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对轩辕帝怀着一颗虔敬之心,但真到拜谒轩辕庙时,这虔敬之上不知不觉间又增添了几分虔敬。
从西安到黄帝陵,约160公里,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途中,还经过三原城隍庙、药王山、耀州瓷窑博物馆等景点。人们或许不知道这个博物馆,但绝不会不知道唐三彩。导游带人们来这里参观,了解一下中国陶瓷发展史,再买件唐三彩或一只“倒流壶”带回家去,倒也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倒流壶,北宋人发明,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从壶底注进水去,放平后居然会滴水不漏;更兼它的色彩、造型大有宋风,给人留下了不小的玩味余地。但这只是旅途中的一个插曲,若没有黄帝陵,怕很少有人会专程到这里来玩的。
轩辕庙背倚桥山,前临沮水。桥山苍翠,林木葱郁,沮水潺援,萦绕如带。这秀丽的山水风光,衬得轩辕庙愈发显得气势恢弘,让人不由得发出“地灵人杰”的赞叹。6月份是旅游旺季,门票较贵,为16元。此外,如果您愿意的话,还可以请到专职讲解员。
轩辕庙历代都有修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古迹保护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轩辕庙也面目一新了。那通体石结构的庙门,给人一种千古不朽的坚固感,那歇山顶式的屋面和木制格栅门,又显得古朴凝重,带有明显的唐风汉韵。这样的建筑风格,既显得古色古香,又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步入庙门,首先见到的是轩辕黄帝手植柏,它高19米,下围11米,7人合抱有余。它的躯干青苍如磐石,枝权虬曲如游龙。五千年来,它一直伫立在这里,阅尽华夏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柏树之父”、“群柏之冠”。游客到此,总要驻足观看,并摄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为什么?只因为当年黄帝种下了它,人们对先祖的崇敬之情才有所依附;只因为它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人,人们对我们民族兴衰的感慨才有所寄托。正如泰山岱庙中的孔子手植柏一样,在它们跟前,谁不想献上一份虔诚,得到一份历史的启示呢?
过了诚心亭就是碑亭了。亭内保存着对我国近现代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伟人、名人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所题的碑石4通。孙、蒋的碑石置于东侧,毛、邓的碑石置于西侧。轩辕庙西面的仿古回廊式碑廊,至今保存有历代御制祝文及名人题刻64通,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元朝泰定帝和清代康熙帝的碑刻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位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皇帝,同样把黄帝奉为始祖,这种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从来就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每当民族危亡之时,这种民族凝聚力就会强烈地迸发出来。读一读1937年国共两党的祭文,就会对这一点深信不疑。1937年春,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面对强寇,国共两党共同担负起团结御侮的历史重任。国民党在祭文中说:“丑虏蚩尤,梗化作乱;受诛不庭,华夷永判。”虽然没有明指日寇,但只要想一想当时那“黑云压城”的险恶形势,文中的指向就不难判明了。由毛泽东执笔的祭文更是大气磅礴,堪称历代祭文中的绝唱:“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当年的誓言,至今读来仍觉荡气回肠。
碑亭后面的三通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两通是由港澳特区各界人士敬立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百年国耻,一朝得雪,港澳同胞的欣喜之情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才要立碑留念,将这一喜讯告慰于黄帝的在天之灵。
人文初祖大殿是庙的正殿。大殿雕梁画栋,彩绘斑斓。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着黄帝的浮雕像。他冠带简朴,衣着无华,神态庄重,举止亲切。神龛的上下左右饰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似乎寓意着黄帝居中,而他的子孙则散布在世界的四面八方。黄帝左臂高举,正在召唤着全体炎黄子孙紧紧地聚集在他——中华民族的象征——的身边。这是他的心愿,也是我们远未完成的历史使命。
(责编:孙 展)
从西安到黄帝陵,约160公里,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途中,还经过三原城隍庙、药王山、耀州瓷窑博物馆等景点。人们或许不知道这个博物馆,但绝不会不知道唐三彩。导游带人们来这里参观,了解一下中国陶瓷发展史,再买件唐三彩或一只“倒流壶”带回家去,倒也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倒流壶,北宋人发明,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从壶底注进水去,放平后居然会滴水不漏;更兼它的色彩、造型大有宋风,给人留下了不小的玩味余地。但这只是旅途中的一个插曲,若没有黄帝陵,怕很少有人会专程到这里来玩的。
轩辕庙背倚桥山,前临沮水。桥山苍翠,林木葱郁,沮水潺援,萦绕如带。这秀丽的山水风光,衬得轩辕庙愈发显得气势恢弘,让人不由得发出“地灵人杰”的赞叹。6月份是旅游旺季,门票较贵,为16元。此外,如果您愿意的话,还可以请到专职讲解员。
轩辕庙历代都有修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古迹保护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轩辕庙也面目一新了。那通体石结构的庙门,给人一种千古不朽的坚固感,那歇山顶式的屋面和木制格栅门,又显得古朴凝重,带有明显的唐风汉韵。这样的建筑风格,既显得古色古香,又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步入庙门,首先见到的是轩辕黄帝手植柏,它高19米,下围11米,7人合抱有余。它的躯干青苍如磐石,枝权虬曲如游龙。五千年来,它一直伫立在这里,阅尽华夏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柏树之父”、“群柏之冠”。游客到此,总要驻足观看,并摄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为什么?只因为当年黄帝种下了它,人们对先祖的崇敬之情才有所依附;只因为它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人,人们对我们民族兴衰的感慨才有所寄托。正如泰山岱庙中的孔子手植柏一样,在它们跟前,谁不想献上一份虔诚,得到一份历史的启示呢?
过了诚心亭就是碑亭了。亭内保存着对我国近现代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伟人、名人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所题的碑石4通。孙、蒋的碑石置于东侧,毛、邓的碑石置于西侧。轩辕庙西面的仿古回廊式碑廊,至今保存有历代御制祝文及名人题刻64通,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元朝泰定帝和清代康熙帝的碑刻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位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皇帝,同样把黄帝奉为始祖,这种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从来就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每当民族危亡之时,这种民族凝聚力就会强烈地迸发出来。读一读1937年国共两党的祭文,就会对这一点深信不疑。1937年春,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面对强寇,国共两党共同担负起团结御侮的历史重任。国民党在祭文中说:“丑虏蚩尤,梗化作乱;受诛不庭,华夷永判。”虽然没有明指日寇,但只要想一想当时那“黑云压城”的险恶形势,文中的指向就不难判明了。由毛泽东执笔的祭文更是大气磅礴,堪称历代祭文中的绝唱:“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当年的誓言,至今读来仍觉荡气回肠。
碑亭后面的三通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两通是由港澳特区各界人士敬立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百年国耻,一朝得雪,港澳同胞的欣喜之情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才要立碑留念,将这一喜讯告慰于黄帝的在天之灵。
人文初祖大殿是庙的正殿。大殿雕梁画栋,彩绘斑斓。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着黄帝的浮雕像。他冠带简朴,衣着无华,神态庄重,举止亲切。神龛的上下左右饰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似乎寓意着黄帝居中,而他的子孙则散布在世界的四面八方。黄帝左臂高举,正在召唤着全体炎黄子孙紧紧地聚集在他——中华民族的象征——的身边。这是他的心愿,也是我们远未完成的历史使命。
(责编:孙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