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化纤工业创新活力之一的科技进步,在过去的十年间,让中国化纤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未来,这一活力仍然是化纤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高性能化学纤维的低成本化生产和品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及市场应用,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是现在及未来中国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体现。”在第19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指出了目前及未来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着力点。
常规纤维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
在消费者对各种终端纺织品要求愈发严格的当下,最为基础的各种服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各种功能性及差异化纺织品成为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新的衍生物。
目前,我国的差别化纤维多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多集中在规格、截面的变化方面。实际上,这种差别化只能算作是“常规”。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功能性和差别化纤维都是相对而言的,今天的功能性和差别化纤维,到了明天,也许就变成了常规产品。因此不断开发新的功能性和差异化纤维,成为我国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的不懈追求。
在功能性纤维研发方面,以凉感纤维为例,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福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都在近两年开发出了这种既舒适又凉爽的新型纤维。
在本届国际化纤会议上,东华大学副研究员陈龙介绍了东华大学研究细旦可染功能聚丙烯纤维的相关情况。
他表示,东华大学研制出了纤度0.8dtex、可染至深色的具有抗菌和抗紫外双重功能,及负离子和远红外发射双重功能的细旦可染功能聚丙烯纤维,并在研发具有防蚊功能和智能调温功能的聚丙烯纤维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差别化方面,也有一批企业走到了市场的前面,比如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裁助理赵春财表示,现在国内长丝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不断被削弱,因此需要走差别化的道路来实现发展。新凤鸣近几年来就在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产品多样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开发出的新一代聚酯长丝不仅品质好,而且可以替代其他纤维的应用。
端小平指出,研发多功能性和高差异化纤维,要把握一个原则:时尚、功能、友善,真正做到功能性和差异化。
高性能纤维低成本化和品质提升
高性能化学纤维,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节能、环保、交通运输、能源建筑、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工程材料,特别是先进战略武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战略物资,其研发和生产关系着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为化纤领域尖端技术的产物,其发展情况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在化纤行业方面的高精尖技术发展水平。
端小平介绍,高性能化学纤维具有超长的产业链和较宽的供应链,许多关键技术还未突破,导致技术门槛高,资本密集,只有极少数国家和化纤企业可以介入其中。现在世界上的生产国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韩国、土耳其、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性能纤维的低成本生产和品质提升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也表示,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现如今我国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国产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产业建设的较完整体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学研用格局初步形成,基本解决了国产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的“有无”问题,有效缓解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于国产高性能纤维的迫切需求。
《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芳纶1414、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岩纤维等,是我国化纤工业未来5~10年内的发展重点。
由此而来的,是新一轮对于高性能纤维的研究与探索。
东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介绍了高技术杂化纤维的相关情况。她表示,聚合物基纳米杂化纤维因其功能性和智能性等优点而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聚合物基纳米杂化纤维因为把有机和无机相结合,所以在安全防护、生物医学、能源领域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昆伦来说,碳纤维多轴向及连续性热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其关心的领域和话题。
“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以其独特的编制方式,保持了碳纤维平直,同时,织物可以满足LCM工艺和结构件构型的要求,力学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工艺性能好。符合清洁、低碳、环保的要求,成本相对较低,且可回收利用的碳纤维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板材也成为未来研发的重点。目前LCM工艺成本较低,但是它不能工业化、量产化生产,这也制约了碳纤维发展,下一步还需想办法解决。”谈昆伦说。
生物基纤维生产及市场规模化
绿色、生态、环保,在资源不时告急的新形势下,这几个字眼在公众视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要前进的方向。
从现在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渐退出受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常规化纤生产,并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生产。在国内,现在发展生物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化纤工业已经提出了“支撑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生物基化学纤维未来几年内“三替代、三结合、三重点”的发展原则,并且制定出了“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
端小平指出,我国生物基化纤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非粮生物基原料、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突破生物基纤维绿色加工和新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开拓生物基化纤应用领域,促进产业链跨越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在国家和行业的倡导下,在市场风向标的指引下,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舒弹丝以及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Algcel纤维成为国内生物基纤维发展的代表。它们采用农林、海洋废弃物、副产物加工而成,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现代纤维加工技术的融合。
