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石和现代绘画艺术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很偶然的自然因素形成的非常具象的东西,其实是由于稀少而变得昂贵。而稀奇和美感没有直接的关系。
  画面石和现代绘画艺术的两个审美标准
  在150年前,印象派还没有诞生,绘画艺术主要有两种题材:肖像和宗教故事。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是具象和写实。就是形要准确,准确地记录世界的表象(表观模样)。这里所说的形不仅指外形,也包括绘画的图形。古代中国山水绘画很早就有具象但写意的特征,不过这不是我今天要进一步讨论的。
  而现代绘画则不同。相对于传统绘画的写实,现代绘画可以笼统地归纳为写意和表现。从梵高以前,莫奈等印象派,到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都属于现代绘画。
  现代绘画摆脱了具象和写实的限制。它要表达一种情感或情绪:这个世界大家都在看,我看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或者我选择看到了什么。再深一步:那个大家都在看的世界,我心里是什么样的。或者,最后画出来的东西只是我的内心世界。
  梵高的画,大家比较熟悉。梵高的风景、向日葵,都是在他心底升华之后出来的景象。
  相对于非常具象的《蒙娜丽莎》,蒙克的作品《呐喊》中,实际上无论人还是景物,都已经抽象化,完全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表现和演绎。
  毕加索的“牛”主题系列绘画,从1945年12月5号第一稿,到1946年1月17号的最后一稿,共画了11稿。第一稿就是一个特定的牛的写生画,前三稿是比较写实的,从第四稿开始明显地变形和写意,最后一稿完全就是抽象的。毕加索这个“牛”主题系列,特别能反映传统具象绘画到现代表现绘画的一个发展过程和价值观的转变。传统绘画首先要写实和逼真,在写实的基础上再要求神韵。而现代绘画首先追求神韵,要写意,然后才是物象的真实。在现代绘画艺术中,完全写实的东西,基本没有给表现和创造留下余地,应该是已经落伍了。
  画面石的欣赏也有两个标准,和绘画相似之处颇多。一个标准是具象,可以讲故事的画面,越像的就越奇。目前在奇石界,具象和“奇”这个价值观还是占主流的,我们听到几乎所有价高的石头,都是像的。因为很偶然的自然因素形成的非常具象的东西,其实是由于稀少而变得昂贵。而稀奇和美感没有直接的关系。
  具象画面石的优劣判定,一方面是根据生活经验与实物比较,看像什么;另一方面就是与同类或同主题的画面石比,比较哪个更像、更美。比如狗的画面石,可以比较其姿态,尾巴上翘的比尾巴下垂的要“好”。具象的画面石,没有最像,只有更像。然而再像的画面石,也达不到人类绘画的像的程度。
  而石头的美的部分,其实还是被看轻的。相对于具象的,非具象的、什么都不像的、很有形式美感的石头,大都不被重视,因而非常便宜。但是能给我美的享受,比看到的一些具象的东西,更能令我动心一些。
  美和形式美
  那么非具象的东西究竟美在哪里?下面谈一下我对美和形式美的认识。
  美感是什么东西呢?我觉得一个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引起人(欣赏者)内心的怎样的美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具体的想象,可能是愉悦的,也可能是忧伤的,或者说不清的心情、感受等。
  美感不是直接的感官感受,比如冷热,舒爽。大热天的一扎冰镇啤酒能给人“爽”的感觉,而一杯淡茶更能给人“美”的品味。一块石头让人瞪大了眼睛去看,这属于奇。多次看同一个奇的石头,奇的感觉会消退。而美的东西,是可以无数次看,无数次发现它的变化,无数次地触动你的内心,让你感动。
  美,是脱离功利的。美,不是直接从外部得到的。美,在人心里。美在“意象”。
  为了说明上面的关于美的认识,举几个例子:
  《吉祥三宝》的蒙语版和汉语版哪个好听?很多人都觉得是听不懂的蒙语版好听,听得懂的汉语版则感觉乏味;
  什么人觉得法语好听?是听不懂法语的人;
  什么人能欣赏梯田的美?一定不是那些在田里劳作的人,而是日常生活中和梯田毫无关系的人。在田里劳作的人看到梯田,想到的会是一些很“功利”的事情,比如水的温凉、田里的虫子、劳作的辛苦;
  什么样的夜景美?一定是陌生的地方的夜景最美;
  有句话“看景不如听景”:语言描述的景色,在你心里引发的美的想象,通常比实际景色更精彩。
  一件艺术作品,剔除其文化含义,仅以其艺术元素的组织形式,也能独立地展现美感。我把这部分美感,归于艺术品的形式美。艺术品的“形式”可拆分出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诸元素。画家的作品,就是这样的一些艺术元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我认为“同一”和“变化”是组织原则的最基本特征。艺术元素的“同一”和“变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美。
  “同一”是通过不同元素个体之间的特征的重复所体现的关联性。比如彼此平行的直线或者曲线,比如多个同样的形状,会形成某种韵律性的图案。元素的同一性,使画面具有“和谐”的效果和整体感。
  元素特征的任何不同,都构成一种“变化”。比如一条线和一个圈之间、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之间是“变化”,不同的颜色之间也是“变化”。“变化”使画面摆脱单调,带来激情活力。
  “同一”和“变化”是彼此完全相反的特征。它们又是彼此依存的,“同一”是“变化”的平衡力量。只有“同一”元素而缺乏“变化”的图案肯定是单调和无趣的;而过度表现“变化”、缺乏“同一”元素与其平衡的画面则是凌乱的。
