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分享教子经验:出门总是挤地铁乘公交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萍的姥姥说过,现在的孩子,一人身上穿了十件棉袄,那不把孩子烧坏了?一件棉袄他还知道啥叫暖和,穿多了就是害孩子,这不怪孩子,都怪大人。这一点,倪萍绝对赞成,并尽力避免让儿子“多穿棉袄”。
  儿子是母亲的骄傲爱而不娇
  儿子14岁之前,倪萍带儿子出门总是坐出租、挤地铁、乘公交。除了自己体验生活之外,更为的是给儿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
  倪萍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为他将来想,希望儿子将来走入社会,如果他有本事,自己可以买好车,会感谢这段经历,还会感恩生活;如果他自己没本事,也不会发牢骚,他即使挤公共汽车,也不会因此心理失衡。
  平时生活中不多给儿子一分钱,为的是在这个年龄不让儿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即使儿子上中学了,也是每天25块钱的饭费,除此之外,倪萍坚持不再多给儿子一分钱。
  “我爱他,所以我对他要严恪要求。”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理由。儿子也有反抗的时候,比如同学们每天都会额外地买份薯条,或买个可乐等,儿子因此也想多要点钱。他曾委婉地和妈妈说:人家周围的同学都是这样,除了吃饭,还有钱买薯条喝可乐。倪萍不直接拒绝,但会问儿子,人家叫啥,你叫啥?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你现在不能有这个额外的钱,就这么简单。“其实,什么事情我都是首先为他想,第二才是为我想。”倪萍这样解释自己的“狠心和吝啬”。
  给儿子终身受用的礼物懂得感恩
  “我如果是在安全部工作,就是再有成就,人们也不会认识我。我哪有出名的机会啊?”应对记者的“恭维”,倪萍的回答就是这样,实在得有点“土”。
  倪萍懂得感恩,她每走一步都感激身边那些激励和温暖自己的人。对儿子,倪萍要让他学会感恩,也许这是一位母亲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平时,勤奋的倪萍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满满的。工作之余,她会在家里画画,她与儿子各干各的,也经常和儿子推心置腹地聊天,儿子会和妈妈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心情。2009年暑假,倪萍拒绝了儿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去香港迪士尼五日游的安排,把他送回了山东荣成水门口村的老家,—个有山、有水、有大海的地方。儿子刚开始并不愿意去,可—个暑假回来,就真心喜欢上了水门口。当他回到北京后,心里还记挂着长眠在水门口地下的老奶奶会不会被雨淋着,甚至想着第二年再去时,要给老奶奶带把雨伞。
  最美不过少年心。那年秋天,舅爷爷把儿子和小伙伴们浇过水的花生地里结的花生送到北京,儿子把花生分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还自豪地说:“这是我浇过的花生,吃吧。”
  第二年暑假一到,儿子主动要回老家水门口了。每年暑假从老家回来,儿子觉得家乡的山好水好人也好:在村里可以把西瓜放在凉水里,吃起来爽极了;虽说面条汤没有什么荤腥,但吃着就是顺心;晚上,带上手电筒到果园里捉知了;拖着亲自从海里捞上来的海带走几里地,饿了渴了累了也舍不得扔……
  这些童年记忆中的美好,都在倪萍的“狠心”和“用心”中给儿子的生活留下一个个印记,这可能比给儿子坐豪车要好得多。倪萍有副画叫《爹娘是儿女的榜样》,其中,大公鸡和母鸡相互依扶持,旁边几只毛茸茸的小鸡仰头欣赏着父母的威武和自然。
  小时候成长环境的自然、淳朴造就了倪萍骨子里顽强、善良和阳光的品质。她也用心地让儿子去亲近自然、亲近乡土,让儿子从中领悟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丰收,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天晚上,倪萍激动得睡不着觉,她画了—幅画表达自己的喜悦:一只公鸡昂首挺胸仰视红高粱。倪萍感言道:“红高梁是我家乡最养骨血的东西,吃着红高粱长大的山东兄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大奖,真为他骄傲。”分享别人的成就和喜悦,懂得感恩,懂得分享,这是倪萍赋予儿子的一种终身受用的无价之宝。
  什么事情自己选择你说了算
  遇到问题,倪萍从不轻易直接批评儿子,而是采用迂回战术,让儿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后再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向,似乎一切都是儿子自己的选择和决断,这一高招,倪萍多多少少是受自己姥姥的影响。
  倪萍在对儿子的教养中,也有不少“斗智斗勇”的故事。毕竟孩子年龄小,偶尔也想找个理由,耍点小聪明,腾出时间来多玩一会儿。
  一次,倪萍接到学校医务室打来的电话,电话一响,倪萍就紧张了。家长最怕学校电话,尤其是医务室的电话,一般不是孩子病了,就是伤着了。倪萍说:“那时候,我真是两腿软着去的学校。”一进门,儿子坐在凳子上,原来是因为踢足球,在草地上跌倒把膝盖弄破了。一见妈妈,儿子就表现得很严重,说不能上学了。倪萍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儿子的想法就是不想上课,趁机回家休息。
  倪萍平和地对儿子说:“这么大的事情,咱可不能回家,得把爸爸叫来,咱们得去医院检查,没准儿还得做个手术。咱也不上学了,身体最重要,一定得到医院接受治疗。”
  听妈妈这么一说,儿子马上就改变主意,连忙一拐一瘸地站起来走,说不回家休息了。倪萍趁机赶紧鼓励:一点小事,真正的男子汉可要学会克服困难。儿子二话没说直接回教室了。倪萍眼看着儿子一回到四楼的教室,就和同学有说有笑地玩上了。
  倪萍的童年,是在姥姥身边度过的.在姥姥不花钱的夸奖里长大。少年时的她,也因此一直以为自己是人堆里最好看的那一个。秉承姥姥爱夸自己的教育方法,倪萍在陪伴儿子长大的过程中,也毫不吝啬地夸奖、鼓励着儿子。人缘好,是倪萍的典型特点之一。这个“好”字后面,凝聚着倪萍的勤奋:主持、演电影、画画,倪萍把自己的日子弄得满满当当。这样的节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正如当年姥姥的勤俭和韧性对她的滋养。
