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一;新生适应;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1-0047-04
  【活动理念】
  开学季承载着每位同学新的希望、新的梦想。初一年级是价值观形成并确立的时期,更是成长、成才的关键起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转换新身份,应对新阶段带来的变化和挑战,设计本节团体心理辅导课,旨在运用团体动力工作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改变的关键,提升适应能力、促进自我成长。
  【活动目标】
  1. 接纳步入新环境的情绪感受,体验改变的过程。
  2. 通过典型的视频案例《piper》,让学生感受成长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感悟、思考改变的关键,并在改变中更好地接纳自我、突破自我。
  3. 通过分享成长宝典,聚焦“如何更好地适应”,生成具体“自我成长”的技巧。
  【活动对象】
  初一学生
  【活动准备】
  收集并整理视频、图片等素材,制作课件。
  【活动方法】
  开启、自我开放、探寻、团体练习、反馈(内容反馈、情感反馈)、积极倾听、总结
  【活动过程】
  一、团体开启:接纳情绪,感悟改变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暖身活动,抓住“梦想”。请同学们左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向上,前后两排组成一个闭合的圆环。在一段关于梦想的材料中,当听到指令词“梦想”时,请左手迅速抓住旁边同学的食指,右手迅速逃脱。
  师:青春期的小萌,有很多梦想,对于她来说,追逐自己的理想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无论是在梦乡里,还是在现实中,她都在无意识地谋划自己的未来,梦想自己会发生很多的改变。一次梦境中,她居然梦到自己翻开一本名为“筑梦”的杂志,里面写满了她对人生的憧憬。妈妈在一旁听着她说的梦话,暗自点头,说小萌是个有梦想的好孩子。(学生兴奋活跃地参与活动)
  师:当你们抓住梦想时,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生:期待、渴望、兴奋、愉快,有成就感等。
  师:当被抓住、未成功逃离时,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生:胆怯、担忧、紧张、失落,有些许的挫败感等。
  师:通过这个活动,能不能谈谈你来到新学校的心理感受?
  生:来到新环境中,我感到既充满兴奋期待又有些许的紧张、不安,不知所措。
  师:同学们分享得很真实,从心理学角度讲,步入新的环境,体验到无论是成就感、满足感,还是失落感、紧张感,都是非常正常的。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活动,让学生通过肢体感知不同情绪的变化,探究和觉察自己的内在,让学生通过觉察自己的感受,把这种感受与来到新学校的感受相连接,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多种情绪。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极高,该活动起到了破冰的作用,开启了良好的、轻松的、安全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场域。
  师(过渡):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进入新的环境,来到新的平台,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呢?
  生:变化、改变。
  师:是的,是“改变”。改变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我们一起通过体验活动“心动一刻”来感受。
  师:请大家伸出双手,五指交叉紧握在一起,看看哪只手的拇指在上面?(生仔细观察、相互查看)
  师:请重新交叉五指,并有意识地使另一只手的拇指在上面。感觉如何?
  生:别扭、不舒服、不习惯、不适应。
  师:请将第二步的动作重复十遍,现在感觉呢?
  生1:我觉得适应了很多,比一开始舒服好多了。(有学生质疑)
  师:你觉得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生1:首先,我紧紧盯着我的大拇指,下意识地让我的右手大拇指在上。其次,过程中虽然有点困难,但是这种重复的过程,让我感觉有了一种惯性。
  师:这位同学在分享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下意识的、有意识的、有目标的;二是重复。也就是说,形成一种习惯之后,可能注意力分配不需要原本的那么多了,做事的过程会轻松许多。在这位同学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同学有疑问,你愿意來具体说说吗?
  生2:我觉得重复十遍之后,仍然很不舒服。(有学生点头)
  师:那么你能想想是什么原因吗?
