的一个家校合作教育平台——微信平台,这个平台共包括四个微信群:学习信息群、家教互动群、展示交流群、育德接龙群。四个小小的微信群发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专业课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保障专业课教材的编写质量,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提出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标准。  【关键词】教材;质量;功能;特点;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
2010年10月4日,河南省邮政示范田内的玉米已经全部测产并收获完毕,除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3个县(孟津、新安、灵宝)的玉米示范田外,均喜获丰收。  据统计,示范田较周边非示范田玉米亩均增产69公斤以上,其中新郑万亩邮政示范田亩均增产71公斤,全省共计增产玉米约2544吨,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共增收480万余元,其他经济作物示范田也达到了预定的增收目标,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赢得了地方党委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阳市商城县农机推广工作在河南省已崭露头角,有关领导指示,商城农机发展的一些方法和举措要在全省推广。荣誉背后是商城农机人正确的工作方法和付出的辛勤汗水。  崭露头角   2010年以来,商城县农机局局长张贤明带领商城农机人以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目标,发挥职能作用,履行农机管理、科技服务、安全监理、农机培训等工作职责,为促进商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
那天出城办事.拦下一辆八成新的出租车。师傅四十多岁,微胖,休闲衣装,一脸笑容。他很爱笑,话却不多,我问一句他答一句,语气很平和。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群众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才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调动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是每一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义煤集团杨村矿在五精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从培育精英文化入手,在全矿积极实施“精英行动”,并把它作为五精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用精英文化滋润矿区的每个角落,为企业打造出了一支
【摘要】随着我国各教学领域的教学理念不断升级,国家对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也更加关注,教师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教学法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数学这一学科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就学的方法,也要学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授课问题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加高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题目时懂得数学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发散思维教学法在高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一体的综合目标。这一目标的科学内涵,十六大用六个“更加”进行了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