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乳酸菌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乳酸菌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的益生菌,具有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生产性能等作用。在国家逐步禁用抗生素添加剂的前提下,作为安全性最高的益生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乳酸菌分类、生理特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维持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营养作用、增强机体免疫性能等机理,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乳酸菌;猪;免疫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0-0037-04
  饲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引起药物残留、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对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在限用和禁用饲用抗生素的前提下,研发安全、高效的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和动物消化道的优势菌群,绝大多数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并且在宿主机体内发挥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1]。研究表明,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节肠道内的酸性环境、使肠道菌群保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发育,可以有效提高宿主的生长健康状况[2],还能通过加强宿主对有害菌的免疫来提高机体抗病力[3]。
  1 乳酸菌的分类和生理特性
  乳酸菌是一群形态、代谢性能和生理学特征不完全相同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总称[4],定义为:细胞为杆状或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不产生过氧化氢酶,消耗的葡萄糖50 %以上产生乳酸,不形成内孢子,无运动性,或仅少数有运动性的细菌[5]。
  1.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菌,属于真细菌纲(Eubacteriac)真细菌目(Eubacteriales)的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自然界发现的乳酸菌在分类学上至少有23个属,220多种。根据细胞呈球状或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乳酸杆菌族只包括杆状的乳酸菌,直或微弯的杆菌单个或成链,有时呈长丝状并不能产生假分支,包括: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真细菌属(Eubacterium)等,其中以乳酸杆菌属最重要[6]。链球菌族的菌种为球状或稍长一些的椭圆球状,包括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球菌属(Leuconostoc)等。我国农业部允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乳酸菌有:干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7种[7]。
  根据乳酸菌的来源,可将其分类为植物源乳酸菌和动物源乳酸菌。来源于动物的乳酸菌,菌种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且耐酸能力差;食用后,绝大部分被胃酸和胆汁酸杀死,而且机体容易因动物蛋白过敏发生排斥反应;植物源乳酸菌比较稳定,耐酸能力强,动物大量摄入不会出现异体蛋白过敏,且乳酸菌的活力高,容易在小肠内定植,发挥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学功效。
  1.2 乳酸菌的生理特性
  乳酸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不运动或少运动,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合于在含氧量低或无氧的环境中生长,不耐高温,但耐酸的球菌或杆菌[8]。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除了需要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外,还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硫胺素、叶酸、生物素)、嘌呤和嘧啶等。乳酸菌家族相当庞大,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有微弱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乳酸菌触酶呈阳性,不仅是动物消化道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群,且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乳酸菌的作用机理
  2.1 抑制病原菌,调节消化道微生态平衡
  动物在健康状态下,胃肠道内寄生着大量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与宿主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状态、且种类、数量和定植部位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菌群,各菌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起营养生理学作用。菌群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乳酸菌是其中的优势菌群,它穿越胃酸屏障后,通过粘附、竞争排斥、占位和产生抑制物,能够调节微生态平衡,拮抗肠道病原菌,阻碍特定病原菌的黏附和定植,保障动物宿主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其作用机理:
  2.1.1 定植肠上皮细胞,竞争性排斥致病菌
  乳酸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Peptidoglycan,PG)、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表面蛋白(Surface Layer Protein,SLP)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组成[9]。组成成分具有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功能,可以识别宿主肠黏膜上的特定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SLP为乳酸菌细胞壁最外层的单分子亚结晶体排列蛋白,C端区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作用为主要负责蛋白对细胞外膜的锚定;N端区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作用为主要与蛋白的自身组装和菌体对细胞的黏附有关。因而,表面蛋白既可以调节其结合上皮细胞的能力,又能够抑制病原菌的黏附,使乳酸菌与肠黏膜细胞紧密结合,在其表面定植占位,阻止病原菌繁殖[10]。
  2.1.2 营养竞争
  乳酸菌在宿主肠上皮细胞上定植,且为优势菌群,与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在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定植存在竞争性;乳酸菌和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乳酸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