  生2:可能是重复的次数不够多。
  师:很好的发现,感谢这位同学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疑问。由于每个人的适应性是有差别的,有些同学可能十次就适应了,而有的同学需要更多次。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21天定律”,好的习惯、行为可以通过21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
  师:通过这个活动,有谁发现“改变”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要有一定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改变的过程中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方法会更好。
  师:同学们分享得很到位,有意识地努力、克服自身的不适,坚持一定时间及发现方法,转化行动,相信同学们会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心动一刻”的体验活动,催化团体动力。“有体验才有发言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改变的过程,进而发现改变的关键,更好地把感悟“内化”。
  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直观地感受了改变的过程,那么改变的过程中究竟还要承受哪些呢?我们一同来通过观看奥斯卡金像奖第89届最佳动画短片《piper》“小鹬鸟”感受。(播放视频六分钟)
  生观看视频,全神贯注、不时发出笑声。
  二、团体转化阶段:突破自我,走出心理舒适圈
  师:绒球般可爱的小鸟,在爱莫利维尔的海滩上展开了一段“爱与成长”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所触动。有同学愿意谈谈你的感受吗?比如关注到哪些细节,有哪些画面、片段或角色带给你一些思考,等等。   生1:小鹬鸟像在座的我们,在父母的辅助下成长。父母为了使我们更好地成长,会让我们独立做一些事。这个过程虽然有点困难,但是真正的成长都是要靠自己的。
  生2:我很喜欢那只特别可爱的寄居蟹,我觉得是它的老师给了它一些示范,它才能够成功找到食物,而且免走一些弯路。我们来到新的环境下,老师的引领对我们很重要,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生3:小鹬鸟战胜了自己,做出了轉变。变得有能力觅食了,并且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生4:生命当中需要朋友,对于我们来说,友谊特别重要。我们要向朋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生5:我们需要像小鹬鸟一样,克服困难,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圈,做更好的自己。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有深度的分享,当然这个同学说到的心理舒适圈和我的第二个问题不谋而合,那什么是心理舒适圈呢?
  生:就是它一开始待着不想走开的那个区域,有小鹬鸟妈妈给它喂食物、有安全感的区域。
  师:是的,心理学家把那个我们适应了的、很愿意待着的区域叫作“舒适区”。比如,夏天待在有空调的屋子吃西瓜、玩手机,似乎很舒适,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长时间待在那个区域会怎样呢?
  生:会耽误学习,会变得很懒惰,会不知进取,等等。
  师:是的,一旦习惯的环境被改变,我们就会感觉到紧张、不安。同学们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圈,去迎接新的挑战。
  师:我和同学们有共鸣,小鹬鸟的改变、突破让人感叹,那么大家有没有一些来自自己的分享呢?
  生:我还真有一次相似的经历,曾经的我不爱说话,而且不愿意和人交往,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就刻意举手回答了问题,当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就这样我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师:特别感谢你真诚的自我开放,你通过一步步尝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生: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小学时的我不和别的同学说话,也没有朋友,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说谁愿意帮我们班照看植物,我勇敢地担起了这个任务。我发现这个时候的我,开始变了,变得愿意和人说话,而且有很多同学主动和我成为了朋友。
  师:我也为你的改变和自我突破而开心,当你声音洪亮地分享你自己的成长时,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谢谢你。
  设计意图:播放的精选动画视频材料,符合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可引导学生探寻在改变中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学生在此阶段能够积极自我开放,教师能够真诚一致,做到内容和情感反馈,进而很好地催化团体动力。
  师(过渡):通过同学们结合视频有温度的分享,我想通过这个极具能量的团体来一同生成自我成长的宝典,大家说可以吗?
  生:可以。
  三、团体工作阶段:自我成长宝典
  (一)自我突破
  师:小鹬鸟做出了哪些勇敢的自我突破?
  生1: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无垠的海滩、骇人的巨浪。
  生2:离开父母的庇护,从安心待哺的状态,离开舒适的小窝,做着勇敢的探索。
  师:这位同学说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核心词“探索”,其实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一种突破,一种前进。我们在新学校可以做哪些突破和尝试呢?
  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向好朋友主动沟通误会,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
  师:是的。真正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是主动探索和突破,这种突破可以是大家说的多种多样的尝试,而在尝试中,你不知不觉就已经具备突破舒适区的素质了。然而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同学有些恐慌和担忧,就比如老师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总觉得过去在学校的学习和真正走向讲台面对同学们有所不同,总是觉得有些不自信。(教师自我开放)大家怎么看呢?
