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是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方式和观念发生了改变,城市中的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影响着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已经从单一的交通功能设计阶段进入了以满足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快速环道交通功能为基础、具有设施完善的、以城市绿道生态景观表达方式成为城市道路建设的新时代。
关键词:太原城市道路;绿道系统;道路景观;生态设计
0 引言
近年来,太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城市新建了快速中环路网。它的建成,对完善城市路网格局,便捷市民出行,特别是较长距离出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太原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开发强度大,公共开敞空间不足,市政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城市硬质景观严重,空气雾霾严重,亲近自然的机遇少等。为了构建太原市完整的城市道路景观系统,促进太原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太原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此展开了对太原市城市道路景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
1 背景分析
1.1 “绿道”概念及特点
绿道的概念来源于欧美国家,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如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或者在陆地上沿着由铁道等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通道。
绿道衔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农村,串联了城市及其周边有景观价值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遗迹、地标景观构筑物、美丽乡村、山水湖泊等,使其有关联感,为市民从城市通向农村,回归田园,感受自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区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绿色廊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城市的无限制蔓延,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1867年由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F.L.Olmsted规划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公园系统Boston Park System,其中的“公园道”被认为是美国绿道规划的开端。国外绿道主要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山脊线,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通道。绿道普遍具有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社会文化和美学等重要功能。虽然国内绿道理论思想可以追湖到多年前的周代,但现代绿道理论还是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经过多年的研究,自广东省率先投入绿道建造后,我国多省市已经开始推广绿道网的建设。
中原地区城市绿道建设理论研究较少,张毅川等利用绿道理论对许昌市城市绿道规划进行了构建理论研究。王辉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对郑州近郊生态廊道建设模式进行了理论初探。研究范围和深度上都有可深入的空间。而且,中原地区城市绿道建设实践鲜见报道。[1]
1.3 太原“绿道”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
国外绿道建设起步较早,对我国的绿道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首先,绿道的建设具有科学性,融合了生态学、地理学、规划、给排水等多种学科,能够实现宜人宜居的优越环境。其次,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修复生态多样性,提供生境。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利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倡导低碳生活。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城市中田园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融于自然。为市民提供更健康、更多内涵的生活体验。再次,通过构建线性廊道,整合城市生态、人文资源,凝聚城市特色与魅力,带动城市旅游业及商业持续发展,提高周边居民收入,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
2 构建“绿道”城市道路景观分析
2.1 生态廊道
绿廊系统是指绿道慢行系统两侧由一定宽度的植物、水体、土壤等构成,以生态维育、生产防护、户外休闲、安全防护等为主导功能,经划定需要加以保护的绿化控制带。由绿化保护带和绿化隔离带组成,是绿道的生态基底。
2.2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可根据现状选择其一建设,一般应建设自行车道,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可建设综合慢行道。在当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状态中,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垂钓等已成为城市生活中放松身心的重要休闲方式。
2.3 节点营造
生态廊道区节点的营造,包括休闲空间、城市历史风貌区等。休闲空间为居住附近的居民提供散步、慢跑等健身场所。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区,突出本土文化的标识感,让人很容易捕捉到城市风貌的信息,增加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传播。使游览者能了解到城市的景点信息,欣赏到城市的独特美景,提升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
2.4 空间格局
太原市道路的建设,整体上解决了道路的拥堵问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道路的建设大大增加了车流量及车的购买量。但是,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道路和桥梁景观的硬化过度,桥下面的空间格局较混乱,使得整个城市处于一种灰色空间状态。所以,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合理管理桥梁排水,已达到高架桥整体空间格局的生态化。例如,桥下空间格局可划分为临时停车场、公共休闲空间、特殊群体空间等。
2.5 生态排水
近年来,太原市受到降雨天气的影响,一到下雨,好多路段出现大量积水,由于道路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交通瘫痪,行人仓促,造成街道的混乱。因此,要建立绿色生态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运用路缘石延伸区域来收集街道雨水径流。传统的绿化带和路缘石高于路面,常被用来管理交通和保护便道。所以,要设计低于路面的绿化带,确保街道雨水径流的收集、减缓、净化和渗透。
把绿化带做成U型的地表土储水槽,低于道路,里面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依据不同的降雨量,雨水从有孔的路缘石进入绿化带或达到U型绿化带最大的储水容量,直到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或通过地势的高差从一个单元到另一个单元,最后被植物和土壤吸收。街道雨水径流入口处放置鹅卵石,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让雨水平缓地流入U型绿化带,被多品种植物减速、净化和渗透。
高架桥的排水运用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桥下低于路面铺设有植草砖的停车场和植物区,既减轻了当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也达到了生态排水的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雨水收集、滞留、净化、渗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处理系统,并营造出自然优美的街道景致。
3 结语
在城市不断的加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城乡结合,发展城市绿道,促进城乡生态稳定,突出地方自然特色,来构建具有集游览、休憩、运动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内涵的城市生态绿道。
通过对太原市的道路改建,新建道路的考察、研究,从景观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太原市的绿道建设系统。通过研究国内外绿道的起源、发展、实践,进行对比,构建完善的景观绿道系统。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来分析太原市建设道路的具体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意见。本次研究还有诸多不足,期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研究理论,结合实践,构建出具有可持续发展、适合当地完善的景观绿道系统。
参考文献:
[1] 薛永卿,刘志芳,薛枫.城市绿道建设的新探索及思考——以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绿道建设为例[J].城市绿地系统,2013.
[2] 郭巍,侯晓蕾.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探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3] 张云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23(8).