其他文献
一天,我在经过一个街区时,看到一个留着又长又白胡子的老男人正在打理着一根长长的帆绳,他用一个铁片在它上面来回刮着,就像磨刀一样。然后,他又将帆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棵树上。他戴着一顶牛仔帽,微笑着向我点头。我以前也在这个街区住过,但我并不认识他。我也向他微笑了一下,但是没有说话。等我回来时,竟然看到他正站在那根悬在半空的绳索上,时而来回走动,时而上下跳跃,下面的草地上铺着两块防护垫。  我问他在这摇摇
期刊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老蒋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老蒋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屡立大功,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他在辽沈战役中暗做解放军的“内应”,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头等战犯;他在蒋介石下野后,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又突然返回大陆  他就是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其一生可谓曲折而传奇。  卫立煌与“立煌县”  1897年,卫立煌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卫杨村。青年时期投身行伍,在
期刊
清晨,夹杂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  人堆儿中,有这么一位父亲,说他普  通,那简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和身边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简单利  落却不起眼的着装,推着一辆自行  车,车筐里放着孩子的书包……说他  不普通,来到校门口,就会有不少的  家长认出他来,大家都会友好地和他  打着招呼,他也非常谦和地回应着。他可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中国足球甲A时代北  京国安队黄金一代后防中坚、队长——谢朝阳。
期刊
历史人物钧沉  在徐州市铜山区的档案馆里,有一支美国制造的51型派克金笔,还有厚厚的一沓书信。这支金笔就是当时刺杀汪精卫的志士孙凤鸣,担任晨光通讯社记者时的贴身之物,也是其唯一遗物。在收入档案馆之前,这笔属于铜山区黄集镇小台子村的村民孙大林,他的祖父就是刺杀汪精卫的孙凤鸣。孙大林现已年过六旬,他对记者说,这支笔是华克之转交自己的。华克之就是当年晨光通讯社的创办人,刺汪事件的指导者、刺杀汪精卫组织中
期刊
1946年,我调到延安军委作战局工作,与彭老总有过一面之交。但直到1954年6月,我调到彭老总办公室工作,任分管军事的秘书,才开始真正接触彭老总。虽然我在彭老总办公室工作的时间不长,1957年下半年即离开,到军事学院学习,但三年多的朝夕相处,使我了解了彭老总作为军事家以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如有机会读书。或可成为经济学博士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毛泽东年谱》时,组织了一个审读会,邀请我参加,
期刊
1978年10月,陶藕云从余姚棉纺织厂退休,每天早上,她就去龙泉山晨练,在山上跟太极拳老师学习打太极拳和舞太极剑,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5年来从不间断锻炼,炼就了一副好筋骨,就连双腿劈叉这样高难度的动作,陶藕云做得也是很轻松。  陶藕云老太还给笔者讲述了一件事:两年前的夏天,有一天她去女儿家,右手拿一个西瓜,左手拿半个冬瓜,因家门口的水泥地有点水,脚滑了一下,从二楼滚到底楼(有8级台阶),却一点
期刊
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2013年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在成都落下帷幕,本赛季气势如虹的丁俊晖不负众望,经过八个半小时的鏖战,一波三折,后来居上,10比9力克中国香港选手傅家俊,捧起冠军奖杯,同时也将12.5万英镑(约台124万元人民币)的冠军奖金,以及8000积分揽入怀中。是役,也让年仅26岁的“中国丁”刷新了多项纪录……  排名赛三连冠,20年来第一人,历史第三人  丁俊晖这次捧得的国际锦标赛冠
期刊
动作巨星史泰龙、施瓦辛格主演,好莱坞越狱题材动作片《金蝉脱壳》日前登陆国内大银幕。值得一提的是,《金蝉脱壳》中两位主演的表现令人吃惊,身手不减当年,同时,紧凑的情节和重重悬念戒了另一大看点。  尽管现在大银幕上满是“致青春”的情结,但影坛爷爷辈的大咖级人物也会不时掺和一脚。今日,由67岁史泰龙与66岁施瓦辛格首次联袂主演的新作《金蝉脱壳》正式上映。虽然这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银幕硬汉如今肚子也大了,皮
期刊
2013年春夏之交,个关于生命、关于生与死的主题讨论在中国画坛蔓延开来。“这是一个中国水墨语言和中国水墨画家从来没有碰过的精神领域和人性深度。”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如是说。“它既有关爱生命的思想深度,又有表现个性的笔墨力度,它用一种个性化的笔墨语言阐释了生命之思与生命之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的话道出了太多人的共同感受。“他为生命的毁灭而悲戚,也为生命的无常而叹息,更为生命的顽强而感动。”“这
期刊
英国首相卡梅伦日前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华前夕,他向中文学校的老师咨询中国的食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想吃火锅,期待坐中国的高铁。”  他1天吸引超10万“粉丝”  访华前夕,卡梅伦开通新浪微博,开通仅1天就吸引超过10万“粉丝”。  卡梅伦发出的第一条是:“Hello中国的朋友们,我非常高兴能加入。期待不久后的访华!”随后,又发布了两条,分别是他在伦敦参观中国古代绘画展、在首相府会见学习中文的
期刊