  生:我觉得过去所有的一切,包括成绩、人际等仅仅代表过去,来到一个新的空间,要用全新的姿态和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应对,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这位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决定。是的,过去的一切已经是过去,我们要敢于走出舒适圈,做勇敢的自我突破,坚持不断地重复新的模式会带给我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接纳内心的不安
  师:小鹬鸟面对哪些不安?
  生:找不到沙滩下埋藏的食物,被海浪狠狠拍了脑袋。向母亲讨要食物,却没有结果。
  师:是的。我们成长中也会遇到与小鹬鸟相似的情境,能说说吗?
  生1:在新环境下,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
  生2:新的纪律规则。
  生3:作息时间有了改变,上学时间提前了,放学晚了。
  生4:有中考的任务,学习有了压力,作业负担也比小学重了。
  师:我们处在新的环境下,学业、生活、人际等发生了一些转变,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委屈、失落和焦虑等心理状态。不安虽然让我们不是那么舒服,却是一种宝藏,大家能谈谈吗?
  生:每次虽然都很恐慌,但是在主动尝试之后都会有所收获。
  师:也就是说,不安也会是我们获得成长和突破的契机。
  面对这种不安的情绪状态,我们觉察到它,是非常好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学会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无论是喜还是悲,存在即合理。然后接受这种不安,带着不安,走向你的既定目标。你会发现,用不了多久,不安不见了,有可能有了新的变化。成长法宝的第三样,有效的人际支持。
  师:小鹬鸟的成长有哪些角色的支持和帮助呢?
  生1:寄居蟹,可以看成是它的老师,让它学会了觅食的技能。
  生2:鹬鸟妈妈,让它学会了独立自主。
  师:小小的寄居蟹也有独树一帜的生存见解,可以看作朋友,又可以看作老师。
  在新的环境中,跟随一个好老师,结交一个好朋友,与父母和谐地相处,或是阅读,都会带你出发,为你引路,让你有所成长。   在新的集体中,有效的人际支持很重要,那么该如何结交到好朋友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验活动——“极速采访”。请快速说出,你最喜欢的那一类人所拥有的品质,你不喜欢的那一类人拥有哪些特质。
  师:我们都喜欢善良、勇敢、大方、真诚、学习好的同学,而自私、没有礼貌、撒谎、打人等品质,我们都不喜欢。如果我们学着去拥有好的品质,是不是人际关系就会逐渐改善呢?
  师:同学们发现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了吗?
  生:想要别人对自己好,就要主动对别人好。
  师:是的。这个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中的一项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别人尊重你,你就要先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能够发现你的优点,那么你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团体互助的方式,朋辈之间共同挖掘自我成长的宝典。通过教师的自我开放、与学生内容情感的反馈,以及真诚一致的发现,与学生共同生成有效的经验。
  四、团体结束阶段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吗?
  生1:我想做更好的自己,因此我要在新的起点做好心理准备,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
  生2:我知道了每一种改变,都要付出努力,还要有毅力,我会加油的。
  生3:我听到老师分享的心理学的21天效应,成功需要养成好的习惯,我也打算在今后的21天中,坚持自己的计划。
  生4:我觉得在学校要更好地和老师同学相处,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师小结: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在于心灵的改变与成长。希望同学们仰望天空,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勇敢地面对未知的生活挑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自己像小鹬鸟一样,因为勇敢、努力而变得羽翼丰满,进退自如。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提问,让同学们谈感受和收获,总结升华。更多的同学能够做出决定,更好地起到内化作用,促成行动的转化。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团体心理辅导课,对于初一新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悦纳自我的积极心理品质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堂课的反思如下。
  第一,师生对伦理守则的尊重。本节课以新生的视角,引发学生对步入新环境的思考与感悟,其中对于师生间的尊重、真诚、倾听以及分享中的知情同意都有特别关注。
  第二,巧妙设计活动,注重学生体验,更好地内化迁移。本堂课中设计的“抓住梦想”,旨在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内心探索和觉察的能力。“心动一刻”,学生直观体验“改变”的过程,探究改變的关键,进而认识到改变过程中目标的重要性、有意识坚持的价值,以及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努力等。“极速采访”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交友的黄金法则。整体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内化的感受中更好地促进行为的转化。
  第三,课堂选材,贴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小鹬鸟”视频,以动画的形式,运用微镜头捕捉了一场爱与成长的暖心小故事,符合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
  第四,发挥朋辈的作用,通过团体动力,挖掘形成有效的成长宝典。我对于宝典的分享是基于学生在互动中内在的思考的提升与总结,学生对于集体智慧的生成有很大的共鸣与触动。
  第五,课堂中“走心”的团体动力资源的推动。在安全信任的团体关系建立的作用下,学生真诚分享、和而不同。例如学生在“心动一刻”活动中,对十次握手后的分享,有的同学说适应了很多,但是我发现有不同的声音,就鼓励其表达不同的观点。有意义的质疑,更好地补充了习惯的养成对于个人成长发展重要性的领悟。在“小鹬鸟”视频观看后的评析中,学生有精彩“走心”的自发表达、自我开放,从不同视角积极分享。例如,学生们对寄居蟹角色的分享是多角度、有新意的,有同学认为是朋友,有同学认为是老师,有效团体动力推动,又拓展到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探讨中。