  2.1.3 代谢产物抑制致病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乳酸菌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菌素、乳酸、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细菌素是乳酸菌代谢产生的肽类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原菌,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11],而产生菌对细菌素有自身免疫性。嗜酸乳杆菌产生的细菌素Lactacin B、植物乳杆菌产生的细菌素plantaricin等,均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杀死细菌[12]。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抗菌物质,可以通过螯合金属离子和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抑菌作用;乳酸还能降低宿主肠道pH和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或Eh)值,使肠道处于酸性环境,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的过氧化氢也是一种重要的抗菌物质,如格氏乳杆菌L.gasseri CRL1421产生的乳酸和过氧化氢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崩解,使细胞内容物深处,从而起到抑菌作用[13]。   2.2 菌体自身和代谢产物的营养作用
  乳酸菌本身为菌体蛋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直接被宿主动物利用,为其提供必需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促生长因子、多种酶类等,并且能够促进宿主动物对营养物质及元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乳酸菌能够分解进入宿主动物肠道的营养物质。通过乳酸菌酶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通过产生磷酸蛋白酶,将α酪蛋白分解为氨基酸和微小的奶酪脂肪肽,提高动物对蛋白的消化吸收效率。通过乳糖酶作用,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其中葡萄糖经发酵成为乳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宿主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烟酸、泛酸和叶酸等;乳酸菌发酵可以少量降解脂肪,增加动物乳中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其代谢产物乳酸等,为消化道提供了酸性环境,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促进常量及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代谢,起到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调节动物内源代谢的作用[14]。产生的有机酸可以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而且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在胃肠道酸性环境中,胃蛋白酶活性升高,进而反馈性的促进胰腺分泌,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量增多,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2.3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乳酸菌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通过提高特异性免疫水平提高免疫力,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3.1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乳酸菌可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激活宿主免疫细胞,表现为可以增强多形核白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力,刺激单核因子、活性氧和溶酶体酶的分泌。
  乳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2,TLR2)的介导来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TRL2优先识别二氨基庚二酸型(Dap型)肽聚糖片段[15],两者结合,增加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2、IL-5、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根据乳酸菌细胞壁中的LTA在细胞表面的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壁磷壁酸(Wall-Teichoic Acid,WTA)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LTA)。LTA跨过肽聚糖层,末端的磷酸与质膜中糖脂的寡糖基共价连接,可以作为黏附分子与肠上皮细胞结合,也可以作为配体与宿主免疫细胞上的TRL2结合,调节TNF-α的水平。
  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壁外多糖化合物,可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与潜在致病菌和细菌毒素结合的受体,分为两种: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紧密的依附在乳酸菌表面形成荚膜;黏液多糖(Slime Polysaccharides,SPS),比较松散的分布在细菌表面。CPS含量低的环境,反而能够提高了鼠李糖杆菌的黏附能力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CPS含量高,可以保护该杆菌抵抗肠道先天性免疫因子[16,17]。
  2.3.2 特异性免疫作用
  乳酸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实现。体液免疫可以通过加强黏膜表面和血清中IgA、IgM和IgG水平来实现;通过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完成细胞免疫,加强机体的免疫力[18]。
  宿主受到刺激发生免疫反应,使抗原物质通过M细胞(Membranous/ microfold cell)进入回肠派伊尔结,激活Th2细胞,生成有效的IgA生成因子,黏膜淋巴结和固有膜淋巴结分泌产生IgA,IgA结合肠上皮腺体细胞的分泌物,形成了抗蛋白酶水解的SIgA抗体,该抗体能够与毒素、病原微生物和抗原物质相结合,防止抗原的粘附与吸收,在局部抗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免疫球蛋白IgM与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及时与补体结合,起到溶解病原体,进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乳酸菌具有抑制IgE产生的作用,可以抑制其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
  乳酸菌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可以改变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苏广伟等[19]研究结果发现:乳酸杆菌通过细胞壁中的PG,刺激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释放细胞因子;该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LR-NF-κB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乳酸菌启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如TLR识别PG后,信号由TIR区域向胞浆内传递,激活NF-κB等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TNF-α、CO合成酶,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4 其它作用
  现已发现,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中的乙酸盐、丙酸盐和乳酸盐通过调节脂肪代谢,具有降低血浆和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对升高HDL有一定作用[21]。研究表明降低胆固醇能力最强的是嗜酸乳杆菌 [20];乳酸菌具有抗肿瘤作用,作用方式是抑制致突变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发酵分解致癌物N-亚硝基胺。乳酸菌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酶系,如合成多糖的酶系、分解脂肪的酶系、合成维生素的酶系等,可提高食品的储藏性能和赋予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等作用。
