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陈水扁被判无罪到连胜文被枪击事件,近日的台湾政坛,好像突然又“热闹”了起来,这才让冷到不能再冷的五都选情,开始迅速加温。说这是一次有些“诡异”的选举,实在是不为过。
其实,纵观台湾这些年的选举,每一次,都是一次民意的“大起底”:政党透过观察和民调,修改选战策略,确定选举主轴,而最后的投票结果,就是对政党观察力和判断力的打分。
2000年直白、抹黑者当选了
2000年,台湾首次通过选举产生政党轮替。在那一次选举过程中,宋楚瑜、连战、陈水扁“三分天下”。当时,台湾的选举刚刚开始,选民对国民党的黑金政治不满已久,因此产生了“换人做做看”的想法。观察到民意动向,候选人围绕这个议题做起了文章。
宋楚瑜以任“省长”政绩,打出了“勤政爱民、清廉”的口号;连战的口号是“心手相连,台湾起飞”:陈水扁的则是“政党轮替,扫除黑金”,“有梦最美,希望相随”。从字面上看,陈水扁的文宣最能抓住民心。
战术上,扁阵营以“连战”的“连”姓入手,制作出一组“连字系列广告”:“连”米酒都买不到、“连”晚回家都不安全、“连”上下学都怕被绑架、“连”逛街都会被枪打到、“连”HBO电影台都被切断信号……对连战展开一系列形象攻击,致使连战“稳定”的形象受损,而陈水扁自己呢,则被塑造成了一个“铁汉柔情”的形象,成为许多女性心目中的“英雄”。连战被攻击为木讷、无能,陈水扁被夸大成温暖、阳光,在这样强烈对比的宣传中,人们很容易被误导。事隔多年,回头看陈水扁的这些文宣,显得尤为讽刺,但在2000年,陈水扁胜选了。
2004年抹黑手腕日渐“精进”
2004年台湾“大选”,连、宋对上了扁、吕。一次次选举,让陈水扁尝到了“乌贼战术”的甜头,直到2004年,他的抹黑手法愈加“精进”。
这一次,他选择了“温情抹黑”。陈水扁以极端路线,提出了“公投、制宪”等口号再一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本土、爱台湾”的斗士形象。
针对陈水扁四年政绩不佳,国民党制作了一则电视广告《买菜》,用一位家庭主妇在买菜时面对物价上涨、钱包缩水的窘境,折射台湾民众近四年来的生活压力。但是,当国民党打出了“你还有几个四年”的文宣时,却被民进党歪曲为“唱哀台湾”。当然,最后最有效的,还是那“两颗子弹”。没有什么比“斗士”受伤,“真理”受创更悲情、更有票房感召力了,选民的理性再次决堤,“两颗子弹”成功改变了选举的轨迹。
在倒扁运动时,陈水扁曾经的文宣大将、化妆师范可钦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不能说我的广告欺骗选民,许下诺言本来就是政治最常见的一件事,跟恋爱中的山盟海誓没什么不同。
2008年温和理性开始占上风
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台湾在四小龙排名中更是排名最后,老百姓的肚子真的“扁扁”了。此时,扁家弊案全面曝光,海角七亿’在老百姓听来尤为讽刺,积压已久的民怨全面爆发。
这时,民进党曾经的党主席施明德发起红衫军运动,也正是因为施明德的身份,才使民进党无法将这一运动污名化为“蓝绿对决”。“天下围城”,让民进党看到了民众的怒吼。但此时,整个民进党已经被陈水扁绑架,只好随之向下沉沦。他们打出“独”牌做最后的挣扎,无奈选民已经看破了这一老招数,不为所动。
在这场文宣大战中,国民党用了“准备好了”四个字,辅以“两岸”题材,虚实结合,简要概括了求新、求变、求发展的选举主轴。在这一场选战中,国民党的文宣手法同样充满了“新奇变”,充满了感性,让民众切实地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前景,不一样的领导人,不一样的国民党。
时势造英雄,在2008年,马英九以清廉、理性、温和的形象,成了站在陈水扁对面的“英雄”。
2010年都来讲理性
这次“五都”大选,我们看到,民进党步国民党后尘,走“温和理性”路线的迹象越来越明显。ECFA(海峡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民进党的软肋,讲到两岸议题,民进党没有像以往那样拉开嗓子猛批,却低调打起了太极。因为民进党知道,ECFA是主流民意,民意不可逆。
为了突显理性、温和的形象,民进党甚至在许多可以发挥的议题上,比如“花风暴”时,苏贞昌也仅是淡然以对,并没有自己上阵做太多渲染。而民进党另一位要角蔡英文,她的竞选主轴设定成“I love New,新幸福、新时代”,主打“新”。苏贞昌则拟出“台北超越台北”的愿景。这两位的表现,让人们评价为“他们在打一场非传统的选战”。而像用了近十年的“绿色执政,质量保证”,这一回是彻底被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但是,化妆师的化妆技巧再高明,时间长了总有被看破的时候,就像郑弘仪的“三字经”和陈水扁的“无罪”,考验着民进党直面过去的勇气和魄力,也逼着苏贞昌和蔡英文,“温和理性”,到底是讲真还是讲假。