  但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成长宝典”部分由于时间仓促,对学生现场生成的挖掘有待深入。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兰州,73003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卜连英,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究与教師培训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高级讲师,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中德模式精神分析连续培训学员。 浙江省职业教育卜连英心理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被评为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浙江省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嘉兴市第四批、第五批名师,嘉兴市首届最美
〔关键词〕高三;减压;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5-0034-02  【活动理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学生正常有序的高考备考复习受到影响,有网友调侃将在2020年毕业的这届高三生是多灾多难的一代人。当疫情得以控制,春天来临时,对他们而言,夏天的高考也近在咫尺。因此,在疫情背景下,高三学生如果终日在习题、考试
〔摘要〕探讨自尊在高中生同伴关系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对某学校高一年级70名高中生采用自尊量表(SES)测量自尊水平,采用同伴提名法来评定同伴关系,使用成绩单来衡量学习成绩。结果显示:(1)高中生同伴关系与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2)自尊在高中生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同伴关系;自尊水平;学习成绩;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
〔关键词〕情绪调适;管理情绪;改变认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1-0044-03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因此,情绪管理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摘要〕团体箱庭能有效地促进人际互动,在新入职教师中尝试引入团体箱庭活动,在“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中探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开发心理资本,通过“说说我自己”“我的角色定位”和“手写我心”三个环节,教师们发掘自身价值,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团队建设,增加教师间互助友爱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其良好职业心态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实现互助共长。团体箱庭游戏为教师心理成长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团
〔关键词〕工作室;体系建构;素质教育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在全面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区域整体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政搭台,业务唱戏,依托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功能的发挥,思路清晰,举措科学,推进扎实,在总体建设上初见成效。  2009年,中山区提出中小学校要始终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不断优化学校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和深化落实素质教育,为辖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区域各中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育界对于教师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素养和培养模式方面,对教师个人潜能的实现和自身的积极品质关注较少。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以邯郸市多所中学的初中教师为例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促进初中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教师个人潜能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教师;心理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中图
〔关键词〕强迫症;高中生;辅导个案  一、背景介绍  小凯(化名),某重点高中二年级男生,父母离异,但一家三口现在仍住在一起。去年父亲的生意面临破产,家中负债,让他感觉压力巨大,并认为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特别喜欢打篮球,并且加入了班级组建的篮球队,自我感觉篮球技术比较成熟,并引以为傲。然而在本学期的校级篮球比赛中却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名次。两个多月前,母亲因认为他好胜心过强,且思维
〔关键词〕问题行为;小学生;心理咨询  一、基本信息  (一)基本资料  小A,男,13岁,六年级学生,身高正常,体型匀称,面目清秀,性格外向。  (二)家庭背景  小A的父母为原配夫妻,家庭条件尚可。小A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去外地工作,小A自此便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父母偶尔会回来,但是与父母相处的机会很少,和父母的交流也较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自小爷爷奶奶对其宠爱有加,现如今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着重对体验式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尝试提出一些思考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自我认知;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39-02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