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动物——人,有爱的能力,爱的本能。任何事情只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就有幸福感,有快乐。教师要在教育的岗位上感受到快乐,同样离不开“爱”字。
是的,师爱是纯净的,博大的,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无论你的身份是高贵还是卑微,也无论你的经济实力是强大还是薄弱,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所以,爱就要爱得无私,爱就要爱得公平,爱更要爱得不留痕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特殊的关爱而感到自卑,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被极度注视而忸怩不安,不留痕迹的呵护又何尝不是一利,爱呢?
自从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问世,我发现,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集中在了农民工子女的身上,这种关注是善意的,可是这种善意如果被放大了,就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
今年,在我的班级里,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各占一半,我没有其他老师对外地生的那种担忧,相反,这个班级的外地孩子似乎更加成熟、懂事、有礼貌,他们在课堂上求知若渴,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他们在课下积极参加活动,宁可多承担一份责任,也尽量不让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担心。作为班主任,我在庆幸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心疼,他们才六年级呀,还是一些没长大的孩子,却比本地的孩子过早地显出了一种心理上的成熟,他们刻苦、勤奋,而这些外地孩子的家长也非常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不挑三挑四。
新生报到前家访时,有的家长说,“我们没多少文化,也没什么时间来管孩子,请你帮我们管严点,孩子不听话,你尽管罚他,我们不怨你,还要感谢你。”这便是众多打工家长最真诚朴素而又陈旧滞后的教育观念。他们的惭愧、自卑、无奈、担忧与期盼等复杂的心情都尽显其中。但家长们的明理还是让我感到很欣慰,最起码,他们家庭条件虽落后,可是对孩子的教育却并不忽视。
原来以为,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加上家长的支持一定会使这些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起来,可我发现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个无心标记的符号不仅伤害了一个家长,同时也给我一个沉痛的教训。
记得今年刚开学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学生报名之前为了统计方便,便把名单按本地和外地之分进行了学号排列,还在花名册上外地生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号,没想到这个符号却成了至今让我耿耿于怀的一个标记。
报名那天,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交学费,每一个家长和孩子都认真地在门口的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忽然,有一个家长的声音怯怯地飘过来,“请问,这是2班吗,我的儿子在你的班级,我想问一下,老师,这名字前面的‘*’号是什么意思?”“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外地生的标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哦……”忙碌中的我突然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一种别有意味的眼神,这眼神里分明有种不满,有种不能发泄的压抑与愤怒,后来,她勉强地对我笑笑,带着一脸的疲倦和无奈。我霎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同时更为自己不经意加的符号而后悔。当我赶紧告诉她,今年不收借读费的时候,她也没能从那利,忧郁而迷惘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至今我依然记得那位母亲的神情,充满了对孩子的担忧,对老师的期待,对未来的不知所措。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它使我成长,教我进步。作为教师,爱不仅是体现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更体现在心理的关爱上,哪怕是一个最顽劣、最调皮的学生,他也需要温暖,也需要宽容、理解和厚爱,可爱也要讲究技巧和情感,爱得不留痕迹才是爱的最高境界呀!
人都有教育选择权,户籍制度的取消已是大势所趋,我认为首先就不应该再称呼这一部分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或者是流动人口,如果硬要给他们一个特定称呼的话,那还不如叫新公民顺耳好听。一个称呼就足以证明彼此的身份是不同的:我是本地的,你是外地的:我是有户口的,你是没户口的;我是能在这儿参加升学考试的,而你不能……这些问题虽然暂时不能解决,也不能回避,可是我想,为了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心理空间,我们就得更加小心翼翼,让爱不留痕迹,却爱得深沉而辽远。
我是一名班主任,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是我的责任,我一直悉心呵护着身边的这些小小的幼苗,特别注重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成长,生怕我对他们的严厉与爱护会一不小心就伤害了他们小小的善感的自尊心。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记得马丁·路德·金曾有一个梦想,他梦想自由,梦想平等……但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我也有一个梦想,虽然国家的政策暂时有弊端,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孩子会在同一个太阳底下共同奋斗,平等竞争!
关注农民工,关爱他们的孩子吧,但请让这种爱来得再含蓄一些,再宽广一些,来得更贴近人心一些。
让你的爱永不停息,让你的爱不留痕迹!