入戏太深,他们患上“选举症候群”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五都选战临近,一名未婚男子到台南市立医院看诊,他询问医生:“我不知要选谁,脑袋混乱,人不舒服。”这种因选战压力造成的“选举症候群”病例,近来陆续出现在台湾各医院身心科门诊。台南市立医院介绍,一名有躁郁症的叶姓女子,随着投票日的逼近,满嘴“政治经”,脾气越来越暴躁,话量增加,睡眠减少,只要有人和她意见相反,就翻脸吵架,连在家族聚会或公共场合也不在乎。更有一名支持某政党的中年男子,因选情紧绷,每天熬夜看政论节目,最后牙龈竟肿胀流血。
这些症状被坊间称为“选举症候群”,这个名词虽不是医学专业术语,但特质及适应障碍行为和身心症相似,出现心悸、头痛、焦躁、肌肉紧绷、睡眠障碍。有些人更是随着选情加温或政论节目起舞,甚至焦躁易怒、彻夜难眠,他们自认是正义的化身,必须厘清是非对错。也有人陷入焦虑,忧心不对的人当选,社会就要垮了,自己不知何去何从。
对于这些“入戏过深”的选民,除了健康会受到影响外,人际关系也面临挑战。2004年大选之后,台湾《中国时报》做过一个调查,由于蓝绿双方严重对立,导致家庭失和、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好友决裂等事件层出不穷,高达2口口万的民众(占总数12%)坦承,由于政治立场歧异,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陷入紧张。
在泛选举化的氛围中,台湾社会对选举的热衷与关注度,有时甚至超过了西方选举成熟度较高的社会,但是要真正达到“相对成熟理性的公民社会”,则还要培养多一点的理性与冷静。长期以来台湾的选举过多充斥着激情、娱乐的元素,以至于我们形成的普遍观感是:没有嘶喊、激情、煽动就不是选举:没有“奥步”、抹黑、扒粪就不是选举。台湾人习惯用“选战”来形容选举真是恰到好处,因为“战争”所具备的你死我活、狂热亢奋、壁垒森严、尔虞我诈在这里都可以见到。
“相对成熟理性的公民社会”,应该是政治激情退烧之后的一份冷静,应该是摆脱政治纷扰之后的一份从容。清廉政治、法治精神、思辨民主和多元价值,才是这个社会的真正目标与归宿。
其实,纵观台湾这些年的选举,每一次,都是一次民意的“大起底”:政党透过观察和民调,修改选战策略,确定选举主轴,而最后的投票结果,就是对政党观察力和判断力的打分。
2000年直白、抹黑者当选了
2000年,台湾首次通过选举产生政党轮替。在那一次选举过程中,宋楚瑜、连战、陈水扁“三分天下”。当时,台湾的选举刚刚开始,选民对国民党的黑金政治不满已久,因此产生了“换人做做看”的想法。观察到民意动向,候选人围绕这个议题做起了文章。
宋楚瑜以任“省长”政绩,打出了“勤政爱民、清廉”的口号;连战的口号是“心手相连,台湾起飞”:陈水扁的则是“政党轮替,扫除黑金”,“有梦最美,希望相随”。从字面上看,陈水扁的文宣最能抓住民心。
战术上,扁阵营以“连战”的“连”姓入手,制作出一组“连字系列广告”:“连”米酒都买不到、“连”晚回家都不安全、“连”上下学都怕被绑架、“连”逛街都会被枪打到、“连”HBO电影台都被切断信号……对连战展开一系列形象攻击,致使连战“稳定”的形象受损,而陈水扁自己呢,则被塑造成了一个“铁汉柔情”的形象,成为许多女性心目中的“英雄”。连战被攻击为木讷、无能,陈水扁被夸大成温暖、阳光,在这样强烈对比的宣传中,人们很容易被误导。事隔多年,回头看陈水扁的这些文宣,显得尤为讽刺,但在2000年,陈水扁胜选了。
2004年抹黑手腕日渐“精进”
2004年台湾“大选”,连、宋对上了扁、吕。一次次选举,让陈水扁尝到了“乌贼战术”的甜头,直到2004年,他的抹黑手法愈加“精进”。
这一次,他选择了“温情抹黑”。陈水扁以极端路线,提出了“公投、制宪”等口号再一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本土、爱台湾”的斗士形象。
针对陈水扁四年政绩不佳,国民党制作了一则电视广告《买菜》,用一位家庭主妇在买菜时面对物价上涨、钱包缩水的窘境,折射台湾民众近四年来的生活压力。但是,当国民党打出了“你还有几个四年”的文宣时,却被民进党歪曲为“唱哀台湾”。当然,最后最有效的,还是那“两颗子弹”。没有什么比“斗士”受伤,“真理”受创更悲情、更有票房感召力了,选民的理性再次决堤,“两颗子弹”成功改变了选举的轨迹。
