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人把财富归结为金钱的多少,而我认为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大的财富。在我的“金库”里不仅有尖子生,后进生也不少。那么,如何在后进生中“淘金”,把后进生转化成尖子生呢?
一、从心理上接受后进生
后进生可能在学习上不如别人,但如果以此来评价他们的前途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正的。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对美国一所小学的18个教学班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的测验,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八个月后进行了复试,名单上的学生成绩一个个进步很快,成了“尖子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广大的中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所以,我们应用真挚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情感,使他们清除自己无能的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同时我们还要认清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别。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努力培养出不同学习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多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认识跟不上,知识基础薄弱,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总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我们应多关注他们,尽量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逐渐增强学习兴趣。我教的农学班有一个学生,成绩总不理想。一次做实验,发现他一会就做好了,我马上过去检查,做的还不错。我就说“你的动手能力怎么这么强,实验做的又快又好。”“我只是做时特别用心,觉得特别有趣。”“那你学习时是不是也一样啊?”他低头没有说话。我接着又说:“其实,如果你深入学习的话,学习也有很多快乐,看你心在上面没有。”在我的引导下,现在这个学生的植物成绩不断提高,并告诉我:我越来越爱学植物这门课程了。
三、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要让学生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兴趣,就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延误教学时间,不习惯提问后进生,把后进生冷落在一边。久而久之,后进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很差。因此,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后进生,但是要降低提问标准,讲究提问方式,让后进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自己的思考,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比如我在讲授植物课时,采用简单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激发后进生的兴趣。先用简单的问题提问学生,像“小麦的叶子是不是平行叶脉,苹果的叶脉是平行叶脉吗?”这些问题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让他们初尝胜利的喜悦。下一次我可以再提问“小麦和苹果的叶子分别是什么叶脉?”他们只需答是平行叶脉还是网状叶脉;过一段时间再问他们平行叶脉和网状叶脉的特点。这样一步一步的把问题的深度加大。
四、严格要求,不放任自流
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要求严格尤其是对后进生,有益无害,因为他们毕竟还不成熟,自制力还很差,有许多缺点,需要我们时时去指导他们,纠正他们,并且不是一、二次就能完成的,有很多因素会使后进生“旧病复发”,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及时反馈、持之以恒地教育和鼓励后进生增强抗诱惑力。但“严”并不是严厉的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正在教育他,教育企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友好气氛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和平共处做学生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农学班有一同学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他,结果学习掉了队,根据他好胜心较强的特点,我告诉他:“你想把成绩提上去,我也想多学点计算机知识,我们来个君子协议吧,咱们定好各自的学习计划,然后在学习中互相监督,看谁学的更好。”他当然也很高兴。还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各有收获,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我的计算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如此相得益彰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五、联系家长,密切配合
后进生的转变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教师联系家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报告成绩。然后向家长提出希望,使其配合学校工作。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甚得法,不是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就是父母忙于工作或忙于享乐,对孩子的思想不闻不问。教师应及时把他们的情况通过开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醒家长应对孩子多鼓励、多引导、少斥责。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更应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平日应多启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同时还要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尖子生”。
一、从心理上接受后进生
后进生可能在学习上不如别人,但如果以此来评价他们的前途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正的。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对美国一所小学的18个教学班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的测验,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八个月后进行了复试,名单上的学生成绩一个个进步很快,成了“尖子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广大的中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所以,我们应用真挚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情感,使他们清除自己无能的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同时我们还要认清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别。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努力培养出不同学习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多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认识跟不上,知识基础薄弱,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总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我们应多关注他们,尽量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逐渐增强学习兴趣。我教的农学班有一个学生,成绩总不理想。一次做实验,发现他一会就做好了,我马上过去检查,做的还不错。我就说“你的动手能力怎么这么强,实验做的又快又好。”“我只是做时特别用心,觉得特别有趣。”“那你学习时是不是也一样啊?”他低头没有说话。我接着又说:“其实,如果你深入学习的话,学习也有很多快乐,看你心在上面没有。”在我的引导下,现在这个学生的植物成绩不断提高,并告诉我:我越来越爱学植物这门课程了。
三、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要让学生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兴趣,就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延误教学时间,不习惯提问后进生,把后进生冷落在一边。久而久之,后进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很差。因此,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后进生,但是要降低提问标准,讲究提问方式,让后进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自己的思考,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比如我在讲授植物课时,采用简单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激发后进生的兴趣。先用简单的问题提问学生,像“小麦的叶子是不是平行叶脉,苹果的叶脉是平行叶脉吗?”这些问题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让他们初尝胜利的喜悦。下一次我可以再提问“小麦和苹果的叶子分别是什么叶脉?”他们只需答是平行叶脉还是网状叶脉;过一段时间再问他们平行叶脉和网状叶脉的特点。这样一步一步的把问题的深度加大。
四、严格要求,不放任自流
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要求严格尤其是对后进生,有益无害,因为他们毕竟还不成熟,自制力还很差,有许多缺点,需要我们时时去指导他们,纠正他们,并且不是一、二次就能完成的,有很多因素会使后进生“旧病复发”,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及时反馈、持之以恒地教育和鼓励后进生增强抗诱惑力。但“严”并不是严厉的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正在教育他,教育企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友好气氛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和平共处做学生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农学班有一同学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他,结果学习掉了队,根据他好胜心较强的特点,我告诉他:“你想把成绩提上去,我也想多学点计算机知识,我们来个君子协议吧,咱们定好各自的学习计划,然后在学习中互相监督,看谁学的更好。”他当然也很高兴。还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各有收获,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我的计算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如此相得益彰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五、联系家长,密切配合
后进生的转变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教师联系家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报告成绩。然后向家长提出希望,使其配合学校工作。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甚得法,不是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就是父母忙于工作或忙于享乐,对孩子的思想不闻不问。教师应及时把他们的情况通过开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醒家长应对孩子多鼓励、多引导、少斥责。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更应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平日应多启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同时还要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