是的,师爱是纯净的,博大的,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无论你的身份是高贵还是卑微,也无论你的经济实力是强大还是薄弱,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所以,爱就要爱得无私,爱就要爱得公平,爱更要爱得不留痕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特殊的关爱而感到自卑,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被极度注视而忸怩不安,不留痕迹的呵护又何尝不是一利,爱呢?
自从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问世,我发现,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集中在了农民工子女的身上,这种关注是善意的,可是这种善意如果被放大了,就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
今年,在我的班级里,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各占一半,我没有其他老师对外地生的那种担忧,相反,这个班级的外地孩子似乎更加成熟、懂事、有礼貌,他们在课堂上求知若渴,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他们在课下积极参加活动,宁可多承担一份责任,也尽量不让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担心。作为班主任,我在庆幸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心疼,他们才六年级呀,还是一些没长大的孩子,却比本地的孩子过早地显出了一种心理上的成熟,他们刻苦、勤奋,而这些外地孩子的家长也非常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不挑三挑四。
新生报到前家访时,有的家长说,“我们没多少文化,也没什么时间来管孩子,请你帮我们管严点,孩子不听话,你尽管罚他,我们不怨你,还要感谢你。”这便是众多打工家长最真诚朴素而又陈旧滞后的教育观念。他们的惭愧、自卑、无奈、担忧与期盼等复杂的心情都尽显其中。但家长们的明理还是让我感到很欣慰,最起码,他们家庭条件虽落后,可是对孩子的教育却并不忽视。
原来以为,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加上家长的支持一定会使这些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起来,可我发现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个无心标记的符号不仅伤害了一个家长,同时也给我一个沉痛的教训。
记得今年刚开学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学生报名之前为了统计方便,便把名单按本地和外地之分进行了学号排列,还在花名册上外地生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号,没想到这个符号却成了至今让我耿耿于怀的一个标记。
报名那天,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交学费,每一个家长和孩子都认真地在门口的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忽然,有一个家长的声音怯怯地飘过来,“请问,这是2班吗,我的儿子在你的班级,我想问一下,老师,这名字前面的‘*’号是什么意思?”“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外地生的标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哦……”忙碌中的我突然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一种别有意味的眼神,这眼神里分明有种不满,有种不能发泄的压抑与愤怒,后来,她勉强地对我笑笑,带着一脸的疲倦和无奈。我霎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同时更为自己不经意加的符号而后悔。当我赶紧告诉她,今年不收借读费的时候,她也没能从那利,忧郁而迷惘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至今我依然记得那位母亲的神情,充满了对孩子的担忧,对老师的期待,对未来的不知所措。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它使我成长,教我进步。作为教师,爱不仅是体现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更体现在心理的关爱上,哪怕是一个最顽劣、最调皮的学生,他也需要温暖,也需要宽容、理解和厚爱,可爱也要讲究技巧和情感,爱得不留痕迹才是爱的最高境界呀!
人都有教育选择权,户籍制度的取消已是大势所趋,我认为首先就不应该再称呼这一部分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或者是流动人口,如果硬要给他们一个特定称呼的话,那还不如叫新公民顺耳好听。一个称呼就足以证明彼此的身份是不同的:我是本地的,你是外地的:我是有户口的,你是没户口的;我是能在这儿参加升学考试的,而你不能……这些问题虽然暂时不能解决,也不能回避,可是我想,为了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心理空间,我们就得更加小心翼翼,让爱不留痕迹,却爱得深沉而辽远。
我是一名班主任,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是我的责任,我一直悉心呵护着身边的这些小小的幼苗,特别注重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成长,生怕我对他们的严厉与爱护会一不小心就伤害了他们小小的善感的自尊心。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记得马丁·路德·金曾有一个梦想,他梦想自由,梦想平等……但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我也有一个梦想,虽然国家的政策暂时有弊端,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孩子会在同一个太阳底下共同奋斗,平等竞争!
关注农民工,关爱他们的孩子吧,但请让这种爱来得再含蓄一些,再宽广一些,来得更贴近人心一些。
让你的爱永不停息,让你的爱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