[4] 林海,熊志远.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生态绿道规划——以嘉兴生态绿道为例[J].园林,2011(7).
关键词:太原城市道路;绿道系统;道路景观;生态设计
0 引言
近年来,太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城市新建了快速中环路网。它的建成,对完善城市路网格局,便捷市民出行,特别是较长距离出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太原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开发强度大,公共开敞空间不足,市政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城市硬质景观严重,空气雾霾严重,亲近自然的机遇少等。为了构建太原市完整的城市道路景观系统,促进太原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太原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此展开了对太原市城市道路景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
1 背景分析
1.1 “绿道”概念及特点
绿道的概念来源于欧美国家,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如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或者在陆地上沿着由铁道等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通道。
绿道衔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农村,串联了城市及其周边有景观价值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遗迹、地标景观构筑物、美丽乡村、山水湖泊等,使其有关联感,为市民从城市通向农村,回归田园,感受自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区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绿色廊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城市的无限制蔓延,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1867年由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F.L.Olmsted规划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公园系统Boston Park System,其中的“公园道”被认为是美国绿道规划的开端。国外绿道主要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山脊线,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通道。绿道普遍具有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社会文化和美学等重要功能。虽然国内绿道理论思想可以追湖到多年前的周代,但现代绿道理论还是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经过多年的研究,自广东省率先投入绿道建造后,我国多省市已经开始推广绿道网的建设。
中原地区城市绿道建设理论研究较少,张毅川等利用绿道理论对许昌市城市绿道规划进行了构建理论研究。王辉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对郑州近郊生态廊道建设模式进行了理论初探。研究范围和深度上都有可深入的空间。而且,中原地区城市绿道建设实践鲜见报道。[1]
1.3 太原“绿道”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
国外绿道建设起步较早,对我国的绿道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首先,绿道的建设具有科学性,融合了生态学、地理学、规划、给排水等多种学科,能够实现宜人宜居的优越环境。其次,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修复生态多样性,提供生境。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利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倡导低碳生活。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城市中田园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融于自然。为市民提供更健康、更多内涵的生活体验。再次,通过构建线性廊道,整合城市生态、人文资源,凝聚城市特色与魅力,带动城市旅游业及商业持续发展,提高周边居民收入,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
2 构建“绿道”城市道路景观分析
2.1 生态廊道
绿廊系统是指绿道慢行系统两侧由一定宽度的植物、水体、土壤等构成,以生态维育、生产防护、户外休闲、安全防护等为主导功能,经划定需要加以保护的绿化控制带。由绿化保护带和绿化隔离带组成,是绿道的生态基底。
2.2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可根据现状选择其一建设,一般应建设自行车道,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可建设综合慢行道。在当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状态中,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垂钓等已成为城市生活中放松身心的重要休闲方式。
2.3 节点营造
生态廊道区节点的营造,包括休闲空间、城市历史风貌区等。休闲空间为居住附近的居民提供散步、慢跑等健身场所。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区,突出本土文化的标识感,让人很容易捕捉到城市风貌的信息,增加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传播。使游览者能了解到城市的景点信息,欣赏到城市的独特美景,提升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
2.4 空间格局
太原市道路的建设,整体上解决了道路的拥堵问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道路的建设大大增加了车流量及车的购买量。但是,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道路和桥梁景观的硬化过度,桥下面的空间格局较混乱,使得整个城市处于一种灰色空间状态。所以,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合理管理桥梁排水,已达到高架桥整体空间格局的生态化。例如,桥下空间格局可划分为临时停车场、公共休闲空间、特殊群体空间等。
2.5 生态排水
近年来,太原市受到降雨天气的影响,一到下雨,好多路段出现大量积水,由于道路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交通瘫痪,行人仓促,造成街道的混乱。因此,要建立绿色生态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运用路缘石延伸区域来收集街道雨水径流。传统的绿化带和路缘石高于路面,常被用来管理交通和保护便道。所以,要设计低于路面的绿化带,确保街道雨水径流的收集、减缓、净化和渗透。
把绿化带做成U型的地表土储水槽,低于道路,里面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依据不同的降雨量,雨水从有孔的路缘石进入绿化带或达到U型绿化带最大的储水容量,直到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或通过地势的高差从一个单元到另一个单元,最后被植物和土壤吸收。街道雨水径流入口处放置鹅卵石,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让雨水平缓地流入U型绿化带,被多品种植物减速、净化和渗透。
高架桥的排水运用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桥下低于路面铺设有植草砖的停车场和植物区,既减轻了当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也达到了生态排水的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雨水收集、滞留、净化、渗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处理系统,并营造出自然优美的街道景致。
3 结语
在城市不断的加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城乡结合,发展城市绿道,促进城乡生态稳定,突出地方自然特色,来构建具有集游览、休憩、运动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内涵的城市生态绿道。
通过对太原市的道路改建,新建道路的考察、研究,从景观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太原市的绿道建设系统。通过研究国内外绿道的起源、发展、实践,进行对比,构建完善的景观绿道系统。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来分析太原市建设道路的具体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意见。本次研究还有诸多不足,期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研究理论,结合实践,构建出具有可持续发展、适合当地完善的景观绿道系统。
参考文献:
[1] 薛永卿,刘志芳,薛枫.城市绿道建设的新探索及思考——以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绿道建设为例[J].城市绿地系统,2013.
[2] 郭巍,侯晓蕾.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探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3] 张云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23(8).
[4] 林海,熊志远.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生态绿道规划——以嘉兴生态绿道为例[J].园林,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