端小平介绍,我国高性能纤维发展一直都在追随国外发达国家的脚步,只有生物基化学纤维同国外差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更突出的成绩,成为生物基纤维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任务。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科技的发展,国内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从业者需要发挥出原创精神,让我们自己的技术和装备成为今后行业发展的主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生产工艺体现绿色低碳
现如今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各种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异军突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常规纤维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未来,我们应在常规纤维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端小平看来,高新技术在常规纤维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各种助剂、设备材料、检测手段、三废处理等各个层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改造和提升工艺、装备、过程控制及管理问题,及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确实如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看似常规的纤维生产过程,在同生化技术、纳米技术等各种或尖端、或普通的技术进行整合之后,可以开拓出各种先进的材料及工艺,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不妨看个例子,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在聚酯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回收技术研究方面就在行业内通用的老方法上进行了革新,通过对工艺进行完善以及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桐昆集团、三房巷集团、上海石化等企业成功实践。
据了解,此项绿色低碳的生产工艺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了装备运行成本低、装备投资额度小、投资回收期短的目标;在社会效益方面,减少了废水对于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聚酯行业的绿色生产,而且从聚酯废水中提取出来的乙醛,还可以供给化工、制药等企业使用和自用,间接地节约了各种能源与粮食资源。现在的化纤生产领域,低成本、高附加值、新理念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技术生产发展方面的总体趋势,对各种技术进行强化和组合也已经成为技术路线发展的一部分。
“未来一个时期,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来的将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材料技术加速创新将成为新一轮科技进步的重要趋势,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开发,将成为各国纺织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与此同时,现代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将为化纤工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化纤行业必须充分利用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有利时期,加强高新技术对纺织化纤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纤维材料高新技术的竞争与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端小平在回答化纤行业在技术发展方面到底应该怎么做时这样总结道。
“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高性能化学纤维的低成本化生产和品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及市场应用,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是现在及未来中国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体现。”在第19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指出了目前及未来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着力点。
常规纤维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
在消费者对各种终端纺织品要求愈发严格的当下,最为基础的各种服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各种功能性及差异化纺织品成为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新的衍生物。
目前,我国的差别化纤维多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多集中在规格、截面的变化方面。实际上,这种差别化只能算作是“常规”。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功能性和差别化纤维都是相对而言的,今天的功能性和差别化纤维,到了明天,也许就变成了常规产品。因此不断开发新的功能性和差异化纤维,成为我国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的不懈追求。
在功能性纤维研发方面,以凉感纤维为例,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福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都在近两年开发出了这种既舒适又凉爽的新型纤维。
在本届国际化纤会议上,东华大学副研究员陈龙介绍了东华大学研究细旦可染功能聚丙烯纤维的相关情况。
他表示,东华大学研制出了纤度0.8dtex、可染至深色的具有抗菌和抗紫外双重功能,及负离子和远红外发射双重功能的细旦可染功能聚丙烯纤维,并在研发具有防蚊功能和智能调温功能的聚丙烯纤维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差别化方面,也有一批企业走到了市场的前面,比如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裁助理赵春财表示,现在国内长丝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不断被削弱,因此需要走差别化的道路来实现发展。新凤鸣近几年来就在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产品多样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开发出的新一代聚酯长丝不仅品质好,而且可以替代其他纤维的应用。
端小平指出,研发多功能性和高差异化纤维,要把握一个原则:时尚、功能、友善,真正做到功能性和差异化。
高性能纤维低成本化和品质提升
高性能化学纤维,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节能、环保、交通运输、能源建筑、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工程材料,特别是先进战略武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战略物资,其研发和生产关系着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为化纤领域尖端技术的产物,其发展情况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在化纤行业方面的高精尖技术发展水平。