在倒扁运动时,陈水扁曾经的文宣大将、化妆师范可钦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不能说我的广告欺骗选民,许下诺言本来就是政治最常见的一件事,跟恋爱中的山盟海誓没什么不同。
2008年温和理性开始占上风
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台湾在四小龙排名中更是排名最后,老百姓的肚子真的“扁扁”了。此时,扁家弊案全面曝光,海角七亿’在老百姓听来尤为讽刺,积压已久的民怨全面爆发。
这时,民进党曾经的党主席施明德发起红衫军运动,也正是因为施明德的身份,才使民进党无法将这一运动污名化为“蓝绿对决”。“天下围城”,让民进党看到了民众的怒吼。但此时,整个民进党已经被陈水扁绑架,只好随之向下沉沦。他们打出“独”牌做最后的挣扎,无奈选民已经看破了这一老招数,不为所动。
在这场文宣大战中,国民党用了“准备好了”四个字,辅以“两岸”题材,虚实结合,简要概括了求新、求变、求发展的选举主轴。在这一场选战中,国民党的文宣手法同样充满了“新奇变”,充满了感性,让民众切实地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前景,不一样的领导人,不一样的国民党。
时势造英雄,在2008年,马英九以清廉、理性、温和的形象,成了站在陈水扁对面的“英雄”。
2010年都来讲理性
这次“五都”大选,我们看到,民进党步国民党后尘,走“温和理性”路线的迹象越来越明显。ECFA(海峡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民进党的软肋,讲到两岸议题,民进党没有像以往那样拉开嗓子猛批,却低调打起了太极。因为民进党知道,ECFA是主流民意,民意不可逆。
为了突显理性、温和的形象,民进党甚至在许多可以发挥的议题上,比如“花风暴”时,苏贞昌也仅是淡然以对,并没有自己上阵做太多渲染。而民进党另一位要角蔡英文,她的竞选主轴设定成“I love New,新幸福、新时代”,主打“新”。苏贞昌则拟出“台北超越台北”的愿景。这两位的表现,让人们评价为“他们在打一场非传统的选战”。而像用了近十年的“绿色执政,质量保证”,这一回是彻底被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但是,化妆师的化妆技巧再高明,时间长了总有被看破的时候,就像郑弘仪的“三字经”和陈水扁的“无罪”,考验着民进党直面过去的勇气和魄力,也逼着苏贞昌和蔡英文,“温和理性”,到底是讲真还是讲假。
入戏太深,他们患上“选举症候群”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五都选战临近,一名未婚男子到台南市立医院看诊,他询问医生:“我不知要选谁,脑袋混乱,人不舒服。”这种因选战压力造成的“选举症候群”病例,近来陆续出现在台湾各医院身心科门诊。台南市立医院介绍,一名有躁郁症的叶姓女子,随着投票日的逼近,满嘴“政治经”,脾气越来越暴躁,话量增加,睡眠减少,只要有人和她意见相反,就翻脸吵架,连在家族聚会或公共场合也不在乎。更有一名支持某政党的中年男子,因选情紧绷,每天熬夜看政论节目,最后牙龈竟肿胀流血。
这些症状被坊间称为“选举症候群”,这个名词虽不是医学专业术语,但特质及适应障碍行为和身心症相似,出现心悸、头痛、焦躁、肌肉紧绷、睡眠障碍。有些人更是随着选情加温或政论节目起舞,甚至焦躁易怒、彻夜难眠,他们自认是正义的化身,必须厘清是非对错。也有人陷入焦虑,忧心不对的人当选,社会就要垮了,自己不知何去何从。
对于这些“入戏过深”的选民,除了健康会受到影响外,人际关系也面临挑战。2004年大选之后,台湾《中国时报》做过一个调查,由于蓝绿双方严重对立,导致家庭失和、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好友决裂等事件层出不穷,高达2口口万的民众(占总数12%)坦承,由于政治立场歧异,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陷入紧张。
在泛选举化的氛围中,台湾社会对选举的热衷与关注度,有时甚至超过了西方选举成熟度较高的社会,但是要真正达到“相对成熟理性的公民社会”,则还要培养多一点的理性与冷静。长期以来台湾的选举过多充斥着激情、娱乐的元素,以至于我们形成的普遍观感是:没有嘶喊、激情、煽动就不是选举:没有“奥步”、抹黑、扒粪就不是选举。台湾人习惯用“选战”来形容选举真是恰到好处,因为“战争”所具备的你死我活、狂热亢奋、壁垒森严、尔虞我诈在这里都可以见到。
“相对成熟理性的公民社会”,应该是政治激情退烧之后的一份冷静,应该是摆脱政治纷扰之后的一份从容。清廉政治、法治精神、思辨民主和多元价值,才是这个社会的真正目标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