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课堂,推促精彩生成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还强调,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以便有效推促学生进行内化,推促课堂精彩生成。笔者结合实际,浅析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策略,以供参考。

一、借助朗读吟诵,对话文本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换句话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自己读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让学生多朗读吟诵,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到学生读通读懂为止。对此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比如《珍珠鸟》这一课,如果教师直接讲解,也许学生能够听懂,但这无形之中会剥夺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感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自行朗读、体验,实在不行,就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有感情诵读中去体验文本的内涵。针对珍珠鸟外形的段落,可以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字词,即“小脑袋”“小家伙”,还有“雏儿”“球儿”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借助對比朗读方式,让他们思考如果去掉“小”与“儿”,读来有什么感觉。这样一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一旦去掉,就会失去一种亲切感。
  朗读,是最好的对话形式。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借助各种感官有效形成语感,而且还可以推促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如果教师忽略朗读这一途径,忽略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方式,通过介入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第三者”,则会阻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其效果反而不好。

二、借助语境还原,对话作者心境


  词语与句子,是文本内容的最基本元素。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就词语而教词语,就句子而教句子,无形之中会割裂文字与作者之间的联系。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忽略作者因素必然会成为他们深度阅读的一大障碍。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资料拓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更深层对话。对此联系语境感悟文本,则成了一种最基本的策略。
  比如针对《草原》这一课,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即“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其中“洒脱”一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作解释,“洒脱”就是“(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但学生则会越听越糊涂,效果反而不好。因而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语境还原该词的意境,进而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呈现一望无际的草原场景,让学生跨越时空,穿越到草原去,感知草原的平坦,感知作者当时的心境,继而从中体验游客的心情,然后,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其意思即可。
  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还原语境,与创设情境有一定的差异。还原语境,语境本身就存在,只不过经过作者的描述,已经将其用文字表现出来;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抽象的文字用形象具体的画面,或者语境来代替。而创设情境,则是教师重起炉灶,将其文本内容融入其中。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案例中的“洒脱”一词,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不同,而导致其意义不同。如果直接让学生按照字面理解,必定会离题万里;但是通过还原语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跨时空对话,其效果必然不一样。

三、借助想象补白,对话文本主题


  孩子的想象是无限的。这种想象,正是他们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因而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继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实现与文本进行对话。具体来说,想象有以下两种方式:一个是转换,即将抽象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视频;另一个是补白,即针对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自动填补。
  比如针对《放小鸟》这一课,其中第二小节中鸟妈妈找孩子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特定情境,播放鸟叫声,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在听到妈妈的叫声后,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想象补白引导,很快学生的脑洞大开,说出了很多异彩纷呈的答案,他们有的说:“妈妈,你在哪儿?我非常想你!”也有的说:“妈妈,你快来,我害怕!”等等。这些答案,语言虽然质朴,但却引发他们内在的想象,触发了他们的情感世界,继而在无形之中种下了一颗保护鸟类、保护自然的种子。
  没有想象,就没有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重视想象,尽可能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想象。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推促他们主动与文本进行对话,继而跨越文本,实现与编者进行深层次对话。如果忽略想象,那么再美的文字,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而已。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对话中,课堂才会真正涌现出大量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尽可能站在学生角度,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给他们更多的阅读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品读文本、感悟文本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主题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继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文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影响。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看重课堂讲解,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虽然教师教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学到的内容却很少。少教多学模式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少“教”,而是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高效学习获取好的教学效果。一、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新课程标
期刊
本文据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需求思考了家长话语权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问题.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这种渗透的必要性,并以阅读教学为观照对象提出了可行之举,还就
“美是遍及各处的。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一双发现美的双眼。”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要对学生们进行的教育也是美的,让他们尽情感受语文的美。语文课堂应该是一幢欣赏风景的高楼,学生们向远处观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行一场美的教育旅行,这可以让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好。一、文本之美  在语文课本中,典型作品散发的美是随处可见的。有自然美、感情美、艺术美以及言语美……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期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而,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
期刊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各种语文能力的橋梁,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中基本并且重要的部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沟通信息、交流情感,都离不了教学语言,课堂需要教师对情境的描述、精辟的分析以及恰到好处的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遨游知识海洋助力,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智慧的美妙语言就是催化剂,
期刊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科的综合,教学的多元化,让我们越来越感到: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把音乐巧妙地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让音乐神奇的感染力激活语文课堂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阅读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生活习惯和乐趣.它不仅对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能力,我们要在小学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
朗读,就是出声地、响亮地读,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然而,就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声音小、语调拖拉、不够流利、感情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因此,我将从现状分析、解决方法等
期刊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因对话产生的理解、共鸣、生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然而现代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课堂对话中,无论学生对文本做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