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黄蜡石之都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神秘之都,一段辉煌的历史,—个正在崛起的行业。让我们重温一个出过众多高品质奇石的城市——嵊州。
  “伴随着一条梦幻般的唐诗之路,千百年来,九曲剡溪,吟诵着无数文人墨客的佳词丽句,悠然汇入了茫茫历史长河。”蓦然回首,日夜相守的鹿山,已抖落满身岁月的尘埃,把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托起在世人面前,这便是嵊州。已是中国“越剧之乡”、“围棋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和“唐诗之路”的浙江嵊州,又崛起了一个新的产业——奇石。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十几年的疾行历程,嵊州奇石产业正走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崛起之路上。
  一、嵊州奇石的起始之程
  赏玩脉络概述:
  1、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嵊州剡溪内发现了黄蜡石、卵石等资源。
  当时,一批爱石人士首先发现了当地拥有可以赏玩的奇石资源,遂带动了一小部分爱好者共同捡拾赏玩。随后,奇石爱好者们渐渐看到奇石的欣赏价值及经济价值,便从挖沙船处企业老板手里成批量购买,逐渐形成了当地所谓的一级市场。
  2、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奠定了嵊州奇石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此时,嵊州渐渐出现了经营奇石的店铺,初步形成二级市场。而经营店铺的石友基本上是早期下河的那批人。进入2000年后,寻石、赏石、藏石逐渐普及,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成为时尚,大批石友视藏石为高雅的休闲活动,常常寻寻觅觅在河滩山谷中,且乐此不疲。
  3、2005年以后:嵊州奇石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
  奇石赏玩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藏量已不比从前。近几年,嵊州奇石产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从之前仅仅是石农及爱好者的身份逐渐向石商及收藏家的角色转换。
  4、2012年至今:嵊州的奇石市场开始进入了深化调整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大量爱好者的进入,奇石赏玩呈现两极分化:入门者及藏家。当地政府及奇石收藏者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赏玩群体的素质,均表示要将当地黄蜡石产业的发展做到更精致、更系统,并正在为此努力。
  二、嵊州黄蜡石成为主力军
  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嵊州奇石产业已渐成规模。全县现有奇石店铺几十家,奇石爱好者几百人。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地区来说,奇石行业的发展潜力已不可小觑。
  要说当地的奇石资源,与“剡溪”密不可分。在历史上,剡溪在当地也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
  剡溪水吸引和滋养了一代代名人雅士。晋有王羲之、谢灵运;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四百多位诗书名家曾畅游剡溪,开创了“唐诗之路”;近有马寅初、任光、郑午昌光耀中外。同样,诗情画意的剡溪水也孕育了自然中的精灵——奇石。在剡溪发现的石种有:水冲硅化木、黄蜡石、禹余粮等。尽管产量并不丰盛,但自发现这些资源起,嵊州便掀起了玩石之风,在满足当地奇石爱好者的同时,也让更多外地人熟识了嵊州。
  历经了几十年的奇石赏玩,嵊州黄蜡石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嵊州石友主要赏玩的对象。
  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静眠于嵊州周边的山中,一部分则在剡溪中。
  与云南“黄龙玉”相比,嵊州的黄蜡石更现温润、细腻之气质。本地玩家习惯把黄蜡石分为晶蜡、细蜡、冻蜡。颜色常见有黄色、红色、白色、黑色,也有间杂多种颜色的。上品质冻色黄,像冰一样透明晶莹,且黄得纯正、鲜艳而莹润,具备湿、润、密、透、凝、腻等特征。尤为难得的是,有冻蜡石肤布满结晶印痕、指甲纹,疏疏密密、错落有致、颇具节奏与韵律,还有的冻蜡石具水波纹、苦瓜皮纹,犹山峦起伏,如波涛万倾,似黄土高坡。
  嵊州黄蜡石体形小者居多,常被作为精巧的手玩石。一般的标准石,造型奇特,多见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形状,令人爱不释手。目前在当地,未雕刻之石,也价值不菲。
  现在由于政府保护生态,禁止挖砂开矿,所以黄蜡石资源没有大量再现,只是零星地被石友采集,多为石农、藏家收藏,价格也与日俱增。
  三、寻求新发展——合作共荣
  嵊州较大规模的奇石销售地是在花鸟市场,那里居闹市一隅,建筑古朴,且有大型越乡茶楼相伴,环境甚优,开奇石馆的有十多家,摆地摊的也有十多家,其它花鸟店里也有奇石摆放销售。此外,散见于其它街市民间的奇石馆还有好多家。嵊州的奇石市场以销售本地奇石居多,也有几家石馆采全国各种奇石,品种齐全,更新较快,常有香港、台湾、上海及浙江当地的买家光临。
  近几年,嵊州政府、石友与周边县市地区的联系紧密,为黄蜡石的发展拓宽了新思路。
  由于嵊州周边县市均有黄蜡石产出,如浙江的金华、义乌,江西的鹰潭等,嵊州石友加强与其他地区石友的互动与往来,互通有无,走合作共荣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嵊州石友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与江西鹰潭县(距嵊州仅三四个小时车程)建立起了合作共赢关系。近两年江西鹰潭县也将黄蜡石作为投资重点,由政府支持,实力企业出资兴建起了“黄蜡石之城”的地产项目,采取免收商铺租金的政策,纳入了一大批周边县市的黄蜡石精品及其他地区的优秀奇石品种,近到井冈山地区,远到吉林、海南的石友均来此开店。目前,一期工程所有店铺已招商完毕,嵊州一批石友抢占了先机,销售状况渐佳。