端小平介绍,高性能化学纤维具有超长的产业链和较宽的供应链,许多关键技术还未突破,导致技术门槛高,资本密集,只有极少数国家和化纤企业可以介入其中。现在世界上的生产国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韩国、土耳其、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性能纤维的低成本生产和品质提升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也表示,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现如今我国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国产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产业建设的较完整体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学研用格局初步形成,基本解决了国产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的“有无”问题,有效缓解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于国产高性能纤维的迫切需求。
《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芳纶1414、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岩纤维等,是我国化纤工业未来5~10年内的发展重点。
由此而来的,是新一轮对于高性能纤维的研究与探索。
东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介绍了高技术杂化纤维的相关情况。她表示,聚合物基纳米杂化纤维因其功能性和智能性等优点而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聚合物基纳米杂化纤维因为把有机和无机相结合,所以在安全防护、生物医学、能源领域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昆伦来说,碳纤维多轴向及连续性热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其关心的领域和话题。
“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以其独特的编制方式,保持了碳纤维平直,同时,织物可以满足LCM工艺和结构件构型的要求,力学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工艺性能好。符合清洁、低碳、环保的要求,成本相对较低,且可回收利用的碳纤维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板材也成为未来研发的重点。目前LCM工艺成本较低,但是它不能工业化、量产化生产,这也制约了碳纤维发展,下一步还需想办法解决。”谈昆伦说。
生物基纤维生产及市场规模化
绿色、生态、环保,在资源不时告急的新形势下,这几个字眼在公众视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要前进的方向。
从现在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渐退出受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常规化纤生产,并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生产。在国内,现在发展生物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化纤工业已经提出了“支撑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生物基化学纤维未来几年内“三替代、三结合、三重点”的发展原则,并且制定出了“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
端小平指出,我国生物基化纤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非粮生物基原料、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突破生物基纤维绿色加工和新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开拓生物基化纤应用领域,促进产业链跨越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在国家和行业的倡导下,在市场风向标的指引下,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舒弹丝以及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Algcel纤维成为国内生物基纤维发展的代表。它们采用农林、海洋废弃物、副产物加工而成,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现代纤维加工技术的融合。
端小平介绍,我国高性能纤维发展一直都在追随国外发达国家的脚步,只有生物基化学纤维同国外差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更突出的成绩,成为生物基纤维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任务。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科技的发展,国内的生物基化学纤维从业者需要发挥出原创精神,让我们自己的技术和装备成为今后行业发展的主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生产工艺体现绿色低碳
现如今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各种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异军突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常规纤维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未来,我们应在常规纤维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端小平看来,高新技术在常规纤维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各种助剂、设备材料、检测手段、三废处理等各个层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改造和提升工艺、装备、过程控制及管理问题,及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确实如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看似常规的纤维生产过程,在同生化技术、纳米技术等各种或尖端、或普通的技术进行整合之后,可以开拓出各种先进的材料及工艺,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不妨看个例子,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在聚酯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回收技术研究方面就在行业内通用的老方法上进行了革新,通过对工艺进行完善以及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桐昆集团、三房巷集团、上海石化等企业成功实践。
据了解,此项绿色低碳的生产工艺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了装备运行成本低、装备投资额度小、投资回收期短的目标;在社会效益方面,减少了废水对于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聚酯行业的绿色生产,而且从聚酯废水中提取出来的乙醛,还可以供给化工、制药等企业使用和自用,间接地节约了各种能源与粮食资源。现在的化纤生产领域,低成本、高附加值、新理念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技术生产发展方面的总体趋势,对各种技术进行强化和组合也已经成为技术路线发展的一部分。
“未来一个时期,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来的将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材料技术加速创新将成为新一轮科技进步的重要趋势,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开发,将成为各国纺织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与此同时,现代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将为化纤工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化纤行业必须充分利用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有利时期,加强高新技术对纺织化纤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纤维材料高新技术的竞争与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端小平在回答化纤行业在技术发展方面到底应该怎么做时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