  在人类的艺术创作中,重复是一种本能。而天然过程形成的结构,变化是根本。因此天然形成的画面石,无意或天意之中,在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元素具有某种“同一”。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极大的变化,远远超出人类绘画作品所能安排并控制的变化。天然画面石中的自然艺术,可以成为人类学习形式美的老师。
  图纹石和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
  我发现,很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如克里姆特、波洛克、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画作,可以在画面石(如长江石或者雨花石)中找到。而且天然画面石上的形式美,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和变化的特征。
其他文献
故乡六龟是山明水秀的现代桃花源,孩提时代上学每天赤脚走过吊桥,都会驻足向下望,看见水是湛蓝色泽清澈得看得见鱼儿在水中悠游玩乐,水里的石头也看得很清楚,沙滩上的石头个个参差不齐地排列着,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心灵尚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也知道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炎夏玩水是乡下小朋友最高兴的事。说起来也奇怪,其他同学一直在游泳、玩水,而我游累了就在沙滩上走动看石头,感觉色彩漂亮的还会带回家,洗净擦干
期刊
对于一位奇石收藏者来说,每一方奇石的来历,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对一位觅石发烧友来说,每个人都有几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1998年春节,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奇石展,从此,爱上了石头,染上了石瘾,成为一名觅石发烧友。二十年来,大江南北的山川,黄河两岸的河滩留下了我数不清的足迹,也留下了我几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2009年3月上旬,我们一行5人从宝鸡乘火车去嘉陵江陕西宁强段捡石,这里属于秦巴山区,地跨陕甘川
期刊
嘉义市爱石协会年度会员展2015年第十四届第二次会员成果展7月1日至7月5日在嘉义市文化局四楼开幕,一向以谦卑著称的刘俊庭理事长请来当地长青乐队助兴,嘉义市文化局领导也上台致辞祝贺展会开幕。台北建国玉市庄庆昌理事长包游览车带会员来参加盛会。  嘉义主要出产化石、雕刻猴子、龟甲之类的,石头造型变化多。故嘉义市爱石协会会长提倡会员展着重于会员们的个人喜好,不再为了比赛拿奖才展示表演,而是突出嘉义地方的
期刊
张开翅膀,  遨游在无尽的沙洲。  穿过蓝天飞越海洋,  亲吻花开的旭日,  拥抱雪落的霞光。  —— 张诗乔
期刊
台湾最后的一块净土、后山——台东县,位于台湾的东部与太平洋为邻。狭长的地形孕育出一些得天独厚的特色产品,又因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形成了海岸山脉的特殊地形,因此有了花东纵谷风景特定区和花东海岸风景区,地形地貌美丽得如一幅风景画。最让人羡慕的是台东拥有很多宝石、玉石、特色雅石,是很多地区所没有的,其中之一就是台东特有的石种台湾大红袍。  大红袍在台湾东海岸皆有零星分布,总体产量不大,较集中地区为台东的成功
期刊
进入赏石天地里,没有二十寒暑,也有十年半载或更长了吧。现在我周遭的朋友或同事常称呼我“石头”兄,这个称谓俨然已成为我的另一个名字,我也已习惯,因而自称“石影”。但最近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为何会喜欢(迷)上石头,我思索了一下这个问题——也对,我怎么会爱上石头呢?想了又想,才慢慢地理出了头绪,我会爱上石头或许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吧。  我自小就生活在乡下,而居住的村落位居河床台地上,离溪边很近,
期刊
一座神秘之都,一段辉煌的历史,—个正在崛起的行业。让我们重温一个出过众多高品质奇石的城市——嵊州。  “伴随着一条梦幻般的唐诗之路,千百年来,九曲剡溪,吟诵着无数文人墨客的佳词丽句,悠然汇入了茫茫历史长河。”蓦然回首,日夜相守的鹿山,已抖落满身岁月的尘埃,把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托起在世人面前,这便是嵊州。已是中国“越剧之乡”、“围棋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和“唐诗之路”的浙江
期刊
在玉石界,一些人用璞玉来赌博,璞玉切开后才知品质好坏,赌涨了价格能翻好几倍,甚至有一夜暴富的传说。何宝怀揣着梦想,来千里之外的瑞丽赌石了。  何宝从来没有赌过石,完全不懂怎样看场口怎样看皮色,但他相信自己有运气。何宝赌的是翡翠毛料,第一次出手买了块五千元的黄沙皮料,用切割机切开左边,一看,何宝傻眼了,毛料没种水没颜色,钱泡汤了。赌石有句话:“神仙难断寸玉”,市场上没有神仙,高人还是有的,何宝依照高
期刊
石性油润,色苍而贵,  叩之有声,沉而有韵,  岁久渐凹,如镜走墨,  砥砺千年,雅逸终生。  —— 张 鑫
期刊
嫣红姹紫春光好,  百年进财石未老。  碧水一潭绿深浅,  朱笔二字秀真草。  —— 雷敬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