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的分析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尝试新的就业方式———“零工资就业”,通过干一段时间无报酬的工作,赢得就业机会。我们该如何看待“零工资就业”?“零工资就业”对就业者本人和劳动力市场,又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文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零工资就业”问题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零工资 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在京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称,2008年年底,全国约有150万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打着“零工资”的旗号为自己寻找就业机会。按理说,我国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付给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然而目前盛行的零工资就业,既是求职者的无奈,也是社会的悲哀。
  
  一、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的成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大学生自我定位较高。大学生经常自我定位是社会的精英,应该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承担“修身平天下”的重要职责,最差也要成为企业白领,坐在企业的豪华办公室里,担当着重要职位。
  2. 固化的就业择业观念。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据教育部统计,80.8%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甚至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中也有70%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大学生就业往往向经济发达的繁华大都市聚集,总想环境好一些、待遇高一些,城市大一些。
  3. 大学教育模式落后于市场需求。大学生“零工资就业”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方面还存在差距。社会需求的是实用型人才,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着偏重传授理论知识,轻视技能培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情况。然而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是供大于求。
  4. 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毕业生迫切需要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就业市场。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没有相互贯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要由学校负责,学校大多直接组织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供需见面,覆盖面比较狭窄,就业率不高。
  5. 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过高,招聘行为不规范。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多,选择面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的条件越来越苛刻,门槛越来越高。
  
  二、“零工资”就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虽然零工资就业只是极少数大学生,也可以说是“极个别现象”,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弊端和危害,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1. 扰乱就业市场。“零工资就业”虽是个人行为,但如果允许其普遍实施,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社会劳动力价值观念颠覆,扰乱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甚至被唯利是图的企业所利用。这种不正当的恶性就业竞争,容易使企业养成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习惯,最终将会使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待遇降低。
  2. 给其他求职者带来巨大压力。低起薪“寒流”,不仅是对自己劳动力价值的贬损、不尊重,还会破坏劳动力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而扰乱整个市场的薪酬体系管理,形成一种恶性竞争。
  3. 求职者权益难以保障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中应当具备的主要条款之一。而且,《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还规定了工资标准:“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零工资就业”一旦成为事实显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用人单位接纳“零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所做的是违法事情,所签的是无效合同,法律不支持这样的用人行为。
  
  三、如何应对社会上所出现的“零工资就业”现象
  
  1. 大学生应切实转变择业观。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就业难的症结在于难求理想的就业单位,并不是无业可就,人才严重过剩。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在求职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
  2. 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认真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层次,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过硬并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具有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优势,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监察部门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企业的这种做法,监察部门应当发出明确的信号,告诉大家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并且加强监管力度,通过接受投诉的方式,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4. 政府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资通过公共就业培训中心、劳动局下属的职业培训学校、委托民间的培训机构,或者直接通过企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具备可以直接上岗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大规模开发大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也满足了企业经济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5. 全社会共同努力创建和谐的就业环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尤为重要。因此,全社会必须通力协助,为大学生就业创建和谐的、宽松的、良好的环境: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切实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的就业需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破政策壁垒,完善和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实施无障碍就业;加强舆论宣传,发挥正面效应,正确合理地引导大学生就业,切实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观念一转天地宽带着茫然的情绪,丁建华通过成人高考进入河北大学人口管理专业学习.在两年的系统学习中.他从宏观、科学的角度深切感受到计生工作的光荣与伟大,也更加深刻理解
摘要:本研究采用生涯决定量表和成员评价量表考核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员经过团体辅导之后其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更加了解自我,自信心增强,对职业生涯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以及生涯决策能力显著加强;实验组成员在团体辅导中成员投入程度较高,成员的满意度较高;团体辅导结束3个月后反馈结果表明,团体经验对实验组成员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团体
一、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rn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医院文化建设领域.“经验管理”被更先进的“科学管理”所取代19世纪以来,泰勒制、行为科学、决
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业的青睐。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
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一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该国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好坏。美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在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中,积淀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在立足我国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应主要从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提高教师入职认定标准、细化教师资格分类和规范融通性等几方面来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 主要问题 启示
摘要: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近年来在规模上飞速扩大,但是教育质量却远不能让社会满意。就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落后所致。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了我国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需要。生源选拔体制的僵化和落后就是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原因到改革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要改革目前的生源选拔体制,笔者认为可以从改变目前统一的美术高考制度,赋予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择业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是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带来的人们对工作的感受、职业的评价和就业取向的转变的一个很好视角。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择业观 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我国广大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时刻感受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具有无穷的创造能力和蓬勃的创新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结合医院实际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机制,对推进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我校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综合本专业课程,结合“项目教学法”,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课程改革方案。本文主要围绕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把“项目教学”融合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社会化两大主题为特征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革,中国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要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必须加强有效沟通,本文从影响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主要功能及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几个方面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