  总结最近几年嵊州黄蜡石产业的发展情况,那就是紧紧抓住了“开拓市场”这个关键词:一是着重开拓县区外的市场,提高奇石的普及能力;二是引导个人及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销活动以扩大市场;三是注重黄蜡石的品牌建设,以此提升知名度。
  结语:
  嵊州黄蜡石产业在过去20余年中凭借传统的“胆剑精神”以坚定、坚实的步伐朝目标不断迈进,通过这些措施和努力,预计近五年之内,奇石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地发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黄蜡石之都。
其他文献
6月16日,王华强先生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引得好友纷纷点赞、留言,原是赵德奇先生赠与他百年花镜的故事。石界因石结缘的知音总会拥有一些弥足珍贵的友情,令人唏嘘,成为一段佳话。因此,本刊特邀王华强先生讲述两位友谊,与更多石友共同分享,让佳话得以流传。如有因石结缘的石友们,欢迎大家投稿分享你们的“佳话”。  这副古董眼镜是赵德奇先生从英国伦敦古玩市场淘回来的,其做工精良、用料考究,历经百年仍然完好无损、运
期刊
【本刊记者 陈一汉】2015年6月20日,第八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第五届新疆书画艺术品收藏品博览会,第二届新疆国际珠宝首饰博览会,首届新疆矿物宝石博览会,四个展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同期开幕。  本届石博会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疆内14个市、地、州5700余家展商参会,参展人数达两万余人。展会从6月20日持续到28日。博览会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专家现场免费鉴宝
期刊
读者徐然先生是四川的石友,因看到杂志上有刊登配座的广告而心动,想给自己的石头订制合适的底座。都说上海的底座精致,徐先生想亲自去看看,但苦于他在上海无亲朋好友,一直未能成行。  他看到《中华奇石》杂志上经常刊上海的石友、底座信息,他就打电话给杂志社,咨询相关事宜,杂志社立刻联系本刊上海通联站的站长陆建新,陆站长也爽快答应,要全权负责徐先生的上海之行——徐先生的沪上行立刻成了。在上海,徐先生受到了热情
期刊
光具备形式美的石就像现实中众人口中的美女,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精巧,身材妙曼,经得看,却不耐品,往往一句低俗的粗口或一个不雅动作便把美好的形象破坏殆尽!这是形式美而内容空洞。  赏石,自古是皇室、贵族及一些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文人雅士喜爱赏玩,形成的赏石理论以瘦、透、漏、皱为主。  进入现代,赏石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活动,对奇石理论大有研究创新,在前人赏石理论基础上,南方柳州在赏玩实践过程中也简洁地推出形
期刊
故乡六龟是山明水秀的现代桃花源,孩提时代上学每天赤脚走过吊桥,都会驻足向下望,看见水是湛蓝色泽清澈得看得见鱼儿在水中悠游玩乐,水里的石头也看得很清楚,沙滩上的石头个个参差不齐地排列着,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心灵尚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也知道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炎夏玩水是乡下小朋友最高兴的事。说起来也奇怪,其他同学一直在游泳、玩水,而我游累了就在沙滩上走动看石头,感觉色彩漂亮的还会带回家,洗净擦干
期刊
对于一位奇石收藏者来说,每一方奇石的来历,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对一位觅石发烧友来说,每个人都有几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1998年春节,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奇石展,从此,爱上了石头,染上了石瘾,成为一名觅石发烧友。二十年来,大江南北的山川,黄河两岸的河滩留下了我数不清的足迹,也留下了我几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2009年3月上旬,我们一行5人从宝鸡乘火车去嘉陵江陕西宁强段捡石,这里属于秦巴山区,地跨陕甘川
期刊
嘉义市爱石协会年度会员展2015年第十四届第二次会员成果展7月1日至7月5日在嘉义市文化局四楼开幕,一向以谦卑著称的刘俊庭理事长请来当地长青乐队助兴,嘉义市文化局领导也上台致辞祝贺展会开幕。台北建国玉市庄庆昌理事长包游览车带会员来参加盛会。  嘉义主要出产化石、雕刻猴子、龟甲之类的,石头造型变化多。故嘉义市爱石协会会长提倡会员展着重于会员们的个人喜好,不再为了比赛拿奖才展示表演,而是突出嘉义地方的
期刊
张开翅膀,  遨游在无尽的沙洲。  穿过蓝天飞越海洋,  亲吻花开的旭日,  拥抱雪落的霞光。  —— 张诗乔
期刊
台湾最后的一块净土、后山——台东县,位于台湾的东部与太平洋为邻。狭长的地形孕育出一些得天独厚的特色产品,又因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形成了海岸山脉的特殊地形,因此有了花东纵谷风景特定区和花东海岸风景区,地形地貌美丽得如一幅风景画。最让人羡慕的是台东拥有很多宝石、玉石、特色雅石,是很多地区所没有的,其中之一就是台东特有的石种台湾大红袍。  大红袍在台湾东海岸皆有零星分布,总体产量不大,较集中地区为台东的成功
期刊
进入赏石天地里,没有二十寒暑,也有十年半载或更长了吧。现在我周遭的朋友或同事常称呼我“石头”兄,这个称谓俨然已成为我的另一个名字,我也已习惯,因而自称“石影”。但最近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为何会喜欢(迷)上石头,我思索了一下这个问题——也对,我怎么会爱上石头呢?想了又想,才慢慢地理出了头绪,我会爱上石头或许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吧。  我自小就生活在乡下,而居住的村落位居河床台地上,离溪边很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