  3 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3.1 在哺乳仔猪上的应用
  仔猪培育是生猪产业的基础环节,养好仔猪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哺乳仔猪饲料中添加或给仔猪灌服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楚青慧等[21]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乳酸菌研究其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仔猪断奶中、平均日增重、仔猪皮毛发育状况平分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提高(P<0.01),其腹泻率有降低趋势。郭志杰等[22]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饲喂的哺乳仔猪(7~28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乳酸菌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应用于哺乳仔猪。石英军等[23]用德氏乳杆菌灌服哺乳仔猪,研究结果表明:仔猪肠道粘膜中SigA、IL-2、IL-4含量以及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戴兆来等[24]研究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S1、L7、L17、L18)以FOS inulin为底物,S1和混合乳酸菌均能很好的抑制肠毒素大肠杆菌K88和混合大肠杆菌的生长,混合乳酸菌抑菌效果优于单菌S1,饲喂后哺乳仔猪腹泻率降低。   3.2 在保育猪上的应用
  乳酸菌制剂具有调节保育猪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进而对保育猪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免疫功能等具有一定影响。袁世超等[25]研究乳酸菌制剂A203和A190对保育猪粪便和肠道中微生物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两个实验组,在调节保育猪粪便和肠道菌群平衡、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病死率指标上,均优于添加抗生素实验组,说明乳酸菌制剂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保育猪生产。楚青慧等[26]研究了保育仔猪饲喂不同剂量乳酸菌,其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喂乳酸菌的3个试验组(乳酸菌菌落数0.5×1011、1×1011、1.5×1011,添加量50 mL、100 mL、150 mL)的饲料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00 %(P<0.05)、11.86 %(P>0.05)和17.37(P>0.05);3个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50 mL组提高21.17 %(P<0.05);饲喂乳酸菌对保育猪皮毛和腹泻情况均有明显改善;50 mL组血清尿素含量比对照组低22.22 %(P<0.05);试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3 %(P>0.05)、7.86 %(P<0.05)和12.65(P<0.05);结果表明饲喂乳酸菌液能改善保育猪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
  3.3 在育肥猪上的应用
  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养殖者注重育肥猪的生长和产肉性能,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首选优质安全猪肉,通过添加乳酸菌可提高猪健康状况,提升猪肉品质。张天阳等[27]研究了乳酸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乳酸菌可提高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对饲料转化率有提高趋势,对猪的成活率有改善,且可提高育肥猪的阶段收益,提高胴体长,对眼肌面积有提高趋势,对猪肉嫩度和总胶原含量有提高趋势,可提高肌肉肌苷酸含量,可改善肌肉滋味,有降低猪肉中总胆固醇趋势,有升高肌肉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的趋势,可提高猪肉的抗氧化性,减少肉中过氧化物的产生。相伟等[28]的研究结果表明:饲喂乳酸菌能够显著提升猪肉的风味和营养等品质特性,其作为商品肉猪肉质改良的饲料添加剂具有独特的开发利用价值。
  4 展望
  乳酸菌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菌种活力不稳定,活菌制剂的保存及饲料成分对乳酸菌制剂的影响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人们对猪肉品质及安全关注程度的提高,在国家限用和逐步禁用抗生素的前提下,乳酸菌作为安全性能最高的益生菌,具有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生产性能等作用,具有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成本低的特点,在养猪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摘 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这种地方流行疫病多在冬季和春季发生,本文介绍该病的流行规律、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预防的原则和治疗,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规律;临床症状;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2-0024-03  每年一进入冬季猪传染性胃肠炎就开始发生,有时饲养者在该病发生的初期,管理稍
本文介绍显微录像技术应用于马达体外运动研究,特别是光钳技术与显微录像技术结合所发展起来的单分子马达运动研究的进展.
本文就亚细胞器分离纯化的传统方式--密度梯度离心,以及新方法--亲和纯化,特别是免疫磁珠纯化技术进行概述和评价,并进一步表明两种提取方法相结合,更有利于同时满足产量、纯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概括了修订后的计划,有6个主要目标帮助动物农业部门保护抗生素的效果。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抗菌耐药性担忧的不断加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努力数年时间制定出一套动物抗生素使用的国际标准,以有助于保护兽药抗生素的效果。  根据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第84届国际代表大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5月24日向其成员国介绍了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新战略,并于2015年实施。实施战略将使各国受益于由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数十篇文献资料,介绍涉及食品安全的各种检测技术,许多食品安全项目正越来越侧重于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近十几年来表面成像技术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本文将阐述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生
1猪颗粒饲料原料及制料要求谷物类:玉米、麦麸、米糠、高粱、小米、酒糟等。蛋白质和脂肪:鱼粉、骨肉粉、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油菜粕等。〈br〉 添加剂:香味剂、甜味剂、
评述了固体核径迹技术近年来的进展,简要介绍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实验装置及其应用,及其在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多维液相分离系统具有分离样品动态范围宽、分辨率高、峰容量大、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近年来在蛋白质组学的研
8母猪跛行——检查列表 漏缝地板一直是导致母猪跛行的一个原因,除非其得到供应商正确的设计、严格的生产以及猪场正确的监控和维护。我认为加拿大是漏缝地板制造领域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